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依据“高产,优质,高效”农业发展方针,对生产上种植的克字号小麦通过系谱跟踪,揭示了克字号小麦不同生态类型高产,优势,多抗新品种选育的规律,据此,作者认为;(1)采用多亲多次的阶梯式复合杂交是春小麦生态中进行多抗性新品种选育的主要途径,(2)采用搭梯上楼,步步攀高的方法,选育突破性的品种;(3)小麦品种多抗性是稳产的重要保证;(4)以常规育种为主,多种途径相结合,组建不同生态类型的动态基因库,加  相似文献   

2.
优质高产春小麦品种克丰6号是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克山分院根据生态育种学理论,利用国内外亲本,采用阶梯式复合杂交选育而成,具有优质、高产等优点。在小麦育种中以克丰6号为亲本,先后育成了15个小麦新品种(系),在生产上推广应用。本文分析了克丰6号的遗传基础与在小麦育种、生产中的利用,从而探讨了小麦优异种质资源的创新与利用。  相似文献   

3.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根据生态育种理论,采用阶梯式复合杂交方式,分阶段地把来自国内外亲本的优良性状进行基因累加,培育出适应性,广,丰产,多抗,优质的春小麦品种克2号。克丰2号在生产上累计种植200多万hm^2,以它为亲本育成7个克字号小麦新品种。文中分析其遗传基础,育种策略和经验。  相似文献   

4.
随着克字号小麦品种的更替,产量大幅度提高,其产量性状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具体体现在:单株产量、株粒数、千粒重增加,株高变矮;品质性状呈现高低高的“V”型变化趋势。说明90年代我所在品种选育上基本实现了高产和优质的结合。从克字号小麦品种演进规律和关联度分析可以明确,今后克字号小麦高产育种的目标为:在保持千粒重的基础上增加穗粒数,或在保持穗粒数的基础上增加千粒重。  相似文献   

5.
克字号小麦品种性状的演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克字号小麦品种的更替,产量大幅度提高,其产量性状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具体体现在,单株产量,株粒数,千粒重增加,株高变矮;品质性状呈现高低高的“V”型变化趋势,说明90年代我所在品种选育上基本实现了高产和优质的结合,从克字号小麦品种演进规律和关联度分析可以明显,今后克字号小麦高产育种的目标为:在保持千粒重的基础上增加穗粒数,或在保持穗粒数的基础上增加千粒重。  相似文献   

6.
新中国成立后,湖南省水稻育种大体分为四个阶段:即地方品种的评选鉴定、引种鉴定和系统选育、杂交高产育种和优质、高产、多抗育种。杂交高产育种阶段,我所选育高产品种15个。提高杂交育种成效的关键是:(1)杂交亲本的选配。就高产育种而言,以品种间杂交的效果最大;(2)根据水稻喜温感光的特性,采取人工环境控制栽培的增代技术,缩短育种年限,育成一个新品种只需2—3年时间,比以往缩短3—5年;(3)根据水稻主要性状的遗传变异规律认真细致地选择杂交后代,可以减少盲目性,增强预见性和提高育种成效;(4)根据产量性状、米质、苗期抗寒性、耐肥性等的相关性可以提高对杂交后代产量潜力和其他性状的选择效果。高产仍然是水稻育种的基础指标。要使所选育的新品种具有更高的产量潜力。一是抓国内主体亲缘的聚合积累和高产基因的开发;二是抓扩大贮藏库为主攻目标的性状改良;三是采用籼粳交;四是改进育种方法;五是提高新品种的耐氮能力。进行水稻优质、高产、多抗性新品种选育,面广难度大。首先要有充足的优质、高产、多抗性种质资源。在杂交和选育方式上可以通过“杂交和连续回交”的措施和多基因一次重组或分次重组的方法。改进早籼米质的途径是用中等和较低直链淀粉、垩白粒率低,垩白面积小的优质亲本与早籼主栽品种杂交。二是用籼粳交或用籼粳交的后代(包括中间材料)与早籼主栽品种杂交。抗性选择效果以低世代最佳,要做到选育与抗性鉴定同步进行,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为了给甘肃省高产优质小麦新品种的选育提供参考依据,对以甘肃省2004-2022年审定的284个小麦品种的基本情况和抗条锈病性进行了分析,并统计了生育期、株高和产量水平。结果表明,甘肃省近19年审定的小麦品种数量呈现波动上升趋势,育种单位主力为省内科研院所,联合育种呈现波动上升趋势,表明科研工作者对小麦品种选育具有较高的积极性;通过高使用频率直接亲本统计分析,发现甘肃省审定的小麦品种亲本配置组合主要来自主栽品种和人工创制的种质资源,并发现5个高使用频率直接亲本,表明近19年甘肃省审定品种遗传基础较窄;育成品种主要采用的育种方式为杂交育种,且育种方式趋于单一,表明今后要加强创新育种方式;审定的小麦品种以冬小麦为主,其中80.2%集中在陇东泾河上游川塬山地冬小麦区和陇南渭河上游河谷山地冬小麦区,而审定的春小麦97.9%则集中在河西内陆河灌溉春小麦区和陇中干旱川山春小麦区;小麦抗病性方面,审定品种对条锈病的抗性水平相对较好,但年际间波动较大;春小麦生育期年平均增加0.15 d,而冬小麦生育期年平均减少0.46 d;株高年平均降低1.10 cm,平均产量呈逐年上升趋势,年均增长47.25 kg·hm-2,其中2012年产量最高,为8 136.2 kg·hm-2;千粒重、穗粒数和有效穗数均呈现逐渐上升趋势,但穗粒数变化不大,年均增加0.08粒,千粒重年均增加2.71 g,有效穗数年平均增加1.29个。综上,在后续的育种工作中,可结合不同育种方式,更进一步选育出高产、优质和高抗的小麦新品种。  相似文献   

8.
小麦新品种漯优7号是漯河市农业科学院优质小麦育种室选育的小麦品种,该品种稳产、高产,综合抗性好,节水高效,光和效率高,肥水利用力强,产量三要素协调:成穗数564万/hm2,穗粒数39.2粒,千粒重38.8g,适宜在黄淮麦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9.
“金丰3号“是以Tal材料为遗传改良的技术平台,通过轮回选择,穿梭育种育成的小麦新品种.它具有高产稳产优质,综合抗性强等诸多优良性状.本文报道该品种的育种设计,选育经过,性状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0.
山农4号是山东农业大学采用综合育种技术育成的一个集优质、高产、早熟和抗逆性强等优良性状于一体的二棱冬性啤酒大麦新品种。根据山农4号的选育经验,探讨了新品种选育的技术路线,如依据山东及黄淮麦区的生态特点和生产需求,制定科学合理的育种目标;应用综合育种技术,将优质、高产、早熟及抗逆性强等性状综合为一体,实现品种选育性状的突破。探讨了新品种开发利用的方法,如跨地区、跨行业协作攻关,“育、试、繁、推”一体化;“科、工、农”横向联合、“产、供、销”一条龙。此外,还探讨了新品种开发利用的具体措施等。  相似文献   

11.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根据黑龙江省不同小麦产区的气候条件与生态特点;在相继育成克旱10号、新克旱9号、克丰3号等系列高产、多抗性、优质小麦优良品种,并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应用,且分别获国家发明奖及部、省、厅多级奖励后,"八五"期间又取得了较大进展,育成了克旱2号、克旱13号、克涝五号、克旱14号、克丰6号等小麦新品种。同时,后继苗头品系材料多,种质资源材料极为丰富,科研人员配备合理并有丰富的育种经验,具有较强的育种后劲。本文对该所近几年来小麦常规育种的进展情况及育种经验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12.
克旱号小麦动态基因库的建立与开发利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抗旱类型春小麦品种是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根据生态育种理论,利用国内外亲本,采用阶梯式复合杂交选育而成。本文分析了克旱号小麦品种的遗传背景、遗传态势以及生态育种理论在这些品种培育过程中的具体运用。克旱号小麦动态基因库的建立及开发利用为育种者提供了宝贵的种质资源和育种经验。  相似文献   

13.
大面积高产、稳产、多抗春小麦新品种选育是提高小麦产量、增强抗性、提高市场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之一。随着小麦生产的发展及市场需求的变化,要求选育的小麦新品种不仅较对照品种增产且稳产,以及具有适应黑龙江省及内蒙东四盟生态条  相似文献   

14.
湖北地处长江中下游麦区,其大麦育种目标为选育高产优质,多抗广适,熟期适宜的多棱或二棱专用饲料大麦新品种及高产、优质的二棱专用或兼用型啤酒大麦;八五期间,相继育成了一系列各具特色、极有推广应用价值的大麦新品种(系)。对育种策略和途径探讨,认为选育多棱大麦新品种是大麦超高产育种的一个重要突破口;对二棱大麦,要双高并重,注意高粒重和高穗容量的双重目标选择。注意高收获指数与高生物量的协调;亲本选配上,要高低结合、优势互补,同时还应注意亲本间的遗传距离,重视多棱大麦与二棱大麦品种的亚种间杂交是大麦育种的一个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高产优质小麦品种选育的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四川气候特点与生态条件,回顾了小麦品种选育应用情况,并对现有高产优质小麦品种开发利用进展提出了初步看法。作者结合育种实践,针对“两高一优”农业对小麦品种的要求,提出了高产、优质、高效小麦育种的目标。  相似文献   

16.
抗旱类型春小 麦品种是黑龙江省 农业科学院小 麦研究所 根据生态 育种理论, 利用国内 外亲本,采用阶梯式复合杂交选育而成。本文分析 了克旱号小麦品种的遗传背景、遗传 态势以及生态育 种理论在这些品种培育过程中的具体 运用。克 旱号小麦动态基因库的建立及开发利用 为育种者提供了 宝贵的种质资源和育种经验。  相似文献   

17.
高产优质小麦品种选育的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根据四川气候特点与生态条件,回顾了小麦品种选育应用情况,并对现有高产优质小麦品种开发利用进展提出了初步看法。作者结合育种实践,针对“两高一优”农业对小麦品种的要求,提出了高产、优质、高效小麦育种的目标。  相似文献   

18.
抗旱类型春小麦品种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根据生态育种理论,利用国内外新本,采用阶梯式复合杂交选育而成。本文分析克旱号小麦动态基因库的建立,开发利用和育种经验。  相似文献   

19.
抗旱节水小麦新品种——西农928(原试验名:西衣797)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谢惠民教授承担国家“十五”863重大节水专项“抗旱节水小麦新品种筛选与利用”课题研究的最新科研成果,2005年8月通过陕西省审定,审定号为:陕审麦2005003。西农928是以耐旱高产品种陕229为母本、大穗高光效品种莱州953作父本,通过有性杂交,采用抗旱节水生态育种技术.经水早交叉、高强度干旱胁迫、单穗系统选育、多代群体多生态区定向筛选而成的高产抗旱节水小麦新品种,具有如下突出特点:高产抗旱适应广陕西省2004-2005年度旱地生产试验,各点全增产,平均产量4…  相似文献   

20.
高抗棉铃虫新品种R_(93-6)R93-6抗虫棉是中国农科院棉花研究所运用高新技术与常规育种相结合的技术途径,将抗棉铃虫基因转育到高产、优质、抗病的中棉所16号品种中,通过定向选择和南繁加代等手段培育的高抗棉铃虫品种。该品种在系谱选育过程中,采用多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