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蓝莓叶中可萃取多酚和不可萃取多酚提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萃取溶剂种类、体积比及溶剂pH对蓝莓叶中可萃取多酚和不可萃取多酚含量的影响,为工业化提取蓝莓叶中的多酚奠定基础。【方法】以蓝莓叶为材料,采用两步萃取法提取可萃取多酚,采用甲醇—硫酸加热水解法分离不可萃取多酚,并用Folin-Ciocalteu法测定可萃取多酚和不可萃取多酚含量。【结果】无论是以甲醇还是乙醇为萃取溶剂,蓝莓叶中总可萃取多酚含量(TEPP)均以萃取剂/H2O的体积比为50∶50、pH 2的处理最高;不可萃取多酚含量(NEPP)变化趋势与总可萃取多酚相反,以萃取剂/H2O的体积比为50∶50、pH 2处理的含量最低。各处理的总多酚含量相差不大,均在82.00 mg/g以上。提取因素显著性分析结果显示,第一步萃取获得的可萃取多酚含量(EPP1)主要受pH影响;各单因素和复合因素均能显著影响可萃取多酚的第二步萃取,但对蓝莓叶中总多酚的提取无显著影响;复合因素对不可萃取多酚的提取亦无显著影响。【结论】萃取溶剂pH值对蓝莓叶中多酚的提取率具有明显的影响作用;蓝莓叶中可萃取多酚和不可萃取多酚的含量基本相同,其总多酚的平均含量为85.49 mg/g。  相似文献   

2.
蓝暮叶中可萃取多酚和不可萃取多酚提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萃取溶剂种类、体积比及溶剂pH对蓝莓叶中可萃取多酚和不可萃取多酚含量的影响,为工业化提取蓝莓叶中的多酚奠定基础。【方法】以蓝莓叶为材料,采用两步萃取法提取可萃取多酚,采用甲醇—硫酸加热水解法分离不可萃取多酚,并用Folin-Ciocalteu法测定可萃取多酚和不可萃取多酚含量。【结果】无论是以甲醇还是乙醇为萃取溶剂,蓝莓叶中总可萃取多酚含量(TEPP)均以萃取剂/H2O的体积比为50∶50、pH2的处理最高;不可萃取多酚含量(NEPP)变化趋势与总可萃取多酚相反,以萃取剂/H2O的体积比为50∶50、pH2处理的含量最低。各处理的总多酚含量相差不大,均在82.00mg/g以上。提取因素显著性分析结果显示,第一步萃取获得的可萃取多酚含量(EPP1)主要受pH影响;各单因素和复合因素均能显著影响可萃取多酚的第二步萃取,但对蓝莓叶中总多酚的提取无显著影响;复合因素对不可萃取多酚的提取亦无显著影响。【结论】萃取溶剂pH值对蓝莓叶中多酚的提取率具有明显的影响作用;蓝莓叶中可萃取多酚和不可萃取多酚的含量基本相同,其总多酚的平均含量为85.49mg/g。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分蘖洋葱和普通洋葱的营养品质进行对比分析,为分蘖洋葱营养价值的进一步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测定紫皮和黄皮普通洋葱及褐皮和黄皮分蘖洋葱不同部位的基本营养成分和特殊风味物质含量,比较种类和品种间各营养成分含量的差异。【结果】分蘖洋葱干物质质量分数为9.37%~19.20%,可溶性糖含量为89.34~132.99mg/g,可溶性蛋白含量为1.54~2.46 mg/g,游离氨基酸含量为1.56~2.85μg/g,丙酮酸浓度为62.31~123.67μmol/mL,黄酮类化合物含量为2 193.4~2 648.2mg/kg;基本营养成分和丙酮酸含量均为内层鳞茎高于外层鳞茎,黄酮类化合物含量为外层鳞茎高于内层鳞茎;褐皮分蘖洋葱除可溶性糖和黄酮类化合物外,其他营养物质含量均低于黄皮分蘖洋葱。【结论】分蘖洋葱基本营养成分和特殊风味物质含量均显著高于普通洋葱;相同类型不同皮色间在营养成分含量上存在差异,且不同成分间的差异性不同;从各种营养物质的分布看,除黄酮类化合物外均表现为内层鳞茎高于外层鳞茎。  相似文献   

4.
芒果多酚的微波萃取及抑菌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明提取芒果多酚最佳工艺条件及芒果多酚的抑菌作用,采用微波萃取法对芒果核多酚进行提取,并用滤纸圆片法测定其粗提物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伤寒杆菌的抑菌效果。结果显示,芒果多酚的最佳提取条件为乙醇浓度60%、料液比1∶30(g∶mL)、微波功率385 W、提取时间1min、抽提3次,在此条件下芒果多酚提取率达10.56%。芒果多酚溶液的抑菌效果为大肠杆菌>伤寒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其对应的最低抑菌浓度为0.2mg/mL、0.2mg/mL、0.4mg/mL、0.5mg/mL。结论:芒果多酚具有一定的抑菌能力,可用于食品贮存与加工。  相似文献   

5.
不同石榴品种及器官多酚含量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月季石榴(Punica granatum L.)的3个不同果色表现型(白皮、紫皮、红皮)为试材,通过Folin-Ciocalte-us比色法分别测定了其叶片、花蕾、果皮、果汁和果籽的多酚含量(FW)。结果表明:石榴的叶片、花蕾、果皮、果汁、果籽中均含有多酚,且叶片、花蕾、果皮中的多酚含量(64.90~91.35 mg/g)显著高于果汁和果籽中的多酚含量(0.93~1.43 mg/g);不同品种同一器官的多酚含量差异显著,其中叶片中白皮石榴与紫皮的多酚含量(91.57~95.78 mg/g)较高,花蕾中多酚含量较高的是白皮石榴与红皮石榴(67.90~69.25 mg/g),在果皮、果汁和果籽中白皮石榴的多酚含量均最高,分别为77.37、1.08和1.60 mg/g。石榴多酚的分布具有明显的器官及品种特异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黄皮与山黄皮共5个品种的不同部位进行黄酮、多酚含量及抗氧化活性比较,为黄皮属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香蜜黄皮、鸡心黄皮、龙州山黄皮1号、YYS-002和龙州单核山黄皮为试验材料,对其叶、茎、果核及果皮部位采用NaNO2-AlCl3-NaOH测定总黄酮含量、Folin-Ciocalteu法测定总多酚含量,再以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自由基(DPPH·)、羟自由基(·OH)和2,2-联氮-二(3-乙基-苯并噻唑-6-磺酸)二铵盐自由基(ABTS+)清除率评价其抗氧化活性,并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分析其总黄酮、总多酚含量与各项抗氧化活性指标的相关性。【结果】5个品种中叶、茎、果核和果皮各部位的总黄酮含量介于0.34~86.23 mg/g,总多酚含量介于0.54~43.33mg/g,其中黄皮品种的含量普遍低于山黄皮品种,不同部位的含量排序整体表现为果皮>叶>茎>果核。综合对比,龙州单核山黄皮的总黄酮、总多酚含量均高于其他品种,果皮和叶部位的总黄酮和总多酚含量显著高于其他部位(P<0.05)。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龙州单核山黄皮果皮的DPPH·、·OH和ABTS+清除率均最高,分别为96.01%、92.23%和76.96%,分别与0.03、0.03和0.01 mg/g抗坏血酸(Vc)清除率相当,对应半清除率浓度(IC50)分别为0.33、0.45和0.52 mg/mL;不同部位的各抗氧化活性强弱也整体表现为果皮>叶>茎>果核。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总黄酮、总多酚含量与各抗氧化活性指标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龙州单核山黄皮果皮抗氧化能力最高,可作为天然抗氧化剂资源加以深入研究开发。黄酮和多酚类物质均为黄皮与山黄皮发挥抗氧化活性的相关物质基础,且多酚对抗氧化活性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来自西藏地区的268份具有不同粒色的青稞种质资源的多酚与花青素含量。结果表明,不同粒色青稞的多酚和花青素含量差异显著,多酚含量紫青稞>褐青稞>蓝青稞>白青稞,花青素含量紫青稞>蓝青稞>褐青稞>白青稞。筛选出4个多酚含量高于4.3mg/g,11个花青素含量高于700μg/g的青稞品种,其中ZDM5191的多酚和花青素含量均最高,分别为5.06mg/g和1183.96μg//g,可用于富含多酚及花青素青稞产品的开发。青稞花青素含量同多酚含量具有线性关系,线性方程为y=-398.529+247.133x(R2=0.697)。  相似文献   

8.
烹调对蔬菜中总多酚和总黄酮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洋葱、芹菜、韭菜、菠菜、卷心菜和番茄为材料,采用福林酚试剂法和铝离子显色法分别测定经爆炒、焯、煮、微波4种方式处理后不同蔬菜中的总多酚及总黄酮含量,并以转移率、保存率和损失率为评价指标进行综合考察。结果显示:煮处理后,蔬菜中总多酚和总黄酮的含量明显下降,番茄中总多酚损失率高达42.14%,韭菜和菠菜的总黄酮损失率均超过40%;微波和焯处理后,蔬菜中多酚和黄酮向汤中的转移量较多,其中,微波处理后黄酮的转移率均超过35%;爆炒后蔬菜中的总多酚保存率相对较高,洋葱、韭菜、菠菜中总多酚损失率均低于10%。热烹调处理使蔬菜中部分黄酮和多酚发生降解,爆炒处理能最大限度地保留蔬菜中的多酚和黄酮。  相似文献   

9.
苹果渣中含有丰富的多酚类物质,具有药用、营养、美容等多种经济价值,以苹果渣为原材料萃取其中的多酚类物质,可以为苹果渣的经济利用提供新的途径,从而提升苹果渣加工行业的发展,因此研究有效的多酚萃取工艺是很必要的。用超声波辅助乙醇的方法萃取苹果渣中的多酚类物质,以苹果多酚得率为参考指标,在此基础上使用正交实验,筛选苹果多酚的最优萃取工艺。通过实验,最终确定其优化的工艺条件是:乙醇浓度80%,超声波功率350W,萃取时间25分钟,料液比1:7。  相似文献   

10.
高群  方涛 《安徽农业科学》2013,(7):3127-3128
[目的]比较苹果不同部位中5种多酚物质的含量。[方法]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使用C18柱(150 mm×4.6 mm,5μm),测定苹果不同部位中多酚物质的含量。[结果]试验得出,苹果果皮中多酚物质含量芦丁>槲皮素>表儿茶素>儿茶素>根皮苷;果核中多酚物质含量儿茶素>表儿茶素>根皮苷>芦丁;果肉中多酚物质含量表儿茶素>儿茶素>根皮苷>芦丁。[结论]苹果果皮中多酚物质的种类以及含量都高于其他部位,其次是果核,最少的是果肉。研究对于苹果加工中的原料处理及深加工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