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猫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feline 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 FAIDS)又叫猫艾滋病,是由猫免疫缺陷病毒(feline immunodeficiency virus, FIV)引起的危害猫科动物的一种慢性接触性传染病.临床上以免疫功能障碍、体质极度虚弱、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淋巴系统病变、恶性肿瘤,以及神经系统紊乱为特征.由于该病毒侵害免疫系统导致特异性免疫缺陷,故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1987年Pedersen在美国猫中首次分离获得FIV.到目前为止,已有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德国、瑞士、荷兰、奥地利、意大利、日本、澳大利亚、新西兰等12个国家的猫群中存在FIV感染.我国很少见到本病的报道,对FAIDS的研究工作还处于起步阶段.美国Pederson博士证实,采自广东地区猫的血清样本中存在FIV抗体,并分离到FIV.表明我国的一些猫群中已存在FIV多年,只是在近几年才对其有所认识和重视.现根据临床诊治所见和有关资料,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2.
<正>猫免疫缺陷病(FI)是由猫免疫缺陷病毒(FIV)引起的猫免疫缺陷综合征,临床上以免疫功能低下,呼吸、消化系统炎症,免疫系统和神经系统功能障碍及容易继发感染为特征的病毒性传染病。本病流行广泛,以中、老年猫多发。由于病原的生物学特性和  相似文献   

3.
猫免疫缺陷病(feline immunodeficiency disease,FID)是由猫免疫缺陷病毒(FIV)感染引起的慢性病毒性传染病,以消瘦、严重的牙龈炎、口腔炎和神经系统紊乱以及容易继发感染为特征.由于FIV主要在CD4+辅助性T细胞内增殖并杀伤该细胞,导致其数量逐渐降低,最初又称为猫嗜T淋巴细胞病毒(feline T cell lymphotropic virus)[1].该病发病机理和临床症状与艾滋病相似,故又称猫艾滋病(feline 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FAIDS).  相似文献   

4.
猫免疫缺陷病毒(Feline immunodeficiency virus,FIV)是一种主要感染猫的反转录病毒.FIV与人的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有许多相似性,可作为HIV的研究模型,如测量FIV病毒在动物体内的感染曲线,可为了解HIV在人体内的传播细节提供蓝图;利用FIV偏好感染发展中的神经系,可以帮助人们了解艾滋病(Acquired immure deficiency syndrome,AIDS)对神经系统的致病机理.FIV疫苗的研究获得成功,可为HIV疫苗的研制提供提示.FIV在基因治疗方面有重要的应用价值,目前应用FIV传递CFTR(cystic fibrosis transmembrane conductance regulator)的cDNA到呼吸系统表皮细胞治疗囊肿性纤维化(cystic fibrosis,CF)的研究已经取得了很大进展.  相似文献   

5.
猫免疫缺陷病毒(FIV)属慢病毒亚科,在体内感染T淋巴细胞、巨噬细胞和脑星形胶质细胞,可感染猫潜伏几年后发病。FIV如伴发猫白血病或猫杯状病毒(FCV)等感染,则危害更大。以下就笔者接触到的一例FIV伴发FCV、慢性肾病(CKD)和肥厚性心肌病(HCM)的治疗和分析。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猫免疫缺陷病毒(Feline immunodeficiency virus,FIV)的核衣壳蛋白(core nucleocapsid protein)——p24蛋白的免疫活性,试验根据Gen Bank中FIV的p24基因序列设计了1对引物,对FIV检测阳性的猫血液样本提取总RNA并进行反转录,PCR扩增p24基因,将此目的片段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 ET-28a(+)中,构建获得重组质粒p ET-p24,并热转化至E.coli BL21(DE3)感受态细胞中,诱导蛋白表达后用SDS-PAGE和Western-blot进行鉴定,用FIV感染的猫阳性血清和重组p24蛋白免疫小鼠得到的多克隆抗体对表达蛋白的免疫原性和反应原性进行检测。结果表明:RNA反转录成c DNA后成功扩增出大小为622 bp的p24基因和构建出原核表达载体;构建成功的含p ETp24重组质粒的大肠杆菌诱导后能大量表达FIV-p24蛋白,并且p24蛋白以包涵体形式存在;p24蛋白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和反应原性。说明p24蛋白是具有生物学活性的蛋白,在猫免疫缺陷病的诊断和防治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流行及防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病原特性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Infectious bronchitis,IB)是由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nfectious bronchitis virus,IBV)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传染性疾病.IBV为有囊膜单股RNA病毒,病毒粒子呈多形性,大多数为球形,直径约60~160 nm,囊膜表面有棒状纤突.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粒子含有3种主要结构蛋白:纤突糖蛋白(S)、膜蛋白(M)、内部核衣壳蛋白(N).S蛋白位于病毒粒子的表面,由S1和S2两种糖蛋白组成.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上海市猫上呼吸道疾病病例中猫杯状病毒(FCV)、猫疱疹病毒1型(FHV-1)和猫流感病毒(FIV)的感染比例及其遗传变化特点,对上海市冬季53份表现上呼吸道症状宠物猫的眼结膜、口咽和鼻黏膜拭子,进行FCV、FHV-1和FIV分离与鉴定,并对分离的病毒进行遗传进化分析.结果显示:53份样品中,FCV分离率为58.4...  相似文献   

9.
1、日本 1987年日本的一次猫爱滋病血清学调查表明,1584只临床健康猫中有12.4%感染猫免疫缺乏症病毒(Feline Im-munodeficiency Virus,FIV),1739只有疑似症状的猫中有43.9%感染了 FIV,雄猫的感染率是雌猫的1.5倍.患猫的平均年龄为5.2岁,最常见的症状是:口炎/龈炎(52%)、  相似文献   

10.
1病原 鸡传染性贫血是由鸡传染性贫血病毒(Chicken Infectious Anemia Virus,CIAV)引起的,以雏鸡再生障碍性贫血、全身淋巴组织萎缩、皮下和肌肉出血及高死亡率为特征的传染病. 传染性贫血病毒在分类上属于圆环病毒科,圆环病毒属.本病毒呈球形,无囊膜,病毒粒子平均直径约25.0~26.5钠米.核衣壳呈正二十面体,由32个壳粒组成,为典型的5、3、2次轴对称.CIAV的基因组分别为单股、负链、圆环状、共价连接的DNA,由2 300个碱基组成.基因组有3个部分或完全重叠的开放阅读框(ORF),编码3种蛋白质,VP1~3.VP1为CIAV惟一的结构蛋白(衣壳蛋白)和主要免疫原蛋白,分子量为52kD;VP2分子量为24kD,是CIAV的非结构蛋白,参与感染的某些阶段病毒的装配;VP3又称凋亡素,可诱导感染细胞的凋亡,分子量为13kD.  相似文献   

11.
猫免疫缺陷病毒(feline immunodeficiency virus,FIV)在自然情况下感染多种猫科动物,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存在,尤其是日本、欧美等国家的家猫、流浪猫、非洲狮感染比例极高,而我国目前关于该病鲜有报道。试验对一例临床疑似FIV感染的流浪猫进行了抗原和PCR检测,结果表明:该流浪猫为FIV阳性。  相似文献   

12.
猫免疫缺陷病毒(Feline immunodeficiency virus,FIV)是一种主要感染猫的反转录病毒。FIV与人的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有许多相似性,可作为HIV的研究模型,如测量FIV病毒在动物体内的感染曲线,可为了解HIV在人体内的传播细节提供蓝图;利用FIV偏好感染发展中的神经系,可以帮助人们了解艾滋病(Acquired immure deficiency syndrome,AIDS)对神经系统的致病机理。FIV疫苗的研究获得成功,可为HIV疫苗的研制提供提示。FIV在基因治疗方面有重要的应用价值,目前应用FIV传递CFTR(cystic fibrosis transmembrane conductance regulator)的cDNA到呼吸系统表皮细胞治疗囊肿性纤维化(cysticfibrosis,CF)的研究已经取得了很大进展。  相似文献   

13.
1病原 犬细小病毒(CPV)在分类上属细小病毒科,细小病毒属。病毒粒子呈圆形,二十面立体对称,无囊膜,病毒核衣壳由32个长为3~4纳米的壳粒组成。病毒基因组为单股线状DNA。对新生组织细胞有亲和力,能在犬肾脏细胞和猫胎肾细胞(原代或传代细胞)上生长。  相似文献   

14.
正猫杯状病毒(Feline Calicivirus,FCV)属于杯状病毒科(Calicivirudae)疱疹病毒属(Vesivirus),为二十面体对称的球形无囊膜病毒,直径35~39 nm,病毒衣壳由排列成二聚体的180个蛋白质分子组成,形成90个壳粒,衣壳在生物组成上只含有一种蛋白(VP1)。FCV基因组为全长7 683 bp的单股正链线性RNA(ss RNA)。  相似文献   

15.
1病原学伪狂犬病毒(PRV)属于猪疱疹病毒科、疱疹病毒属,病毒粒子为圆形,直径150~180纳米,核衣壳直径为105~110纳米。病毒粒子的最外层是病毒囊膜,是由宿主细胞衍生而来的脂质双层结构。囊膜表面有长约8~10纳米呈放射状排列的纤突。该病毒的抵抗力较强,在37℃时,半衰期为7小时,8℃可存活  相似文献   

16.
一、H9N2病原学与流行病学 (一)H9N2病原学 H9N2亚型禽流感是低致病性禽流感.其病毒(AIV)属于正粘病毒科,正粘病毒属;病毒粒子多呈球形,为80~120nm的直径,表面有长10~12nm的密集钉状物或纤突覆盖,包括血凝素(HA)和神经氨酸酶(NA)两种不同形状的表面钉状物,病毒囊膜内有螺旋形核衣壳.  相似文献   

17.
鸭瘟病毒属疱疹病毒科、α-疱疹病毒亚科,病毒粒子呈球形,有囊膜的线状双股DNA,与蛋白缠绕形成病毒核心,大小约为150 kb,两端为末端重复序列,中间有内部重复序列.衣壳为对称的二十面体,外观呈六角形,它由162个相互连接呈放射状排列且有中空轴孔的壳粒组成.核衣壳外为外膜,其绕以囊膜形成成熟的病毒粒子.囊膜蛋白为病毒的主要保护性抗原,介导病毒进入细胞,促进病毒的成熟与释放.文中对病毒形态结构、蛋白特性等方面进行论述,以期为更清楚地认识该病毒的特性提供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18.
随着对人类爱滋病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对动物类爱滋病也日益关注。迄今发现的引致动物类爱滋病的病毒有猿免疫缺陷病毒(SIV)、猫免疫缺陷病毒(FIV)及牛免疫缺陷病毒(BIV),对BIV研究较少,SIV存在于野生的非洲猿猴如非洲绿猴、黑白脸猴,小长尾猴及狒狒等,终生带毒,除少数例外一般很少发病。猫感染FIV后则会发生类爱滋病,且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外观正常,这与人感染人免疫缺陷病  相似文献   

19.
禽流感病毒(AIV)粒子一般为球形,直径为80~120nm。病毒粒子表面有10~12nm的密集状物或纤突覆盖,病毒囊膜内有螺旋形核衣壳。HA的作用是将病毒粒子吸附在细胞表面受体上,并与病毒的血凝活性相关。NA酶的活性则是通过对受体内神经氨酸的作用,可使新生病毒从细胞中释放出来。禽流感病毒(AIV)的基因组由8条单链负股RNA组成,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哈尔滨地区猫免疫缺陷病毒(FIV)流行的亚型情况,试验于2016年1—4月份在哈尔滨市香坊区采集流浪猫全血40份进行血清学检测和分子生物学检测,通过ELISA抗体检测鉴定出一株FIV,从阳性血液样品中提取基因组DNA,通过巢氏PCR扩增得到目的片段env V3~V5高变区,并对该样品进行了序列分析及亚型鉴定。结果表明:该阳性样本为FIV A亚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