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记述首次发现泰山桃刺瘿螨Aculus amygdali XueHong危害白蜡树Fraxinus chinensis Roxb.和绒毛白蜡Fraxinus velutina Torr.苗木,首次在山东省发现蟠槐刺皮瘿螨Aculops sophorae Kuang危害国槐Sophora japonica L.苗木,并造成明显危害。记述两种瘿螨的危害状及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2.
中国阔叶材的粉蠹虫害及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粉蠹虫是世界性木材害虫,国内以黄河以南危害比较严重。许多种阔叶树,如豆科及桑科的边材,榆树、白蜡树、黄桐和橡胶木等以及竹材和棕榈科的藤等常受粉蠹虫危害。近年来我国从东南亚和非洲进口的木材也多次发现粉蠹虫。我们继鳞毛粉蠹研究,1983年又在北京、广东大陆、福建、江苏、山东、河南、陕西和河北等8个省市进行调查,总结防治经验。本文系统记载了我国受粉蠹虫害的木材种类,对我国的粉蠹种类,分布、生物学特性和防除方法,亦作了简单总结。  相似文献   

3.
河南发现水曲柳“树王”文/熊宏伟熊宗厚最近,由河南农业大学林学系的专家学者组成的科学考察组,在河南内乡宝天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发现一株古老而珍贵的水曲柳“树王”。水曲柳,在河南俗称“挡河槐”,系木犀科白蜡树属,为落叶阔叶大乔木,雌雄异株,是中国特有...  相似文献   

4.
白蜡树是近年来新发展起来的城市绿化树种。随着树种的引进,白蜡绵蚧(Phenacoccus fraxinus Tang sp. nov.)的危害日趋严重。据在郑州市的调查,凡有白蜡树栽植的街道,都有该虫的分布为害。被害后树势衰弱,发芽较正常植株推迟20天左右,重则枝枯,严重影响生长。此外尚危害柿树、核桃、重阳木、法桐等。国内分布于郑州、太原等地。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白蜡树育苗地概况,从种子处理、整地、播种、出苗期管理、幼苗期管理5方面介绍了白蜡树的播种育苗技术。最后对出苗量、生长量进行了调查,发现覆盖薄膜的苗床具有出苗量大,出苗早、齐,且当年生长量大等特点。旨在为优良白蜡树的培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深入研究绒毛白蜡树响应白蜡窄吉丁危害的分子机制.[方法]以健康与受害的绒毛白蜡树树干韧皮部为试验材料,利用RNA-Seq测序技术对绒毛白蜡树韧皮部的转录组表达变化进行分析.[结果]通过对比健康与受害韧皮部的转录组数据,共鉴定出3388个DEGs,其中受害韧皮相对于健康白蜡树韧皮表达上调的DEGs有2141个,...  相似文献   

7.
花曲柳窄吉丁生物学调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花曲柳窄吉丁是我国主要的危险性林业害虫,在辽宁主要危害白蜡属的花曲柳、水曲柳、白蜡树、绒毛白蜡。花曲柳窄吉丁幼虫在树皮下形成层蛀食危害,形成扁圆形横向弯曲的虫道切断输导组织,使树木衰弱直至死亡。文章对花曲柳窄吉丁虫的危害部位、羽化高峰、产卵进程、生活习性、生活史等进行了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8.
白蜡窄吉丁(Agrilus planipennis)是白蜡属(Fraxinus)树木的一种重要蛀干害虫,在我国多地局部发生。该研究调查了白蜡窄吉丁在河北历史上的发生情况、分布现状及危害特点,并对该虫向河北中南部蔓延的危险性进行分析,提出防治建议。调查结果表明:白蜡窄吉丁曾在唐山、秦皇岛地区局地发生,现保持较低虫口水平;张家口市主要在发生怀来县,危害十分严重;目前在承德地区规模爆发,造成大量白蜡树死亡,并已扩散到廊坊地区,向河北中南部传播扩散风险高。该虫主要危害北美引进的白蜡树种,对本地白蜡危害较轻或不危害。建议各级林业和园林部门应对该害虫引起高度重视,并进行检疫、监测、防治技术等研究。  相似文献   

9.
白蜡树广泛种植于我国的滨海盐碱地,是绿化和造林的重要树种。在白蜡树的种植过程中,病虫害威胁着树木生长,常见的白蜡树害虫主要为美国白蛾、云斑天牛等,如果应用传统的化学防治方案进行防治,不仅整体效果不佳,同时对生态环境形成较大的负面影响。针对白蜡树的病虫害发生规律及相应的绿色防治技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绒毛白蜡树属木犀科高大乔木,奇数羽状复叶、耐寒、耐早、耐涝、耐盐碱瘠薄、抗病虫害。在白蜡树各品系中为最佳品种,是林业部推广的干旱地区造林的优良树种。该树原产加拿大,引来我国后已经在江苏,新疆、北京、天津、沈阳等地“安家落户”。绒毛白蜡树适应性强,在塘沽新港、在江苏连云港盐区的一些寸草不长的不毛之地,白杨、刺槐、白榆都很难成活;但是,绒毛白蜡树却长的枝繁叶茂,显出一派生气勃勃景象。  相似文献   

11.
<正> 前言白蜡树在河南、山东等省多利用其萌芽性强的特点,培养成灌木,采割条子,故称谓“白蜡条”。白蜡条,用途很广,它不仅是防风固沙的主要树种之一,也是编织的良好材料。白蜡杆,弹力大,坚韧耐用,常用作工具把。还可以放养白蜡虫,提取白蜡,是工业上不  相似文献   

12.
白蜡窄吉丁是木犀科白蜡树属树木的毁灭性蛀干害虫,以幼虫在树木的韧皮部、形成层和木质部浅层蛀食危害。通过研究发现,铁岭地区白蜡窄吉丁寄主主要有白蜡、洋白蜡、水曲柳和花曲柳,其中以洋白蜡和水曲柳受害较重。该害虫在铁岭地区,每年发生1代,以不同龄期的幼虫在蛹室或蛀道里越冬。越冬幼虫4月下旬开始危害,5月中下旬进入化蛹高峰,6月上中旬达羽化高峰。6月下旬新孵化的幼虫即开始侵入树干内危害。该害虫自然扩散能力较为低下,具假死性。化学防治可采用树干封闭喷雾法、全树喷雾法、注射法等,其中以全树喷雾和树干封闭喷雾防治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3.
泡桐腐烂病在山东、河南、陕西等省发现,是一种危害泡桐的枝干病害。近年来,危害面积逐步扩大,危害程度日趋严重。1980~1981年,山东省森林病虫普查时,临沂地区尚未发现此病,1987年已遍布全区。据调查,沂水县78万株四旁栽植的泡桐,平均发病率27.0%,感病指数12.7。发病严重的村庄,病株率高达  相似文献   

14.
长蠹虫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江汉平原和鄂中丘陵地区,木材,房木常遭长蠢虫(Calophagu pekinensis Lesne)的严重危害。现将笔者1979—1981年的研究结果整理如下。一、危害与寄主长蠹虫主要危害砍伐后的木材及木制构件,危害后仅留下一层薄壳,危害处尽为粉状物。其寄主有:枫杨,梧桐,黄檀,黄山栾树,化香,乌桕,皂英,旱柳,桑,刺槐,山胡椒,黄荆,三角枫,黄连木,白蜡树,刺楸,槲栎等。  相似文献   

15.
调查了不同受害程度白蜡树上白蜡窄吉丁在树体垂直高度上的分布。结果表明:(1)白蜡窄吉丁在被害树上的侵染部位和种群数量随着树体受害程度的加重而增加。(2)定殖侵染初期,主要集中在树体高度3~5m的主枝上,主干上极少发现危害。(3)随着虫口数量的增加,逐渐向侧枝和树体上部转移侵染,危害高度取决于枝条的粗度,枝条粗度小于3cm时,基本不会受到侵染。(4)当树势极度衰弱或树冠部分开始死亡时,白蜡窄吉丁会转而集中危害树干,直到地上部分死亡。(5)未发现白蜡窄吉丁危害根系的症状。  相似文献   

16.
白蜡外齿茎蜂(Stenocephus fraxini WeiYan)是危害洋白蜡树(Fraxinus pennsylvanica Marsh.)、美国白蜡(Fraxinus americana L.)和绒毛白蜡(Fraxinus velutina Torr.)的一种蛀干害虫,通过观察,初步掌握了其发生规律和危害特点,并提出综合防治方法。该虫在河北省任丘市1年发生1代,以幼虫在寄主枝条内越冬,翌年3月上中旬化蛹,4月中下旬成虫开始羽化,4月下旬初孵幼虫对寄主造成危害,幼虫一直在当年生枝条内串食为害并越冬。  相似文献   

17.
以6年生白蜡树(Fraxinus chinensis)杆材为试材,利用剖面密度仪测试其不同高度的剖面密度,并分析白蜡树杆材不同高度剖面密度与动态力学性能的关系。结果表明:白蜡树杆材近树皮的木材密度最低、由树皮到近髓心部位的木材密度逐渐升高、髓心处的木材密度又较低;下部的密度平均值为409.0 kg/m3、中部的密度平均值为313.3 kg/m3、上部的密度平均值为304.1 kg/m3;下部心材密度值较集中,而中部和上部心材密度值波动性较大;除白蜡树杆材上部剖面密度与储能模量不显著相关外,白蜡树杆材其他部位的剖面密度与储能模量、损耗模量和损耗因子等动态力学性能极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8.
枫杨(Pterocarya stenoptera DC.)是我国平原湖区主要造林绿化树种。但枫杨丛枝病危害较严重。该病在山东、江苏、浙江、河南及安徽等省点片发生。据《中国森林病害》(1984)报道,在南京1954年首次发现此病,并认为该病的病原为核桃微座孢菌(Microstroma juglandis)。自1967年发现类菌原体(MLO)微生物是导致植物丛枝病的病原以来,各国竞相研究,已报道百余种植物受MLO危害,但一些具有黄化、丛枝症状的树木病害被陆续证实是  相似文献   

19.
西宁地区白蜡绵粉蚧发生现状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白蜡绵粉蚧20世纪80年代末随白蜡树的引种栽植传入西宁,现已在全市的主要街道及庭院猖獗危害,该文对白蜡绵粉蚧在西宁地区发生现状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建议。  相似文献   

20.
对花曲柳窄吉丁分布与管理现状、寄主植物状况、适应性与抗逆性、传播渠道、天敌分布状况与制约能力、危害状况与影响、检疫和防治难度进行分析,并按照林业有害生物风险分析指标体系和评判标准对其进行定量评估,结果表明:该害虫风险性R值为2.07,在我国属高度危险林业有害生物。提出了加强白蜡树种引种监管和检疫检验、重视本土白蜡树种的抗虫作用、加强监测调查等风险管理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