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3 毫秒
1.
台湾桂竹一元重量表的编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台湾桂竹 (PhyllostaohysmakinoiHayata)俗名篓竹 ,是永泰县仅次于毛竹的主要用材竹种 ,且经营面积大、分布广 ,林农对经营台湾桂竹积累了大量的经验。由于台湾桂竹的市场交易一般采用重量计算 ,为了能准确地表达采伐株数与重量的关系 ,作者通过探索  相似文献   

2.
张清桐 《热带林业》2002,30(3):13-14
台湾桂竹一元重量表是地方性用表 ,通过研究永泰县台湾桂竹胸径与重量的相关关系编制出永泰县台湾桂竹一元重量表 ,该表经检验系统误差在±2%范围 ,可以适用于永泰县  相似文献   

3.
通过N,P,K 3因素3水平的正交施肥试验,分析了不同N,P,K肥配施对福建省沙县毛竹林新竹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一定施用量范围内的N,P,K肥组合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毛竹林新竹的生长,9个施肥处理与对照(未施肥)比较,各处理之间除新竹胸径差异不显著以外,新竹竹高、株数、产量均达差异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其中N3P1K3(尿素1 050 kg/hm~2,过磷酸钙900 kg/hm~2,硫酸钾300 kg/hm~2)的新竹胸径生长达最大(10.8 cm),比对照增长14.9%;N3P3K2(尿素1 050 kg/hm~2,过磷酸钙1 350 kg/hm~2,硫酸钾150 kg/hm~2)的新竹竹高达最大,比对照增长11.3%;选择施肥后新竹产量作为评价施肥效应的综合指标,极差分析认为,施用均衡且适当的N肥(尿素750 kg/hm~2)、P肥(过磷酸钙900 kg/hm~2)、K肥(硫酸钾150 kg/hm~2),其新竹产量为25.8 t/hm~2,比对照增长79.2%,能为新竹生长提供足够的养分。  相似文献   

4.
野生茶秆竹林垦复改造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野生茶秆竹垦复改造措施的田间试验结果 ,不同垦复改造措施对次年出笋数量 ,新竹数量 ,平均胸径、平均高的影响高低、显著顺序为 :浅翻加施肥 >浅翻 >全锄、全劈 ,全锄与全劈间无差异 ,施肥可以明显增加新竹成竹率 ;对新竹总生物量 ,总竹秆鲜重 ,单株平均秆鲜重 ,鲜秆重占总生物量比值的影响高低的显著顺序为 :浅翻加施肥 >浅翻 >全锄、全劈 ,且全锄、全劈间无显著差异 ;对新竹总枝叶重的影响高低 ,显著顺序为 :浅翻加施肥 >浅翻 >全锄、全劈。试验结果表明 :不同垦复改造措施均为野生茶秆竹复壮的有效措施。野生茶秆竹改造效果优劣顺序为 :浅翻加施肥 >浅翻>全锄 >全劈  相似文献   

5.
八个竹种海涂引种试验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土壤含盐量着手对八个竹种在引种成活率、新竹抽发数及其质量、角竹笋产量等方面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土壤盐分影响竹子的生长发育,此影响一般随含盐量的增加而增加;不同竹种对土壤盐分的适应能力不同;角竹笋能获得高产,单产达20800kg/ha。参照产地母竹和引种地新竹的生长情况,我们建议:海涂地区发展竹子时可选用角竹、桂竹和红竹。  相似文献   

6.
撑绿杂交竹是我国西南地区退耕还林工程中广泛种植的优良丛生竹类.利用伐桩施肥技术,研究了氮肥、磷肥和钾肥3种肥料的不同配比对撑绿杂交竹出笋数、退笋率、新竹高度和胸径等生长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伐桩施肥能够有效的促进撑绿杂交竹提早发笋并抑制退笋,显著提高新竹胸径和高度;伐桩施肥明显改善了新竹的营养状况,不同施肥处理的1年生竹竹叶的叶绿素含量与对照相比提高显著.伐桩施肥综合效果以每丛撑绿杂交竹施入尿素50 g、过磷酸钙30 g、氯化钾45 g的配比为最佳.  相似文献   

7.
江西省宜黄县竹腔竹蔸施肥绩效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比试验调查了竹腔竹蔸施肥的效果,结果表明:施肥林分与对照林分相比,除林分平均胸径没有差异外,林分立竹度、新竹量、新竹胸径、发笋数、成竹率分别提高了16.2%、53.6%、6.9%、49.3%和7.9%,总体效果明显;不同施肥类型相比,以竹腔施肥为好。并对加强竹腔(蔸)施肥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8.
在福建省三明市对毛竹增产剂竹腔施肥技术推广应用的潜力与效果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设毛竹增产剂竹腔施肥、传统土壤施肥与不施肥3种处理。结果表明,施肥能有效提高毛竹新竹成竹数、新竹平均胸径、春笋出笋量和冬笋产量,竹腔施肥和土壤施肥各指标分别比对照提高25.4%和34.6%、5.6%和7.8%、14.6%和31.9%、55.8%和105.2%;竹腔施肥与土壤施肥间施肥效果虽然有一定差异,但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9.
毛竹林BNP竹腔施肥增效技术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毛竹标准样地,开展了毛竹林不同施肥处理试验,对调查结果进行了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毛竹林不同施肥处理对出笋数、挖笋量、新竹株数均产生极显著影响,对新竹胸径产生显著影响,竹腔施肥与常规施肥相比,单位面积出笋数、挖笋量、新竹株数、新竹胸径、经济效益分别增加23.3%、51.9%、26.3%、21.2%、65.6%。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索可以达到毛竹(Phyllostachys pubescens)林丰产高效的最佳方法施肥。在大小年明显的毛竹笋竹两用林纯林中,选用有N、P、K三要素的肥料对毛竹林地开展不同方法施肥的施肥试验,结果表明:伐桩施肥、竹蔸施肥、开沟施肥这3种方法的毛竹竹笋产量、新竹的平均株数与不施肥比较,F值F_(0.01)(15)5.95,且P-value值0.01,均达到极显著差异;新竹平均胸径及平均全竹高在施肥后第2个春笋大年时才达到显著差异;伐桩施肥、竹蔸施肥、开沟施肥这3种方法施肥之间比较,效果最好的是竹蔸施肥,其次为伐桩施肥,开沟施肥最差。由此可见,在毛竹笋竹两用林的培育经营中,要获得竹材高产、经济高效,施肥的最佳方法是竹蔸施肥。  相似文献   

11.
闵东桉树引种抗逆性的早期选择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比较了桉树7个品系在3个不同海拔的成活率、耐寒性、抗虫性、树干弯曲程度和径高比5个性状。结果表明:不同品系的耐寒性、抗虫性、树干弯曲程度、径高比存在显著差异,海拔高度对成活率、耐寒性、树干弯曲程度、径高比具有显著影响;多重比较结果表明:比较适宜闵东发展的桉树品系是尾赤桉201、其次是尾巨桉3229和尾圆桉184。  相似文献   

12.
以林木生长所需的3种N、P、K大量元素作为肥料养分组成,设计5种不同施肥处理(含对照)对柳窿桉(Eucalyptus saligna×E.exserta)无性系进行施肥试验。通过对试验林8、21、30个月生时的林木生长调查数据分析,结果表明,施肥可显著促进柳窿桉林木树高、胸径、单株材积的生长,但不同施肥量处理的树高生长没表现出显著差异,而不同施肥量处理间的胸径、单株材积生长差异明显,即施肥量大的处理的胸径、单株材积生长效果要显著优于施肥量小的处理。  相似文献   

13.
于宁乡、湘乡、道县选择18、19、21年生的马尾松人工中龄林,对其间伐与施肥效应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间伐与施肥1年后,缩短了轮伐期1~4年。宁乡试验点胸径平均增长了2.26 cm,较对照的增长量大1.89 cm,平均增长率达15.44%;单株材积平均增长了0.023 2 m3,较对照的增长量大0.014 8 m3,平均增长率达19.72%;单位面积材积平均增长了0.267 5 m3/667 m2,较对照的增长量大0.256 1 m3/667 m2,平均增长率达2.82%;胸径增长量和单株材积增长量均以保留密度为50株/667 m2的处理最大,而单位面积材积增长量则以保留密度为70株/667 m2的处理最大。湘乡试验点的单株材积增长显著,平均增长率达62.65%;道县试验点的单位面积材积增长显著,平均增长率为5.29%。差异显著性检验结果是:密度、施肥方式和区组间的胸径增长量均存在极显著差异,同时,密度×施肥方式和施肥方式×区组对胸径增长的交互作用也达到了极显著;单株材积增长量在密度间的差异达到了极显著;单位面积材积增长量在施肥方式间的差异极显著。  相似文献   

14.
引进优良的外来树种可以丰富本国或本地区林业建设的树种资源,增加木材产量和林产品的种类。通过对引进的美国东部7个脂松种源进行试验,得出更适宜栽植区的种源。在树高方面,较好的4个种源依次为MIDC(Dickenson County,Michigan)、MNCNF(Chippewa National Forest,Minnesota)、MIMC(Manistee County,Michigan)和WIOC(Oneida County,Wisconsin);2004年高生长较好的4个种源依次为WIOC、MIDC、MIMC和MNCNF;2005年高生长较好的4个种源依次为MIDC、MIMC、MNCNF和WIOC;地径较好的4个种源依次为MIDC、WIOC、MIMC、MNCNF。该4个种源间各项生长指标差异不显著;在保存率方面,7个种源间差异不明显。  相似文献   

15.
A Pinus radiata progeny trial was established in 2003 on three low fertility sites in Galicia to study the relevance of genotype×fertilization interaction. At each site, twenty seven open pollinated families derived from plus trees selected in mature plantations in Galicia (NW Spain) were planted under 9 fertilization treatments following a split-plot design. One year after planting, P and Mg fertilization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height growth whereas N did not affect or even significantly reduced height growth. Fertilization×site interaction was not significant indicating parallel responses to fertilization in the three sites. Fertilization × genotype interaction was significant in only one site, suggesting some genetic variation in the nutrient use efficiency among the studied genotypes. However, the lack of a significant interaction in the other two sites, and the lack of consistence among the genotypic stability in relation to fertilization across sites, hinder the possibility of breeding in relation to the nutrient efficiency of the genotypes. Indications for further research are given.  相似文献   

16.
以珍贵树种白木香1.5a年生幼苗为材料进行试验,设定了4种不同施肥措施,即对照CK、复合肥N1、叶面肥N2和根肥N3,研究不同施肥处理对白木香苗期生理生长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CK)相比,不同时期施肥处理白木香幼苗枝下高、株高和地径均不同程度的增加,其中复合肥(N1)处理在施肥1个月时枝下高和株高差异显著(P0.05);除N1处理3个月时SPAD值、叶片氮素和水分含量略低外,其他处理均高于CK。  相似文献   

17.
马尾松优良种源树高生长对不同磷投入水平的反应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5个马尾松优良种源,在肥力较低的缺磷立地上布设种源与磷肥互作试验林,研究优良种源对不同磷投入水平的树高生长反应。结果显示:5个优良种源对磷肥量的反应式样差异很大,有的种源对磷投入非常敏感,有的不敏感。不同种源对磷肥量的反应以及磷的时效性也很不相同。依据各种源对磷投入的不同反应初步制定了相应的幼林施肥原则。研究发现树高生长在种源间的遗传差异与磷环境有关,适当施以磷肥就可显著提高马尾松种源试验效果。与种源效应和磷肥效应相比,虽然种源与磷肥互作效应较小,但不能忽略它的存在。  相似文献   

18.
以杂交马褂木幼林为供试对象,进行不同肥料种类和施肥量试验。结果表明:追肥1a后,各施肥处理间树高生长量有极显著差异,以施洞氮复合肥0.25kg/株和马褂木无机专用肥0.25k∥株的树高生长量最大;追肥3a后,各施肥处理间树高生长量有极显著差异,胸径生长量没有显著差异,以施尿素0.25kg/株的树高生长量最大,胸径和树高生长量分别为3.09em和1.85m,比对照分别提高72%和111%。综合成本效益考虑,适合推广的肥料种类和施肥量依次为马褂木无机专用肥0.1ks/株、马褂木无机专用肥0.25k∥株和尿素0.25kg/株。  相似文献   

19.
贵州省平坝县斑苦竹种群结构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样方法对贵州平坝县十字乡自然生长的斑苦竹种群结构特征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斑苦竹种群年龄结构中Ⅱ龄级所占比例最大,达到27.9%,其次为Ⅰ龄级和Ⅲ龄级,占调查总数的比例分别为25.1%、20.0%;胸径主要分布在31~45 mm;高度主要分布在6.0~8.9 m,占总体的57.8%。各龄级植株的径级、高度级存在一定差异。随着龄级的增加,胸径变小,说明斑苦竹种群存在衰退的趋势。  相似文献   

20.
为探讨切根和施肥对银杏Ginkgobiloba裸根大苗生长的影响,同时为了缩短移栽后的缓苗期,2013-2014年在浙江省长兴县选取了15年生实生银杏裸根苗24株,2015-2017年选取了5~10年生实生银杏裸根苗72株,分别进行了两次切根和施肥试验,第一次的试验结果表明:一次切掉1/2的侧根,对苗木胸径、树高生长无明显影响,切根一年后侧根上细根数量大幅增加。第二次的试验结果表明:切根处理的苗木胸径、树高增长量均低于对照CK的增长量,但差异不显著,说明切根对银杏裸根苗的生长有所抑制,但影响不大;在不切根时,施肥对苗木树高的促进作用较为显著,同时切根与开沟施肥时,对银杏树高和胸径生长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两因素(切根与施肥)的主效应和交互效应分析显示,对于树高生长,切根与否不是影响树高生长的主要因素,施肥才是;对于胸径生长,则恰好相反;不管是对树高生长还是胸径生长,两因素间均存在交互作用,同时也表明分期切根和开沟施肥可作为实用技术推广到生产实践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