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鸭鱼混养技术是一种综合养鱼的好模式。一方面,鸭子可以取食病鱼、水生昆虫的幼虫等有害生物,消除对鱼类生长的不利影响,同时,鸭粪落入水中,小部分以有机腐屑的形式直接被鱼所食,大部分经游离分解,被水体吸收,促进了浮游生物生长,增加鱼类的天然食料,从而提高了肥水鱼产量。另外,鸭群在水面来回游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水中溶氧密度,改善了水体环境;鱼鸭混养解决了鸭粪对环境的污染等问题。1池塘选择、建设  相似文献   

2.
鱼鸭混养是一种综合养鱼的好模式。一方面,鸭子可以取食病鱼、水生昆虫的幼虫等有害生物,消除对鱼类生长的不利影响,同时,鸭粪落入水中,小部分以有机腐屑的形式直接被鱼所食,大部分经游离分解,被水体吸收,促进了浮游生物生长,增加鱼类的天然食料,从而提高了肥水鱼产量。另外,鸭群在水面来回游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水中溶氧密度,改善了水体环境;鱼鸭混养解决了鸭粪对环境的污染等问题。邗江县瓜洲镇军桥养殖场实行鱼鸭混养,大搞综合养鱼,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  相似文献   

3.
盛夏酷暑季节,防止鱼泛塘是日常鱼池管理的重要内容。一、引起鱼泛塘的原因1.水肥鱼密,耗氧大。各种浮游生物、底栖生物、好气性细菌等都要进行呼吸作用,鱼类排泄物及其它有机物的分解也要消耗大量氧气,引起水中缺氧,造成鱼浮头泛塘。2.阴雨天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减弱,造氧量减少,水中耗氧不能及时得到补充,引起泛塘。3.天气闷热,温度高,傍晚下雷阵雨时,使池塘上下水层,因水温变化而产生对流,上层溶氧较多的水和下层溶氧较少的水混合后,整个池塘溶氧量降低。致使鱼类在半夜前后或黎明前浮头,如不及时解救,就会造成泛塘…  相似文献   

4.
鳖是肺呼吸动物,由于其呼吸和摄食不停地在水中上下运动,有利于池塘底部有机物的释放和浮游物的生长,也有利于光合作用在表层产生的氧气搅入底层,使上下层水体含氧均匀,有利于鱼类生长。鳖的剩余饲料和排泄物一部分被杂食性鱼类直接利用,一部分可被浮游生物利用,为鱼类增加饵料,促进鱼类的生长。鱼鳖混养既产鱼,又产鳖,可以提高单位水面养殖产量和经济效益。每平方  相似文献   

5.
利用食物链特性,科学混养龟、鱼、螺、蚌可取得综合利用水池、科学改善水质、节省饲料的显著效益,达到龟、鱼养殖效益互补的目的。其技术要点是: 1、建池 环境要求安静,阳光充足。可利用村间自然坑塘或庭院水泥猪圈改建,池底呈坡形,水浅的一面与池围墙之间留有1米宽的岸地(铺砂,供乌龟产卵栖息用),水深由0.01米渐至1.5米左右,使螺、蚌、龟、鱼各有自己的活动水域。池子可建成东西方向长方形,以  相似文献   

6.
一、微孔增氧及其作用微管增氧技术就是池塘管道微孔增氧技术,也称纳米管增氧。它是通过罗茨鼓风机与微孔管组成的池底曝气增氧设施,直接把空气中的氧输送到水层底部,能大幅度有效提高水体溶解  相似文献   

7.
浮头是水体中溶解氧降至鱼类或水产动物不能正常呼吸时,鱼类等动物头部浮出水面的现象。(一)浮头的原因1.因鱼池上下水层急剧对流而引起浮头。炎热的夏、秋高温晴天,精养鱼池水白天浮游植物营光合作用释放大量氧气,水底层耗氧得不到补充,在厌氧菌的作用下  相似文献   

8.
鱼池水质管理,直接影响养鱼效益。衡量养鱼池水质好坏的主要指标如下:(一)温度测试不同鱼类要求不同的水温,草鱼、鲢、鳙、鲤、团头鲂等适宜水温为20~30℃,罗非鱼适宜水温为25~34℃。现市场上的水质分析仪和溶氧测定仪,均有测试水温的功能,可以测定不同水层的水温,以便采取调节水温措施。(二)溶氧值的测试一般鱼类适宜的溶氧值为3毫克/升以上。当水中溶氧值小于3毫克/升时,鱼不摄食,停止生长;小于2毫克/升时,鱼就会浮头;在0.6~0.8毫克/升时,鱼就开始死亡。近几年来,已有不少测量溶氧的电子仪器投入市场,如上海淀山湖无线电厂生产的CS-1…  相似文献   

9.
南方大口鲇Lilurus merielionalis,亦称大口鲇、河鲇、南方鲇等,在分类学上属于鲇形目、鲇科、鲇属。大口鲇是分布在长江以南大型水域中的名贵经济鱼类。 1 南方大口鲇的生物学特性 南方大口鲇属温水性底层鱼类。对水中溶氧要求略高于家鱼,当水中溶氧在5mg/L以上时,生长速度最快,饲料转化率最高;低于2mg/L时出现浮头现象。适应pH值范围为6.0~9.0。怕光,白天多潜伏在池底弱  相似文献   

10.
鸭鱼综合经营是我国鱼畜禽综合经营中的最佳模式之一。一、鸭鱼混养的优点第一,鱼塘养鸭可以为鱼增氧:通过鸭在水面不停浮游、梳洗、嬉戏,将空气不断压入水中,同时也将上层饱和溶氧水搅入水的中下层,有利于改善鱼塘中、下层水中溶氧环境,可省去用活水或安装增氧机的费用。  相似文献   

11.
国文 《江西饲料》2002,(4):32-32
利用水产生物链,科学混养龟、鱼、螺、蚌,可综合利用池水,改善水质,节省饲料,达到龟、鱼养殖周期长短互补的目的,其技术要点如下:1建池池子环境要求安静,阳光充足,可利用村间自然坑塘或庭院改建。池底面呈坡形,水浅的一面与池围墙之间留有1m宽的滩池(铺沙,供乌龟产卵栖息用)水深由0.01m渐深至1.5m左右,使螺、蚌、龟、鱼各有自己的活动水域,池子可建成东西方向长方形,以便冬节搭塑料大棚保温。池围墙高出水面0.5m左右,池塘的进、排水口要安装拦鱼铁网。龟投料点为设在池边浅水处或岸边,鱼投料台设在深水处水面…  相似文献   

12.
鸭鱼综合经营是我国鱼畜禽综合经营中的最佳模式之一。一、鸭鱼混养的优点第一,鱼塘养鸭可以为鱼增氧:通过鸭在水面不停浮游、梳洗、嬉戏,将空气不断压入水中,同时也将上层饱和溶氧水搅入水的中下层,有利于改善鱼塘中、下层水中溶氧环境,可省去用活水或安装增氧机的费用。  相似文献   

13.
混养是我国传统养鱼中“八字精养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养鱼的生产过程来看,从亲鱼培育、苗种繁育、直到成鱼养殖都以混养模式进行。混养一般来说就是巧妙地利用多种养殖鱼类生活水层和食性的差异,来提高养殖水体的生产力。例如1987年至1991年万年县  相似文献   

14.
鱼鳖混养新技术杨红霞(湖北省枣强县流常中心粮站院内053101)鳖大多喜欢潜居水底钻入泥中,或者上岸晒。甲、活动,使得养鳖池的大量空间处于闲置状态。而与鱼类混养,可以大大提高水体利用率。根据对比试验,鱼鳖混养地的经济效益。较之单养鱼类的对照池,提高效...  相似文献   

15.
利用食物链特点,科学混养龟、鱼、螺、蚌,可综合利用池水、科学改善水质,节省饲料,达到龟、鱼养殖周期长短效益互补的目的。在混养中,龟呼出的二氧化碳促进水生植物光合作用,水生植物产生的氧气,能够满足鱼、螺生活需要。龟剩下的残料和排泄物,有利于水中浮游生物的繁  相似文献   

16.
北方高寒地区,气候寒冷,冰封期长,鱼类越冬长达4~5个月,鱼类越冬管理难度相对较大。在鱼类越冬管理上,需要做好以下工作。 一、勤测氧,注意冰下水体的溶氧变化情况 测氧有助于了解冰下水体溶氧变化情况,以便及时采取应对措施。目前,测氧多采用化学试剂测氧法,这种方法比  相似文献   

17.
浙江省海宁市两栖爬行动物研究所的科研人员努力探索龟类养殖新技术,他们根据龟和鱼的生活习惯和采食种类,进行鱼龟混养,不但达到了优势互补之目睥,还使单位面积经济效益显著提高,实践证明要搞好鱼龟混养,其关键技术不可忽视。 一、鱼龟混养的建造 由于龟有相互撕咬和残食的现象,因此在饲养  相似文献   

18.
一、微孔增氧及其作用 “微管增氧”技术就是池塘管道微孔增氧技术,也称纳米管增氧。它是通过罗茨鼓风机与微孔管组成的池底曝气增氧设施,直接把空气中的氧输送到水层底部,能大幅度有效提高水体溶解氧含量的一种新的池塘增氧方式。  相似文献   

19.
克氏原螯虾是底栖性甲壳动物,游泳能力差,常在水草间或水底爬行,因此,克氏原螯虾既可以单养,也可以与一些鱼类混养。鱼虾混养,不仅能充分利用水体,而且可以在不增投饲料,不影响鱼种生长的情况下,达到鱼、虾双丰收的目的,是一种很好的养殖方式。从池塘的选择、放养前的准备、虾鱼种投放、饲养管理、日常管理、防病治病以及捕捞、运输、销售几个方面对池塘小龙虾与鱼种混养技术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20.
氧是鱼类赖以生存和生长发育的必备条件之一,水中含氧量主要与自然温度、湿度以及鱼体的密度有关。在炎热的夏天,溶氧量的减少会使鱼上浮水面吸氧,鱼体能消耗大,长期后还可能导致鱼的生病及死亡。因此,鱼类的人工养殖必须进行增氧。超声波增氧系统对鱼类养殖有着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