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对采自湖北、湖南、江西、广西、贵州5省(区) 9个种源闽楠种子的形态特征和营养成分含量的7个指标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种源间闽楠种子的形态特征和营养成分含量存在显著差异,湖南永顺的种子最短,江西崇义的种子最长,贵州思南的种子最宽,崇义的种子最窄,湖北来凤的种子最重,崇义的种子最轻;广西富川种源淀粉含量最高,思南种源蛋白质含量最高,来凤种源的脂肪和可溶性糖含量最高;闽楠种子长度和长宽比呈极显著正相关,宽度和长宽比呈极显著负相关(P 0.01),其余特征参数间的相关性未达到显著水平;闽楠种子部分特征参数有一定的经向变异,但无明显的纬向变异。聚类分析结果显示,闽楠种子形态特征和主要营养成分含量参数在不同产区中既存在着区域板块变异模式,又有随机变异模式。  相似文献   

2.
乐昌含笑种源与家系种子育苗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3~2004年对广东、广西、湖南、江西乐昌含笑的14个种源与广东的15个家系种子进行育苗试验,结果表明:乐昌含笑平均种子千粒重143.9 g,乐两16家系千粒重最大,达202 g,千粒重在家系间差异较在种源间差异大。平均始发天数57 d,种源间的差异较家系间差异大。平均播种总天数为155 d,总平均发芽期为100 d,广东乐昌大源种源、乐两12与乐两16家系的平均发芽期在种源、家系中均为最短,家系间播种总天数和平均发芽期总体上比种源间短。场圃平均发芽率为48.05%,种源为24.85%~73.70%,家系为17.93%~88.44%,其中乐两16家系最高,达88.44%,场圃发芽率种源间及家系间的差异均很明显,以家系间的差异尤其明显。1年生苗木平均高48.6 cm,平均地径0.71 cm,广东乐昌九峰种源的苗高和湖南醴陵王仙种源的地径在种源中分居首位,乐两14家系的苗高和乐两4家系的地径在家系中分居第一位。场圃发芽率与种子千粒重、平均发芽期分别呈较显著正相关和极显著负相关,平均发芽期与播种总天数呈极显著正相关,苗高与地径、始发天数分别呈较显著正相关和显著负相关。聚类分析将29个种源与家系分为5类,综合评价以乐大1、乐两16、乐两12、乐两15家系种子质量最优。  相似文献   

3.
以四川省银杏主产区10个种源地收集的银杏古树种子为试验材料,测定了不同种源银杏种子表型性状和其一年生实生苗叶片总黄酮醇苷含量并分析了差异。结果表明:10个不同种源银杏种子横径、纵径、侧径和百粒重等表型性状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其中巴中通江县种源种子最大,三径和百粒重均显著高于其它种源,成都锦江区种源和绵阳平武县种源低于其它种源;同一生长环境条件下,10个不同种源银杏一年生实生苗叶片总黄酮醇苷含量差异明显,其中广元利州区种源含量最高,都江堰市种源含量最低;10个种源中,以生产种子为主要栽培目标的较优选择为通江县种源,而以总黄酮醇苷含量为选择目标的较优选择是广元利州区种源。  相似文献   

4.
为揭示毛红椿种子性状的地理变异规律,测定了毛红椿6个种源的种子表型、种子品质及其内含物含量等14个指标,研究种子性状的种源差异,并通过主成分法及聚类法对种子性状进行综合评价。除种子长和淀粉含量外,不同种源种子的其他性状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P<0.01),种子性状变异系数的范围为6.09%~26.99%,其中种子表型特征变异系数平均值最小(7.93%)。江西宜丰种源的种子千粒重(7.81 g)显著高于其他种源,发芽率(81.93%)最高。种子千粒重与发芽率、可溶性糖含量及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含量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说明毛红椿种子的重量与其所含的内含物的含量有关。种子性状的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特征根大于1的主成分有3个,其贡献率分别为43.82%、 32.48%、15.01%,累计贡献率达91.31%。聚类分析将6个种源分为3个类群,第Ⅰ类群是江西宜丰种源,为高千粒重、高可溶性糖和高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类群;第Ⅱ类群是江西龙南种源;第Ⅲ类为江西茅坪、福建南平、浙江富阳和湖北恩施种源。整体来说,毛红椿种子性状在种源间具有较强的遗传改良潜力,种子表型特征比种子品质和内含...  相似文献   

5.
珍稀树种银鹊树种子发芽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南京对银鹊树种子进行了不同种源、不同播种期、不同储藏方法及不同播前处理等发芽试验。结果表明:(1)银鹊树在3月上旬至中旬为其适宜的播种期;(2)水藏的种子发芽率高达95.2%,干藏的种子发芽率为10%左右。如能在播种前采取水浸处理,可适当提高发芽率和缩短发芽时间;(3)种源不同,发芽率也略有差异,湖南张家界种源发芽率最高,江西宜春种源较差。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索湖南山核桃最适宜的播种育苗方法,以除去青皮的湖南山核桃种子为试验材料,采用L9(33)正交试验方法,在湖南省森林植物园对湖南山核桃进行播种育苗试验。结果表明:播种方法对湖南山核桃播种育苗发芽率的影响显著,其中覆土厚度的影响最大,其次是种子摆放方式,播种密度的影响最小;各因素最佳组合是覆土厚度为6 cm、种子的缝合线与地面垂直且种尖向一侧摆放、播种密度为10 cm×30 cm。这种播种方法的发芽率最高,为74.3%。  相似文献   

7.
该文通过研究不同的基质和不同的种脐摆放方向对云南娑罗双种子发芽率的影响,筛选出云南娑罗双种子萌发的最佳条件。结果表明:不同基质和不同种脐摆放方向对云南娑罗双种子发芽率均存在显著差异。基质为江沙时种子发芽率最高,达82.7%;火烧土次之,为73.3%,二者间无显著差异;种子点播时种脐向上摆放发芽率最高,达82%,种脐向下摆放和种脐横置发芽率分别为63.3%和62.0%,且二者间无显著差异。鉴于火烧土烧制费时、费力、成本较高,为节约成本,在实践生产中,播种基质宜用江沙,种子点播时种脐向上摆放。  相似文献   

8.
广东省几种野生杜鹃花植物的种子发芽条件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实验方法检测了广东省10种杜鹃花属植物在不同基质、播种时间、光照条件下的种子发芽能力。结果表明,播种基质影响种子发芽率。所有种在非灭菌根际土上的发芽率均高于灭菌河沙与灭菌根际土,灭菌河沙基质发芽率最低。广东杜鹃(Rhododendron kwangtungense)、羊角杜鹃(Rhododendron cavaleriei)和太平杜鹃(Rhododendron championae)在3种基质上的发芽率都超过50%;杜鹃植物种子的发芽具有需光性,所测试植物的种子在光照条件下的发芽率均远高于遮荫条件;不同播种时间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杜鹃花属植物种子的发芽率。采种1个月后播种的种子发芽率最高,采种2个月以后才播的种子发芽率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9.
筇竹种子主要内含物成分与不同种源种子播种品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筇竹种子主要内含物成分及不同种源种子的播种品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筇竹种子主要有机养分为可溶性蛋白质、可溶性糖、可溶性淀粉、维生素C和粗脂肪,含量分别为12.54%、8.26%、2.48%、3.81%和12.97%,其中粗脂肪含量最高,可溶性淀粉含量最低;2)筇竹种子中氨基酸含量在0.36~10.50 g/kg,占总营养成分的1.23%~35.78%,其中天冬氨酸含量最高;3)筇竹种子矿质元素含量:钾含量最高,达到3 280 mg/kg,其次是磷,为672 mg/kg,铜的含量最低,为2.14 mg/kg;4)不同种源筇竹种子,在千粒质量、含水量和发芽率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而形态特征上差异不明显;5)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筇竹种子发芽率不同,其中在室内无菌条件下发芽率最高,为90.00%,在苗圃带菌环境下发芽率最低,为86.66%。  相似文献   

10.
通过研究不同采种时间及不同播种基质对羽叶楸(Stereospermum colais)种子萌发的影响,提高羽叶楸种子发芽率,结果表明:不同采种时间对种子发芽率存在极显著差异,12月中旬(蒴果全部变黑)为最佳采种时间,种子平均发芽率最高,达77.3%;不同播种基质对种子开始出苗时间、完成出苗时间和发芽率均存在显著差异,种子萌发适宜的播种基质为江沙,种子在7 d便开始出苗,完成出苗需28 d,出苗整齐(从开始出苗到完成出苗仅需21 d),平均发芽率为79.3%。  相似文献   

11.
美国栎属种源引种、变异研究:种子及苗期生长变异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8  
对从美国3个州(宾夕法尼亚、纽约和田纳西州)引进的栎属3个树种北方红栎、柳叶栎和红栎的21个种源进行了两次播种和容器育苗试验。初步掌握了栎属种子砂床播种、芽苗移栽、容器育苗的关键技术。对栎属种子的发芽、芽苗和苗木的生长过程等有了一定的了解。发现栎属不同树种间和种内种源、家系间在种子体积、千粒重、发芽率、30d萌叶率和苗高生长等性状均存在极显著变异,试验数据表明种子体积北方红栎为大(其中宾夕法尼亚州家系172最大),其次是红栎和柳叶栎。千粒重以北方红栎为重(其中宾夕法尼亚州家系172最重),其次是红栎和柳叶栎。发芽率为北方红栎最高(其中宾夕法尼亚州家系191为100%),其次是红栎和柳叶栎。30d萌叶率和苗高生长以柳叶栎为高(田纳西州种源9701TN最高),其次是红栎和北方红栎。在种间和种内不同种源、家系间种子千粒重与年终苗高生长相关不显著。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讨各种源泡桐生长适应情况,采用不同种源泡桐种子育苗,观察研究了其场圃发芽特性。结果表明:对于毛泡桐的种子潍坊种源发芽率最高,平均发芽时间与同种相比也较短;对于兰考泡桐的种子检验指标都显示出了宝鸡种源的优势;白花泡桐的种子的试验表明,福州种源的发芽率最高,但平均发芽时间也是最长,而南平种源的发芽率和发芽势仅次于福州种源,但它的平均发芽时间却比福州种源短的多,因此应考虑南平种源的栽培选育。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比较不同种源杉木人工林木材特性的差异,分析不同种源杉木材性的地理分布规律,筛选材性较优的杉木种源。[方法 ]选择1958年营造的全国第一片杉木种源试验林,进行不同种源杉木的生长调查,取样测定不同种源杉木木材密度、管胞形态、干缩性、湿胀性、顺纹抗剪强度、顺纹抗压强度、抗弯弹性模量、抗弯强度、冲击韧性、硬度等指标,比较不同种源杉木木材材性差异,采用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方法,对不同种源杉木木材特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 ]结果表明,9种不同种源杉木的木材特性存在显著差异(P 0.05),木材干缩性和湿胀性有随纬度增加而增大的趋势,但其他材性指标无明显的地理变异规律。安徽休宁种源木材密度显著高于其他种源(P 0.05),管胞长宽比大小排序为:广东郁南浙江金华福建南平四川彭县四川庐山湖北竹溪湖南会同安徽休宁贵州剑河。安徽休宁种源的差异干缩最小,贵州剑河种源的体积干缩系数最小。福建南平种源木材抗弯弹性模量和抗弯强度最高,安徽休宁种源木材冲击韧性和顺纹抗剪强度最高,广东郁南种源木材顺纹抗压强度最高,四川庐山种源木材硬度最高。不同材性指标间存在显著相关性,木材密度与部分力学性质显著相关。根据不同种源杉木材性的差异,将9种种源杉木分为3类,福建南平、广东郁南、四川庐山和安徽休宁种源归为一类,四川彭县、浙江金华、湖北竹溪和湖南会同种源归为一类,贵州剑河种源归为一类。综合不同材性指标对9种种源杉木材性的综合评价排序为安徽休宁四川庐山福建南平广东郁南四川彭县浙江金华湖北竹溪湖南会同贵州剑河。[结论 ]地理种源在一定程度上对杉木木材材性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三叶青Tetrastigma hemsleyanum在浙江省的最佳栽培技术模式,以江西上饶种源为对照,采用4个试验种源(温州种源、金华种源、衢州种源和丽水种源)、4种栽培方式(地栽、下铺无纺布地栽、无纺布袋及控根容器)及4种基质(油茶林下腐殖土、40%专用基质+60%黄心土、30%锯末+60%黄心土+10%石砾、菜地土+10%草木灰)在浙江遂昌(试验地Ⅰ)、云和(试验地Ⅱ)及永康(试验地Ⅲ)分别设置3个试验地进行油茶Camelliaoleifera林下仿野生栽培多点试验,利用正交试验设计17个技术处理结合方差分析对4年生三叶青块根产量及总黄酮含量进行综合评价,筛选适合浙江省的林下栽培技术模式。结果表明,在试验地Ⅰ和试验地Ⅱ土壤基质对单株块根鲜质量影响最大,而在试验地Ⅲ栽培方式对单株块根鲜质量影响最大;3个试验地均表现为种源对块根总黄酮含量影响最大;针对单株块根鲜质量,金华种源、控根容器栽培方式或无纺布袋栽培方式(无显著差别)、40%专用基质+60%黄心土栽培基质表现最佳;针对块根总黄酮含量,丽水种源、地栽方式、菜地土+10%草木灰栽培基质表现最佳。  相似文献   

15.
以擎天树(Parashorea chinensis)种子为供试材料,探讨了播种基质、播种时间、点播方式和种壳处理对擎天树种子萌发特性的影响,从而分析提高种子发芽率和育苗质量的方法。结果表明:采用轻基质做播种基质,擎天树种子发芽率最高,达95%;采用横向点播方式,擎天树种子萌发效果最好,比正向、反向发芽率分别提高75%、15%;随播种时间的延后,种子萌芽率降低,3天内播种发芽率较高;脱壳处理可提高真叶萌发率16.4%,而分胚点播可提高种子成苗率,增加播种出苗量104.0%。  相似文献   

16.
引进江苏沭阳、湖南怀化、江西信丰、广东普宁等四个木油树种源,在海南省海口市进行播种育苗试验,对四个种源种子的萌芽期及幼苗的生长情况进行观测、研究。通过数据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江西种源的木油树幼苗生长速度较快;5~8月份为木油树幼苗的快速生长期,在此期间应加强苗木的肥水管理  相似文献   

17.
以河沙、表土为基本原料,开展不同基质配方对不同种源南方红豆杉扦插育苗成活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种源与不同基质对南方红豆杉扦插育苗成活率的影响存在极显著差异(sig0.01);成活率最高的是福建种源,其成活率为68.95%,贵州种源成活率最低,各种源成活率在混合基质中均最高。以河沙和表土按2:1(B4)混合作为基质的效果最佳,其成活率为76.29%,最差的是河沙作基质。  相似文献   

18.
秃杉种源—家系联合试验表明,秃杉发芽、物候、苗期及幼林生长等11个性状中,真叶全现、一年生幼树抽高、一年生幼树全高种源间差异显著,发芽率、发芽势差异不显著;造林11年生时,种源间、家系/种源间生长性状差异显著,在遗传方差中,种源方差分量所占比例较大,种源效应最明显。选择秃杉优良种源有贵州交、贵州格、贵州昂、贵州丹、云南滕冲种源,优良种源平均单株材积遗传增益为29.68%,实际增益为34.60%。利用种源发芽、物候、苗期及幼林生长、11年生生长性状等11个性状,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将秃杉区划为3个种源区,第1个种源区为湖北利川种源,第2个种源区包括云南昌宁、云南滕冲种源,第3个种源区包括云南龙陵、贵州丹、贵州格、贵州昂、贵州交种源,其中第3个种源区种源在广东生长表现良好,适宜在广东适生区域引种推广。  相似文献   

19.
收集福建宁化、江西石城、浙江等9个不同产地的无患子种子在福建省宁化县进行播种育苗试验,结果表明:无患子不同种源种子的播种苗生长量、苗木质量差异极为显著,以福建宁化、福建建宁的无患子种子的播种苗生长量、苗木质量较好,发芽率分别达92.6%、90.5%、合格苗产量分别达24.945、23.235万株·hm-2,可作为优良种源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20.
在浙江磐安以湖南道县的中间型2年生厚朴实生苗为嫁接砧木,以收集的湖南、湖北、江西、广西、浙江、福建、贵州等种源地厚朴优树的枝条为接穗,用嫁接的方法开展了厚朴种质资源保存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种源嫁接苗中,来自湖南桑植、广西融水、湖南安化等3个种源的嫁接成活率较高,嫁接后新稍生长较旺盛;湖南桑植种源嫁接苗苗高、地径生长量突出,广西融水、湖北利川种源嫁接苗叶片生长较好,江西庐山种源嫁接苗根系生长较好,贵州习水、江西庐山、广西融水种源嫁接苗生物量较大;中间型厚朴与中间型及凹叶型厚朴嫁接亲和性较高,且嫁接苗生长良好,适合用嫁接方法对其种源进行保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