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研究兔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致病机理及病理特征,对3月龄的家兔以1.5×1012cfu剂量滴鼻感染,观察家兔发病临床表现及死亡后病理变化。剖检并采集感染死亡后家兔各器官观察制作切片及组织学染色。结果显示家兔临床表现咳嗽、呼吸困难,窒息而死;死亡家兔剖检表现呼吸系统病变严重,主要为小叶性肺炎,气管黏膜充血和少量出血点;病理组织学表现为局部肺脏组织充出血及水肿,肺泡巨噬细胞显著增生,肺泡腔内充满浆液纤维素性渗出物和大量的嗜中性粒细胞,细支气管黏膜上皮脱落,周围可见淋巴细胞浸润。通过验证表明,败血波士杆菌主要引起肺脏病变,最终导致窒息死亡。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兔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致病机理及病理特征,对3月龄的家兔以1.5×1012cfu剂量滴鼻感染,观察家兔发病临床表现及死亡后病理变化。剖检并采集感染死亡后家兔各器官观察制作切片及组织学染色。结果显示家兔临床表现咳嗽、呼吸困难,窒息而死;死亡家兔剖检表现呼吸系统病变严重,主要为小叶性肺炎,气管黏膜充血和少量出血点;病理组织学表现为局部肺脏组织充出血及水肿,肺泡巨噬细胞显著增生,肺泡腔内充满浆液纤维素性渗出物和大量的嗜中性粒细胞,细支气管黏膜上皮脱落,周围可见淋巴细胞浸润。通过验证表明,败血波士杆菌主要引起肺脏病变,最终导致窒息死亡。  相似文献   

3.
为了确定宁夏某羊场发生一起以体温升高、咳嗽、呼吸困难为临床特征且具有传染性的疾病的病原,采集濒死病羊的病理组织,应用细菌分离培养、分子生物学鉴定、病理组织学观察及免疫组织化学分析等方法对采集的病料进行病原检测和诊断。结果显示,细菌分离培养获得3株支原体分离株,分子进化分析发现其均属于绵羊肺炎支原体,与国际标准株Y-98的序列一致性为100%。病理组织学观察显示,肺泡上皮细胞坏死、增生,支气管管腔内和肺泡腔内大量炎性细胞浸润,支气管和气管黏膜上皮细胞坏死、脱落、固有层水肿、炎性细胞浸润。对不同脏器的免疫组织化学分析显示,绵羊肺炎支原体主要集中于肺脏和气管内,且肺脏的阳性组织百分比最高,其次是支气管和气管。结合疫病的流行病学调查,该羊场所发疾病为运输应激后感染绵羊肺炎支原体导致,该病原侵染并定植于肺脏、气管及支气管上皮细胞,引起羊严重的呼吸道病症。  相似文献   

4.
一屠宰场待宰生猪发生疑似中毒情况。病猪呕吐,咳嗽,呼吸急促,个别口吐白沫;剖检见气管中充满泡沫状分泌物,肺脏肿胀;病理组织学观察见肺充血、水肿,部分肺泡呈代偿性扩张。调查分析认为中毒为漂白粉所致。  相似文献   

5.
某宠物主人送检1只4月龄泰迪犬,初步确诊为冠状病毒感染,于输液过程中突然死亡。剖检可见整个肺脏呈深红色,肺叶边缘呈粉红色,切面深红色,支气管断端有大量红色液体渗出;剖开气管可见其浆膜面呈暗红色,腔内充满红色清亮液体;心脏左右心室扩张,质地柔软,心尖钝圆,呈心力衰竭心。对各个脏器取材进行病理组织学观察,主要病变表现为肺脏弥漫性淤血、水肿,心肌纤维局部溶解坏死。诊断该犬因感染冠状病毒后初次洗澡应激加重病情,并且随着大量静脉输液导致或加剧急性肺水肿发生,最终造成该犬急性死亡。对该病例进行了系统地病理剖检和组织病理学观察,为犬科动物和其他动物发生类似病症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6.
为了观察试验羊瑞香狼毒中毒后病理组织学变化,将8只试验羊分为2组,每天分别按2.5g/kg和5g/kg体重的剂量投服瑞香狼毒干草粉,在试验第32天剖检并观察各组织器官病理组织学变化。结果表明,所有试验羊在试验期间均表现腹泻、饮水量增加等临床症状,且高剂量组试验羊腹泻较为严重,最后表现出神经症状而死亡。剖检变化主要表现为极度消瘦,肠壁充血,胃壁薄,黏膜脱落,出血,肺气肿,心室血凝不良,肝边缘钝化,质脆易碎,肾肿大,皮质部变薄等。病理组织学变化主要表现为心肌纤维肿胀变性,结构紊乱,横纹消失;细支气管扩张,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充血;肾小球明显肿大,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增生,肾球囊间隙变窄,肾小管上皮细胞肿胀、变性,肾小管管腔狭窄或阻塞;肝细胞肿大,肝细胞颗粒变性,窦状隙狭窄或阻塞,中央静脉极度扩张;大脑组织间隙血管充血明显,局部出血,神经细胞变性坏死,出现噬神经元现象。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2只自然感染绵羊肺腺瘤病毒的病羊进行剖检及病理组织学观察,了解此病毒对绵羊机体的主要侵害器官及其他各器官所发生的一系列变化。试验结果表明:剖检可见肺脏膨隆,体积增大、充满胸腔;肺的表面和切面上见到大小不一、质度较实的黄白色小结节;有些病例肺胸膜的脏层与壁层发生黏连;在支气管、细支气管内可见白色泡沫状的黏液。组织学检查可见肺泡壁上皮细胞和细支气管上皮细胞增生,呈乳头状向肺泡腔内或细支气管腔内生长;邻近部位的肺泡腔内有大量的巨噬细胞增生。从观察结果中可以看出,绵羊肺腺瘤病毒主要侵害肺脏和机体的免疫器官,可为绵羊肺腺瘤病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60只昆明种雄性小鼠随机分为3组,A组(对照组)、B组(用普通摩托车尾气染毒)和C组(用微型摩托车尾气染毒),染毒4周后处死,取出气管、肺脏制作组织切片观察其组织结构.结果表明,试验组小鼠的气管组织结构变得疏松,软骨组织和黏膜下层出现萎缩现象,尤其是C组的气管上皮出现化生,即由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变成鳞状上皮;试验组小鼠肺的各级支气管出现黏膜上皮细胞萎缩、纤毛脱落等现象,肺泡管、肺泡囊及肺泡也发生了一定程度的破坏,尤其是C组肺内小动脉出现管壁增厚、管腔狭窄等现象.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牛心朴子总生物碱对小鼠的急性毒性试验效果,试验将32只小鼠随机分为4组,即低、中、高剂量组和空白对照组,各组按体重腹腔注射给药,采集死亡小鼠脏器,观察病理组织学变化。结果表明:死亡小鼠的心脏、肝脏、肾脏、肺脏等脏器出现不同程度的病理组织学变化。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讨乌头碱对小鼠病理组织学变化的影响,120只小鼠被随机分成4组,即对照组(生理盐水)、低剂量组(0.14μmol/L)、中剂量组(0.28μmol/L)、高剂量组(0.56μmol/L),连续灌胃30 d。期间记录小鼠临床症状表现,于第30天时处死小鼠,采集大脑、小脑、心、肝、脾、肺和肾,对其进行HE染色并观察病理组织学变化。结果显示,各攻毒组小鼠均表现不同程度的中毒症状,以发汗最为明显;光学显微镜观察各攻毒组小鼠心脏心肌纤维肿胀,间质静脉血管充血;大脑有噬神经现象,小脑浦肯野细胞变形、坏死;肺脏肺泡壁增厚,肺泡腔炎性细胞浸润;肝脏肝细胞索凌乱,肝细胞质空泡化;脾脏巨核细胞增多,脾血窦扩张;肾小管间质充血、出血明显。结果表明,亚急性乌头碱中毒可引起小鼠多系统器官毒性损伤,其中以心脏和神经毒性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11.
对藏獒和松狮犬的犬瘟热自然感染病例进行了临床观察、尸体剖检以及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显示,病毒主要侵害犬的呼吸、消化、神经、心血管和免疫系统.肺脏呈严重的间质性肺炎和支气管肺炎的变化,肺泡壁结构消失,肺泡腔内有大量巨噬细胞;胃、肠黏膜充血、水肿,上皮细胞坏死、脱落;脑膜和实质充血、水肿,可见微血栓形成;心脏明显扩张,右心肥大,心室腔内有鸡脂样凝血块;免疫器官受损严重,脾脏和淋巴结均呈明显退行性病变.在胃腺上皮细胞、肝细胞、肺泡上皮细胞和细支气管上皮细胞内发现嗜酸性的核内或胞浆包涵体.  相似文献   

12.
对小鼠腹腔注射肾上腺素造成实验性心源性肺水肿动物模型,观察S-亚硝基谷胱甘肽(GSNO)对肺水肿的防治作用。结果显示,与阳性对照相比,GSNO预防组和治疗组小鼠存活率极显著提高(P〈0.01),肺指数极显著降低(P〈0.01),肺组织的病理变化也明显减轻。提示:GSNO对心源性肺水肿具有明显的预防和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为阐明运输应激对小鼠肺脏的病理损伤及热休克蛋白表达的影响,本实验运用HE染色、醋酸铀-枸橼酸铅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图像分析等方法,分析运输应激小鼠显微结构、超微结构以及HSP27、HSP70和HSP90表达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运输应激小鼠肺泡腔塌陷或发生融合,肺泡腔中可见脱落的细胞及胞质内容物,肺泡隔增厚,毛细血管明显扩张,炎性细胞浸润,肺泡Ⅰ型和Ⅱ型上皮细胞均发生明显的超微病理损伤,部分细支气管上皮脱落;与对照组相比,运输应激小鼠肺脏HSP27蛋白表达未见明显变化,HSP70蛋白表达量是对照组的10倍(P0.01),HSP90蛋白表达量下降。综上可知,运输应激对小鼠肺脏组织结构造成较大损伤,细胞病变较明显,HSP70和HSP90蛋白与肺脏应激损伤的发生发展存在一定的关联。  相似文献   

14.
为了研究肉鸡气管阻塞的发病机制,试验以临床自然发病肉鸡的肺脏和气管为病料,通过常规石蜡切片、H.E.染色、剖检观察其病理变化。结果表明:气管阻塞发病肉鸡的气管环充血、出血,气管、支气管内有黄白色干酪样物质阻塞,阻塞多发生在支气管与肺部相连处。气管黏膜充血、出血,并有炎性细胞浸润,上皮细胞严重脱落;肺脏出血、淤血明显;细支气管阻塞,阻塞物主要为脱落的上皮细胞、红细胞及渗出的纤维和蛋白。说明发病鸡出现了较严重的组织损伤,并伴有炎性反应。  相似文献   

15.
人工感染猪附红细胞体病的病理组织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观察昆明小鼠人工感染猪附红细胞体后的病理组织学变化。用常规病理学方法,对6只腹腔注射感染猪附红细胞体的小鼠进行病理解剖学和病理组织学研究,光镜下观察并描述小鼠红细胞感染附红细胞体后的形态变化。剖检可见主要器官和皮下瘀血,胸腹部皮下脂肪黄染,病理组织学变化的主要特征是心、肝、脾、肺、肾等主要脏器实质细胞变性、坏死,毛细血管扩张充血、出血,脾窦内含铁血黄素沉着。结果表明,猪附红细胞体感染小鼠模型的成功建立,镜下红细胞的形态特征及主要器官剖检和病理组织学变化与文献报道的猪附红细胞致病特征基本吻合,存在的差异可能与不同地域猪附红细胞体病原株致病性有关。  相似文献   

16.
为进一步明确分离自仔猪腹泻肛拭子样本的弗氏柠檬酸杆菌病原特性、耐药情况及其对小鼠的致病性,试验通过5%兔鲜血TSA培养基培养、生化指标测定、敏感药物和耐药基因筛选对其进行鉴定,并用其腹腔注射攻毒小白鼠,分析其对小鼠的致病性。结果显示,分离到的弗氏柠檬酸杆菌在血平板上生长时导致溶血现象。生化试验中,硝酸盐还原、山梨醇和葡萄糖发酵等9个检测指标为阳性;且该菌对氧氟沙星、诺氧沙星、万古霉素、青霉素和链霉素耐药,并携带aacA-aphD、ileS和vanA3种耐药基因。该菌对小鼠的致死率为60%,剖检发现小鼠肝脏、肺脏、肠道、肾脏和脾脏组织发生不同程度病理变化,其中,小鼠肝脏和肺脏组织的出血症状最为明显;组织病理学观察发现,肝脏组织可见多量中央静脉淤血,肝窦内可见淤血;肺脏组织可见大量血管淤血,大面积肺泡壁间质淤血;肠绒毛黏膜上皮与固有层轻度分离。试验结果可为弗氏柠檬酸杆菌致病机理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也可为仔猪潜在细菌性疫病防治提供了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7.
本试验旨在鉴定四川金堂某兔场疑似兔出血症病毒2型(RHDV2)感染疫情的病原,并分析病兔的病理组织学变化。利用血凝试验和RT-PCR检测病死兔内脏组织中的病原,取病变组织制作病理切片,观察分析各组织的病理组织学变化,同时应用病兔肝脏悬液感染幼兔,分析该毒株的致病力。血凝试验结果显示,所采集病死兔肝脏样品能凝集人"O"型血红细胞;RT-PCR扩增及测序结果显示,多对引物均能从样品中扩增出RHDV2特异性条带;病理组织学观察结果显示,病兔多脏器严重出血、肿胀,淋巴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大量浸润,气管黏膜、肝脏、肺脏出血尤为严重;动物试验结果显示,该毒株毒力较强,含毒肝脏悬液能在24 h内迅速致死幼兔。本研究经临床诊断、核酸检测及测序证实了此次疫情确由RHDV2感染引起,动物试验和病理组织学观察表明该毒株毒力较强,可引发脏器严重出血,造成病兔急性死亡,RHDV2的出现提示病毒的跨境传播情况不容乐观,应引起更大的重视。  相似文献   

18.
CD3~+是T细胞群的重要表面标志,呼吸道黏膜下分布的CD3~+淋巴细胞作为抗感染黏膜免疫的基础,在保护机体抵抗呼吸道感染中发挥重要作用。为了解黄牛呼吸道CD3~+淋巴细胞和淋巴组织的分布,本研究运用HE染色法和免疫组织学方法对5头7岁健康婆罗门黄牛的鼻黏膜、气管、肺内支气管及肺脏组织的CD3~+淋巴细胞和淋巴组织的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黄牛的鼻黏膜、气管、肺内支气管和肺脏组织中均分布有CD3~+淋巴细胞,且主要分布于黏膜上皮间及其下方固有层中及腺体周围;在鼻黏膜和肺脏组织中分布有CD3~+淋巴细胞形成的弥散淋巴组织。牛呼吸道中CD3~+淋巴细胞数量在鼻黏膜和肺脏组织中分布最多,气管黏膜、肺内支气管黏膜次之。本试验结果明确了CD3~+淋巴细胞在黄牛呼吸道中的分布谱,表明黄牛呼吸道具备引发局部黏膜免疫的基础条件,为牛呼吸道黏膜免疫及呼吸道疾病防治研究提供了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鼠伤寒沙门菌感染鹅的病理组织学变化,采取肌肉注射鼠伤寒沙门菌的方法,人工感染58日龄健康鹅,对试验鹅进行病理剖检,并采取心脏、肺脏、肝脏、脾脏、肾脏、脑、胰腺和肠道病料制作病理切片,观察病理组织学变化。结果可见,受感染鹅18 h内开始出现死亡,死亡率达66.7%;主要病理变化为皮下、心肌、肝脏、脾脏、肠道、脑膜等多组织器官多处充血、出血,肝脏实质肿胀,表面可见大量大小不一的雪花状坏死灶,胆囊、脾脏肿大;病理组织学变化为心脏、肝脏、脾脏、肺脏、肠道等多组织器官的细胞变性、坏死,大量红细胞及炎性细胞浸润。研究结果表明,鼠伤寒沙门菌感染鹅,致病性强、死亡率高,感染鹅可出现全身多组织器官充血、出血与组织细胞变性、坏死的急性败血症。  相似文献   

20.
对北京某种羊场的疑似绵羊肺腺瘤病的羊进行临床诊断、病理组织学观察和PCR检测。结果显示,(1)"小推车试验"时从鼻腔里流出黏稠鼻液;(2)剖检可见肺脏肿大和实变,肺脏和气管内有大量泡沫性液体;(3)病理组织观察到肺脏上皮细胞肿瘤性增生,突入肺泡腔;(4)PCR和半巢式PCR能扩增到176bp和129bp的特异性片段;(5)序列比对分析显示,U3区与外源性绵羊肺腺瘤病毒的核苷酸同源性为90.9%-97.7%。综合上述诊断结果确诊该种羊场的疑似病例为绵羊肺腺瘤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