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豆腐渣喂猪应坚持“五不喂”。①不生喂。提倡将豆腐渣煮沸15min,冷却后再饲喂,以分解毒素,提高豆腐渣的营养利用率。②不过量。一般饲喂量不超过日食量的1/3,喂量过大容易引起猪消化不良。③不单喂。喂豆腐渣须搭配一定比例的玉米、糠麸和矿物质元素,并加喂青绿饲料,力求营养成分全面。④不喂陈渣(发酵变质的豆腐渣)。若豆腐渣有轻度酸味,喂之前可在1kg渣中加入50g的石灰粉或小苏打粉进行中和。⑤不用冰渣。凡结冰的豆腐渣应熔化煮沸后再喂。(2)酒糟喂猪要“四注意”。①提倡鲜喂。存放酒糟时不得堆积过厚,避免…  相似文献   

2.
试验研究了常温条件下,西瓜鲜秸秆和干秸秆分别与牛粪以1:1比例在原料浓度为6%,8%,10%,12%条件下混合发酵的产气速率、累积产气量以及原料的产气率。结果表明:在发酵前期鲜秸秆与牛粪混合发酵的产气速率明显大于干秸秆,发酵后期却小于干秸秆;干秸秆对温度的变化不如鲜秸秆敏感,因而产气相对于鲜秸秆稳定;鲜秸秆和干秸秆与牛粪混合发酵的累积产气量随着原料浓度的增加而增加,但是原料产气率在超过一定原料浓度范围时反而降低;综合累积产气量和原料产气率,最适宜的发酵原料浓度为8%。该研究对解决农村地区大棚蔬菜基地秸秆的资源化利用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3.
真菌固态载体预处理对不灭菌玉米秸秆降解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云芝变色栓菌(Trametes versicolor)、色精木霉菌(Trichoderma chromospermum)、深绿木霉菌(Trichoderma atroviride)和云芝变色栓菌分别与色精木霉菌、深绿木霉菌的混合菌对干黄玉米秸秆进行真菌预处理。结果显示,真菌预处理不灭菌秸秆30 d后,木质纤维素的降解率几乎可以忽略,在不灭菌的环境中,接入的真菌对秸秆本身附着的微生物群落不能形成竞争优势,造成较低的木质素降解率。而云芝变色栓菌、色精木霉菌、深绿木霉菌以及云芝变色栓菌分别与色精木霉菌、深绿木霉菌的混合菌对灭菌秸秆预处理30 d后,木质素的降解率分别为34.0%、38.1%、38.1%、39.1%及40.3%。为降低秸秆的灭菌成本,将真菌预处理30 d后的灭菌秸秆作为真菌固态载体与不灭菌秸秆按照1∶9、1∶4及1∶1的干质量比混合培养30 d,结果显示,采用云芝变色栓菌分别与色精木霉菌和深绿木霉菌的混合菌固态载体预处理不灭菌秸秆,木质素降解率可达到30%~40%。因而,真菌固态载体可以较好地适应非灭菌环境并对秸秆中的木质素进行有效降解,是一种有效降低过程成本的预处理手段。  相似文献   

4.
正(1)优选适宜品种。由于机械精量穴直播属于直播栽培的一种方式,在品种选择上须选用适于当地直播的生育期适宜、株型紧凑、矮秆抗倒、穗形较大的高产品种。(2)种子处理。播种前需对种子作浸种处理,可采用25%咪鲜胺乳油,用量为2 g药剂浸种3 kg,浸36~48 h左右,能有效预防水稻恶苗病和干尖线虫病的发生。(3)整田。采用旋耕机浅层旋耕、耙平,使田面平整无积水。沉实土壤1 d。  相似文献   

5.
王忠江  Yebo Li  赵佳 《农业机械学报》2014,45(8):197-200,320
针对目前针叶类林木松树厌氧发酵前预处理效果差、成本高的问题,在添加食品废弃物的条件下,研究好氧堆肥方法对松木屑(6.35 mm、9.53 mm和12.70 mm)和食品废弃物混合物料的预处理效果,以及对后续干式厌氧发酵过程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好氧堆肥过程对松木屑的预处理效果明显,但随着松木屑粒径的增大预处理效果降低;经堆肥预处理后物料的厌氧发酵原料的VS产气率均维持在199~215 L/kg范围内,约为未预处理组的1.4倍,而且发酵后物料中的VFA总量均维持在24.5左右,约为未堆肥预处理组的1.5倍,后续产气潜力更大。  相似文献   

6.
液氨过氧化氢联合预处理对玉米芯酶解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提高木质纤维原料可发酵单糖的酶解转化率,采用液氨过氧化氢联合预处理(H-LAT)玉米芯,研究了温度与过氧化氢用量比对玉米芯固体回收率、化学成分及聚糖酶解转化率的影响,并采用X射线衍射图谱和红外光谱对玉米芯H-LAT预处理前后的纤维结构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H-LAT预处理能有效地去除玉米芯中的木质素并能保留绝大部分碳水化合物;在最优的预处理条件下,添加纤维素酶、β-葡萄糖苷酶和木聚糖酶组成的复合酶系酶解72 h,玉米芯糖化率达85.0%,1 000 g干基玉米芯可获得可发酵单糖593.1 g,是未处理的3.53倍;X射线衍射表明,经H-LAT预处理后玉米芯结晶区与无定形区同步下降;红外光谱分析表明,H-LAT预处理能打破纤维素的氢键连接,破坏木质素-碳水化合物复合体内部的酯键连接,同时使残留木质素分子结构受到一定的破环,这些变化有效地降低了玉米芯的抗水解屏障,是酶解率提高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7.
以小米酒糟为原料制作小米酒糟鲜湿面条。采用单因素试验方法,以蒸煮品质、质构特性及感官评分作为评价指标,对小米酒糟鲜湿面条加工工艺进行研究,得到最佳条件为小米酒糟粉添加量5%、食盐添加量1.6%、水添加量60%、熟化时间15 min。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究氨纤维膨胀(Ammonia fiber expansion,AFEX)预处理产生的酚类物质和木质素暴露程度的变化对酶解的影响,对玉米秸秆(CK)进行了高、低两个温度水平的AFEX预处理(L-AFEX:90℃、5 min;H-AFEX:140℃、15 min,载氨量和含水率分别为1 g/g和60%),对预处理后玉米秸秆的木质纤维成分、酚类物质含量及纤维素、木质素的表面暴露程度的变化进行了系统表征,并分析了这些变化对酶解的影响。研究表明,L-AFEX和H-AFEX预处理将玉米秸秆的酶解葡萄糖得率分别提高至37.57%和74.74%,随着AFEX预处理温度的升高,玉米秸秆中纤维素和半纤维素含量不变,酸溶木质素增多,木质素亲水性增强,减弱了酶解时木质素与纤维素酶间的非生产性吸附,同时产生了更多的酚类物质。AFEX预处理上清液中的酚类物质对纤维素酶水解能力的抑制作用显著,L-AFEX和H-AFEX预处理的抑制率分别为4.10%和10.40%,酚类物质对H-AFEX固体残余物酶解的抑制率为5.06%。AFEX预处理显著增大了纤维素酶可及的表面积,将纤维素表面积从316.08 m^2/g(CK)增大至430.97 m^2/g(L-AFEX)和422.27 m^2/g(H-AFEX),将木质素表面积从293.13 m^2/g(CK)减小至271.25 m^2/g(L-AFEX)和215.23 m^2/g(H-AFEX),使纤维素与木质素表面积的比值从1.08(CK)增大至1.59(L-AFEX)和1.96(H-AFEX),有效降低了木质素对纤维素酶解的空间阻碍,提高了酶解效率。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随着人们膳食结构的改善及保健意识的提高,人们对鲜甘薯更加亲睐.如何解决鲜薯储藏问题,提高农民经济收入,在这方面,卢龙县卢龙镇邵家峪村通过多年的试验,探索总结出一套鲜薯储藏技术.该村总耕地面积1 026亩、181户.其中栽植甘薯面积910亩.该村有传统储藏鲜薯的习惯,现有储藏户50户,储藏井53口,每口井储藏鲜薯2 000~2 500 kg,总储藏量为10万kg,鲜食品种为北京红,一般每口井效益在1 000元左右.现已辐射到附近马家峪、尹庄子、陈庄子等村,辐射井数250多口,总储藏量50万kg.储藏技术如下: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索苦菜预处理过程中合理抑制POD活力的方法,以鲜苦菜为材料,经离心后获得的过氧化物酶(POD)粗酶液进行酶活力和酶特性的研究。结果表明:鲜苦耳菜中过氧化物酶活力最适宜的pH值为4.6,最适宜的温度为60℃,且在80℃以上的温度下易失活。H2O2浓度在15%以下时,鲜切苦菜POD活力随浓度增加直线上升,20%时达到饱和。柠檬酸和抗坏血酸处理后,POD活力逐渐下降,Na+、Mg2+和Zn2+对POD具有抑制作用,Ca2+对其有激活作用。  相似文献   

11.
全糖蜜废糟作为沼气生产的原料,由于其中有硫化物的存在,生产很不稳定,极易酸化,产气量低。四川省球溪河糖厂针对这个难题,进行了技术攻关,现已取得新的进展。该厂沼气工程自1987年竣工投产以来,已使用三年多。该工程设2个发酵池,有效容积1365m~3,设计产气量为1500m~3/d,发酵原料以苕干、鲜苕、木薯酒精废糟为主,另外每年还有2个月左右的糖蜜废糟。每当全糖蜜废糟入池时,就必须添加大量的石灰、烧碱等添加剂,以调  相似文献   

12.
采用酶法从白酒丢糟中提取蛋白质,并进行营养评价。以蛋白质提取率为指标,研究了时间、pH值、加酶量和料液比对蛋白质提取率的影响,并通过正交试验优化提取工艺。结果表明:酒糟中蛋白质的酶法最佳提取条件为:料液比1∶14、pH值7.0、水解时间10h和纤维素酶添加量为4 000U/g。该条件下,酒糟中的蛋白质提取率为23.59%。营养评价结果表明:丢糟蛋白中含有18种氨基酸,比值系数分(SRC)为63.37,营养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3.
酿酒废糟是我国白酒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弃物,由于其高含水率和高有机质等特点,易于腐败变质而不易保存。为促进酿酒废糟资源化利用,采用厌氧干发酵从废糟中回收生物质能,但过程会产生大量的消化残渣难以利用。该研究以厌氧干发酵过程产生的消化残渣为主料并添加辅料(废糟、成熟堆肥和木屑)调节含水率至60%后进行好氧堆肥,评价将其转化为有机肥或土壤改良剂的可行性。好氧堆肥过程共持续37 d,结果表明,pH值由堆肥初始的微酸性快速转变为碱性,之后逐渐下降至中性;电导率从2.64 mS·cm~(-1)逐渐升高至3.05 mS·cm~(-1);水溶性有机碳在堆肥初始阶段快速下降,腐熟后的堆肥水溶性有机碳浓度仅为2,416.50 mg·kg~(-1)(干重);由于堆肥过程硝化作用的增强和NH_3的挥发,NH~+_4浓度不断下降,NO~-_3浓度逐渐增加,堆肥结束时NH~+_4/NO~-_3为0.247;有机物降解主要发生在堆肥过程的初始阶段,堆肥结束时有机物降解率达到20.82%,C/N降至14.87;成熟堆肥的种子发芽指数高达100.89%。和堆肥成熟度推荐指标相比,酿酒废糟厌氧干发酵残渣好氧堆肥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达到腐熟。  相似文献   

14.
以玉米秸秆为原料,利用北方日光温室进行反季栽培双孢蘑菇技术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采用夏季发酵培养料、秋季播种、秋冬季节出菇的反季栽培双孢蘑菇技术模式,与北方气候条件基本吻合,再利用日光温室进行出菇,可减少能源消耗。在日光温室条件下用玉米秸秆作主料栽培双孢蘑菇,每平方米产双孢蘑菇10~15kg,可提高菇农的种植效益。栽培后产生的废料还可肥田和改良土壤理化性状,使生物转化率达40%以上。  相似文献   

15.
以玉米秸秆为原料,利用北方日光温室进行反季栽培双孢蘑菇技术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采用夏季发酵培养料、秋季播种、秋冬季节出菇的反季栽培双孢蘑菇技术模式,与北方气候条件基本吻合,再利用日光温室进行出菇,可减少能源消耗。在日光温室条件下用玉米秸秆作主料栽培双孢蘑菇,每平方米产双孢蘑菇10~15kg,可提高菇农的种植效益。栽培后产生的废料还可肥田和改良土壤理化性状,使生物转化率达40%以上。  相似文献   

16.
热化学预处理温度对玉米秸秆干发酵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热化学处理方法对生物质干发酵制备沼气的影响,采用鼓泡流化床热解反应器在150℃、170℃、190℃和210℃下对玉米秸秆进行了热化学预处理,并与未处理的玉米秸秆原料分别进行了35℃中温发酵42d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一定温度范围的热化学预处理能够改变木质纤维的束状结构,能使半纤维素的质量分数有效降低5.98%~22.25%,木质素的质量分数降低1.75%~20.99%,从而加快启动,提高甲烷产量。其中190℃处理组30d内的累积甲烷产量比未处理组提高了16.30%,启动时间提前了2.10d。结果表明热化学预处理能有效提高玉米秸秆干发酵甲烷产量,加快干发酵的启动速率,提高干发酵效率。  相似文献   

17.
<正>制干、酿酒、制饮料、生产罐头都要对鲜葡萄进行脱粒。目前国内尚没有适用的鲜葡萄脱粒设备。法国、日本对鲜葡萄的脱粒有一定的研究。新疆曾经从法国引进了一套鲜葡萄脱粒机,该设备破损率较高,无法满足需要。日本使用的脱粒工艺是先对葡萄串使用液氮速冻,然后将冻硬的葡萄粒从相对  相似文献   

18.
党帅 《南方农机》2019,(3):74-74
由于大量废弃秸秆,加上近年来木材紧缺,经过试验人们发现,利用木屑为培养料生产食用菌,开发不同种类农作物秸秆栽培食用菌具有一定可行性和广阔的市场前景,可以达到变废为宝的目的。为此,本文通过针对利用秸秆培养食用菌的重要意义进行分析和探究,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意见,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9.
黑木耳采收后须及时干晒。干晒方法有自然干晒和机械烘干2种。干晒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干晒前,要用剪刀剪净黑木耳根部的培养基,并用清水将它清洗干净。(2)将黑木耳摊放在搭起的帝架上或纱窗布上干晒,这样做的目的是上边干晒,下边通风。(3)干晒时不要翻动过勤,要待表皮收缩干爽互相不粘时再翻,以免使黑木耳卷曲成团。(4)没有烘干设备,又遇连续雨天,要设法及时处理采摘下的黑木耳,以防腐烂。这时若离流动的水源近,可将鲜木耳置于筐内,放入流动的水中;也可将鲜木耳拌上草木灰或少量石灰(要让木耳表面全部粘上灰),置…  相似文献   

20.
沼渣对金针菇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唐任福  熊毅 《中国沼气》1993,11(1):53-55
研究结果表明,用沼渣代替30%的棉籽壳作培养料栽培金针菇,比对照增产34%:子实体中17种氨基酸含量均比对照有所增加,氨基酸总含量提高29.2%。.试验材料与方法1.1供试材料供试材料为棉籽壳、沼渣、石膏、过磷酸钙、石灰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