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我国木薯生产普遍存在单一栽培导致效益较差、管理粗放和缺少施肥、产量较低等问题。通过木薯套种花生,可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单位面积的产出效益;施用有机肥和生物固氮肥、压藤培肥可以大量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土壤营养成分较全面,可为木薯生长提供养分,肥效较长,使木薯栽培达到可持续增效;选种木薯新品种华南8号、华南5号、GR911,可有效地提高木薯单产,增加木薯产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木薯叶化感作用对木薯根际土壤养分、酶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大田试验,以 食用木薯品种华南 9 号为试验品种,设置不同浓度木薯叶浸提液,在不同处理期比较分析木薯根际土壤养分、 酶活性大小。【结果】木薯叶化感作用对 pH 影响不大;有机质含量受处理时间影响不大,但随处理浓度的增 高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最高值时处理浓度为 0.05 g/mL,有机质含量在处理 1、2、4 个月分别为 41.14、 52.20、36.22 g/kg;土壤碱解氮、有效磷表现出与有机质相似的趋势,都是随处理浓度的增高呈现先升高后降低 的趋势,最高值时处理浓度为 0.05 g/mL,处理 1、2、4 个月其含量分别为 143.21、204.83、127.88 mg/kg(碱解 氮)和 229.03、316.40、235.99 mg/kg(有效磷);有效钾含量处理 1 个月最高值出现在 0.1 g/mL 浓度,为 675.16 mg/kg,处理 2 个月和 4 个月最高值出现在 0.05 g/mL 浓度,分别为 819.35、665.38 mg/kg。化感作用会整体提高土 壤酶活性,脲酶活性最高出现在 0.1 g/mL 浓度,处理 1、2、4 个月脲酶 NH4 +-N 活性分别为 467、503、408 mg/kg; 土壤酸性磷酸酶 P2O5 活性和土壤过氧化氢酶(KMn04 滴定法)活性最高出现在 0.05 g/mL 浓度,处理 1、2、4 个月 其活性分别为 106、 143、134 mg/kg(土壤酸性磷酸酶)和 6.53、6.71、5.24 mg/kg(土壤过氧化氢酶)。【结论】 木薯叶化感作用对土壤养分及酶活性都具有影响,可以进一步利用其作为园区杂草控制的措施。  相似文献   

3.
生物有机肥对土壤理化、生物性状和木薯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生物有机肥是一种集化肥和有机肥优点为一体的新型肥料,本研究探讨生物有机肥对土壤理化、生物性状和木薯生长发育的影响.试验于2004~2005年以木薯品种辐选01为材料,每公顷分别用生物有机肥450 kg,600 kg,750 kg,900 kg作基肥,观察、测定木薯茎叶生长、块根产量、淀粉含量,分析土壤容重、土壤孔隙度、土壤有机质、氮、磷、钾含量、土壤微生物、土壤脲酶、土壤转化酶活性等.结果表明,木薯施用生物有机肥不仅能提高块根产量和淀粉含量,而且能降低木薯地土壤容重,提高土壤孔隙度,增加土壤通气性,提高土壤有机质和氮、磷、钾含量,增加土壤有益微生物,提高土壤脲酶、土壤转化酶的活性,有效促进土壤养分转化,增加土壤有效养分含量,提高土壤养分利用率.施用生物有机肥是提高木薯产量和淀粉含量,改善木薯地土壤理化性状,提高木薯地土壤肥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以木薯(Manihot esculenta Crantz)品种华南205自然杂交种子为试验材料,通过盆栽试验,研究复合肥施用量(0~30 g/盆,折算后为0~4.246 t/hm2)施用量对木薯幼苗生长及肥料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复合肥能加快木薯幼苗出土,促进幼苗生长,增加幼苗氮、磷、钾含量和积累量;随着施用量的变化,木薯幼苗的根系生长显著增加。苗木地径、茎高、干物质积累量、苗期质量指数和植株氮、磷、钾积累量和养分利用率均先增加后减小,肥料氮、磷、钾养分利用率则显著下降。其中复合肥(N∶P2O5∶K2O=28∶6∶6)施用量10 g/盆(折算后为1.415 t/hm2)的综合效应最好。  相似文献   

5.
利用2019年呼伦贝尔市耕地质量等级评价养分调查数据,研究了呼伦贝尔市粮食主产区耕地土壤有机质等养分含量现状。结果表明:当前呼伦贝尔市粮食主产区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磷、速效钾平均含量分别为55.1 g/kg、2.73 g/kg、46.2 mg/kg、242 mg/kg,pH平均值为6.0;养分含量在1级(高)和2级(较高)水平的占比达72.15%~95.91%。土壤各养分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阿荣旗和扎兰屯市养分含量总体低于其他旗市;草甸土养分含量总体低于其他土壤类型。  相似文献   

6.
武鸣木薯种植地土壤肥力状况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魏志远  漆智平  李开绵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2):10385-10387
采集武鸣县具有代表性的土壤样品76个,以土壤养分、pH值的丰缺指标为依据,分析近20年来木薯种植地土壤养分的变化;并对不同耕作利用方式之间的土壤养分状况差异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当前木薯种植地的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等养分含量比20年前有了较大程度的提高,部分地区仍然存在着施肥不合理,速效磷、速效钾等养分过剩的问题,所调查木薯种植地也普遍存在着pH值下降的问题;不同耕作利用方式的土壤肥力质量状况依次为:木薯种植地<甘蔗种植地<木薯间作其他作物地,其中木薯间作是比较理想的耕作利用方式。  相似文献   

7.
土壤调理剂是由农用保水剂及富含有机质、腐殖酸的天然泥炭或其他有机物为主要原料,辅以生物活性成分及营养元素组成,经科学工艺加工而成的产品。试验以木薯品种新选048为材料,土壤调理剂用量为0、450、900、1 350 kg/hm~2,分别在木薯苗期、块根形成期、块根膨大期、工艺成熟期进行数据采集,主要测定木薯发芽率、株高、茎粗、叶面积指数、块根数、块根长等木薯农艺性状,并测定土壤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有机质含量等物化指标。结果显示土壤调理剂能提高土壤孔隙度和保水能力,增加土壤有机质、氮、磷、钾含量,从而促进木薯发芽、生长以及对土壤养分的吸收,提高木薯产量。  相似文献   

8.
对宝鸡烟叶主产区207个土壤样品的主要养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有机质含量平均为13.68 g/kg,总体上处于适宜水平;全氮、碱解氮、全磷、全钾和速效钾总体上处于适宜或较高水平;速效磷相对缺乏,96.6%的植烟土壤缺磷;土壤养分含量之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此外,针对土壤养分含量情况,提出了一些相应的改良措施。  相似文献   

9.
中国玉米主产区土壤养分的空间变异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中国玉米主产区耕层土壤养分含量现状、区域空间变异规律及其影响因素,以期为各地玉米田土壤养分调控和合理施肥提供指导。【方法】以全国玉米主产区为研究区,于2017年玉米收获季开展大规模土壤采集和农户调研工作。结合地统计学和地理信息系统(GIS),探究土壤养分的区域变异特征和分布格局;根据相关分级标准,评价玉米主产区当前土壤肥力现状;并通过相关性分析和方差分析,对引起土壤养分变异的主要影响因素(土壤质地、气候和肥料施用)进行探讨。【结果】中国玉米主产区耕层土壤pH中值为 6.9,养分含量的中值分别为有机质21.0 g·kg-1、全氮1.5 g·kg-1、有效磷22.4 mg·kg-1和速效钾164.5 mg·kg-1,上述指标的变异系数分别为12.7%、48.5%、50.0%、83.6%和52.0%,均表现为中等程度变异。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主要集中在中等至极高肥力水平,共占主产区总面积的93.5%。土壤养分存在明显的区域变异性,土壤有机质、全氮和有效磷含量在东北春玉米区最高,分别为32.0 g·kg-1、2.2 g·kg-1、32.3 mg·kg-1,在西北春玉米区最低,分别为17.2 g·kg-1、1.2 g·kg-1、16.2 mg·kg-1;速效钾含量在西南玉米区最低,其他3个区域无显著差异。在国家尺度上,土壤pH值具有强烈的空间自相关性(块基比<25%),其变异主要受自然因素(土壤质地和降水)影响;有效磷具有较弱的空间自相关性(块基比>75%),其变异主要受人为因素(肥料施用)影响;有机质、全氮和速效钾具有中等的空间自相关性(块基比25%—75%),其变异受自然和人为因素共同影响。【结论】东北区土壤肥力高,玉米生产应适量减少施肥量,以节约肥料成本;华北区土壤养分含量适中,应严格控制氮、磷化肥投入,以增加肥料利用率并减少环境污染;西北区土壤养分含量较低,可以适当增加肥料用量进一步实现玉米增产;西南区内土壤肥力变异较大,各亚区应采用适宜的施肥方式,以提高土壤的保肥能力和玉米产量。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BGA土壤调理剂对云南干热河谷区木薯生长的作用,以木薯品种华南205为试验对象,开展了不同用量BGA土壤调理剂对该区域木薯的影响研究。研究结果表明,BGA土壤调理剂能够促进木薯生长,在云南干热河谷区,对华南205木薯,综合其生长情况、产量和品质等性状,一次性施用1 200 kg/hm~2BGA土壤调理剂是最佳的处理。  相似文献   

11.
药肥施用量对土壤养分和木薯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木薯品种新选048为材料,设药肥300、600、900 kg/hm~2和空白对照4个处理,通过测定土壤碱解氮、速效钾、速效磷含量,木薯株高、茎粗、叶片及块根可溶性糖含量等生理指标,并测定木薯主要经济性状及产量,探讨药肥对木薯产量及其相关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药肥能明显改善土壤养分状况,提高碱解氮、速效钾及速效磷含量,促进木薯生长和对养分的吸收,改善块根性状,提高块根可溶性糖含量。与对照相比,300、600、900 kg/hm~2药肥处理的块根产量分别提高21.20%、23.91%和14.31%,表明适量的药肥利于木薯增产,药肥用量过多反而使产量下降,综合成本、块根性状及产量等因素,300 kg/hm~2药肥处理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2.
生物有机复混肥对木薯甘蔗产量及土壤肥力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广西土壤养分状况,利用木薯皮、淀粉渣、酒精渣,经生物发酵处理,配以合理氮、磷、钾化肥研制成生物有机复混肥。2006~2007年在木薯、甘蔗上进行施用试验。结果表明:在同等N+P2O5+K2O总养分施用条件下,生物有机复混肥与进口复合肥、通用复混肥比较,木薯分别增产14.16%、16.94%,甘蔗分别增产4.46%、12.40%。土壤有机质、速效氮、速效磷等养分有显著的提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山西省山药主产区土壤养分及重金属环境质量状况,为山药种植制定科学合理的施肥标准和促进山药种植区土壤环境高效管理提供参考。【方法】以山西省晋中市、临汾市、吕梁市和运城市山药主产区为研究对象,采集土壤样品并对土壤养分和重金属现状进行统计分析和评价。【结果】山西省山药主产区种植园土壤pH均值为8.6,土壤肥力整体处于低水平和极低水平,其中,有机质、全氮和碱解氮含量均值分别为7.7 g/kg、0.4 mg/kg和28.0 mg/kg,土壤养分等级以极低水平为主,占比分别为72.7%、95.5%和51.1%;有效磷为4.2 mg/kg,均处于极低水平;速效钾为93.5 mg/kg,以低水平为主,占比为54.5%。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和速效钾变异系数为47.6%~72.0%,属中等程度变异;有效磷变异系数达145.1%,属高度变异。山药种植园土壤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P)均值为1.3,处于轻度污染水平,占比为63.6%。变异系数依次为Cd>Hg>As>Cu>Cr>Pb,除Pb外,其余重金属变异系数均在40%以上。土壤有机质与其他养...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土壤调理剂不同施用量对连作木薯地土壤理化性质和木薯产量及其性状的影响,为木薯的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木薯品种新选048为试验材料,设置0(CK)、750(A)、1500(B)和2250 kg/ha(C)共4个处理,测定土壤调理剂不同用量处理下的土壤水含率、孔隙度、三相比、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有机质含量及木薯产量的相关性状.[结果]施用土壤调理剂处理与CK相比,土壤水含率差异不显著(P>0.05).施用土壤调理剂的3个处理均能增加土壤的孔隙度,降低土壤固相比例,增加气相比例,其中以2250 kg/ha用量的效果最佳.调理剂能增加土壤中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和有机质含量,施用量为1500和2250 kg/ha能显著增加木薯块根长及单株块根重,从而提高块根产量.[结论]土壤调理剂可改善土壤物理性状,促进土壤养分有效化,促进木薯块根伸长增粗,增产效果明显,其中,施用量为1500和2250 kg/ha的处理效果相对较优,在广西木薯生产上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氮源分根处理对木薯(Manihot esculenta)氮利用的影响,通过土培盆栽试验,以单侧加氮(-N/+N)与两侧加氮(+N/+N)的方式对2个木薯品种(‘华南16号’和‘华南205号’)根系进行分根处理,1个月后,比较‘华南16号’和‘华南205号’在不同氮源(NO3-、NH4+)下农艺性状(生物量、株高、根长等)及氮生理指标(氮含量、氮积累量、氮生理利用率)的差异。结果表明:总施氮量减少1/2(-N/+N),并不会影响冠根比及全株干物质的积累,反而会促进木薯株高的增长,同时地上部氮累积量、地下部截留氮的能力及根的氮利用效率显著增加。-N/NH4+处理后,有氮侧的根系发育受到抑制;与之相比,-N/NO3-分根处理后,有氮一侧的根形态更好,同时还提升植株地上部氮积累量、根系氮利用效率。在同氮源异质分根条件下,‘华南205号’的株高、地上和地下部生物量、氮积累量、根形态均优于‘华南16号’;-N/NO  相似文献   

16.
以华南205木薯和桂早2号大豆为试材,以不同模式进行间套种,通过对其农艺性状、产量以及试验地土壤养分进行测定分析,研究不同间套种模式对木薯与大豆生长发育、产量以及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并进行经济效益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的间套种模式对木薯和大豆的生长发育及产量具有明显的影响,并能显著降低土壤容重,改善土壤结构;在固定的木薯种植规格下,以每畦2行木薯间种3行大豆的模式的纯收入最高。  相似文献   

17.
黄淮潮土区多为平原地区,是我国粮食主产区,也是玉米主产区,为了探索黄淮潮土区玉米施用氮、磷、钾肥料的养分效应,我们通过田间实验获得了土壤养分供应量、土壤养分利用系数、化肥利用率、土壤养分丰缺指标、地力产量贡献率、作物吸收养分量等参数.从而更好为玉米种植户提供肥料施用的科学依据,实现玉米的持续稳定丰收,减少肥料的盲目投入...  相似文献   

18.
木薯“3414”肥效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丽  黄莉 《现代农业科技》2010,(17):59-59,62
木薯"3414"测土配方施肥试验结果表明,施纯氮肥135.0 kg/hm2、五氧化二磷67.5 kg/hm2、氧化钾90.0 kg/hm2木薯产量最高,通过肥料互作效应及地力养分含量分析可知,土壤中的全氮、有效磷含量为中等偏上水平,有效钾含量为中等偏下水平,经配施3种肥料才能得到增产效果。  相似文献   

19.
木薯茎秆粉碎还田对土壤肥力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将上季木薯茎秆粉碎堆沤腐熟,通过设计不同的还田量于木薯下种前还田,研究木薯茎秆粉碎还田对土壤肥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木薯茎秆粉碎还田可以有效降低土壤容重,增加土壤孔隙度,显著改善土壤的物理性状;还可以提高土壤脲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增加土壤碱解氮、速效钾等速效养分含量,但对土壤速效磷含量的增效不明显。在木薯茎秆粉碎还田各处理中,以18000kg/ha处理对土壤的培肥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20.
基于ArcGIS韶关市香芋土壤养分空间变异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本文对韶关香芋主产区土壤养分的空间变异特征进行研究,以期为韶关市香芋种植区划、科学施肥和产量提升提供依据。【方法】运用传统统计学SPSS软件、地统计学GS+软件的半方差函数和GIS中克里金插值的研究香芋土壤养分含量、空间变异特征和空间分布。【结果】(1)土壤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均值分别为2.98%,109.79 mg/kg,40.30 mg/kg,81.60 mg/kg,范围分别为0.89%~6.65%,27.79~257.25 mg/kg,5.79~108.44 mg/kg,15.03~270.18 mg/kg,变异系数为35.2%,46%,64.7%,62.4%,且不同乡镇区域土壤养分含量存在差异。(2)香芋主产区的土壤养分的空间自相关程度依次为速效钾(49.98%)有机质(47.8%)碱解氮(37.6%)有效磷(32.5%),块金系数主要在30%~50%之间,均属于中等空间自相关程度,结构性变异为主,随机性变异次之。【结论】总体来看,香芋主产区土壤有效磷含量处于丰富水平,有机质和碱解氮含量处于中等水平,速效钾含量处于缺乏水平,土壤养分总体上呈现北低南高的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