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5 毫秒
1.
为探究韭菜根系分泌物对苦瓜枯萎病菌的化感作用,本研究以‘山东雪韭6号’韭菜和苦瓜枯萎病菌为试验材料,水培法收集韭菜根系分泌物,采用菌丝生长速率和孢子萌发法研究韭菜根系分泌物对苦瓜枯萎病菌的化感作用;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鉴定根系分泌物组成成分,筛选可能的主效化感物质,进一步通过体外抑菌试验验证其化感作用,明确主效化感物质。结果表明,随着韭菜根系分泌物浓度的升高,苦瓜枯萎病菌的菌落直径和孢子萌发数均呈先降后升的趋势,当分泌物浓度为3.22 mg/mL时,抑制作用最大,满足化感作用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的特性。通过GC-MS鉴定出韭菜根系分泌物中的主要成分为酚类、酯类、烷烃类、醇类、烯类、芳香类,可能的化感物质为邻苯二甲酸二丁酯、2,4-二叔丁基苯酚、2,2°-亚甲基双-(4-甲基-6-叔丁基苯酚)。通过体外抑菌试验证实这3种物质对苦瓜枯萎病菌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都有不同程度的化感抑制作用,且抑菌效果为2,4-二叔丁基苯酚>邻苯二甲酸二丁酯>2,2°-亚甲基双-(4-甲基-6-叔丁基苯酚),明确其为化感物质。由此可知,韭菜根系分泌的主效化感物质对苦瓜枯萎病菌有显著的化感抑制作用,这为苦瓜间套轮作韭菜防控苦瓜枯萎病和研制植物源抑菌剂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2.
吴燕  高青海 《热带作物学报》2010,31(12):2218-2223
以黄瓜、 黑籽南瓜种子为试材, 研究不同浓度黄瓜叶片水浸提液对其种子萌发及生理特性的影响。 结果表明, 随着黄瓜叶片水浸提液浓度的增加, 黄瓜发芽率、 发芽指数、 α-淀粉酶活性及脱氢酶活性等均降低, 抑制了黄瓜根系、 胚轴的生长; 而一定浓度的黄瓜叶片水浸提液提高了黑籽南瓜 α-淀粉酶和脱氢酶活性, 促进黑籽南瓜种子萌发, 高浓度浸提液抑制黑籽南瓜种子萌发。 通过化感效应值可以得出, 黄瓜叶片水浸提液对黄瓜种子萌发的化感效应为负效应, 而对黑籽南瓜则一定浓度范围为正效应, 高浓度为负效应。 黄瓜叶片水浸提液抑制黄瓜种子萌发, 而对黑籽南瓜种子萌发表现为 “低促高抑”。  相似文献   

3.
南瓜根系及根部土壤水浸液化感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淑芳  曹晓华 《热带作物学报》2011,32(12):2268-2273
以黄瓜、西瓜作受体材料,研究南瓜根系及根部土壤水浸液的化感作用。结果表明,南瓜根系及根部土壤水浸液对受体种子萌发率、萌发指数、幼苗根长、苗高和苗干重存在化感促进或抑制效应。对指标进行综合效应分析,发现南瓜根系及根部土壤水浸液化感作用呈现浓度效应及受体差异性,一定浓度水浸液处理对受体种子萌发阶段、幼苗生长阶段及整体生长有促进作用,但西瓜较黄瓜对浓度敏感,0.02 g/mL南瓜根系及根部土壤水浸液对黄瓜化感促进强度最大,0.04 g/mL处理下,表现为化感促进强度降低或微弱抑制作用;0.02和0.04 g/mL南瓜根系水浸液及0.04 g/mL根部土壤水浸液对西瓜则表现为强烈抑制现象。  相似文献   

4.
测定一株香蕉内生细菌BEB99发酵液的石油醚和乙酸乙酯粗提物对香蕉枯萎病菌4号生理小种的(FOC4)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影响,并测定粗提物中的主要成分。研究结果表明:其发酵液的石油醚和乙酸乙酯粗提物对香蕉枯萎病菌的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均具有明显抑制作用,可造成病菌菌丝的畸形,抗菌物质浓度为1.67 mg/mL时,其孢子萌发抑制率分别达到92.99%和82.96%。GC/MS分析从粗提物中鉴定到18个成分,其中主要成分包括油酸(14.98%)、油酸乙酯(11.38%)、亚麻油酸乙酯(14.86%)、亚油酸(13.20%)、棕榈酸(11.36%)和棕榈酸乙酯(11.26%),及一个未知化学成分。  相似文献   

5.
Smy1是一种参与调控真菌生长的驱动蛋白。本研究克隆了香蕉枯萎病菌4号生理小种(Foc 4)驱动蛋白基因smy1,并采用同源重组技术获得smy1敲除的野生型Foc 4的smy1敲除突变体。通过测定突变体菌丝形态、生长速度、产生孢子量、对香蕉苗的致病力及对氰烯菌酯的敏感性,用于研究smy1在香蕉枯萎病菌的生长发育及对氰烯菌酯抗药性中的作用。结果表明,与野生型Foc 4相比,smy1敲除突变体生长缓慢、菌丝畸形、产孢量增加,对巴西蕉苗的致病力减弱,但对氰烯菌酯的抗性水平变化不大。由此推断smy1基因可能在Foc 4的生长发育、产孢以及致病力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前期蛋白质组学研究发现尖孢镰刀菌古巴专化型4号生理小种(Foc4)中的过氧化氢酶1(cat1)基因受到巴西蕉诱导上调表达,为研究cat1基因在Foc4侵染香蕉过程中的作用,利用同源重组方法敲除Foc4的cat1基因,并对获得的敲除突变体开展表型分析和致病性测定。结果表明:cat1基因缺失对Foc4的菌丝、孢子形态、菌落生长、抗渗透压胁迫和细胞壁选择性压力等没有影响;但引起菌株抵抗外源氧胁迫、细胞壁穿透能力、纤维素利用能力减弱和对巴西蕉的致病性减弱。显示cat1基因的产物通过清除香蕉分泌的活性氧在Foc4对香蕉的致病过程中起作用,并参与病原菌对寄主纤维素成分的代谢。此结果为进一步深入研究香蕉枯萎病菌的致病机理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
室内测定了银杏酸对5种蔬菜病原菌物菌丝生长的活性,结果表明:在70mg/mL浓度下,银杏酸对茄子立枯病菌、茄子白绢病菌24h的菌丝生长抑制率分别为65.2%、65.3%,对甘蓝黑斑病菌、白菜炭疽病菌、黄瓜枯萎病菌48h的菌丝生长抑制率在63.6%~77.3%之间;加药后,稀薄菌丝沿培养基表面生长,气生菌丝少,有的菌丝变色;对黄瓜枯萎病菌、甘蓝黑斑病菌、苦瓜枯萎病菌、白菜炭疽病菌等孢子萌发抑制率均在86%以上,其中对黄瓜枯萎病菌的抑制率最好;显微观察说明:银杏酸处理后,菌丝细胞出现不规则膨大、凋亡、黄化、扭曲、液泡变多、节间缩短等异常现象;毒力测定显示:银杏酸对甘蓝黑斑病菌抑制作用较强,EC50为24.80mg/mL。  相似文献   

8.
在室内测定菌株B215对香蕉枯萎病菌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都有良好抑制效果的基础上,优化拮抗菌株的最佳培养条件为:在NA培养基上,装液量为50mL/500mL,最适初始pH值为7.0~7.5,初始接菌量为1%,培养温度为28℃,以便更好地应用于田间试验。以此培养条件为依据,开展拮抗菌株的盆栽小苗实验,选用正交试验L8(27)设计,得出菌株B215对香蕉枯萎病菌的最佳防效组合为:在小苗定植前,用活菌培养液750mL/株浸根,可以降低小区香蕉枯萎病发病率。进一步试验验证结果显示:盆栽试验B215对Foc的防效为62.95%。  相似文献   

9.
通过提取不同时期玉米秸秆腐解液,研究其对玉米大斑病菌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影响。利用HPLC检测腐解60 d的腐解液,推测其含有对羟基苯甲酸、邻苯二甲酸、香草酸、丁香酸和苯甲酸。通过外源添加法研究酚酸物质对玉米大斑病菌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5种酚酸物质抑制玉米大斑病菌菌丝生长,抑菌率在14.5%~100%,且随浓度的增加抑制作用趋势增强。苯甲酸和邻苯二甲酸在0.125~1 mg/m L浓度下抑制孢子萌发;羟基苯甲酸在0.062 5~1.0 mg/m L浓度下促进孢子萌发。通过田间调查发现,在开始发病时,秸秆还田抑制玉米大斑病病情指数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椰子茎泻血病菌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椰子茎泻血病菌奇异长喙壳菌Ceratocystis paradoxa(Dade)Moreau[=Thie laviopsis paradoxa(De Seynes)V.Hohnel]xie331-4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PDA)最适合该菌菌丝生长和产孢;以果糖为碳源最适合菌丝生长,以阿拉伯树胶粉为碳源最适合产孢;以磷酸氢二铵为氮源最适合菌丝生长,以蛋白胨为氮源最适合产孢;2%蛋白胨对孢子萌发有促进作用,2%葡萄糖、2%蔗糖对孢子萌发有抑制作用;25~35℃适合菌丝生长和产孢,25℃最适合孢子萌发,温度低于5℃或高于40℃孢子不能萌发;pH值4~11适合菌丝生长,pH为7产孢量最大,pH值为4孢子萌发率最高;光照对菌丝生长及孢子萌发无显著影响,但有利于产孢;分生孢子致死温度为52℃10min。  相似文献   

11.
从根系分泌物角度阐释不同香蕉品种对香蕉枯萎病的抗(耐)性机理,通过离位溶液培养法收集对香蕉枯萎病抗(耐)性不同的3个香蕉品种‘GCTCV-119’、‘桂蕉9号’和‘桂蕉1号’的根系分泌物,测定其根系分泌物对香蕉枯萎病致病菌的菌落生长和孢子萌发的影响,并分析其根系分泌物中游离氨基酸、可溶性总糖、有机酸的含量。结果表明,抗(耐)病品种根系分泌物抑制香蕉枯萎病致病菌的菌落生长和孢子萌发,而感病品种根系分泌物则促进香蕉枯萎病致病菌的菌落生长和孢子萌发。抗(耐)病品种根系分泌物中,可溶性总糖及游离氨基酸含量明显低于感病品种,有机酸含量则比感病品种高。3个香蕉品种中,共检测到13种氨基酸。其中,甘氨酸、谷氨酸、胱氨酸、丙氨酸、丝氨酸、酪氨酸仅在感病品种‘桂蕉1号’中检测到;苯丙氨酸和脯氨酸只在抗(耐)病品种‘GCTCV-119’和‘桂蕉9号’中检测到。  相似文献   

12.
从抗(耐)枯萎病香蕉品种桂蕉 9 号植株根部分离到一株对香蕉枯萎病致病菌 4 号生理小种(FOC4)平板拮 抗抑制率为 85.7%的内生细菌,命名为 GKT04。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征鉴定及 16S rDNA 和 recA 基因序列比对结果 表明,该菌株为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GenBank 登录号为 KY328743。盆栽试验表明,经菌株 GKT04 处理的香蕉幼苗 64 d 后病情指数比对照降低了 49.23%。菌株 GKT04 最适生长温度为 30 ℃,最适 pH 为 6.0。 菌株 GKT04 发酵上清液可以明显抑制 FOC4 菌落的生长,对 FOC4 菌落生长抑制率为 33.33%,可使 FOC4 孢子萌发率 降低 71.41%。  相似文献   

13.
自从我国1996年发生香蕉枯萎病4号小种以来,病害以几何级数在我国主要的香蕉产区扩展,使传统的香牙蕉种植区域严重衰退,我国适宜种植香蕉的地方逐渐减少。本文通过大蕉、广粉1号粉蕉、粉杂1号粉蕉、贡蕉、海贡蕉等有市场开发潜力的香蕉栽培品种与传统巴西香牙蕉的生产与效益的比较分析发现,在每公顷投入3.0万~7.5 万元条件下,种植香蕉获利1.5万~7.5万元。通过商品价值链以及经济特性的反馈,揭示香蕉各品种生产优势以及市场开发潜力,以及存在问题,为进一步发展香蕉品种多样性生产,提出栽培技术以及研发改良建议,从而使  相似文献   

14.
[目的]硒元素是人体营养必须的微量元素,研究不同地区不同蔬菜对硒元素的富集能力,为富硒土壤生产富硒蔬菜提供理论依据[1]。[方法]以西兰花、西葫芦、青辣椒、西芹、番茄等12种蔬菜为试验材料在兴庆区、永宁县、贺兰县、利通区4个不同富硒地区进行种植,采收后测定蔬菜中的硒元素含量。通过比较不同种类蔬菜和试验地土壤中的硒含量,研究分析不同种类、同种蔬菜不同品种以及不同土壤硒区域蔬菜产品对硒元素的富集能力[2]。[结果]各类蔬菜硒累积量大小顺序为西兰花>羊角椒>西芹>西葫芦>黄瓜>番茄>樱桃番茄>白菜花>甘蓝>圆茄子>菠菜>西瓜;同种蔬菜不同品种的富硒能力不同,西兰花-绿天使2号、番茄-丰收128、樱桃番茄-改良碧娇、茄子-大苠茄、甘蓝-邢甘23的富硒能力最强;不同硒含量地区同种品种富硒能力不同,且随着土壤硒含量的降低,产品中硒含量也随之降低。[结论]不同种类蔬菜对土壤硒的富集能力不同,西兰花、羊角椒、西芹、西葫芦等作物富集硒的能力较强,圆茄子、西瓜等作物富集硒的能力较弱;同类蔬菜不同品种对土壤硒的富集能力也不同;土壤中硒含量越高,各品种富集硒的能力越强。  相似文献   

15.
由尖孢镰刀菌古巴专化型引起的香蕉枯萎病,是目前香蕉产业发展中的限制因子,采用生物防治的方法是目前非常有潜力的防控手段。生防微生物的效果主要与土壤水分、作为活菌制剂的微生物种类和性质、生防微生物在土壤中短期定殖影响因素、生防微生物长期定殖影响因素有关。采用茎叶滴注的方法进行香蕉内生芽胞杆菌接种或辅以适当的载体,和保水微生物一起混合接种到香蕉根围,可以有效防控香蕉枯萎病。  相似文献   

16.
利用PEG介导的原生质体转化方法,将绿色荧光蛋白基因转入到6株香蕉枯萎病菌和1株棉花枯萎病菌中。结果表明:转化子连续转接5代能够稳定遗传,荧光强度良好,PCR验证gfp基因已转入到菌株中,为后续研究香蕉枯萎病菌和棉花枯萎病菌的侵染、防治等提供可视化的检测和分析手段。  相似文献   

17.
从表现枯萎病症状的大蕉球茎病组织中获得10株分离物,采用形态学分类方法将这些分离物鉴定为尖孢镰刀菌.利用分离物DJ1的rDNA-ITS区序列和IGS序列开展的系统发育分析迸一步确定DJ1为尖孢镰刀菌.对不同香蕉品系的致病性测定结果表明,DJ1对粉蕉(Musa sp.ABB)的致病性最强,其次是特威(Musa sp.AAA)、巴西蕉(Musa sp.AAA)和泰蕉(Musa sp.AAA),对皇帝蕉(Musa sp.AA)的致病性较弱,根据DJ1的寄主范围确定DJ1为尖孢镰刀菌古巴专化型生理4号小种.对IGS序列的进一步比对分析表明DJ1不属于热带4号生理小种菌株.这些结果为大蕉枯萎病的防治提供了重要依据和指导.  相似文献   

18.
抗病品种在香蕉枯萎病绿色防控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有效防治土传性香蕉枯萎病,在田间进行了抗病品种和微生物菌剂(肥)的筛选和应用。结果表明,种植不同的香蕉抗病品种对枯萎病的防治效果存在显著差异,其中种植粉杂1号和贡蕉的防效最好,分别为78.62%和72.41%。而施用微生物菌剂和生物有机肥对香蕉枯萎病也均表现出较好的防治效果,其防效分别为87.51%和77.51%。在此基础上提出以种植抗病品种和应用防病微生物菌剂(肥)为主的病害综合防控技术,并进行应用示范。3个示范片连续3年对病害的总体防控效果达90%以上,从而有效控制了香蕉枯萎病的为害,同时减少了香蕉产量的损失。  相似文献   

19.
香蕉枯萎病严重危害香蕉产业的发展。本研究从肽适体文库中筛选获得对香蕉枯萎病致病菌尖孢镰刀菌有抑制作用的人工肽适体SNP-D4。通过构建人工肽适体体外重组表达载体,获得SNP-D4体外重组蛋白。结果表明,通过抑菌活性检测表达人工肽适体SNP-D4的大肠杆菌全蛋白提取液,能够特异性抑制尖孢镰刀菌孢子的萌发,使其萌发率降低至19.60%。本研究筛选得到的人工肽适体SNP-D4可应用于研发环境友好型特异抗真菌生物制剂,为香蕉枯萎病防治提供新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