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设置在福建南平国有来舟林业试验场马尾松高产脂半同胞家系测定林,研究其产脂力与生长、树冠性状在家系间的遗传变异以及它们之间的遗传相关性,并进行脂用马尾松优良家系及优良单株选择。结果表明,马尾松产脂力与生长、树冠性状皆存在显著的家系差异,相对于生长、树冠性状,产脂力变异较大,变异系数高达61.91%,具有丰富的选择基础。产脂力受中度遗传控制,家系遗传力和单株遗传力分别为0.42和0.31,表明对马尾松产脂力通过家系和单株选择可取得较好的改良效果。性状遗传相关分析结果显示,马尾松家系产脂力与胸径、树高和材积呈较高的正遗传相关,表明在遗传育种进程中可同时对生长性状和产脂力进行改良。此外,产脂力与冠幅、冠高、轮盘数、活枝数也呈较高的正遗传相关。综合生长、树冠性状的遗传力以及与产脂力相关程度,认为胸径是高产脂优树间接选择的最佳指标。以单株产脂量和单株材积生长作为综合选择指标,共选出20个优良家系和16株优良单株,选出的优良单株产脂力遗传增益在52.54% 154.40%,单株材积遗传增益在0.22% 31.85%。  相似文献   

2.
以马尾松(Pinus rnassoniana)高产脂种子园自由授粉家系子代测定林为对象,分析了4年生家系生长性状(树高、胸径、材积和活轮枝数)及抗虫性的遗传变异规律,估算了各性状的遗传力,并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除抗虫性存在显著差异外,材积、胸径、树高、活轮枝数生长性状在家系问均存在极显著的遗传差异;生长性状受较强遗传力控制,而抗虫性受中强度遗传力控制;家系各生长性状问具有高度相关性,而产脂力、抗虫性和各生长性状间没有相关性。利用最佳线性预测的单性状(材积)及多性状联合(抗虫性和家系产脂力)估算家系育种值,选出了2个马尾松优良家系作为桂东南育种和推广材料。  相似文献   

3.
马尾松自由授粉家系产脂力遗传变异及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福建省大田桃源国有林场,分析了马尾松高产脂初级种子园自由授粉子代18 a林龄时产脂力和生长性状的遗传变异规律和遗传相关性。结果表明:产脂力家系遗传力和单株遗传力分别为0.5891和0.6078;树高、胸径和单株立木材积家系遗传力介于0.2999~0.3817间,单株遗传力介于0.2033~0.2865间;产脂力与树高、胸径和单株立木材积呈高度正向遗传相关,遗传相关系数分别为0.761、0.884和0.930。对产脂力进行选择时,树高、胸径和单株立木材积的间接选择响应分别达到0.945、1.209和1.303,在获得产脂力较高遗传增益的同时,可间接获得较大生长性状遗传增益。在遗传变异及遗传相关分析基础上,筛选出高产脂家系8个、单株10株,入选的家系平均产脂力、单株立木材积、胸径和树高遗传增益分别为12.32%、4.19%、2.06%和1.07%。入选的单株平均产脂力、单株立木材积、胸径和树高遗传增益分别为58.05%、18.02%、8.38%和3.14%。  相似文献   

4.
采用部省良种基地广东省信宜市林科所马尾松种子园高产脂马尾松10个优良家系的混合种子进行育苗造林,调查结果显示:在粤西地区瘦瘠山地能成功营建高脂马尾松丰产林,4.5年生平均树高为3.91 m,平均胸径为5.7 cm,平均单株日(单刀)产脂量为19.3 g,分别比同龄普通种的树高、胸径和产脂量高13.3%、43.9%、83.8%,推广效果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5.
研究马尾松生长性状的配合力与杂种优势及其相关性,目的是为马尾松二代种子园进一步遗传改良及高世代种子园营建提供基础数据。以湖南省城步马尾松种子园无性系测交系交配设计的10个单亲家系、14个双亲家系为材料,对其进行每木调查及遗传分析。结果表明:马尾松种子园6年生子代测定林不同杂交组合间树高、胸径、材积的差异均达极显著或显著。2个测交设计中,只有第Ⅱ设计中父本间树高、胸径、材积、活枝轮数和母本间胸径GCA效应值的差异均达极显著或显著。第Ⅰ设计杂交组合间树高、胸径、材积的SCA效应值差异均达极显著,第Ⅱ设计杂交组合间树高的SCA效应值差异达显著。2个设计中,杂种优势在5%以上的组合与性状在第Ⅰ设计中占53.1%,在第Ⅱ设计中占29.2%,平均达41.15%。材积与树高、胸径、活枝轮数均呈极显著正相关,与下三轮活枝数呈显著负相关;树高与胸径、活枝轮数均呈极显著正相关;胸径与活枝轮数均呈极显著正相关,与下三轮活枝数呈极显著负相关;活枝轮数与下三轮活枝数呈极显著负相关。这说明在马尾松速生用材优良家系选择时,在优先选择树高、胸径速生的同时,活枝轮数多和下三轮活枝数少也是重要的选择标准,对活枝轮数、下三轮活枝数的选择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6.
对25年生马尾松优树子代测定林调查分析,结果表明马尾松子代树高、胸径、材积在家系间存在显著的遗传变异,其家系遗传力分别为0.428、0.565和0.610。利用以树高、胸径、材积构建的指数选择方程从参试家系中选择出20个速生优良家系,平均材积遗传增益为26.0%。从入选的优良家系中选择出100株优良单株,平均材积比群体均值大122.21%。  相似文献   

7.
对25年生马尾松优树子代测定林调查分析,结果表明马尾松子代树高、胸径、材积在家系间存在显著的遗传变异,其家系遗传力分别为0.428、0.565和0.610.利用以树高、胸径、材积构建的指数选择方程从参试家系中选择出20个速生优良家系,平均材积遗传增益为26.0%.从入选的优良家系中选择出100株优良单株,平均材积比群体均值大122.21%.  相似文献   

8.
易平 《广西林业科学》2011,40(3):182-185
对桂北黄冕林场引种的澳大利亚杂交松(Pinus elliottii×Pcaribaea)试验林的生长性状及产脂情况进行调查,并与同龄的马尾松、湿地松及加勒比松进行生长性状及产脂量的比较。结果表明:在相同立地条件、造林方式和抚育管理条件下,杂交松的生长性状优于马尾松、湿地松和加勒比松;在产脂量上,湿地松产脂量最高,其次为...  相似文献   

9.
对8年生马尾松优树自由授粉子代测定林的生长性状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参试家系在树高、胸径、材积性状上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家系遗传力较高;以树高、胸径大于群体均值5%,材积大于群体均值15%作为指标,筛选出16个优良家系,平均树高、胸径和材积分别为6.40 m、8.51 cm和0.0222 m3,平均遗传增益分别为3.75%、8.31%和10.14%,平均材积现实增益为40.59%;其中92、123、159家系的增产效果最佳,材积现实增益均超过50%,可作为福建省营建马尾松种子园的备选材料。  相似文献   

10.
为进一步优化马尾松无性系并选育脂-材兼用马尾松良种,以马尾松种子园的54个无性系为试验材料,测量该群体树高、胸径、产脂量并计算材积和产脂力,分析该群体特征,为构建脂-材兼用马尾松育种群体提供依据。分析结果表明,各性状群体变幅不大,无性系间和试验误差的方差分量占比相当,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可能共同影响马尾松表型;树高、胸径、材积、产脂量、产脂力的无性系重复力较大,分别达到0.693、0.792、0.793、0.873、0.836;胸径和材积表型与产脂表型极显著相关;根据材积和产脂力选出PM1、PM6、PM9等18个脂-材兼用无性系,其材积和产脂力平均期望增益分别达到26.19%和28.79%,这些无性系有助于将来继续选育马尾松。  相似文献   

11.
【目的】马尾松是我国南方山地的主要针叶用材和采脂树种。本文研究产脂性状在产地间和产地内的遗传变异及与其他经济性状的关系,为培育高产优质的马尾松无性系奠定理论基础。【方法】利用34年生不同产地马尾松的无性系试验林来估计生长、产脂力和松脂组分在产地间和产地内无性系间遗传变异的相对大小以及性状间的相关性。【结果】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共检出26种松脂组分。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产脂力和松脂组分在产地间和产地内无性系间皆存在显著差异,其中产地内无性系间的变异是其变异的主要来源,占总变异的30.93%~80.89%。生长性状中除冠幅外其他性状的遗传变异主要来自产地间,占总变异的40.13%~52.89%。胸径(DBH)与产脂力呈显著正相关(r_G=0.67)。松脂组分中,发现有6种组分与产脂力呈中度相关。松脂组分间,较强的遗传相关主要存在于同一萜类内,尤其是倍半萜类内。聚类结果显示单萜与二萜距离更近,与倍半萜相对较远。最后,兼顾产脂力、生长和松脂品质,选出11个高蒎烯和9个高枞酸型树脂酸含量的优良无性系。【结论】产脂力和松脂组分变异主要来自产地内的无性系间,因此在松脂性状改良过程中更应注重产地内优树的选择。胸径和6种松脂组分可用于间接选择产脂力。松脂化学组分间,较强的遗传相关主要存在于同一类萜类组分间。选出11个高蒎烯和9个高枞酸型树脂酸含量且生长好、松脂产量高的优良无性系。  相似文献   

12.
对马尾松优树子代从地点间、性状间、早—晚期间等方面进行了相关分析, 结果表明: ①马尾松优树子代树高、胸径、材积等生长性状在性状间保持高度的相关性, 试验点间呈中度以上相关; ②树高、胸径生长早—晚期均能保持相对一致, 用 8 年生时马尾松优树子代的生长表现来预估 13 年生左右时优劣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③造林成活率、虫害与生长性状呈中度、显著的负相关, 选择速生马尾松优树子代造林需解决造林成活率、虫害防治等问题。  相似文献   

13.
对14年生的闽西马尾松优树自由授粉子代测定林调查分析,结果表明:139个参试家系在树高、胸径、材积性状上存在极显著差异。树高、胸径、材积家系遗传力分别为31.04%、60.73%、55.3%。以材积遗传增益大于10%为指标,选择36个优良家系,平均材积遗传增益达16.5%。入选的优良家系可为马尾松遗传改良和种子园营建提供优质的种质资源材料。  相似文献   

14.
采用广东省信宜市林科所马尾松种子园的高产脂10个优良家系混合种子,进行育苗造林,调查结果显示:在粤西地区瘦瘠山地能成功营建高脂马尾松丰产林,4.5年生平均树高、胸径分别为3.91 m和5.7 cm,单株日(单刀)产脂量平均为19.3g,分别比同龄的普通种造林的树高、胸径和产脂量高出13.3 %、44.3%、83.8%,推广效果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15.
湿地松、加勒比松人工林优树选择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树高、胸径、材积为生长量指标,结合干形、冠幅、皮厚等形质指标,采用5株优势木对比法对40 a生湿地松(Pinus elliottii)、13~40 a生加勒比松(P. caribaea) 人工林开展优树选择研究,提出优树选择标准。40 a生湿地松优树树高、胸径、单株材积分别大于5株优势木平均值的1%、15%、35%以上,树干通直,共选择出优树10株,入选率为 4348%。13~40 a生加勒比松优树树高、胸径、单株材积分别比5株优势木平均值大8%~12%、15%~22%、49%~70%,树干通直,共选择出优树77株,入选率为 4919%。湿地松、加勒比松优树选择应以生长性状为主要目标,同时注重木材密度、产脂等性状的选择,进而丰富其育种群体的遗传多样性。  相似文献   

16.
澳大利亚杂交松产脂量及松脂成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表明,7年生杂交松50天内产脂量为588 g/株,分别比湿地松、加勒比松、马尾松高9.91%、23.01%、68.48%;全年产脂量3 057 kg/hm2,分别比湿地松、加勒比松和马尾松高43.1%、59.9%、82.5%.产脂量与树高胸径综合指数密切相关.杂交松松脂成分与湿地松、加勒比松相比,没有显著差别;与马尾松相比,除左旋海松酸偏低、去氢枞酸偏高外,其余组成成分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7.
不同地域马尾松优树产脂量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4个不同地域的马尾松林分中选择79株高产脂类型的马尾松优树进行产脂力分析,结果表明:产脂量与割沟负荷率、树冠及树皮厚度相关,特别是树皮厚度对产脂量影响最大;不同产地优树的产脂力系数不同,而对照树的产脂力系数基本相近;松树的产脂力与边材中树脂道的面积大小有关,而与其数量和直径腔大小关系不大.  相似文献   

18.
以荆门市彭场林场18年生湿地松高产脂家系保存林为研究对象,按单株测定胸径、树高、冠幅、枝下高等生长因子和8―9月产脂量,分析了不同家系产脂量和胸径结构的变化,各生长因子与产脂量的相关性,以及胸径对产脂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家系产脂量变异系数为36.8%~48.6%,家系遗传力0.81,单株遗传力0.431,占家系遗传力一半以上;不同家系平均胸径变化幅度及径级分布均存在明显差异,在14~24 cm的5个径级中不同家系的产脂量差异达到显著或极显著差异;胸径、材积、树高和冠幅与单株产脂量协方差均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但胸径与单株产脂量的回归系数和偏相关系数分别比其它生长因子大3倍和9倍以上;整体林分单株产脂量与其胸径的一元线性函数为y=0.224 3x-2.112 4(R2=0.544 2,P0.01),各家系单株产脂量与胸径线性函数的总体趋势基本一致,但不同家系的产脂量随胸径增长的增幅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19.
马尾松实生种子园的遗传分析和育种值预测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5年生139个马尾松天然林优树自由授粉家系的测定材料,研究生长性状和雌、雄球花量的遗传变异,估算家系和家系内个体的育种值。该子代测定林是实生种子园的一部分。研究结果高、径生长和雌、雄球花量在家系间存在着极显著的差异,多数家系的生长最都大于当地的试验对照。性状的家系遗传力较高,而单株遗传力较低、雌、雄球花量所受的遗传控制与生长性状相近,遗传相关分析表明,开花性状似独立于生长性状。利用最佳线性预测  相似文献   

20.
《湖北林业科技》2015,(5):11-13
为实现区域条件与育种目标的高效组合,将湖南马尾松划分为长衡盆地、南岭北坡地区、雪峰山区、武陵山区四个育种区,并对各区育种目标进行规划。为构建马尾松二代育种群体,提出在一代育种群体优良子代中选择马尾松二代优树的标准和方法,并构建湖南省马尾松二代育种群体。二代育种群体遗传参数分析表明:二代优株树高、胸径、材积遗传力分别为32%,24%,26%,优树性状高度遗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