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0 毫秒
1.
陈莉  杨双全  徐茹  王修俊  谢欣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4):13129-13131
[目的]优化绿色木霉产纤维素酶的条件,为其实际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液体发酵方法对绿色木霉产纤维素酶的条件进行研究,分别考察发酵时间、氮源、接种量和pH值对纤维素酶活力的影响。[结果]绿色木霉产不同酶组分的分泌高峰并不一致,FPA酶活在发酵2d后达到最高值,Cx酶活在发酵3d后达到最高值。发酵培养基以蛋白胨为唯一氮源时,纤维素酶活力最高。发酵培养的最佳接种量为5%,最适初始pH值为4.5。[结论]不同培养条件对绿色木霉产纤维素酶的活力影响各异。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超声波强化稀H_2SO_4预处理对玉米秸秆液体发酵产纤维素酶的影响,探索超声波强化稀H_2SO_4预处理玉米的最优条件。[方法]先以2%的H_2SO_4超声波预处理玉米秸秆,并以预处理后的秸秆为唯一碳源进行发酵,测定胞外发酵液的纤维素酶活性。单因素试验研究固液比、酸溶时间、超声时间、超声功率、酸浓度对发酵液纤维素酶活的影响。再以单因素测定结果为基础,设计4因素3水平的正交试验,筛选最高纤维素酶活的因素组合,进行验证试验。纤维素酶活测定:分别以新华定量滤纸50 mg/份,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510mg/份,脱脂棉花50 mg/份为底物,分别对应FPA、Cx、β-glucosidase,采用DNS还原糖法测定纤维素酶活。[结果]通过极差分析,影响FPA和β-Glu酶活因素大小依次为酸浓度、酸浴时间、超声功率、超声时间;影响Cx的因素依次为酸浴时间、酸浓度、超声功率、超声时间。产纤维素酶的最佳组合为:酸浴时间3h、酸浓度3.5%、超声功率150W、超声时间5h。在该条件下,利用玉米芯作为唯一C源液体发酵产纤维素酶的粗酶活分别为FPA 15.82 U/ml、Cx 39.9 U/ml、β-Glu 55.94 U/ml。验证试验也确定了其准确性。[结论]在筛选出的最佳组合条件下,胞外产纤维素酶具有较高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3.
N+注入选育益生菌及其产酶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出发菌株黑曲霉AN01,经离子束多次诱变得变异菌株AN02.结果表明,出发菌株AN01酸性蛋白酶、纤维素酶和果胶酶的酶活分别由原来的1 298 U·mL-1、2 551 U·mL-1和5 620 U·mL-1相继提高到14 252 U·mL-1、13 016 U·mL-1和13 206 U·mL-1.变异菌株AN02经传5代培养,产酶特性稳定.该菌株的最佳产酶条件为在培养基基础营养为麸皮、豆粕和玉米芯的条件下,最佳无机氮源为硫酸铵,最佳pH为5.0,最佳含水量为60%,最佳发酵温度为30℃,最佳发酵周期为96 h.  相似文献   

4.
 从云南农田土壤材料中分离得到一株高产纤维素酶真菌YN-2,对其进行形态及生理生化特征初步鉴定及通过ITS基因片断序列分析后,初步确定该菌株为草酸青霉。产酶条件及酶活力特性分析发现该菌株在培养4d后,羧甲基纤维素酶(CMCase)酶活达61.50U/mL, 滤纸酶 (FPAse) 酶活达19.37U/mL;酶促反应的最适反应温度为 50℃;pH值为4.8时,CMCase 达52.60U/mL, FPAse 活力达18.37U/mL。研究发现当固体发酵培养基中添加0.12%的吐温20(Tween 20)对菌株YN-2的CMCase活力影响最显著,在0.10% Tween 20的固体发酵培养基中菌株YN-2的FPA活力有所提高,在其他Tween 20添加浓度的固体发酵培养基中菌株YN-2的CMCase活力和FPA活力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  相似文献   

5.
研究不同培养条件对梅林青霉液体发酵产纤维素酶的影响,为此对不同碳源、氮源、pH、培养温度、摇瓶转速和摇瓶装量、发酵时间培养条件下羧甲基纤维素酶、滤纸酶、β-葡萄糖苷酶活力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碳源麦麸诱导效果好于稻草、玉米秸、羊草;氮源中尿素明显降低β-葡萄糖苷酶活力,豆饼、硝酸钠和蛋白胨之间影响不明显;28℃和pH5.0是产纤维素酶最佳温度与酸碱度;通过响应面与等值线分析可知,在摇床转速170~180 r·min-1,摇瓶装量30~40 mL时,羧甲基纤维素酶、β-葡萄糖苷酶显示较高活性;摇床转速140~150 r·min-1,摇瓶装量40~50 mL时,滤纸酶显示较高活性;梅林青霉在Bioengineering的NLF19生物反应器液体发酵大约11 d时3种酶活力达到最高.  相似文献   

6.
研究不同培养条件对梅林青霉液体发酵产纤维素酶的影响,为此对不同碳源、氮源、pH、培养温度、摇瓶转速和摇瓶装量、发酵时间培养条件下羧甲基纤维素酶、滤纸酶、β-葡萄糖苷酶活力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碳源麦麸诱导效果好于稻草、玉米秸、羊草;氮源中尿素明显降低β-葡萄糖苷酶活力,豆饼、硝酸钠和蛋白胨之间影响不明显;28℃和pH5.0是产纤维素酶最佳温度与酸碱度;通过响应面与等值线分析可知,在摇床转速170~180 r.m in-1,摇瓶装量30~40 mL时,羧甲基纤维素酶、β-葡萄糖苷酶显示较高活性;摇床转速140~150 r.m in-1,摇瓶装量40~50 mL时,滤纸酶显示较高活性;梅林青霉在Bioengineering的NLF19生物反应器液体发酵大约11 d时3种酶活力达到最高。  相似文献   

7.
纤维素酶产生菌的筛选、鉴定和产酶条件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稀释平板法分离马铃薯瓢虫肠道菌,利用刚果红平板法对产纤维素酶菌株进行初筛,选取透明圈较大的菌株进行摇瓶发酵复筛,根据菌株形态、生理生化特征对菌株进行初步鉴定,通过正交法优化产酶条件。结果表明,经初筛和复筛得到1株酶活相对较高的菌株B-12,经初步鉴定为芽孢杆菌属(Bacillus sp.)。1.25%麦芽浸粉为碳源、1.5%KNO3为氮源、0.2%的NaCl、0.1%的CMC-Na、接种量6%、培养时间44 h为B-12产酶的适宜条件。优化后发酵液中的内切葡聚糖酶活(CMCA)为111.710 U/mL,较培养44 h后的酶活提高了8.78%;滤纸酶活(FPA)为35.017 U/mL,提高了387.23%;β-葡萄糖苷酶酶活(BGL)为116.799 U/mL,提高了700.38%。  相似文献   

8.
研究不同培养条件对梅林青霉液体发酵产纤维素酶的影响,为此对不同碳源、氮源、pH、培养温度、摇瓶转速和摇瓶装量、发酵时间培养条件下羧甲基纤维素酶、滤纸酶、β-葡萄糖苷酶活力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碳源麦麸诱导效果好于稻草、玉米秸、羊草;氮源中尿素明显降低β-葡萄糖苷酶活力,豆饼、硝酸钠和蛋白胨之间影响不明显;28℃和pH5.0是产纤维素酶最佳温度与酸碱度;通过响应面与等值线分析可知,在摇床转速170~180 r.m in-1,摇瓶装量30~40 mL时,羧甲基纤维素酶、β-葡萄糖苷酶显示较高活性;摇床转速140~150 r.m in-1,摇瓶装量40~50 mL时,滤纸酶显示较高活性;梅林青霉在Bioengineering的NLF19生物反应器液体发酵大约11 d时3种酶活力达到最高。  相似文献   

9.
纤维素酶高产菌株的选育及产酶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利用产纤维素酶的微生物分解废弃物(如农作物秸秆)不仅可以减少污染,还可以节省能源.该实验以康氏木霉TR为出发菌株,经过紫外线诱变,结合双层平板分离技术选育出1株纤维素酶活力明显提高的菌株TR6.并通过对康氏木霉固体发酵培养基、接种量、氮源、培养时间和培养温度等培养条件的研究,通过测定其所产纤维素酶的CMA和FPA酶活,找到了最佳的产酶条件.即:秸秆粉∶麸皮=1∶1,固液比=1∶3,添加硫酸铵为氮源,添加量为2%,接种量5%,30℃培养84h左右为宜.CMC,FPA酶活分别达到468.27U/g和275.31U/g.  相似文献   

10.
以猪胃肠道和土壤作为产酶微生物的主要来源,分别选用植酸钙、磷酸纤维素和淀粉作为指示剂,从猪胃肠道和土壤中筛选出高活力植酸酶产生菌9株(5个细菌、4个真菌)、纤维素酶产生真菌7株及高活力淀粉酶产生细菌2株.选用不同的培养基进行固体和液体振荡培养.结果表明,1)植酸酶的产酶高峰出现在振荡培养的第2天(7.14 U·mL-1),真菌固体培养的植酸酶活力最高可达到12.42 U·g-1;2)纤维素酶的产酶高峰出现在振荡培养的第2~4天(8.49~9.55 U·mL-1),固体培养的纤维素酶活力最高可达到2 185 U·g-1;3)淀粉酶的产酶高峰出现在振荡培养的第2天,达到4.68 U·mL-1对于真菌生产植酸酶和纤维素酶而言,固体发酵要优于液体发酵,说明固体培养条件更适合这2种酶的生产.  相似文献   

11.
以康氏木霉RW-1为材料,采用固体发酵方法,对所产纤维素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初始pH值为6.0的条件下,最适培养温度为28℃,固体发酵最佳培养时间为108 h,最适接种量为8%,CMCase酶活、FPA酶活和β-葡萄糖苷酶活分别达14.2、9.2、4.8 U/g.  相似文献   

12.
沟眶象纤维素酶性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沟眶象成虫肠道内纤维素酶的组成、性质和水解动力学特征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沟眶象成虫肠道内有完整的纤维素酶系,其中以内切β-l,4-葡聚糖酶(Cx酶)活性最强,外切β-l,4-葡聚糖酶(C1酶)次之,β-l,4-葡萄糖苷酶的活性最弱;Cx酶、C1酶的最适作用温区分别为30~55℃和40~60℃,最适作用温度分别为45℃和55℃;最适pH值分别为5.6和5.0;Cx酶具有最强的热稳定性,C1酶热稳定性较弱;动力学参数比较显示,Cx酶的最大反应速度(vmax)和米氏常数(Km)均最大,而β-l,4-葡萄糖苷酶的Km和vmax均最小.  相似文献   

13.
从自然界采集到的各种样本中分离纯化纤维素酶产生菌,运用透明圈法进行初筛,将通过初筛的菌株进行摇瓶液体培养,测定各菌株的酶活,筛选出了一株酶活较高的纤维素酶产生菌.通过对该菌株在不同产酶条件(包括碳源、氮源、pH、温度、发酵时间)下羧甲基纤维素(CMC)酶活和滤纸酶活(FPA)的测定,发现其最佳产酶工艺条件为麸皮作碳源,黄豆粉作氮源,pH 6.5.在30℃下培养92 h.  相似文献   

14.
为促进堆肥腐熟、缩短堆肥周期,通过平板初筛及酶活测定,从腐烂竹子、玉米秸秆中获得4株酶活性较高纤维素降解菌并混合培养,得到理想组合Cro-2/Bam-Q/Bam-3/Bam-1,其内切葡聚糖酶(CX)、外切葡糖酶(C1)、β-外切葡萄糖苷酶(CB)及纤维素全酶(FPA)活性分别为12.54、14.65、7.71、11.98 U,均高于单一菌株酶活性。对混合菌群产酶底物优化结果表明,当沼渣与水稻秸秆11混合,麸皮为氮源时,可有效提高混合菌群产酶活性。  相似文献   

15.
产纤维素酶菌株C真3的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19株产纤维素酶菌株进行摇床发酵试验,并对其产生的纤维素酶进行滤纸酶活、CMC酶活、β-葡萄糖苷酶活测定,初步筛选出1株产纤维素酶活力较高的菌株C真3。  相似文献   

16.
产纤维素酶菌株的筛选及产酶条件的选择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采用摇床液体发酵试验,对18个菌株产纤维素酶进行滤纸酶活性、CMC酶活性、β-葡萄糖苷酶活性测定,筛选出1株产纤维素酶活性较高的菌株(C真3),并通过正交试验,确定该菌株的最优产酶条件.结果表明,最佳组合条件是液体发酵时间7d,摇床培养温度30℃,起始粗酶发酵培养基pH值5.5.  相似文献   

17.
纤维素酶系性能是影响菌丝体产菇质量的重要因素,通过比较不同培养条件下杏鲍菇菌株产纤维素酶系的组分活力特征,阐述酶系组分活力对菌菇生长过程中的纤维素基质降解的生理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杏鲍菇菌的纤维素酶系中内切葡聚糖酶组分(C1酶)活力变化明显,活性较强,β-葡萄糖苷酶组分(BG酶)活力升高受C1酶活力变化的影响,并且C1酶活力和BG酶活力的高低与菌丝生长速度关系密切,而外切葡聚糖酶组分(Cx酶)活力弱而稳定。进一步的分析显示采用低结晶化程度的纤维素基质对纤维素酶系活力产生有较强的诱导作用。  相似文献   

18.
采用正交试验和单因子试验对间型脉孢菌固体发酵产纤维素酶条件及酶学性质进行了研究,测定了CMC酶、β-葡萄糖苷酶和滤纸酶活力,以CMC酶和β-葡萄糖苷酶为主要参考指标,结果表明:以麸皮米糠为碳源且比例为1∶1、硫酸铵的浓度为3%、料液比为1∶1.5为最佳产酶培养基,在初始pH值为7.0、温度为34℃、培养时间为108 h的条件下纤维素酶活力较高,CMC酶活、FAP酶活和β-葡萄糖苷酶活分别为668.0、162.5、939.5 U/g,酶反应最适温度为55~60℃,最适pH值为4.0~4.5。  相似文献   

19.
一株产纤维素酶真菌的筛选和诱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自然环境初筛出产纤维素酶活力较高的真菌16株。经摇瓶发酵复筛,获得了产纤维素酶活较高且酶活力稳定的真菌1株,其固体发酵CMC酶活力为2 972.53 U/g、FPA酶活力为203.86 U/g。经紫外诱变处理,获得一株酶活力比出发菌株更高的菌株z1,其固体发酵CMC酶活力为3 554.88 U/g、FPA酶活力为506.76 U/g,FPA酶活力较出发菌株提高了2.48倍。多次传代培养表明该菌株酶活稳定。  相似文献   

20.
选取绿色木霉化L4C作为纤维素酶的生产菌株,分别研究了碳源、氮源、接种量、培养时间、培养温度和培养基初始p H对液态发酵方法产纤维素酶的影响。并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研究了绿色木霉化L4C液态发酵产纤维素酶的最佳培养条件。结果表明,培养时间对酶产量影响最大,液态发酵的最佳条件为:分别以稻草粉—纤维素粉混合物和硫酸铵为碳源和氮源,初始p H 5.0,接种量15%,28℃培养5 d。在最佳产酶条件下,羧甲基纤维素酶活性为1 315.16 U·m L-1,滤纸酶活性为1 282.77 U·m L-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