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3 毫秒
1.
【目的】针对当前甘蔗生产上需要解决的问题,开展选育高产、高糖、抗逆性强等综合性状优良的甘蔗新品种。【方法】以高糖、分蘖强、宿根性好的‘粤糖91-976’为母本,‘新台糖20号’为父本进行常规有性杂交,按照“五圃制”法进行选育,经过各级圃筛选、评比分析,选育出1个优良的甘蔗新品种‘桂热2号’。【结果】‘桂热2号’植株较高,中大茎种,出苗率较高,成茎率高,易脱叶,田间黑穗病自然发病率低,达到高抗水平,抗旱、耐寒能力强,可忍受较长时间干旱或低温天气,宿根性好,比较适合中小型机械化收获。在2015—2017年广西区域试验中3年(1年新植、2年宿根)平均蔗茎产量、蔗糖产量分别为116.14 t/hm2、15.49 t/hm2,比对照‘新台糖22号’增产33.22%、增糖32.05%。【结论】该品种于2020年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登记编号:GPD甘蔗(2020)450040],适合在广西、四川等地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2.
【目的】适应蔗糖产业发展的需求,选育宿根性好的高产高糖甘蔗新品种,保障蔗农和糖企利益,为云南和中国蔗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品种支持。【方法】以‘桂糖96-167’为母本、‘崖城93-26’为父本进行甘蔗有性杂交,通过“五圃制”选育程序,经区试试验综合考察‘云蔗101666’的形态特征和生产性状。【结果】‘云蔗101666’蔗茎均匀,株型紧凑直立,中至中大茎,脱叶性好;2017—2019年区试试验中11—3月的蔗糖分分别为:12.80%、14.97%、16.26%、17.09%、17.37%,全期平均蔗糖分达15.46%,比‘新台糖22号’高出0.71个百分点;平均蔗茎产量121.32 t/hm2,较‘新台糖22号’增产22.50%;平均糖产量18.67 t/hm2,比‘新台糖22号’增产29.20%。该品种中抗黑穗病和条纹花叶病,感高粱花叶病,于2020年7月获植物新品种权。【结论】‘云蔗101666’为中早熟、高产、高糖品种,其抗旱性强,宿根性好,脱叶性佳,适宜在云南德宏、版纳、临沧、富宁蔗区海拔900~1400 m甘蔗产区中等以上肥力的的...  相似文献   

3.
甘蔗新品种云蔗05-51的选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云蔗05-51是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甘蔗研究所经多年试验选育而成的甘蔗优良新品种。该品种早熟、高产高糖、稳产,脱叶性好,57号毛群极少,宿根性强。国家甘蔗品种区域化试验和生产试验,云蔗05-51平均蔗茎产量101.23t/hm2,较双对照(新台糖22号和新台糖16号)分别增产0.43%和7.59%。全期(11—3月)平均蔗糖分14.92%,较双对照分别高0.07和0.33个百分点。该品种抗旱性强且高抗黑穗病、中抗甘蔗花叶病等主要甘蔗病害。  相似文献   

4.
在2014—2015年国家甘蔗品种第十轮区域试验中,闽糖02205(原代号闽糖02-205)表现为植株高度中等,中至中大茎,有效茎数较多,宿根性强。区域试验2年新植1年宿根平均蔗茎产量105.54t/hm2,比对照新台糖22号略减产0.41%;平均蔗糖产量15.79t/hm2,比对照ROC22增产5.13%;平均甘蔗蔗糖分14.83%,比对照新台糖22号增加0.84个百分点。中抗黑穗病和花叶病。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通过调查2008—2017年广西甘蔗新品种区域试验中‘新台糖22号’(‘ROC22’)的农艺性状,结合分析同期该品种在广西蔗区的生产性状表现,以及种植面积、经济效益变化等情况,结果表明,‘ROC22’的分蘖能力和宿根发株能力随年份增加而逐渐减弱,株高和茎径则在一定范围内波动。2012年之后,平均甘蔗单产持续下降,蔗糖分也出现一定程度下降,以11月蔗糖分下降较为显著;黑穗病发病率迅速上升,从2.94%上升至9.02%,已成为广西甘蔗生产的最主要病害;螟虫危害程度逐年加重,枯心苗率从2.29%上升至4.27%。该品种种植面积于2011年达到顶峰,之后迅速下降,从756.4×103 hm2下降至255.9×103 hm2,占比从69.5%下降至31.6%。广西蔗农种植该品种所获取的原料蔗经济收入从2011/2012榨季的340.4亿元下降至2017/2018榨季的115.2亿元。可见,‘ROC22’在广西作为主栽品种多年,为广西蔗糖产业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但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其种性已明显退化,病虫对该品种为害加重,甘蔗产量和蔗糖分显著下降,被其他优良新品种替代已不可避免。  相似文献   

6.
研究以品种‘桂辐98-296’(‘GF98-296’)种茎直接补种‘桂柳05-136’(‘GL05-136’)宿根蔗地对甘蔗农艺性状及其经济效益的影响,以解决甘蔗宿根缺株断垄问题,为推广“种茎直接补种新技术”提供科学依据。试验设‘GF98-296’种茎直接补种‘GL05-136’宿根蔗地(处理A)、‘GL05-136’种茎直接补种‘GL05-136’宿根蔗地(处理B)、不补种自然状态下‘GL05-136’宿根蔗地(CK),共3个处理;在‘GL05-136’宿根苗期2~4张叶片时期实施补种,到工艺成熟期调查3个处理甘蔗的农艺性状及其单位面积产量,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处理A产量为79.55 t/hm2,分别比CK、处理B增产19.29、13.91 t/hm2,增幅分别达32.01%、21.18%,且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处理B产量与CK差异不显著;直接补种不影响‘GL05-136’宿根蔗的发株、产量和蔗糖分;工艺成熟期时,‘GF98-296’蔗茎的蔗糖分与‘GL05-136’宿根蔗茎的相当。经济效益分析表明,以‘GF98-296’种茎直接补种‘GL05-136’宿根蔗地,蔗农增收5071.0元/hm2;制糖企业可增加工业产值15 573.0元/hm2。表明‘GF98-296’适宜作为‘GL05-136’宿根蔗地种茎直接补种品种,可进行大面积示范和推广。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百色市田林县甘蔗品种引进适应情况,推动当地甘蔗产业稳定健康发展,选择桂糖32号、桂糖42号、桂糖46号和桂糖55号4个有推广潜力的甘蔗品种进行比较试验种植,以新台糖22号为对照,测定出苗率、分蘖率、宿根发株率、有效茎数、株高、茎径、单茎重及蔗糖分等指标。结果表明,桂糖32号出苗和分蘖能力强,宿根发株率较高,公顷有效茎数多,蔗糖分(15.42%)最高,株高较矮,产量和含糖量一般,但稍优于对照;桂糖42号的出苗率、分蘖率、株高、茎径和公顷有效茎数等指标数据均排前列,产量(112.52 t/hm2)和含糖量(14.40 t/hm2)均排第一,综合性状表现最优;桂糖46号出苗和分蘖表现一般,宿根发株率较高,株高最高,茎径和单茎重排第一,产量(109.67 t/hm2)和含糖量(13.56 t/hm2)仅次于桂糖42号;桂糖55号出苗和分蘖表现不错,宿根发株率(625.3%)最高,株高、茎径和公顷有效茎数表现一般,产量和含糖量在4个参试品种中表现中等,但明显优于对照。可重点关注并加大力度推广桂糖42号,...  相似文献   

8.
采用大田生产模式种植,以来自同一亲本组合(粤糖97-20×ROC25)杂交后代分离产生的强宿根甘蔗品(种)系(‘云蔗06-407’、‘云蔗06-415’)和弱宿根甘蔗品(种)系(‘云蔗06-408’、‘云蔗06-416’)为材料,强宿根甘蔗品种‘新台糖22号’及宿根性一般的甘蔗品种‘新台糖10号’为对照,探讨由甘蔗种性决定的宿根影响因子与甘蔗宿根性的关系。结果表明,强宿根甘蔗较弱宿根甘蔗新植蔗蔗芽萌发速度快,萌发数多,且分蘖率高,形成的有效茎数多;强宿根甘蔗宿根发株数多,形成的有效数多于新植蔗,产量较新植蔗高。这些影响甘蔗宿根性的因子与甘蔗品种的种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广西糖业》2019,(4):2-2
5.桂糖49号亲本:赣蔗14号×新台糖22号。特征特性:植株直立,中茎,蔗茎均匀,易脱叶。早熟,高糖,高产。中抗黑穗病;抗倒伏;宿根性强。蔗种耐贮存,萌芽率及出苗率高,分蘖率及分蘖成茎率高。产量:据2013~2014年广西两年新植一年宿根区域的试验结果,桂糖49号平均产蔗量为6.91吨/亩,较对照新台糖22号增产9.8%。2014年新植生产试验平均产蔗量为6.64吨/亩,较对照新台糖22号增产7.5%。  相似文献   

10.
桂糖34号是按"五圃制"常规杂交育种方法经过9年选育而成的甘蔗新品种,比较适合广西旱坡地种植。该品种高产稳产,在广西区域试验中,平均蔗茎产量为112.80 t/hm2,比对照种新台糖16号、新台糖22号分别增产20.82%、11.00%;宿根性好,宿根蔗发株率达196.64%,比新台糖16号高47.66个百分点,比新台糖22号高53.27个百分点;耐旱性较强,在没有灌溉条件的旱地种植,产量最高达107.84t/hm2,比新台糖16号和新台糖22号增产,增幅最高达44.7%。  相似文献   

11.
针对我国甘蔗生产中氮肥用量高和氮肥利用率低的问题,为提高氮肥利用率,本研究以‘桂糖42号’为试验材料,研究对比5种施氮量(N150:150 kg/hm2、N225:225 kg/hm2、N300:300 kg/hm2、N375:375 kg/hm2、N450:450 kg/hm2)和2种施氮次数(R1:3次施入,30%氮肥作基肥、30%作分蘖肥和40%作攻茎肥;R2:2次施入,30%氮肥作基肥和70%作攻茎肥)下宿根蔗生长、产量、含糖量以及氮素利用。结果表明:(1)蔗茎产量受施氮量影响显著,随施氮量增加,2种施氮次数的蔗茎产量均呈现递增趋势。相同施氮量下,不同施氮次数的蔗茎产量差异不显著,R1N375、R1N450、R2N375和R2N450处理甘蔗产量较高,分别为106.4、112.2、106.4和109.1 t/hm2。(2)随施氮量增加,蔗糖分先增加后减少。N375和N450下,R1的蔗糖分显著高于R2。随施氮量增加,R1的产糖量呈先增加后无显著变化的趋势,R2的产糖量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N375和N450下,R1的产糖量显著高于R2,R1N375和R1N450处理甘蔗含糖量较高,分别为14.95和14.58 t/hm2。(3)R1和R2的当季氮肥利用率分别为22%~36%和20%~32%。因此,当施氮量为375 kg/hm2,以30%基肥、30%分蘖肥和40%攻茎肥是蔗叶还田下宿根蔗的最优施氮模式。  相似文献   

12.
‘桂糖58’号(GT58)是广西甘蔗的主推品种,‘桂糖29’号(GT29)是广西目前宿根性最好的品种,探讨这两个品种对肥料的需求特性,可以为指导该品种在蔗区科学管理提供理论依据。以‘GT58’和‘GT29’为供试材料,在分蘖前施用不同水平的肥料T1(0%:0 kg/hm2)、T2(25%:562.5 kg/hm2)、T3(50%:1 125 kg/hm2)、T4(100%:2 250 kg/hm2),研究不同施肥水平对新植甘蔗生长、产量、糖分等农艺性状以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GT58’在不同施肥水平下甘蔗产量顺序为:T3>T4>T2>T1,其中T3和T4分别比对照T1提高了12.67%和11.11%(P <0.01);‘GT29’不同施肥水平下甘蔗产量顺序为:T2>T3> T4>T1,但是各处理间差异不显著,即不同施肥处理对蔗产量没有显著影响。从品种来看,‘GT58’的产量高于‘GT29’,但是糖分低于‘GT29’。综合考虑甘蔗生长、产量品质及肥...  相似文献   

13.
特早熟高糖甘蔗新品种粤糖00-236的选育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粤糖00-236是广州甘蔗糖业研究所湛江甘蔗研究中心以粤农73-204为母本、CP72-1210为父本进行杂交选育而成的甘蔗新品种。多年试验结果表明,该品种萌芽好,分蘖力强,中至中大茎,原料茎数多,不易风折和倒伏,抗黑穗病、高抗嵌纹病,宿根性好,特早熟高糖、高产稳产。平均蔗茎产量比新台糖10号增产23.1%,甘蔗蔗糖分10月14.80%,10~1月平均16.63%,比新台糖10号提高1.77%(绝对值)。2005年12月通过了由湛江市科学技术局组织的技术鉴定。  相似文献   

14.
2011年10个甘蔗宿根栽培试验结果表明:桂糖02-496宿根蔗茎产量最高,达108790 kg/hm2,比新台糖22号和新台糖16号增产17.4%和24.8%,增产极显著.但11月和12月份蔗糖分较低,平均蔗糖分11.97%,比新台糖22号和新台糖16号减1.61和1.46个百分点.原料蔗成本价格最低为358.63元/t,分别比新台糖22号(CK1)和新台糖16号(CK2)减少36.38元/t和51.77元/t,减少9.21%和12.61%.比两对照高产的还有桂辐98-296、桂糖04-2278、桂糖04-120、柳城03-362,但11月和12月份蔗糖分较低.桂糖02-796、玉林1号、桂糖04-153、桂糖04-2724、桂糖04-112的宿根蔗茎产量及蔗糖分表现均不突出.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采用甘蔗新品种桂辐98-296种茎对新台糖22号宿根蔗直接补种对各自产量和蔗糖品质的影响,以有效地解决宿根蔗缺株断垄问题,延长宿根蔗年限,降低植蔗周期生产成本,为生产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桂辐98-296和新台糖22号种茎直接补种新台糖22号宿根,调查补种的桂辐98-296、新台糖22号和新台糖22号宿根蔗的产量性状、蔗茎产量及蔗糖品质表现。【结果】桂辐98-296种茎直接补种处理产量为74.33t/hm2,分别比CK、新台糖22号种茎直接补种处理增产18.36、15.83t/hm2,且差异达极显著水平;新台糖22号种茎直接补种处理产量与CK差异不显著。直接补种不影响新台糖22号宿根蔗的产量和蔗糖分;补种的桂辐98-296的蔗糖分与新台糖22号宿根蔗相当。【结论】桂辐98-296种茎直接补种新台糖22号宿根蔗,可以增加单位面积有效茎数,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方法简单、高效、实用,有效延长了宿根年限,提高植蔗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6.
甘蔗新品种在耿马蔗区轻简栽培产量及经济效益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轻简栽培下,以‘新台糖22号’为对照,比较‘云蔗05-51’、‘云蔗05-49’、‘柳城05-136’、柳城03-1137、‘福农40号’、‘福农38号’、‘桂糖35号’、‘桂糖31号’、‘德蔗03-83’和‘粤糖60号’等10个甘蔗新品种的产量和经济效益指标。结果表明:‘福农40号’的理论蔗茎产量显著高于对照,‘福农38号’显著低于对照,其他品种与对照没有显著差异;‘云蔗05-51’、‘云蔗05-49’、‘桂糖35号’的平均蔗糖分显著高于对照,‘福农40号’和‘桂糖31号’显著低于对照,其他品种与对照没有显著差异;除‘福农38号’外,种植其他9个新品种均有经济效益,达825.00~10 185.00元/hm2。综合分析表明,‘云蔗05-51’、‘云蔗05-49’、‘柳城05-136’、‘柳城03-1137’、‘桂糖35号’、‘德蔗03-83’和‘粤糖60号’在耿马蔗区的产量和经济效益与对照相当,建议在耿马蔗区或生态环境相似蔗区配套轻简栽培技术进行推广应用。本研究比较不同甘蔗新品种轻简栽培产量及经济效益指标,旨在进一步筛选适宜采用轻简栽培的甘蔗新品种,为甘蔗新品种轻简化栽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以柳城县蔗区的当家品种新台糖22号作对照,柳城05-136、桂糖03-2287、桂糖02-208等3个新品种(系)进行对比试验。经过2011年一年新植试验,结果表明:参试3个新品种(系)平均蔗茎产量、蔗糖分和单位面积含糖量均超过对照新台糖22号。蔗茎产量最高的是柳城05-136为5434kg/667m2,比对照增产17%,差异显著;其次是桂糖02-208平均产量为5377kg/667m2,比对照增产16%,差异显著;桂糖03-2287平均产量为4989公斤/667m2,比对照增产7%,差异不显著。平均蔗糖分从高到低依次为:柳城05-136、桂糖02-208、桂糖03-2287、新台糖22号。单位面积含糖量从高到低依次为:柳城05-136、桂糖02-208、桂糖03-2287、新台糖22号。柳城05-136、桂糖02-208单位面积含糖量与对照新台糖22号差异达显著水平,其他各品种间单位面积含糖量差异不显著。三个新品种(系),由于只进行一年的新植,对宿根性、耐寒性、耐旱性、糖分以及在不同土质的适应性等方面还待进一步观察,三个新品种(系)均值得继续在柳城扩大多点试种观察。  相似文献   

18.
粤糖89-240系广州甘蔗糖业研究所从CP72-1210×桂糖73-167杂交组合后代中选育成的甘蔗新品种。该品种早熟高糖,萌芽快、齐,分蘖性好,宿根性较强;中至中大茎,实心,不易倒伏,老叶较容易脱壳。11月份蔗糖分达14.22%,较对照种粤糖63-237同期蔗糖分高近2个百分点,平均蔗糖分14.86%,平均蔗茎产量82170kg/hm2,分别比对照种新台糖10号蔗糖份高0.42个百分点、增产蔗17.0%;人工接种中抗黑穗病、抗嵌纹病;适宜粤西、粤北及广西、云南等中等或中等以上的旱坡地或水旱田种植。  相似文献   

19.
高糖高产甘蔗新品种桂糖38号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在广西推广应用高产高糖甘蔗新品种,解决生产上品种结构过于单一的问题,以桂糖73-167为母本,CP84-1198为父本进行甘蔗有性杂交育种,采用"五圃制"选育程序,经过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育成了目标品种桂糖38号。广西区试结果表明,桂糖38号平均产蔗量96.3t/hm2,较对照新台糖22增产4.3%,其中宿根平均产蔗量为100.9t/hm2,比新台糖22号增产11.5%;11—2月份平均蔗糖分为14.95%,比新台糖22高0.93个百分点,其中11月和12月的平均蔗糖分分别为13.76%和15.14%,比新台糖22分别高0.84和1.21个百分点;新宿平均含糖量为14.4t/hm2,比新台糖22增11.6%,其中宿根平均含糖量为15.1t/hm2,较新台糖22增17.1%。桂糖38号为早熟、高糖、高产、宿根性好、适应性广的优良甘蔗品种,可在广西中等以上肥力的旱地和水田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20.
农军 《广西蔗糖》2014,(3):11-15
为加快甘蔗新品种推广力度,本试验开展了甘蔗新品种柳城03/182在百色蔗区的新植性能试验。结果表明:柳城03/182较新台糖22号表现为早熟、高糖,有效茎数多,但茎径、单茎重不及新台糖22号,比新台糖22号增产3.2%、增糖12%,但差异不显著。柳城03/182适合在百色市蔗区大面积推广应用,有利于改良百色市甘蔗不同熟期品种结构,改变品种单一化格局,为糖厂榨期的合理安排提供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