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目的】对不同银杏果用林复合经营模式下银杏种仁品质展开研究,探讨银杏种子产量和性状、种仁营养物质和次生代谢产物含量在不同模式间的变异,为不同银杏复合经营方式在果用林中推广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江苏泰兴5种传统的银杏复合经营模式为研究对象,即:银杏-油菜-花生、银杏-小麦-花生、银杏-蚕豆-花生、银杏-桑树、银杏-油菜-玉米,以银杏纯林为对照,对不同模式下银杏种子产量和质量、种核质量、种仁质量,种仁的淀粉、蛋白质、脂肪、可溶性糖、总黄酮、萜内酯、银杏酸和氢氰酸含量进行测定分析,并采用改良的层次分析法对不同模式下银杏种仁品质进行综合评价。【结果】银杏复合经营显著影响银杏种子产量、种核质量及种仁的淀粉、蛋白质、可溶性糖、总黄酮、萜内酯、银杏酸及氢氰酸含量(P0.05)。复合经营模式下银杏种子产量、种核质量、种仁的蛋白质和可溶性糖含量高于纯林模式,其中,银杏-桑树模式中单株银杏种子产量最高,平均达到31.07 kg,银杏-蚕豆-花生模式下种核质量、种仁的蛋白质和可溶性糖含量最高,分别达到2.34 g,101.73 mg·g~(-1),88.11 mg·g~(-1);纯林模式银杏种仁中淀粉、总黄酮、萜内酯、银杏酸及氢氰酸含量高于复合模式,分别达到了0.55 g·g~(-1),2.69 mg·g~(-1),7.32 mg·g~(-1),47.54μg·g~(-1)和0.44μg·g~(-1);银杏-油菜-花生模式中种仁的总黄酮、银杏酸和氢氰酸含量均最低,分别仅为1.84 mg·g~(-1),28.52μg·g~(-1)和0.27μg·g~(-1),银杏-蚕豆-花生模式中种仁的萜内酯含量最低,仅为4.82 mg·g~(-1)。改良层次分析法表明:种仁中氢氰酸含量对其品质影响最大,其权重达到了0.210 3,其次为蛋白质、可溶性糖、总黄酮、银杏酸、仁质量、淀粉、萜内酯、脂肪、种子质量、种核质量;进一步计算获得的银杏种仁品质指数表明:银杏复合经营模式下种仁品质指数高于纯林,复合模式中种仁品质最高的模式为银杏-蚕豆-花生,达到了0.414 8,其次为银杏-小麦-花生、银杏-桑树、银杏-油菜-花生和银杏-油菜-玉米模式,而银杏纯林模式中种仁品质指标仅为-0.008 8。【结论】银杏复合经营能够提升银杏种仁品质,因而银杏果用林适于采用复合经营模式,尤以银杏-蚕豆-花生模式最优,适宜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干旱胁迫对银杏叶萜内酯年动态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2年生盆栽实生苗为研究材料,通过人工模拟干旱胁迫环境,探索4水平干旱胁迫(土壤含水量分别为田间持水量的75% ~ 80%、55% ~ 60%、40% ~45%和30%~35%)对银杏叶萜内酯类物质季节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干旱胁迫下,生长季节不同,银杏叶内白果内酯BB、银杏内酯GC、GA、GB及总萜内酯含量变化具有显著差异,随着生长季节的变化银杏叶萜内酯类物质含量变化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适度干旱条件下可以促进银杏萜内酯类物质的合成,尤其轻度和中度干旱条件下,萜内酯含量比适宜水分条件下明显增多.考虑到叶产量、叶萜内酯美物质含量以及采叶与采时的关系等,在实际生产中可以考虑在植物生长初期,给予银杏苗正常的水分供应以获得最大的生物产量,在6-10月份叶片发育完全后适当进行轻度干旱处理(土壤水分含量为田间持水量的55% ~60%)收获叶片,可获得最大的萜内酯单株有效经济产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实现银杏叶用林的绿色施肥、有效施肥,提高叶产量的同时促进叶中总黄酮和总萜内酯的积累。【方法】以3年生截干银杏林为研究对象,设置T1(N、P2O5、K2O的配比为9∶18∶18)、T2(N、P2O5、K2O的配比为9∶27∶27)、T3(N、P2O5、K2O的配比为9∶18∶18)+微生物菌肥、T4(N、P2O5、K2O的配比为9∶27∶27)+微生物菌肥、T5(微生物菌肥)、CK(不施肥,对照)共6个处理,研究配方肥和微生物菌肥配施对截干银杏林叶绿素荧光特性、有效成分含量的影响,筛选适用于截干银杏林的施肥模式。【结果】5种施肥模式下截干银杏林的各生长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其中T4处理对新梢长、新梢数量、叶片数量和单株干叶质量的影响最大,分别比对照提高了62.0%、91.1%、50.7%、61.6%,T2处理有利于单叶...  相似文献   

4.
叶片萜内酯含量是药用银杏Ginkgo biloba的关键品质属性及重要指标。于2016年9月,对陕西宝鸡银杏种质资源圃引进和筛选的20个银杏优良无性系叶片进行了萜内酯含量的差异性研究。结果表明,银杏叶质量、叶面积、叶长、株叶数、树高和叶含水率是影响其叶片萜内酯含量的主要因子;筛选出生长性状、叶萜内酯总量具有优势的3个优系:C94-16,C95-09和C94-56。  相似文献   

5.
银杏叶用园建园材料选择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来自浙江、河南、山东、江苏等银杏产地的13个优良单株3年生银杏嫁接苗的叶产量、黄酮含量、黄酮的组成成份、内酯含量、内酯的组成成份及黄酮、内酯的年变化规律等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不同银杏优良单株间的叶产量、黄酮含量、内酸含量等存在显著差异;黄酮和内酯在叶中的含量以9 ̄10月最高,银杏植株各器官中黄酮的含量以叶最高,茎最低;在总黄酮中,槲皮素所占比例最大,其次为山奈酚,最后为异鼠李素;内酯的组成成分中则以银杏内酯A为最大,其次为白果内酯,最后为银杏内酯B、银枵内酯C;根据叶产量、黄酮产量、内酯产量等指标,将13个银杏叶用优良单株分成3类:优-E4,中等-E1、E2、E5、E6,差-E3、E7、E8、E10、W2、W3、W4、W5,即优良单株E4是采叶园最后的建园材料,E1、E2、E5、E6等次之。  相似文献   

6.
截干对叶用银杏叶片生理生化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银杏 (Ginkgo biloba L.)又名白果 ,单属单种 ,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孑遗植物之一 ,集材用、果用、叶用、园林绿化等于一体 ,我国的人工栽培历史已有 30 0 0余年。银杏专用叶用园的建立于 80年代初起步 ,建园技术模式尚处摸索阶段 ,缺乏系统的研究。截干是培育银杏专用叶用园必不可少的技术措施。本研究对 1年生、2年生和 3年生幼龄银杏实生苗分别以不同留桩高度截干 (或抹顶芽 )处理 ,通过测定当年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含水率、总黄酮含量、叶产量和总黄酮产量 ,揭示了各处理叶片生理生化特性及单株产量的差异 ,为高效丰…  相似文献   

7.
开展不同种源银杏同质园试验,揭示环境对不同种源银杏的影响,为选育药用价值高的银杏种源和品种提供依据。收集了川内4个不同种源的银杏种子,经同质园栽培后,对其幼苗生长和叶片药用成分含量进行测定分析,并对各测定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1)各种源间种子横径、纵径和百粒重均极显著差异(P<0.01),且均开江最大;(2)各种源间苗高、单株叶数、单叶重和单株叶重均极显著差异(P<0.01),冠幅显著差异(P=0.02)。其中苗高、单株叶数、单株叶重、冠幅均开江最大,单叶重泸定最大;(3)各种源间叶片萜类内酯、白果内酯含量呈极显著差异(P<0.01),黄酮、银杏内酯A和银杏内酯B含量均显著差异(P=0.02,P=0.03,P=0.01)。其中黄酮含量苍溪最高,萜类内酯、白果内酯、银杏内酯A、银杏内酯B含量均泸定最高;(4)苗高与单株叶重呈极显著正相关(r=0.912);萜类内酯与白果内酯和银杏内酯B含量(r=0.928和0.962)均呈极显著正相关。不同种源的银杏同质园栽培结果表明,由于亲代长期受种源地环境的影响,子代幼苗的生长以及药用成分含量具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8.
【目的】为广西盾翅藤的良种选育及开发利用提供参考。【方法】对广西西部的6个广西盾翅藤野生地理种源(靖西、龙州、大新、崇左、平果、大化)进行实地调查、采样、引种,对5个叶表型性状(叶长、叶宽、叶形指数、叶面积、叶周长)及5个生理指标(叶绿素含量、类胡萝卜素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游离脯氨酸含量)进行测定分析,而后进行相关性分析及聚类分析。【结果】游离脯氨酸含量在种源间差异显著,其余9项指标在种源间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所有指标种源内变化幅度为1.41%~71.84%,种源间性状变异系数由大到小依次为可溶性蛋白含量(29.93%)、叶面积(19.98%)、游离脯氨酸含量(17.24%)、总叶绿素含量(11.39%)、叶宽(11.05%)、类胡萝卜素含量(10.97%)、叶长(10.47%)、叶周长(10.33%)、叶形指数(8.51%)、可溶性糖含量(7.10%)。生理指标的变异程度总体大于叶表型性状。各类指标与种源地海拔、年平均气温、年均降水量、无霜期4项环境因子的相关性不显著,当种源地往东、北方向发展时,叶片先逐渐变狭长,而后逐渐变小。随着种源地的变化,生理指标呈现不同的变...  相似文献   

9.
对3年生控制授粉的银杏半同胞家系苗期选择研究表明,家系间的单株叶面积、单株叶产量、总黄酮含量、总内脂含量、有效经济产量都存在明显差异,依据有效经济产量进行聚类分析,选出2个优良的叶用家系NZ8、NZ2。  相似文献   

10.
为了提高银杏的经济功能,开展了银杏叶产量和质量的影响因素调查。结果表明:银杏栽植密度为40cm×60cm时,产叶量最大;在土壤含水量62%时,其黄酮、内酯含量最高;截干能促进萌条增多,扩大冠幅面积,使叶产量和黄酮、内酯含量明显提高;银杏在生长季内,叶的黄酮、内酯含量随季节变化呈升高趋势,到9月时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江西武夷山南方铁杉林主要树种叶片养分含量,阐明不同生活型(落叶树种和常绿树种)树种新鲜叶和凋落叶养分化学计量特征与养分再吸收效率,为揭示南方铁杉林主要树种叶片养分含量及再吸收效率对植物生活型的响应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集南方铁杉天然林内主要树种的新鲜叶和凋落叶,测定叶片碳(C)、氮(N)、磷(P)含量,计算其化学计量比和养分再吸收效率,采用标准化主轴回归估计方法对南方铁杉林主要树种新鲜叶与凋落叶中N、P含量的异速生长关系进行研究,分析生活型对叶片N、P含量之间关系的影响。【结果】1)南方铁杉天然混交林中,落叶和常绿两生活型树种间的新鲜叶C含量无显著差异,但落叶树种N和P含量均显著高于常绿树种(P<0.05);但两生活型树种间的凋落叶C、N、P含量均无显著差异。2)新鲜叶C∶N和C∶P均表现为落叶树种显著低于常绿树种(P<0.05),但N∶P在两生活型树种间差异不明显;凋落叶C∶N、N∶P和C∶P均显著大于新鲜叶,但其在两生活型树种间差异不明显。3)常绿树种新鲜叶N与P含量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常绿树种与落叶树种凋落叶N与P含量显著正相关(P<0.05...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正反嫁接和接穗性别对银杏生长和生理的差异性影响,并基于隶属函数分析评价了4个组合的优劣。结果表明:(1)接穗性别明显影响了银杏新梢生长,显著影响了单叶面积;正反嫁接显著或极显著影响了银杏单叶面积、净光合速率、总黄酮含量,明显地影响了新梢生长量;接穗性别×正反嫁接交互作用对银杏苗生长和生理的影响不显著。(2)新梢长度与单叶面积、净光合速率呈强度正相关,而与叶绿素、可溶性糖、总黄酮含量呈中强度负相关;单叶面积与净光合速率呈中强正相关,与叶绿素、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总黄酮含量呈中强负相关;净光合速率与叶绿素、可溶性糖、总黄酮含量呈中度负相关;叶绿素含量与可溶性糖含量呈极显著强度正相关。(4)基于隶属函数评价4个组合表现优劣顺序为XZ、XD、CD、CZ。雄接穗的嫁接表现优于雌接穗;雄接穗较适于正芽接,而雌接穗较适于倒芽接。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为改善云南沃柑的栽培管理水平和探索轻简化、高效化提升果实品质的疏果和修剪方法提供参考。【方法】以2017年定植的中晚熟品种沃柑为试材,于果实膨大期进行疏果和修剪放梢处理。处理1(对照)为整株树不疏果,不放秋梢,结果 4个以上,无新梢抽发;处理2为疏果,放秋梢,结果 4个及以下,有新梢抽发;处理3为果实全部疏除,放秋梢,有新梢抽发。除进行不同的疏果、放梢处理外其他方面的管理均一致,测定沃柑叶片、茎、果实的矿质元素含量和内源激素含量,以及叶片的叶绿素、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果实的纵横径、单果质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滴定酸含量等指标。【结果】疏果和修剪放梢处理后,叶片中的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增加,果实的横、纵径增长加快,而采收果实的横纵径、单果质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与对照无异,可滴定酸含量显著降低,同时叶片和果实中的GA3、JA、SA激素含量增加。全疏果时,叶片叶绿素含量最低,并且叶片中内源激素的含量最高。各部位中N、Ca、Fe、Mn和Zn含量由高到低总体依次为叶、茎、果。修剪和疏果放梢处理的叶和茎中P、K元素含量以及果实中Fe、Mn元素含量显著高于对...  相似文献   

14.
银杏叶中化学成分的遗传变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有代表性的7个产区,每产区4个家系及分布区南北两端2个产区各一家系内10个单株、2年生银杏幼苗叶片中三种黄酮类化合物和白果内酯及银杏内酯的含量测定结果表明:产区间、产区内家系间和家系内单株间均有广泛的遗传差异。黄酮类的含量与各内酯含量呈负相关,但达不到统计学上显著水平。2年生幼苗叶中的内酯含量与16年生树无明显差异。所有这些信息为银杏药用目的的遗传改良策略和集约经营叶用原料林的体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5.
银杏不同类型枝条叶片萜内酯含量年周期变化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了解不同时期银杏不同枝型叶片萜内酯的含量,采用气相色谱法对银杏雄叶丛枝、雌叶丛枝、雄长枝、雌长枝和雌短枝银杏叶萜内酯含量的年周期变化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不同枝型按照银杏叶的总萜内酯含量由大到小排列依次为:雄叶丛枝、雌长枝、雌叶丛枝、雄长枝、雌短枝,除雌短枝外,其它枝型总萜内酯含量均在9月初达到1年中的最大值;GA是所测4种萜内酯中含量最丰富的,不同枝型按照GA含量由大到小排列依次为:雄叶丛枝、雄长枝、雌叶丛枝、雌长枝、雌短枝,除雌短枝GA含量在10月初到达含量的高峰外,其它均在9月初达到高峰;GB、GC和BB含量低,变化规律较一致,落叶前含量基本稳定。  相似文献   

16.
采用砂培的方法研究不同形态氮素比例(NO3--N/NH4 -N为:100/0,75/25,50/50,25/75,0/100)对枳椇(Hovenia acerba Lindl)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硝态氮比例的增加,枳椇的株高、茎粗,侧枝数以及生物量呈上升趋势,其中硝铵比为100/0与75/25处理的株高与茎粗显著高于其他处理,两者之间差异不显著,75/25处理的侧枝数与全株生物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硝铵比为75/25和50/50处理的中位叶面积最大,0/100处理中位叶面积最小,叶尖枯萎卷曲;硝铵比为0/100与100/0处理的叶绿素a及叶绿素b含量显著高于其它处理,50/50的叶绿素b含量显著低于其它处理;100/0,75/25与0/100处理的叶可溶性糖含量显著高于与其它处理;100/0与75/25的叶含氮量极显著低于其他处理,50/50的茎含氮量极显著低于其他处理,100/0与25/75的根含氮量显著低于其他处理,0/100处理的枳椇各器官的含氮量极显著高于其他处理,但该处理的植株矮小,根系有腐烂现象,75/25的根含氮量仅次与0/100处理。综上所述,硝铵比为75/25最适于枳椇生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改善枸杞篱架栽培树形的修剪技术,确定适宜修剪方法,为宜机化的枸杞树冠管理提供参考。【方法】以宁农杞8号为试材,采用回缩修剪、简化修剪、常规修剪3种修剪方式,研究不同修剪方式对树体生长、产量及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修剪方式对新梢枝长、新梢基粗、始花距、花果数量、芽眼数量和单株枝条数量均无显著影响;与常规修剪相比,简化修剪、回缩修剪均提高了长枝比例,降低了中短枝比例。简化修剪显著增加了枝条、叶片中氮磷元素含量和枝条中粗蛋白含量,回缩修剪显著增加了枝条中氮磷元素含量和叶片、枝条中淀粉含量。回缩修剪的单株鲜果产量为3.4 kg,比简化修剪、常规修剪提高了13.3%,且三者间无显著差异。简化修剪显著增加了果实硬度;回缩修剪显著降低了单果质量,增加了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简化修剪、回缩修剪均显著提高了枸杞干果中总糖含量,降低了甜菜碱、总黄酮含量。【结论】简化修剪后,枸杞植株具有中长枝比例高、果实总糖含量高、果实产量相对稳定的优势,有较好的生产潜力。  相似文献   

18.
【目的】食叶害虫危害可造成树木失叶,影响树木的生物量及碳储量。研究虫害对杨树及落叶松幼苗生物量和叶绿素含量的影响,可为准确评估食叶害虫不同危害程度对杨树和落叶松碳汇能力的影响提供依据。【方法】选取小黑杨及兴安落叶松幼苗,模拟虫害进行剪叶25%,50%和75%处理,以不剪叶植物作为对照。在剪叶处理后第5,10,15,20天和25天取样,分别测定生物量和叶绿素含量的变化。【结果】生物量测定结果表明:各处理对2种幼苗的株高影响不显著(P>0.05),除落叶松失叶50%的根长显著大于对照(P<0.05)外,其他处理幼苗根长无显著变化。各处理的杨树根部鲜、干质量,全株生物量鲜、干质量均显著低于对照,茎鲜、干质量无显著变化。各处理的兴安落叶松根、茎的鲜、干质量及全株生物量鲜、干质量均显著低于对照。叶绿素测定结果表明:杨树叶片中叶绿素 a含量高于叶绿素 b,各处理组杨树的叶绿素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失叶处理后第5天,处理组叶绿素含量比对照组增多,且失叶75%杨树植株叶绿素 a 和 a + b 的含量显著高于对照及失叶25%和50%(P<0.05);第10天,失叶率25%,75%处理组叶绿素 b和 a+b 含量显著高于对照(P<0.05),各处理之间差异不显著;第15天,叶绿素含量各个处理组之间、及与对照差异均不显著(P>0.05);处理后20天,失叶50%的植株叶绿素 a,b和 a+b的含量显著低于对照和失叶25%(P<0.05),亦低于75%,但差异不显著;第25天,各处理叶绿素含量与对照间差异不显著(P>0.05),失叶50%显著高于失叶25%(P <0.05),亦高于失叶75%,但差异不显著。落叶松针叶中叶绿含量素 b高于叶绿素 a。落叶松叶绿素含量,在失叶量25%和75%处理组,有先升高后降低再升高的趋势,第5天叶绿素含量增加(P<0.05),第10天叶绿素含量降低(P <0.05),第15天与对照相比无差异,第20天叶绿素含量明显升高(P<0.05),到第25天叶绿素含量与对照相近;失叶量50%处理组,第5,15,20天叶绿素含量与对照相比明显降低(P<0.05),且第5天和20天亦显著低于另外2组处理;第10天与对照及另外2组差异不显著(P﹥0.05),到第25天叶绿素含量明显高于对照和其他2组处理(P <0.05)。【结论】失叶对杨树和兴安落叶松的固碳能力和光合生理反应均有影响,杨树和落叶松通过增加叶绿素含量,提高单位面积的光合能力,在一定程度上补偿其固碳能力的降低和生物量的损失,且杨树的补偿能力强于落叶松。  相似文献   

19.
【目的】为油茶品种的推广及南北引种提供参考。【方法】以温室培养的‘华硕’油茶苗作为研究对象,设置5个光周期处理(8 h/16 h、10 h/14 h、12 h/12 h、14 h/10 h、16 h/8 h),以自然光照作为对照组(CK)。在花芽分化期、现蕾期、初花期及盛花期对各处理组油茶叶片中的叶绿素、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ABA、IAA、GA3及CTK的含量进行检测,并对各处理组油茶的株高、花期时间及花朵数量进行统计。【结果】与CK处理相比,在长日照条件下(14 h/10 h、16 h/8 h)油茶株高显著增加,开花时间提前,花朵数量增加;在短日照条件下(8 h/16 h、10 h/14 h)油茶株高降低,开花时间推迟,花朵数量减少。在长日照条件下,油茶叶片中的叶绿素、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含量显著增加;在短日照条件下,油茶叶片中的叶绿素、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含量显著减少。长日照处理下,油茶叶片中的ABA、IAA含量显著增加,GA3、CTK含量显著降低,且ω(IAA)/ω(GA3)、ω(ABA)/ω(CTK)、ω(ABA)/ω(GA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不同剥皮处理对杜仲次生代谢物含量及伤害修复能力的影响,为杜仲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借鉴。【方法】以5年生杜仲为研究对象,分别进行50%、75%、100%剥皮处理,以植株不剥皮为对照,研究116天内杜仲叶片可溶性糖、游离脯氨酸、丙二醛、苯丙氨酸解氨酶、绿原酸、总黄酮、京尼平苷酸的含量变化。【结果】不同剥皮处理的杜仲叶片可溶性糖含量随剥皮时间均呈先上升后迅速下降并基本保持稳定的趋势;除21天和36天外,50%、75%剥皮处理间杜仲叶片可溶性糖含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36天时,100%剥皮处理的可溶性糖含量最高,为对照的1.3倍。不同剥皮处理均使杜仲叶片游离脯氨酸(Fpro)含量增加,其中,100%剥皮处理Fpro含量在86天前显著高于对照,86天后与对照无显著差异。不同剥皮处理的杜仲叶片丙二醛(MDA)含量随剥皮时间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在21天时达到最大值。剥皮处理后,杜仲叶片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显著增加,21天时达到最大值,50%、75%、100%剥皮处理的杜仲叶片PAL活性分别为对照的2、2.1和2.6倍,21天后不同剥皮处理的PAL活性均呈下降趋势。剥皮处理后,杜仲叶片绿原酸含量出现2次显著增加,分别在21天和56天,其中56天时75%剥皮处理的叶片绿原酸含量显著高于对照及其他剥皮处理(P0.05),56天后不同剥皮处理的绿原酸含量均迅速降低。不同剥皮处理杜仲叶片总黄酮含量随剥皮时间显著增加,在21天时达到峰值,50%、75%、100%剥皮处理的叶片总黄酮含量分别为对照的1.2、1.3和1.9倍,41天后不同剥皮处理与对照间总黄酮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不同剥皮处理杜仲叶片京尼平苷酸含量与绿原酸含量变化规律相似,京尼平苷酸含量在21天和56天时显著增加,其中又以75%剥皮处理的叶片京尼平苷酸含量增加最为明显,116天时不同剥皮处理的京尼平苷酸含量与对照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剥皮处理对杜仲植株有一定程度的伤害,但经过植物多方面的调节,这种伤害能得到修复;75%剥皮量有利于杜仲树体恢复,且可提高杜仲叶中次生代谢物含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