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对果洛州玛沁县野生草种藏异燕麦进行驯化栽培的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藏异燕麦在海拔高度3800m的果洛地区人工栽培条件下表现出了较好的生态性能和栽培性能,第2年起能完成整个生育期,生育天数为125天;栽培当年生长缓慢,第2年起生长迅速,第3年长势达到高峰,株高可达78.6cm,盖度达到98.0%,越冬率达到99.0%,干草产量和种子产量分别为4268.1kg/hm^2和425.3kg/hm^2;第2年至第5年的平均干草产量和种子产量分别为3680.7kg/hm^2和368.7kg/hm^2。藏异燕麦叶量丰富,适口性好,适合刈牧兼用,喜潮湿地带生长,可作为高寒草甸退化草地植被恢复与重建的优良草种和先锋草种。  相似文献   

2.
对果洛州玛沁县野生草种发草进行了驯化栽培的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发草在海拔高度3800m左右的果洛地区人工栽培条件下第2年起能完成整个生育期,生育天数为130d;栽培当年生长缓慢,第2年起生长迅速,第3年长势达到高峰,株高可达81.6cm,盖度达到98.0%,越冬率达到99.0%,干草产量和种子产量分别为4426.2kg/hm^2和482.8 kg/hm^2,表现出了良好的生态性能和栽培性能;发草叶量丰富,适口性好,适合刈牧兼用,喜潮湿地带生长,可作为高寒草甸(尤其是高寒沼泽草甸)退化草地植被恢复与重建的优良草种和先锋草种。  相似文献   

3.
对当地野生草种麦宾草进行了驯化栽培的初步研究。结果表明:麦宾草在海拔高度3 800m左右的果洛地区在栽培条件下能完成整个生育期生长,栽培当年高度可达到16.0cm,盖度达到60%,第2年株高可达到110cm,盖度达到96%;栽培当年干草产量为1 266.8kg/hm2,第2年、第3年和第4年的干草产量分别为7 959.4kg/hm2,6 462.4kg/hm2,5 244.1 kg/hm2,种子产量分别为1 000.2kg/hm2,880.6kg/hm2,790.5kg/hm2。该草种是适合三江源区黑土滩退化草地植被恢复与重建的优良草种,也是高寒草甸地区建植高质量的生态型或刈用型黑土滩人工草地的优良草种。  相似文献   

4.
在青海省海西州德令哈市尕海镇盐碱地上对同德小花碱茅进行了引种栽培试验,结果表明:同德小花碱茅种植第2年起能完成整个生育期,生育天数125d;随着生长年限的增长,牧草的越冬率、高度、盖度也在逐年增加,种植第3年越冬率、高度、盖度分别可达96.0%、74.5cm和96.0%;该草种生产性能良好,地上、地下植物量和种子产量均随着生长年限的增长而逐年上升,种植第2年和第3年的地上植物量分别为978.4 kg/hm~2、3174.5 kg/hm~2,地下植物量分别为645.0kg/hm~2、1787.8 kg/hm~2,种子产量分别为325.9 kg/hm~2、466.5kg/hm~2;同德小花碱茅表现出了较强的耐旱、耐寒、耐盐碱性和返青早的特点,是适合柴达木盆地盐碱地改良与重建的优良草种,该地区同德小花碱茅人工草地种植的最佳农艺措施是:翻耕—冬灌—条播(播种机)—耙耱—镇压—冬灌。  相似文献   

5.
草地早熟禾(Poa pratensis)栽培驯化研究初报   总被引:16,自引:4,他引:12  
通过营养体移栽和种子繁殖两种途径,对当地野生草种草地早熟禾进行了驯化栽培的初步研究,试验结果表明:草地早熟禾在海拔高度4000m左右的果洛地区在栽培条件下能完成整个生育期生长,栽培第2年株高可达到70cm以上,第2年和第3年的干草产量分别为626kg/hm^2和5692kg/hm^2,种子产量分别为690kg/hm^2和645kg/hm^2。具有发达的根茎繁殖能力,草地早熟禾既能进行种子繁殖也能进行根茎无性繁殖,是适合三江源区“黑土型”退化草地植被恢复与重建的优良种,也是在高寒草甸地区建植高质量的打草或放牧人工草地的优良草种。  相似文献   

6.
天祝斜茎黄芪是针对高寒地区驯化选育的多年生豆科牧草。试验旨在通过多年的栽培试验观测,对天祝斜茎黄芪在不同海拔区域的适应性、生产性能和草品质作出评价。结果表明:在2 500~2 700 m高海拔寒冷地区,播种当年天祝斜茎黄芪的越冬率在96%以上,第2年起可完成整个生育期且收获成熟种子,第2~4年一茬草平均干草产量在7 000 kg/hm~2以上,初花期粗蛋白含量17.16%,异黄酮含量0.83%。说明天祝斜茎黄芪不仅具有较高的牧草产量和饲用价值,而且合理利用对家畜具有一定的保健作用。  相似文献   

7.
麦洼老芒麦具有农艺性状优良,有效分蘖多,抗倒伏能力强,较高且稳定的生产性能,2010年成功申报国家草品种区域试验。为了评价其种子生产性能,2011~2014年在进行国家草品种区域试验的同时,在四川省阿坝州红原县四川省草原科学研究院牧草试验基地对三份材料(麦洼老芒麦与对照阿坝老芒麦、川草2号老芒麦)进行了种子生产比较试验研究。连续三年试验结果表明:40cm行距条播、播种量22.5kg/hm~2、播种第二年后每年在返青至分蘖期施复合肥120kg/hm~2的栽培管理条件下,麦洼老芒麦成熟期株高能达到126.9cm,生育天数144d,基本与对照品种一致;麦洼老芒麦种子产量高达1 802 kg/hm~2,比对照阿坝老芒麦增产13.56%~33.65%,比对照川草2号老芒麦增产26.78%~59.66%。经方差分析,麦洼老芒麦种子产量均显著高于对照品种。因此,麦洼老芒麦具有很高的种子生产能力。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黑龙江西部垦区农牧场草地生态现状,笔者采用实地踏查结合随机样方调查法,于2018年8月份在黑龙江西部垦区设置11个农牧场调查样地,记录各样地草群高度、草群盖度、草产量、物种数量、毒害草数量及人工培育措施等。结果表明:草群盖度大于80%的样地有5个,其中和平牧场草群盖度最大(为88.18%),安达畜牧场草群盖度最小(约为53.00%);干草产量达到3 000 kg/hm~2以上的样地有4个,其中巨浪畜牧场草原生产力最高(鲜草产量为12 408.33 kg/hm~2,干草产量为4 349.07 kg/hm~2),大山种羊场草原生产力最低(鲜草产量为1 780.69 kg/hm~2,干草产量为703.69 kg/hm~2);11个农牧场草类多样性丰富,优质牧草禾本科、菊科和豆科植物数量较多,分别为20种、17种、9种,各占总科数的27.78%、23.61%和12.50%;仅在绿色草原牧场和大山种羊场发现少量毒害草,其余样地均未发现毒害草,表明这几个农牧场保护较好;人工培育措施主要为禁牧休牧、围栏封育和补播等。说明垦区农牧场草地草群生长状况良好,生产力较高,物种组成丰富,优良牧草资源多,草原生态建设较好。  相似文献   

9.
行距和播量对麦宾草生产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青藏高原黑土滩退化草地上,采用两因素完全随机区组设计,进行了行距与播量对麦宾草干草产量和种子产量影响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行距和播量对牧草产量和种子产量影响显著,二者对种子产量有显著的交互作用(P<0.05);30 cm行距的干草产量和种子产量都显著高于15cm行距,30 kg/hm2播量的干草产量显著高于其它播量处理(P<0.05),播量为15 kg/hm2的种子产量最高。以生产饲草为目的 ,麦宾草播种行距为30 cm、播量30 kg/hm2较为适宜;若收获种子,播量可减小到15 kg/hm2。  相似文献   

10.
本试验以老芒麦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研究了不同刈割高度对"川草2号"老芒麦牧草产量与品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盛花期不同刈割高度对"川草2号"老芒麦牧草产量与品质具有一定的影响。其中,以4cm刈割高度时的鲜草产量和干草产量最高,分别为22 029.95kg/hm2和5 755.94kg/hm2,但牧草品质较差,其CP为11%;6cm刈割高度时鲜草产量和干草产量相对较高,分别为20 207.32kg/hm2和4 781.259kg/hm2,但牧草品质最好,其CP达到15.73%。综合各项指标,"川草2号"老芒麦在盛花期,以刈割高度为6cm时,能使牧草产量与品质达到最佳。  相似文献   

11.
在青海省铁卜加高寒地区,在不施肥、不灌溉和人工清除杂草的条件下,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不同行距(20,30,40cm)和播种量(67.5,101.1和135kg/hm2)对野生扁穗冰草生长、种子产量和干草产量的影响,以确定最佳的扁穗冰草田建植条件。结果表明:不同播种因素处理对鲜重、株高、茎叶比及生长速度的影响不明显。但对草产量和种子产量的影响较大。其中,行距20cm,播种量67.5kg/hm2处理下的干草产量和种子产量均最大,分别为6 065.35和1 610.33kg/hm2。  相似文献   

12.
刈割对白三叶种子及草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刈割期是影响白三叶种子产量和草产量的主效因子;间隔期越短,白三叶在总产草量中所占比例越高;留茬过高(10 cm)或过低(5 cm)、间隔期过长(45 d)或过短(15 d)均对种子生产不利;其中以30 d-8 cm种子产量最高(412.9kg/hm2),极显著高于其余处理(P<0.01),且杂草量少、干草产量4505.3 kg/hm2,品质高,其中白三叶所占比例为46.97%;15 d-10 cm干草产量最高(11011.4 kg/hm2);15 d-5 cm白三叶干草产量最高(4422.1 kg/hm2)。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以中科1号羊草为材料,在新疆干旱区自然降雨条件下研究了氮、磷、钾肥对羊草产量及粗蛋白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肥料配施显著增加羊草干草产量,N3、P3、K2处理较对照分别增产28.9%、24.6%、21.8%,拟合结果显示施肥量分别为N 303kg/hm~2、P_2O_5378kg/hm~2、K_2O 131kg/hm~2时干草产量最高。氮肥对营养生长的影响大于磷、钾肥,N3、P3、K3处理株高分别高出对照6.8%、6.2%、6.5%;N3、P3、K2处理叶高较对照分别高出18.3%、15.1%和14.1%。肥料配施增加种子产量,N3、P3、K2处理较对照分别增产29.4%、31.7%、26.1%;拟合结果显示施肥量分别为N 266kg/hm~2、P_2O_5261kg/hm~2、K_2O 123kg/hm~2时种子产量最高。粗蛋白含量随氮、钾肥的增加先增加后降低,随磷肥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加;氮肥对粗蛋白含量的影响效果优于磷、钾肥。施肥可显著提升羊草等级,达到一级或特级。本文通过"3414"肥料试验的实施,确定干旱区自然降雨条件下人工羊草地的施肥参数,为羊草栽培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试验分别对2015年和2016年种植在甘肃省永登县的一年生饲草作物——甘引1号黑麦进行了生长性能测定和品质分析。结果显示:甘引1号黑麦在该地区可年收获两茬,其第1茬干草产量平均为3 303 kg/hm~2,高于第2茬(1 341 kg/hm~2),全年累计干草产量平均为4 643 kg/hm~2;第一茬粗蛋白含量平均为9.61%,高于第2茬(5.48%)(P0.05);第1茬干草酸性洗涤纤维和中性洗涤纤维含量分别比第2茬高出1.91%、5.16%,但第2茬相对饲喂价值(101.37%)高于第1茬(90.39%)。综合评价,甘引1号黑麦具有高生产性能和高品质的特性,可作为优良饲草在永登县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播种量(120kg/hm~2、180kg/hm~2、240kg/hm~2)、施肥(尿素:75 kg/hm~2、150kg/hm~2、225kg/hm~2,有机肥:4500kg/hm~2、7500kg/hm~2、10500kg/hm~2)对红壤丘陵地区冬闲田种植饲用豌豆草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饲用豌豆干草产量随着播种量、尿素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加,有机肥处理间干草产量无显著差异(p0.05)。播种量能显著影响饲用豌豆干草产量,但在低播种量的情况下,追施高量的尿素以及合理的有机肥也能获得较好的草产量,与高播种量的效果相当。  相似文献   

16.
闫慧颖  李春喜  叶培麟  毛德虎  李荣 《草业科学》2017,34(12):2512-2520
以甜高粱(Sorghum dochna)吉甜5号和九甜杂3号为材料,在海拔2 040m的青海旱地覆膜进行了不同种植密度(行株距分别为40cm×40cm、40cm×30cm、40cm×20cm)和追施不同尿素量(0、150和225kg·hm~(-2))对草产量及品质影响的研究。结果显示,吉甜5号和九甜杂3号两个品种在行距×株距为40cm×20cm(12.00万穴·hm~(-2))时的鲜草产量和干草产量最高,鲜草产量分别达99.75和108.17t·hm~(-2),干草产量分别达17.89和22.58t·hm~(-2);在生长中期追施150kg·hm~(-2)尿素时草产量较高,品质较好,两个品种的粗蛋白分别达5.47%和4.80%,粗脂肪分别达5.67和7.57g·kg~(-1),酸性洗涤纤维较低,综合表现良好。以上结果表明,青海旱地甜高粱种植密度为12.00万穴·hm~(-2),生长中期追施尿素150kg·hm~(-2)最为适宜。  相似文献   

17.
大颖草(Roegneria grandiglumis)是新培育的重要沙生草种,适宜于沙化地区的人工建植。为探索高海拔地区大颖草种植技术,本文通过小区试验和产量分析,研究播种技术与大颖草产量及农艺性状的相关性。试验结果表明:大颖草播种量为30 kg·hm-2,行距为30或35 cm时,单序籽粒数、单序籽粒重和种子产量明显较大;当播种量达到30或40 kg·hm-2,行距在20~40 cm时,干草产量均达到最佳值。对播量和行距进行产量与产量构成因素的冗余分析(redundancy analysis,RDA)后发现,大颖草干草产量与单序籽粒重、根长、穗宽、主穗长、茎粗及正二叶宽呈正相关性;大颖草的种子产量与单序籽粒重、单序籽粒数、穗宽、正二叶宽、株高及第二节间长呈正相关关系。综合分析认为,播种量为30 kg·hm-2,行距为30 cm时,大颖草各项农艺性状和干草产量均较好。本试验可为大颖草在青藏高原海拔3 000 m地区科学栽培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和燕1号’燕麦(Avena sativa)的栽培措施,挖掘其高产潜力,本研究在甘肃省和政县进行了不同播量和不同行距的试验,探讨了播量和行距对‘和燕1号’农艺性状、干草产量和种子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播量和行距对‘和燕1号’的农艺性状、干草产量及种子产量均有显著影响;干草产量在行距30 cm+播量300 kg·hm~(–2)时最高,达9 059.73 kg·hm~(–2);种子产量则在行距20 cm+播量300 kg·hm~(–2)时最高,达2 728.40 kg·hm~(–2)。通过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株高、分蘖数、干草产量、种子产量与行距极显著正相关(P 0.01),茎粗、叶长、有效分蘖数与行距显著正相关(P 0.05);种子产量与播量显著正相关(P 0.05),分蘖数、茎粗、叶宽与播量显著负相关(P 0.05),其中穗长与播量极显著负相关(P 0.01);种子产量与株高、干草产量极显著正相关(P 0.01);株高对干草产量的直接作用最大。实际生产中可以通过影响‘和燕1号’株高、有效分蘖数、叶长、茎粗等指标来挖掘该品种产量潜力,做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19.
试验设在澳大利亚西部Medina地区,以观测不同产地、不同含磷量的种子是否影响施用不同水平过磷酸钙的锯齿草的产量。结果表明,随着种子条施磷肥量由5 kg/hm~2增至40kg/hm~2时,干草与种子产量增加2~4倍.含磷量较高的种子在分别施5和40kg/hm~2过磷酸钙时,干草与种子产量分别增加35%~70%和4%~16%。收获干草和种子中的含磷量,仅受施磷水平的影响,而不受播种种子含磷量、产地的影响。但播种种子的产地却影响种子产量与种子含磷量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为了准确评价滇中鸭茅在云南不同气候带的生产表现,在云南北亚热带区昆明市和温带高原区香格里拉县分别开展试验。结果表明:在接近大田生产条件下,滇中鸭茅在昆明和香格里拉的年均干草产量分别为8 539 kg/hm~2和7 193 kg/hm~2,比对照安巴鸭茅分别提高26.82%(P0.05)和9.92%(P0.05);年均种子产量分别为465 kg/hm~2和449 kg/hm~2,比对照安巴鸭茅分别提高86.75%(P0.01)和248.06%(P0.01)。说明滇中鸭茅在云南不同气候带具有较好的高产性、稳产性和适应性,几种性能均优于目前生产上广泛使用的安巴鸭茅,比安巴鸭茅更适合在云南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