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鹅绦虫病是由多种绦虫所引起的,但主要以剑带绦虫和膜壳绦虫为主,其发生特征是呈地方流行性,鹅体迅速消瘦,最后衰竭而死。2005年8月,该病在我县大洼镇下洼村发生,全村养鹅9602只,全部被感染,死亡1521只,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现将绦虫的生活史以及该病的临床症状、病理变化、防治措施介绍如下:1生活史绦虫的成虫寄生在鹅的小肠内,虫卵随粪便排出体外落入水中,剑水蚤吞食了虫卵,在其体内发育成似囊尾蚴,鹅吞食了被似囊尾蚴感染的剑水蚤,在肠内发育为成熟的成虫。2临床症状鹅精神不振,食欲减退,腹泻,粪便恶臭、混有粘液、呈淡黄色,贫血,迅速消…  相似文献   

2.
鹅绦虫病是由多种线虫所引起的,但主要以剑带绦虫和膜壳绦虫为主,其发生特征是呈地方流行性,鹅体迅速消瘦,最后衰竭而死。 1998年8月,该病在吉林省双辽市的桂花乡韩家村发生,全村养鹅9602只,全部被感染,死亡1521只,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现将绦虫的生活史以及该病的临床症状、病理变化、防治措施介绍如下: 1.生活史:绦虫的成虫寄生在鹅的小肠内,虫卵随粪便排出体外落入水中,剑水蚤吞食了虫卵,在其体内发育成似囊尾蚴,鹅吞食了被似囊尾蚴感染的剑水蚤,在肠内发育为成熟的成虫。 2.临床症状:鹅精神不振,食…  相似文献   

3.
鸭绦虫病是由某些绦虫(如矛形剑带绦虫、冠状膜壳绦虫、片形皱褶绦虫等)寄生于鸭的小肠内引起的。鸭的绦虫虫体一般长5~20厘米,为白色、扁平、带状或面条状而分节的蠕虫,虫体由一个头节和多个体节构成,容易识别。绦虫的成虫在鸭的小肠内随粪便排出虫卵与孕卵节片,在水中被中间宿主剑水蚤吞食后,逸出六钩蚴,并发育成似囊尾蚴,鸭吞食含有似囊尾蚴的剑水蚤或带虫螺狮即被感染。在我国气候温暖的南方水乡多有此病发生。而秋季南方稻谷收割后许多养鸭户都喜欢放田,这样更加大了鸭感染绦虫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4.
1 鹅消化道寄生虫病 1.1 鹅绦虫病 1.1.1 发病特点 该疾病属蠕虫病,绦虫以剑水蚤为中间宿主,当鹅只食入含虫卵的剑水蚤后,在体内耗时30 d左右即可发育成似囊尾蚴,伴随肠道蠕动排出幼虫,并且在肠黏膜上附着头节,再耗时19 d左右发育为成虫.  相似文献   

5.
<正> 鹅绦虫是一种扁平带状分节的白色蠕虫,新鲜虫体为灰黄白色。虫体由一个头节和许多体节(节片)构成,前面节片较小,后面节片宽大。是鹅的一种常见的危害最大的寄生虫病,成虫寄生在鹅的小肠中,虫卵被水中的中间宿主——剑水蚤吞食,并发育为感染性幼虫。幼鹅吞食剑水蚤后,感染性幼虫从蚤体逸出,头节吸附在肠粘膜上,19天便发育成  相似文献   

6.
鹅鸭绦虫病的病原体为剑带绦虫和带壳绦虫,其中剑带绦虫是我省鹅、鸭最常见的一种小肠寄生虫,它的成虫寄生在小肠内,长度从几厘米到二三十厘米不等。当虫卵被排出后,在水中被它的中间宿主——剑水蚤吞食并发育为感染性幼虫。鹅鸭吃了这种剑水蚤后而感染发病。 (一)症状 成年鹅鸭感染发病后的症状较幼鹅鸭为轻。患病鹅鸭表现为消瘦、精神萎靡、离群静坐、翅膀下垂、脚软、走路摇晃、甩头、运动失调,两脚作划水动作,麻痹由两脚开始,发展到全身,向后坐或倒向一侧而死亡,排出的灰白色稀粪中常见乳白色绦虫节片。 (二)防治措施 (1)成年禽…  相似文献   

7.
<正>鹅绦虫病以鹅矛形剑带绦虫病分布最广,对鹅危害最严重,常呈地方性流行。幼鹅最易感。绦虫的成虫寄生在鹅的小肠内,虫卵随粪便排出体外落入水中,剑水蚤吞食虫卵后,在其体内发育成似囊尾  相似文献   

8.
(一)流行特点绦虫虫体呈带状、扁平、淡白色,根据各绦虫种类不同,短的体长0.5毫米,长的可达250毫米。鸡绦虫孕节随宿主粪便排至体外,被中间宿主吞食后,在其消化道逸出六钩蚴,移行到适当组织,经2~4周,发育为有感染性的似囊尾蚴。禽吞食含似囊尾蚴的中间宿主后,似囊尾蚴用吸盘或顶突固着在患鸡的肠壁上,经2~3周发育为绦虫成虫,并开始向外界排出孕卵节片。鸡绦虫的中间宿主主要是蛞蝓、蚂蚁、赤拟谷盗、  相似文献   

9.
正鹅膜壳绦虫病是由膜壳科剑带属的矛形剑带绦虫和冠状膜壳绦虫感染所致的一种鹅的寄生虫病,多发生在大雨洪涝之后,是严重影响养鹅业的重要疾病。1病原引起鹅绦虫病的病原最常见的是矛形剑带绦虫,属于膜壳科剑带属。矛形剑带绦虫是一种扁平带状分节的白色蠕虫,新鲜虫体为灰黄白色。虫体形似矛头,体长115~230mm,最大体宽为11.5~14mm,由一个头节和20~40个体节(节片)构成,前面节片较小,后面节片宽大。虫卵无  相似文献   

10.
本病由数种绦虫引起,常呈地方性流行。它不仅可使犊牛发育不良,而且可引起牛死亡。作者就多年基层工作经验,对该病的中医治疗做一论述,供大家参考。1 病原引起牛绦虫病的病原寄生虫有莫尼茨绦虫、曲子宫绦虫及无卵黄腺绦虫。其中莫尼茨绦虫危害最严重。虫体的共同特征为黄白色带状,由头节、颈节和许多体节组成长带状,长的可达5米,最长的可达10米。头颈细小,体节和原卵节较宽大,为雄雌同体,卵或脱落的节片随粪便排出体外,排出的节片因蠕动蜷曲形似麦粒状。孕卵节和虫卵随宿主粪便排出体外,被中间宿主吞食后,发育成侵袭性的似囊尾蚴。牛、羊误食带有似囊尾蚴的土壤螨而被感染。侵袭性虫卵经牛、羊消化道卵膜被消化而释放出似囊尾蚴,它吸附在小肠黏膜上,逐渐发育为成虫,成虫生活期限为2~6个月。  相似文献   

11.
矛形剑带绦虫病是水禽(主要是鹅)的一种常见而危害性最大的寄生虫病.虫体寄生在鹅的小肠内,常导致生长发育不良、消瘦和出现神经症状,严重危害养鹅业的发展.矛形剑带绦虫(Drepanidotaenia lanceolata)是鹅肠道中的一种大型绦虫.活虫体呈黄白色,由许多节片组成,前面的节片较小,后面的节片宽大.虫体长60~160毫米,宽14毫米.成虫寄生在鹅的小肠中,虫卵排出后,在水中被它的中间  相似文献   

12.
本文首次报告了柯氏伪裸头绦虫的生活史。实验证明:在温度为26.5~27℃,相对湿度为68~74.5%的温室条件下,中间宿主——赤拟谷盗吞食绦虫后24小时,六钩蚴进入其血腔发育,历时27~31天形成拟囊尾蚴,50天具有侵袭能力。猪吞食拟囊尾蚴后第10天发育成为成虫,第30天孕卵节片申的虫卵发育成熟。对这种绦虫的分类问题作了简要的讨论,认为盛氏许壳绦虫、陕西许壳绦虫和日本伪裸头绦虫都是它的同种异名。  相似文献   

13.
家兔豆状囊尾蚴病是由豆状带绦虫的中期幼虫--豆状囊尾蚴寄生于兔的大网膜、肝脏、肠系膜和腹腔内引起的一种绦虫蚴病。该病呈世界性分布,我国有10多个省市均有该病的发生。豆状囊尾蚴是寄生在犬、猫、狐狸等动物的小肠内的豆状带绦虫的幼虫,犬、猫、狐狸等动物是豆状带绦虫的终末宿主,这些动物感染豆状囊尾蚴2个月后即可随粪便排出豆状带绦虫成熟的节片和虫卵,虫卵遇温度和湿度适宜时发育为六钩蚴,家兔因吞食了被节片和虫卵污染的饲料和饮水很容易被感染。感染后六钩蚴经肠管钻出肠壁,游离于腹腔或附着于腹腔器官,或随血液循环到达肝脏。家兔成为豆状带绦虫的中间宿主。  相似文献   

14.
鸭、鹅体内的寄生虫主要是矛形剑带绦虫、片形皱褶绦虫。其中剑带绦虫是广东省鹅鸭最常见的一种小肠寄生虫。它的成虫寄生在小肠内,虫体由1个头节和很多体节(节片)构成,长度从几cm至二三十cm不等。当虫卵被排出后,在水中被它的中间宿主——剑水蚤吞食并发育为感染性幼虫。鹅鸭吃了这种剑水蚤后感染发病。治疗①丙硫苯咪哩(抗蠕敏),按每kg体重用药30-40mg的比例,一次拌料投喂,驱虫率可达92%-11%。②吡喹酮,按每kg体重用药30-40mg的比例,一次拌料投喂,驱虫率可达95%-100%。③灭绦灵片(氯硝柳胺),按每kg体重用药50-60…  相似文献   

15.
定点屠宰后猪囊尾蚴病检验情况浅析孙世福刁贺军沈永歧孔令彪(辽宁省朝阳市畜牧防疫站,122000)猪囊尾蚴病(猪囊虫病)是猪吞食人排出的有侵袭力的有钩绦虫节片或虫卵引起的一种寄生虫病,多寄生在肌肉组织中,影响肉品质量,且人畜循环感染,严重威胁人体健康。...  相似文献   

16.
<正> 鹅绦虫病是矛形剑带绦虫寄生虫引起的鹅病,主要临床症状:拉稀粪,先呈绿色,有恶臭,粪便常混有血样粘液,粪便中有时见有绦虫节片,运动失调,行走摇晃;严重的引起生长发育不良,极度消瘦而死亡。剖检可发现肠粘膜发炎、充血、肠腔积聚大量虫体,肠壁生成一种灰黄色结节。诊断:生前确诊,可以从粪便中是否发现绦虫的节片和虫卵来进行判断,也可采用诊断性驱虫和尸体剖检发现或进行粪便集卵法镜检而确诊。  相似文献   

17.
鸡绦虫是寄生在鸡小肠内的白色、扁平、分节的带状蠕虫。其孕卵节片或虫卵随病鸡粪排出,被甲壳虫、蜗牛、蚂蚁、蚱蜢等中间宿主吃进体内,发育成似囊尾蚴,健康鸡吃了中间宿主,即感染发病。鸡得了绦虫病后,逐渐消瘦,羽毛松乱,两翅下垂,贫血,肠炎下痢或出现麻痹。平时只要注意鸡粪中有无绦虫节片,死后检查小肠有无虫体,诊断是不难的。但是,鸡绦虫病的  相似文献   

18.
1 鹅的绦虫病 据资料记载,寄生于鹅、鸭的绦虫主要是剑带绦虫(膜壳科Hymenolepididae剑带属Drepanidotaenia的矛形剑带绦虫D.lanceololata)和膜壳绦虫(Hymenolepis),这2种绦虫的中间宿主是剑水蚤。 鹅、鸭可以有多种绦虫同时寄生,如片形皱缘绦  相似文献   

19.
豆状囊尾蚴病,是豆状带绦虫(TaeniaPisiformis)的中绦期豆状囊尾蚴(CysticercusPisiformis)寄生于家兔等啮齿类动物的肝脏包膜、大网膜及肠系膜等处所引起的一种绦虫蚴病。严重感染时能引起肝脏损害,消化紊乱,甚至死亡。近年来,该病的流行逐渐普遍,严重影响着养兔业的发展。1流行病学豆状带绦虫寄生于犬、狐狸等肉食兽的小肠,虫体长60~200厘米,白色,扁平带状。犬感染豆状带绦虫时,孕卵节片常随粪便排出,节片破裂散出虫卵,污染兔的食物、饮水及环境。兔采食或饮水时,吞食虫卵,卵壳被消化道内蛋白水解酶消化,六钩蚴孵出并钻入肠壁血管,随血…  相似文献   

20.
鹅的绦虫病主要是由膜壳科的矛形剑带绦虫、斯氏双睾绦虫、片形皱褶绦虫、长囊膜钩绦虫、纤细幼钩绦虫、弱幼钩绦虫等寄生于鹅的小肠内而引起,且尤以前两种分布广泛,危害最为严重。在黑龙江省鹅的剑带绦虫的感染率为10.56%,发病时常常造成大批雏鹅死亡,对养鹅业的发展十分不利。因此在实际生产中必须对鹅的绦虫病给予充分的重视,从而减少不必要的损失。1诊断用水洗沉淀法检查粪便,如无节片,再将粪渣过滤,涂片镜检,发现含有六钩蚴的绦虫卵即可确诊。也可采取尸体剖检法,剪开肠道,发现白色带状的虫体或散在的节片,即确诊为绦虫病。挑出有完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