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正奶牛子宫内膜炎是奶牛产后常发病。其炎症可导致奶牛不孕,使之生产性能降低,给养牛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本文介绍了奶牛子宫内膜炎的病因、症状、预防与治疗方法,以期为兽医临床用药提供理论参考。1病因1.1引起奶牛子宫内膜炎的病原微生物引起奶牛子宫内膜炎的、病原微生物有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等。细菌是引发奶牛子宫内膜炎主要的病原微生物。细菌可污染90%的产后奶牛的子宫腔。大肠杆菌、非溶血性链球菌  相似文献   

2.
为了比较细胞免疫学和超声波诊断奶牛产后隐性子宫内膜炎的效果,试验以产后21~64 d、无临床子宫内膜炎症状的奶牛为对象,利用细胞免疫学方法和B超扫描对隐性子宫内膜炎发病情况进行诊断。参测的44头奶牛中,产后21~42 d的奶牛隐性子宫内膜炎患病率为34.8%;产后43~64 d的奶牛隐性子宫内膜炎患病率略有下降,为28.6%。健康的奶牛子宫回声均匀,子宫轮廓清晰,患有隐性子宫内膜炎的奶牛子宫边缘回声不完整,内缘回声不规则,子宫内出现斑点状的液性暗区和少量回声亮点。跟踪统计显示,患有隐性子宫内膜炎的奶牛平均空腹天数为146.9 d,正常健康的奶牛平均空腹天数为93.9 d。试验表明,细胞免疫学和B超诊断技术均可作为临床诊断奶牛产后隐性子宫内膜炎的手段。  相似文献   

3.
为了比较细胞免疫学和超声波诊断奶牛产后隐性子宫内膜炎的效果,试验以产后21~64d、无临床子宫内膜炎症状的奶牛为对象,利用细胞免疫学方法和B超扫描对隐性子宫内膜炎发病情况进行诊断。参测的44头奶牛中,产后2l~42d的奶牛隐性子宫内膜炎患病率为34.8%;产后43—64d的奶牛隐性子宫内膜炎患病率略有下降,为28.6%。健康的奶牛子宫回声均匀,子宫轮廓清晰,患有隐性子宫内膜炎的奶牛子宫边缘回声不完整,内缘回声不规则,子宫内出现斑点状的液性暗区和少量回声亮点。跟踪统计显示,患有隐性子宫内膜炎的奶牛平均空腹天数为146.9d,正常健康的奶牛平均空腹天数为93.9d。试验表明,细胞免疫学和B超诊断技术均可作为临床诊断奶牛产后隐性子宫内膜炎的手段。  相似文献   

4.
奶牛子宫内膜炎是奶牛产后由于病原微生物感染而引起的子宫内膜炎症。子宫内膜炎是奶牛产科慢性、脓性、常发性疾病,是导致奶牛不孕症的生殖系统疾病之一。近年来,随着奶牛产奶量的提高,牛群扩大,子宫内膜炎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子宫内膜炎除造成奶牛不孕外,还影响产奶量,增加饲养成本,提高淘汰率,给养牛户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严重阻碍奶牛业的发展。自2011年以来,在临床上应用复方中草药制剂治疗奶牛子宫内膜炎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奶牛产后子宫内膜炎分类及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产后奶牛子宫经常受到细菌污染而导致炎症过程,严重的可造成奶牛不孕.然而以往对奶牛产后子宫炎性疾病的分类及描述缺乏统一的标准.本文通过回顾子宫复旧的细菌学进程及易感因素,为奶牛产后子宫炎性疾病提供一个清晰的分类,即产褥期子宫内膜炎、临床型子宫内膜炎、子宫积脓及隐性子宫内膜炎;同时总结其病理特征、诊断要点.  相似文献   

6.
奶牛血浆PGFM浓度变化与子宫内膜炎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奶牛子宫内膜炎是奶牛产后多发性疾病之一,产后子宫感染是一种非特异性感染,主要的致病菌有分泌型化脓菌(Arcanobacterium pyogenes)、埃希氏大肠杆菌及其他多种革兰氏阴性厌氧菌。子宫内膜炎对奶牛业有重要的经济影响,若能早期识别出对子宫内膜炎易感性较高的奶牛,并提高对子宫内膜炎患牛的诊断率,将会明显的减少因产后子宫感染所带来的损失。  相似文献   

7.
奶牛产后子宫内膜炎是牛场常见病,本文介绍了奶牛产后子宫内膜炎的发病机理、临床症状、治疗方法及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8.
奶牛子宫内膜炎根据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可分为卡他性子宫内膜炎和化脓性子宫内膜炎两种。子宫内膜炎是奶牛的多发病、常见病,通常是子宫黏膜及深层因感染而发生的炎症。由于炎性分泌物的危害,造成受精、附植、妊娠等出现障碍,影响母牛繁殖,这也是导致产后流产最为常见的生殖器官疾病。助产或剥离胎衣时,术者手臂、器械消毒不严,胎衣不下造成子宫内膜损伤,或由于链球菌、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等侵入造成感染。奶牛机体抵抗力下降,卵巢功能障碍等均可引起子宫内膜炎。  相似文献   

9.
奶牛子宫内膜炎是奶牛产后常发病,是造成奶牛不孕症的主要原因之一。该病大多发生于奶牛分娩过程中或产后,如果得不到及时的诊治,就会继发为子宫炎和化脓性子宫炎。该病对奶牛繁殖的影响随炎症的程度:损伤的子宫内膜恢复时间和输卵管环境改变等的不同而不同。奶牛子宫内膜炎对奶牛的繁殖性能有很大的影响,如人工授精次数的增加。产后配种间隔和受孕间隔时间延长.妊娠率和受孕率降低等.  相似文献   

10.
奶牛产后子宫内膜炎是奶牛的常见病.但很多有关奶牛疾病的书藉包括教科书.重点是介绍慢性子宫内膜炎的临床症状和治疗方法.而对急性子宫内膜炎只作概略介绍.尤其是有关奶牛急性粘液性子宫内膜炎的报道较少。从2000年至今,笔者共诊治或见到本型病例28例.现将其特点、症状及诊治情况报告如下,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1.
<正>奶牛子宫内膜炎是奶牛产后由于病原微生物感染而引起的子宫内膜炎症。子宫内膜炎是奶牛产科慢性、脓性、常发性疾病,是导致奶牛不孕症的生殖系统疾病之一。近年来,随着奶牛产奶量的提高,牛群扩大,子宫内膜炎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子宫内膜炎除造成奶牛不孕外,还影响产奶量,增加饲养成本,提高淘汰率,给养牛户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1],严重阻碍  相似文献   

12.
<正>奶牛产后子宫内膜炎是奶牛的常见病.但很多有关奶牛疾病的书藉包括教科书重点是介绍慢性子宫内膜炎的临床症状和治疗方法.而对急性子宫内膜炎只作概略介绍,尤其是有关奶牛急性黏液性子宫内膜炎的报道较少。近几年,笔者共诊治或见到本型病例28例,现将其特点、症状及诊治情况报告如下,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3.
奶牛子宫内膜炎的病因较为复杂,其中子宫活动力的强弱与子宫内膜炎的发病率有着直接关系,如果产后子宫收缩有力,则有利于胎衣和恶露的排出;如果产后子宫收缩无力,加上产后子宫内的物质条件和温度条件有利于细菌的生长,就容易继发子宫内膜炎.多数治疗子宫内膜炎的药物都是通过影响子宫活动而达到治疗目的的.试验依据中兽医学的基本理论研制出一种治疗奶牛子宫内膜炎的纯中药复方制剂,并通过观察其对家兔在体和离体子宫活动的影响为今后该复方中药制剂的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子宫内膜炎是奶牛主要产科疾病,是导致奶牛不孕不育的重要原因之一。许多研究和临床应用表明,除了科学的饲养管理和均衡的营养供给外,外源性抗生素类药物的合理利用也能有效预防奶牛产后子宫内膜炎的发生,并能修复子宫黏膜和机能,缩短产后发情间隔。本次试验在产犊高峰期内采用"澳富龙"灌注液和"新宫得康"混悬剂,分别给两组产后奶牛子宫灌注,通过观测试验奶牛子宫恢复状况和产后发情时间,分析这两种药物在预防奶牛产后子宫内膜炎和修复子  相似文献   

15.
奶牛子宫内膜炎发病率高、病程长,是引起奶牛不孕症的重要病因。检测产后子宫内膜炎患牛的细胞因子变化情况,对产后保健效果评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本研究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了根据临床诊断分组的4头子宫内膜炎患牛和11头健康奶牛血浆中TNF-α和IL-6的变化情况。结果显示,子宫内膜炎患牛的TNF-α和IL-6分别在产后14d和21d时显著低于健康奶牛。  相似文献   

16.
奶牛子宫内膜炎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奶牛子宫内膜炎为奶牛产后易患的一种细菌性疾病.从子宫内膜炎患牛子宫内分离到多种细菌.目前,临床使用较多的抗生素治疗,由于治疗药物的滥用,造成子宫灌注抗生素治疗效果差,对奶牛繁育造成影响.  相似文献   

17.
奶牛子宫内膜炎是奶牛养殖业中常见的多发病,多集中在产后2星期内,一般发病率为20%~35%,通常是子宫黏膜的粘液性或脓性炎症。由于炎症所产生的有毒物质可致死精子和胚胎而成为奶牛不孕的常见原因之一。我国奶牛子宫内膜炎型不孕症占成年母牛不孕症的17%以上。  相似文献   

18.
奶牛子宫内膜炎的诊断与防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奶牛子宫内膜炎是奶牛饲养业较为常见的一种多发疾病,一般发病率为20%~35%,子宫内膜炎在奶牛产后最为常见,且多集中在产后2周内。在产后早期阶段,有多达93%的奶牛发生不同程度的子宫内细菌感染,然而多数感染会被自动清除,至产后60天左右感染率将会明显降低。子宫内膜炎不仅能够影响奶牛的发情与妊娠,降低奶牛产奶量,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宫溯康对奶牛产后子宫内膜炎的临床预防效果,本试验选择分娩后胎衣自下的奶牛,试验分为预防组和对照组。预防组奶牛从分娩后24~36h通过消毒过的专用投药器投入3粒宫溯康至奶牛子宫孕角深部;对照组产后子宫不做任何处理。结果表明,试验组奶牛急性子宫内膜炎的发病率为5.3%,而对照组急性子宫内膜炎的发病发病率为24.3%,其发病率显著高于试验组(P<0.05)。宫溯康能显著降低产后奶牛子宫内膜炎的发病率,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奶牛子宫内膜炎是影响奶牛生产效益的一种常见疾病。本文通过对引起奶牛子宫内膜炎的致病微生物、引发奶牛子宫内膜炎的常见因素、奶牛子宫内膜炎的类型及诊断特征、奶牛子宫内膜炎的治疗方法和预防措施进行了详细的阐述,旨在为广大奶牛养殖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