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西安市雨水资源化及其利用的探索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 ,城市地表水严重污染 ,地下水超量开采 ,开发利用雨水资源已成为西安市解决水资源问题的最佳途径。雨水是宝贵资源 ,可通过多种方式实现雨水资源化 ,充分利用雨水资源以补给城市水源 ,涵养地下水 ,调节城市生态环境 ,防治雨洪灾害。对西安市区域内雨水下渗和贮存、实现雨水资源化及其利用等方面做了探索 ,并根据实际情况对西安市雨水资源化的必要性、可能性及可持续性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
城市雨水利用研究进展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城市雨水利用已成为缓解城市水资源危机和水污染严重的有效途径。在论述城市雨水利用相关理论与技术等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对城市雨水利用急待研究的若干问题与发展趋势进行探讨。指出城市降雨产汇流模型的建立与资源化潜力的计算、城市雨水水质监测与管理技术、城市雨水利用规划以及城市雨水利用技术的综合应用等是目前城市雨水利用研究急待解决的热点问题,认为城市雨水利用应用基础研究正在从定性向定量化方向迈进,城市雨水利用技术由单一化向多元化和综合方向发展,城市雨水利用的功能在不断拓展,并将成为城市防洪工作的重要内容与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3.
雨水是一种宝贵的淡水资源,对其加以利用能够缓解城市水资源短缺的形势,雨水资源化利用正逐渐成为生态校园建设的重要内容.在对天津市某大学校园雨水径流水质进行监测的基础上,设计了雨水资源化技术方案,以保证景观湖、绿地及道路浇洒用水为核心,以自然净化、生态处理和循环净化为关键技术,多种途径收集利用雨水.同时还着重介绍了下凹式绿地、花坛式渗滤净化技术、景观湖净化系统等雨水生态化利用技术的特点及机理.分析与计算表明,该校园的雨水资源化利用方案具有明显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能够为其它校园乃至天津市的雨水利用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雨水资源以及在农业生态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国际雨水研究动态以及五水转化的理论,提出了雨水利用与雨水资源的概念,并以华北地区为例阐述了农业生态中雨水资源的作用和地位。指出有效降水是农业生态系统中可以直接利用的雨水资源,建立土壤水库是农业生态系统利用雨水资源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在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和干旱缺水是导致经济贫困和生态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通过人为干预,实现小流域雨水资源化,是减缓水土流失和干旱缺水的有效途径。雨水资源化的主要方式有三种:就地拦蓄入渗、覆盖抑制蒸发和雨水富集叠加利用。详细介绍了黄土高原雨水资源化的主要技术途径,分析论述了雨水资源化带来的诸如调节气候、净化空气、改善流域水质、提高土壤质量、减缓水土流失、防治洪涝灾害等一系列生态环境效应。  相似文献   

6.
建设降雨集流补灌工程形成主动抗旱技术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我国北方干旱严重,水资源紧缺,雨水资源化受到普遍关注。山西地处黄土高原半干旱气候区,水土流失严重,水资源非常贫乏,生态环境十分脆弱,农业生产受到极大威胁。但年降水集中且强度大,以及广阔的山地又为雨水径流的利用提供了有利条件,建设集流补灌工程已成为主动抗旱技术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工程建设中应树立雨水资源化的新观念,制定科学的发展规划,建立合理的投资机制,提高科技含量。  相似文献   

7.
区域雨水资源化潜力计算方法与利用规划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雨水资源化潜力是雨水利用规划的基础,也是半干旱地区水资源开发和生态建设的基础,研究其计算方法十分必要。讨论并定义了雨水和雨水资源化潜力的概念,提出了影响雨水资源化潜力的地形特征因子、降水特征因子和利用方式因子的计算模型,建立了雨水资源化潜力、雨水利用程度的计算模型和计算步骤,并进行了雨水利用规划分析评价。  相似文献   

8.
加强生产建设项目雨水利用设施建设,是有效解决北京市水资源短缺、内涝和水污染严重的重要途径。对北京市生产建设项目雨水利用工程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结合不同类型生产建设项目的特点,总结出了适宜北京市工业厂房、居住区、公共设施、学校、市政交通道路、公园等项目的雨水利用模式。  相似文献   

9.
辽宁省是一个重工业大省,同时也是一个水资源匮乏的省份,全省多年人均水资源量为860m3,是全国平均值的1/3,仅是世界平均值的1/12,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日渐加快,水资源匮乏程度也逐渐加剧。降雨时空分布不均,水灾、旱灾频繁发生,水资源过量开发,地下水超采严重等是造成辽宁省水资源匮乏的主要原因。以辽宁省沈阳市为研究对象,对沈阳市多年降雨资料进行了系统分析,对危害性较强的暴雨进行了时间特性分析,得出沈阳市暴雨的短历时的时间特性。利用DPS绘制出短历时降雨的频率曲线,并对雨型特点进行分析。以沈阳农业大学校园为实例,按照不同用地类型分别计算可利用量。提出了雨水利用规划,并且进行了雨水量的计算。研究表明:雨水资源化可以有效地缓解沈阳市用水矛盾突出的情况,并且创造出良好的环境、生态、社会、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0.
吉林省雨水资源化利用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吉林省水资源特点分析入手,提出了雨水资源的有效集蓄利用是补充流域水资源总量不足的重要因素,探讨了在吉林省雨水资源主要利用途径是首先在小流域规划中作好雨水资源利用规划;其次是建设以水土保持治沟骨干工程为主的沟道坝系,强化坡面集雨工程和林草植被建设,增大贮水空间;第三是充分利用田间工程和水利工程集雨蓄水,使降雨就地就近被拦蓄,最终使水环境得以修复。  相似文献   

11.
宁南山区小流域雨水资源潜力与供需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宁南山区典型小流域土地利用现状和相关雨水集蓄资料,计算了彭阳王洼小流域雨水资源潜力,结合小流域节水农业发展规划,对雨水资源开发利用潜力及其供需关系进行了初步评价。结果表明:(1)示范区雨水资源最大理论潜力为7682598m3,就地利用、异地利用和叠加利用3种利用方式的比例分别为50.96%,7.16%和41.88%。(2)示范区雨水资源可实现潜力量为7164885m3,占全流域雨水资源理论潜力的93.26%。(3)目前示范区小流域的需水总量为3739352m3,仅占可实现供水量的52.19%,从示范区小流域雨水资源的可实现潜力来看,还有较大的开发利用潜力。(4)示范区小流域雨水资源利用评价结果表明小流域所制定的雨水利用规模对雨水资源的利用还很不充分,应适当地扩大雨水就地利用规模。  相似文献   

12.
黄土高原水土保持与雨水资源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分析黄土高原水土保持工作难度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区域水土保持的科学内涵,以及水土保持与雨水资源化的关系。认为:黄土高原水土保持的关键与核心在于如何实现雨水资源化;降雨径流调控与利用不仅可实现雨水资源化,而且可以同步解决制约该区发展的干旱缺水与水土流失并存2大难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黄土高原水土保持亟待研究的科学问题与技术问题,并初步构建了黄土高原水土保持与雨水资源化的技术体系框架。  相似文献   

13.
小流域雨水资源化潜力及其可持续利用分析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针对黄土高原地区水资源严重短缺的态势和生态环境建设的需要,基于可持续发展理念,以小流域作为研究单元,以雨水资源作为研究对象,提出小流域雨水资源化潜力的概念,分析不同层次的小流域雨水资源化潜力,探讨雨水资源可持续性与可持续利用的关系,建立了小流域雨水资源不同利用类型的判别模式,为黄土高原雨水资源的持续高效利用和流域生态环境健康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根据甘肃省黄土高原区城市雨洪资源的分布特征,选取主要城市兰州、定西、平凉、庆阳和天水为研究区,研究了各主要城市降水量特征变化规律,并对各主要城市雨洪资源利用潜力进行了分析计算。结果表明,兰州、定西、平凉、庆阳和天水雨洪资源的平均理论潜力分别为5.71×107,8.61×106,2.38×107,7.62×106和3.21×107m3,平均可实现潜力分别为2.91×107,4.65×106,1.43×107,4.87×106和1.95×107m3。计算结果说明,甘肃黄土高原区各主要城市雨洪资源利用潜力相对较大,具有很好的开发利用前景,并且可为黄土高原区城市雨洪资源高效利用和有效管理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渭北旱塬雨水的集蓄及补灌与高效利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渭北旱塬水资源贫乏,但相对而言,降水量却比较丰富,年平均550mm,是地表水的13.1倍,且有天然集流条件,可就近拦蓄利用,也可用于农业节水微灌,其增产效益可达20%~50%,水分利用率可达到0.8kg/mm,故潜力巨大,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6.
宁南半干旱山区雨水资源高效利用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计算了宁南半干旱山区上黄示范区的雨水就地利用和径流资源量雨水就地入渗集蓄量95.23×104m3,占雨水资源理论潜力29.65%。雨水径流资源量为15.85×104m3,占雨水资源理论潜力的5.85%,而目前示范区对降雨径流的集蓄能力仅为径流资源总量的17.35%,开发潜力较大。开展了多年的雨水资源就地利用和异地利用技术系统研究,总结出了适宜本地区提高雨水资源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的综合技术。  相似文献   

17.
晋西黄土残塬区人工集流场形式优化设计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黄土残塬地区,旱井作为解决当地农业用水的一种有效途径,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同。而在旱井集雨系统中,旱井集流场所汇集的降雨径流及其含沙率的多少,又直接关系到工程效益的发挥和寿命的长短。该文利用人工降雨试验,并辅以天然降雨观测,系统分析了旱井系统中人工集流场的产流量、产沙率、集流效率与下垫面材料、坡度、雨强的关系,最终遴选出适合当地条件的最优坡度及下垫面材料。研究认为在经济、便捷与高效的原则下,采用5°左右坡的裸露夯实黄土面,可有效利用当地有限的雨水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