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运用对比的方法对有机纸盘的效果进行试验,结果表明依靠有机纸盘育成的秧苗在株高、穗长、穗数、结实率上都明显好于对照,可使稻谷增产180kg/hm2,增加效益180元/hm2,可以作为水稻增产、农民增收的一条良好的途径。  相似文献   

2.
播种方式对小麦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10  
选用大穗型陕253和多穗型长武112两个品种,进行地膜穴播、露地穴播和露地条播,结果表明,地膜穴播对照露地条播的小麦生长发育显著加快,成穗率提高12-22个百分点,在穗数增加103-258万/hm^2,增产1350.0-1600.5mg/hm^2,增产幅度达27.5%-35.2%,增收906-1293元/hm^2;露地穴播的小麦前期比对照生长慢,拔节后生长速度猛增,干物质积累增加1.3-1.4倍,成穗率提高7-9个百分点,增产5.5%-15.1%,增收346-842元/hm^2。  相似文献   

3.
不同施氮条件下超级杂交稻的产量形成特点与氮肥利用   总被引:51,自引:4,他引:51  
为了明确不同施氮条件对超级杂交稻产量形成和氮肥利用的影响,2001年在湖南长沙进行了氮肥试验。结果表明,施氮量的影响十分明显。在0-240kg/hm^2纯氮范围内,施氮量与产量呈单峰曲线,以180kg/hm^2的施氮处理的产量最高(10.7t/hm^2),在120—180kg/hm^2的施氮区间内增产效应员明显。氮肥处理之间产量差异的主要原因一是施氮量与每穗粒数呈极显著正相关(r=0.9204^**),二是在低氮水平下(0—120kg/hm^2)施氮量对穗数有明显影响。超级杂交稻对抽穗期源器官有特殊的要求,施氮明显影响后期光合产物的积累。较高的施氮量,能保证超级杂交稻达到较高的叶面积指数(LAI),在抽穗期维持较高的叶片干物质分配比例和单茎叶片重,有利于后期植株光合能力的提高,同时也有利于防止早衰,促进光合产物的完全彻底转运,发挥超级杂交稻的增产潜力。氮肥农学利用率(AE)在施肥量之间的变幅较大,其中180kg/hm^2施氮量处理的最高,达16.10,而240kg/hm^2施氮量处理的最低.仅为7.43。  相似文献   

4.
主要啤麦品种密度对产量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基本苗72万-255.46万/hm^2范围内,基本苗135万-18万/hm^2情况下,苗期(11月28日)总苗数180万-225万/hm^2,冬前(12月22日)总苗数600万-750万/hm^2,产量较高,穗,粒,重三因素比较协调。  相似文献   

5.
水稻强化栽培试验初报   总被引:48,自引:5,他引:48  
2000年选用12个不同类型的杂交稻组合在四川绵阳、温江进行了SRI试验,设4.5万穴/hm^2和7.5万穴/hm^2两个密度处理。结果表明,两个试点各组合产量以7.5们/hm^2密度处理较高,增产原因主要是有效穗的大幅度增加;SRI条件下,水稻的分蘖潜力能得到充分发挥,单株分蘖数可达70-80个(4.5万穴/hm^2密度下);SRI以选择穗型中等偏大、分蘖力中等偏上的组合为宜。对水稻强化栽培技术的应用和改进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6.
群科浸种能有效防治水稻恶苗病、立枯病的发生,刺激幼苗生长,促进秧苗素质提高,使有效分蘖、穗数、粒数增加,实验结果表明:群科各处理性状均比对照有所提高,群科4000倍液浸种与常规对照施保克处理相比增产稻谷462kg/hm^2,增产率达10.7%,增效695元/hm^2,增产增效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7.
为验证“富友”牌双微生物液体肥和有机长效肥在水稻上的应用效果,用田间试验的方法进行了肥效试验。结果表明:水稻基施有机长效肥1500kg/hm^2,秧苗二叶一心期喷施一次液体肥(肥量1kg/hm^2,250倍液),并在返青、分蘖、抽穗期追施尿素,总量为600kg/hm^2,可节省二铵225kg、增产9%左右,增加纯经济效益100元/hm^2以上。  相似文献   

8.
研究金绿洲有机无机复合肥最佳施肥量,在玉米上进行不同处理.田间试验表明.玉米施用金绿洲有机无机复合肥以900kg/hm^2增产效果最好.675kg/hm^2增收效果最好。每hm^2不同施肥量的增产效果是:900峰〉675k〉1125b〉450k〉225蚝〉对照.依次比不施肥增产26.65%、26.28%、18.8%、15.86%、1.54%。每hm^2不同施肥量的增收效果是:675kg〉900kg〉450kg〉1125kg〉225kg.施肥利润分别达20160.75元、19773.3元、18835.05元、17985.3元、16846.2元。初步认为在本试验条件下玉米施用金绿洲有机无机复合肥的适宜用量范围为675-900kg/hm^2。  相似文献   

9.
免深耕土壤调理剂在晚稻上的应用效果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免耕晚稻施免深耕土壤调理剂3kg/hm^2、不施免深耕土壤调理剂和翻耕晚稻3个处理田间试验,2005年在浙江绍兴等地研究了免深耕土壤调理剂对免耕晚稻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免耕晚稻施用免深耕土壤调理剂.叶片叶绿素含量增加,光合作用增强,分蘖成穗率提高.穗粒结构改善.穗形大.每穗实粒数多,千粒重高.平均产量8433.8kg/hm^2,比不施免深耕土壤调理剂晚稻增产8.4%,比翻耕晚稻增产7.6%.每公顷纯收入分别增加971.27和1955.03元.投入产出比为1:2.4。  相似文献   

10.
浅谈水稻八行与六行插秧机应用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八行插秧机必须选用早熟品种密植、培育壮秧、控制播量和无效分蘖、合理施肥,可比六行插秧机每平方米多91穗、结实率提高3.5%,增产691kg/hm^2。  相似文献   

11.
科源玉6号是采用优质自交系616与大穗型新自交系X224组配育成的高产、优质、抗病大穗型玉米新品种。在四川省区域试验中平均比对照川单13增产8.7%,平均产量达7960kg/hm^2,最高产量达到10570kg/hm^2。该品种对玉米大、小斑病中抗,品质达到优质蛋白、优质赖氨酸标准。综合农艺性状分析结果表明,科源玉6号是一个丰产性好、适应性广、抗病性强和品质佳的大穗型新品种。  相似文献   

12.
夏红薯施用惠满丰有机复混肥300,600,900kg/hm^2后,较不施肥对照增产鲜薯4183.5-6516.0kg/hm^2,增产幅度24.8%-38.6%,平均31.8%。与施用化肥相比,增产鲜薯1716.0-4048.5kg/hm^2,增幅8.9%-20.9%,增产效果极为显著。在本试验条件下,无论等养分量与否,惠满丰有机复混肥产化肥增产效果显著,从增产及效益等方面综合评估,惠满丰有机复混肥的适宜施用量是600kg/hm^2左右。  相似文献   

13.
密度对优化定抛水稻产量和群体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杨波  任万军  杨文钰 《杂交水稻》2006,21(5):64-68,72
水稻优化定抛密度试验结果表明:密度主要影响有效穗数进而影响产量,12万穴/hm^2处理的产量显著低于其它处理,密度在18万~36万穴/hm^2内各处理产量差异不显著。群体茎蘖数,LAI、干物质积累量和干物质在穗中的分配比例均以127万穴/hm^2处理最少,24万~36万穴/hm^2处理较大,但30万和36万穴/hm^2处理的群体透光率低,且36万穴/hm^2处理的茎秆抗倒伏能力变差,因此最适密度为24万穴/hm^2左右。  相似文献   

14.
试验表明,用200ml/hm^2“三高灵”对水200kg在大麦苗期叶面喷施,能促进大麦麦苗生长,冬前总苗数、成穗数、成穗率等均有所提高;用750ml/hm^2“三高灵”对水1500k在大麦孕穗期叶面喷施,可促进大麦籽粒灌浆充实,每穗实粒数比对照增加0.3~2.1粒,千粒重增加0.3~1.5g。“三高灵”分别在苗期和孕穗期叶面喷施效果最好,大麦单产4326.2kg/hm^2,比喷施“活力素”的常规对照增产455.8kg/hm^2,纯收益增加438.5元/hm^2,产投比高1.07。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讨氮肥用量与插秧密度对超级早稻产量的影响,2007年在长沙、常德、郴州进行了大田栽培联合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施肥量处理间产量及有效穗数、每穗粒数、结实率、收获指数等产量构成因素差异显著.中早22产量与施氮量呈单峰曲线,以150kg/hm^2施氮量处理的产量最高(长沙7.5t/hm^2,常德9.4t/hm^2).在0~150kg/hm^2的施氮范围内增产效应最明显;陆两优996产量随施氮量增加而增加,以195kg/hm^2施氮量处理的产量最高。在30×10^4~36×10^4穴/hm^2的密度范围内,穗数与每穗粒数之间具有良好的互补性,因而密度间产量差异未达显著水平。本试验条件下,氮肥和栽插密度对产量的互作效应不显著。  相似文献   

16.
近10年四川省中籼迟熟杂交水稻产量分析与发展目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1988-1995年四川省水稻区试结果和1996~2005年四川省中籼迟熟组杂交水稻区域试验161个组合的汇总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996~2005年水稻的生育期和株高得到了改善,并处于适当水平;以提高每穗实粒数为核心,适当增加粒重和提高成穗率,是实现高产目标的关键所在。笔者认为,四川中籼迟熟组杂交水稻新组合单产要高于10t/hm^2的产量结构是:每hm^2有效穗255万穗左右、每穗实粒数180粒以上、千粒重25g以上,或者是有效穗255万穗/hm^2,单穗重达到4.5g以上。  相似文献   

17.
冬季苎麻行间种植榨菜试验示范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冬季苎麻行间种榨菜,既有利于苎麻生长,而且又增收一季榨菜。试验表明:高海拔区域每公顷收获鲜榨菜头19125kg,第二年产原麻3259.5kg/hm^2,比对照平均增产8.7%,其中头麻增产11.6%。低海拔区域收获鲜榨菜头23250kg/hm^2,第二年产原麻3982.5kg/hm^2,比对照平均增产10.8%,其中头麻增产14.4%。“麻菜”收入可达到30000-37500元/hm^2以上。  相似文献   

18.
以杂交中稻组合川香优9838为材料,通过氮肥施用量、施氮方式与栽秧方式处理,研究了地上部干物质积累与源库性状。结果表明,川香优9838的高产栽培技术为:施纯氮90kg/hm^2,采用“底:蘖=7:3”的重底早追施肥法;栽秧密度上等肥力田14—15万丛/hm^2,中等肥力田18~19万丛/hm^2,在栽秧方式上仍以传统的等行距栽培为好。稻谷产量达10500kg/hm^2水平的地上部主要性状表现为:最高苗数360万,hm^2,成穗率56%;齐穗期叶面积指数7.6,齐穗期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量13000kg/hm^2,齐穗期叶绿素含量(SPAD值)41;有效穗205万/hm^2,穗粒数180粒,千粒重32g,结实率84%,氮素稻谷生产效率50kg grain/kg N。  相似文献   

19.
稻飞虱对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年在湘阴县兴隆村分析了稻飞虱对水稻产量和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稻飞虱发生严重(20000头/百蔸)时,如不进行防治,对水稻株高、穗长、有效穗、穗实粒数和千粒质量有明显影响,实际产量减少3507kg/hm^2,特别造成后期水稻倒伏达15.2%~60.3%。同时稻飞虱破坏有机物质合成,降低稻米蛋白质和淀粉含量,导致稻米品质和外观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20.
黑龙江省高产红麻品种筛选与配套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以国内最新品种在黑龙江双城进行品比试验和配套栽培试验。结果表明:H305杂种麻干茎16222.5kg/hm^2最高,中红麻11号14550.0kg/hm^2居二,7804为14347.5kg/hm^2第三。H305较7804等其他品种增产显著或极显著。播期表明:共同趋势是随播期提早而增产,7804和H305杂种麻于4月底播种比5月初播种,分别增产19.0%、9.0%。肥料与密度试验以每hm^2施N150kg、K2O150kg,产量较高,比高肥区施N225kg、K2O225kg、P2O575kg,增产干茎1410kg/h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