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在养蜂生产实践中,经常会发生因环境和人为的影响,有些蜂群的外勤蜂偏离原群飞入邻近的蜂群中,造成群势强弱悬殊,影响蜂群正常繁殖。现将蜂群飞翔偏集的原因及处理方法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2.
蜂群通过漫长的越冬阶段,群势有所下降,在早春为了使蜂群迅速恢复和壮大,采用双群或多群同箱繁殖是个有效的办法。在外界略有花粉进箱时,蜂王就开始扩大卵圈。在这时往往有:①飞翔蜂偏集,造成幼虫哺育  相似文献   

3.
康龙江 《蜜蜂杂志》2006,26(1):18-18
双王群出现一侧蜂多,一侧蜂少的现象叫做群势偏集。有偏集就得纠偏,否则,会强则愈强,弱则愈弱,将影响发展和生产。1导致偏集原因蜂王因素:1)老少王同箱,老王产卵力差,蜂群发展慢、群势弱;新王产卵力强,蜂群发展快,群势壮。2)优劣王同箱,优质王产卵快,蜂多群壮;劣质王产卵慢,蜂少群弱。群势因素:春繁一开始群势就不平衡,蜂多的一侧繁蜂速度快,蜂少的一侧越繁蜂越少。季节因素:实践证明,晚秋蜂群偏集尤其突出,哪一侧蜂多,蜜蜂愈是喜欢往哪一侧密集,结果导致蜂多的一侧4框蜂还有余,蜂少的一侧3框蜂也不足。巢门因素:因双王群巢门间距近(8cm左右…  相似文献   

4.
引起偏集的原因及制止方法偏集就是一群蜂的工蜂进入或偏向另一蜂群的现象。少数几群倒无关紧要,多时就会引起全场蜂群混乱、采集积极性下降,严重时甚至会引起盗蜂、围王,给蜂场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引起偏集的几种原因:转场是引起偏集的直接原因,但危害小;而外界环...  相似文献   

5.
蜂箱摆放要平行放置,如两箱摆在一起,不要一前一后,否则蜜蜂会偏集,一些飞翔蜂飞入前箱,使后一箱削弱。蜂箱不要摆在风口处,否则季节风会将风口处蜂箱前的归巢蜂吹移向后,进入别的蜂箱,使风口处蜂群削弱。如场地宽阔,蜂箱摆放不可过密,箱距1米,行距3米,以免偏集影响繁殖。转地放蜂时,因场地原因,蜂群摆放过密,但前后排行距不可少于1米,以免后排蜂箱的飞翔蜂误入前排。  相似文献   

6.
蜜蜂的偏集是指外勤蜂受到环境和人为等因素的影响,集中飞入附近其它蜂群,造成群势强弱悬殊的现象,偏集是蜜蜂饲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如不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解决,会严重影响蜂群的正常繁殖.某些群的减弱还会为盗蜂及各种蜜蜂病敌害的侵袭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7.
正笔者经过多年实践,总结出处理多群同时出现自然分蜂的管理方法,不会出现围王、失王及工蜂大量偏集现象。一、多群同时分蜂当多群同时出现自然分蜂并集结时,如处理不当,会失王,自然分蜂团收回后,也会出现工蜂互相斗杀,蜂群损失严重。特别是大型蜂场,饲养蜂群数量多,如果当时未观察到哪箱出现的自然分蜂,只好逐箱查看,费时费力。如果这个工作时间过长,会出现  相似文献   

8.
蜜蜂是营群体生活的昆虫 ,它们依靠群体的力量抵御敌害 ,抗御不良环境。在长期严酷的生存竞争之中 ,形成了“蜂往旺处飞”等一系列生活习性 ,加之蜜蜂种群及个体腹部存在着具有指南针功能磁性纳米粒子 ,这种磁性纳米粒子的密度及质量存在着差异而导致蜜蜂识巢能力的差异 ,蜂群在高密度摆放时 ,尤其是在诸如越冬爽身飞行 ,幼蜂试飞等特定条件下 ,蜜蜂个体向大群旺群 ,新王群 ,蜜足群飞移集中的趋势及行为 ,即所谓的蜂群偏集现象。观察表明初驯化的野生中蜂偏集性大于已驯化饲养的中蜂群 ,而中蜂群的偏集行为大于意大利等外来蜂种。蜜蜂的偏集…  相似文献   

9.
1.及时检查蜂群。蜜蜂经过漫长的越冬期,早春要及时选择12℃以上的无风晴天,让蜜蜂出巢飞翔排泄。在此期间仔细观察每群蜜蜂飞翔活动情况,发现不正常蜂群要作标记,待大规模飞翔活动结束后,立刻开箱检查。发现失王和弱小蜂群及时合并。对缺蜜蜂群可将贮存的蜜脾,割去封盖蜡,用温水冲一遍,放入蜂团外侧;吃偏蜜脾的蜂群要调转蜜脾方向。如果没有贮存的蜜脾,可用蜜汁灌脾补救饲喂。将空牌撤除,对染病蜂群及时隔离治疗。气温升为14℃以上的晴暖无风天气,进行彻底地全面检查,着重清除越冬以来箱底死蜂和废物,并将全场蜂群状况…  相似文献   

10.
蜂群一旦发生了偏集,就会使被偏入群的蜜蜂激剧增加,比例失调,甚至发生围王等。被偏群内的蜜蜂所剩无几,大量子脾受冻,给蜂群管理及蜂产品产量上带来许多不应有的损失。另外,在我们饲养单王和双王群时,蜂群内的蜂团也容易发生偏集,经常是一边子满蜜足,而另一边却是空脾,两边蜂  相似文献   

11.
1观察蜜蜂飞翔早春越冬的蜜蜂出巢排泄时,绕蜂场上空飞行,要趁此机会仔细观察蜜蜂的飞翔情况。越冬顺利的蜂群,蜜蜂飞翔特别有劲,蜂群越强飞出的蜂就越多。有的蜂群越冬不顺利,蜜蜂出巢时,可以看出一些不正常的现象:有的蜜蜂肚子膨胀,爬到巢前的板上排泄,表明越冬饲料不良和环境潮湿;有的蜂群蜜蜂出箱迟缓,飞翔蜂少,而且飞得无精打采,表明群势弱,蜂数少;从巢门出来的蜜蜂毫无秩序地在箱上乱爬,像是寻找什么似的,如靠近箱侧,就可听到箱内有混乱声,表明群内失王。要把一切不正常的蜂群作上记号,凡失王的蜂群或有劣质蜂王的弱群应速合并。2速查…  相似文献   

12.
张河勇 《蜜蜂杂志》2020,40(2):15-16
偏集对蜂群的危害性是多方面的,即有直接的损失和间接的损失之分。直接损失,就是偏集的工蜂,会被他群的工蜂围攻而亡,当然也由于偏集工蜂的奋力拼搏,常造成两败俱伤。但也有部分工蜂,能勉强偏入他群,偶尔还会刺杀他群的蜂王。这种打斗式的偏集,常发生在外界缺乏蜜源之际,尤其是酷暑的夏末秋初。而在气温适宜、蜜源良好之季节,由于被偏集群的工蜂忙于出勤采集,巢内储蜜充足,蜂性比较温和,通常不会阻拦偏集的工蜂,造成蜂群之间强弱悬殊、弱群歉收,或难以繁殖壮大之损失。  相似文献   

13.
(一)春季定地、小转地蜂群的饲养管理,依次为双王同巢,防治疫病,组织生产群,更换老蜂王,防止盗蜂.转地外省的大转地蜂群,其饲养管理依次为分批加继箱,防止蜜粉压卵圈,育王分蜂,预防自然分蜂,准备转地,注意蜂群途中安全,预防工蜂偏集,调整群势,取蜜采浆,追花夺蜜,再次准备转运.  相似文献   

14.
蜜蜂卷翅病,俗称“焦翅”。患此病的蜂群,幼蜂羽化出房后,大部分翅膀残缺,部分幼蜂虽有翅,但软弱无力,不能展翅飞翔。到试飞时,跃出巢外在地上焦躁地爬行,然后死去。蜂群发生此病后,常导致几代蜂的死亡,群势陡然下降,强群变弱群,以至覆灭。  相似文献   

15.
辛强 《蜜蜂杂志》2011,30(2):2-2
在适合蜜蜂飞翔的季节里,经常会出现部分蜂群群势相差悬殊的情况,而且强的越强,弱的越弱。尤其转场到新址或刮大风后,“偏集”现象格外严重,给蜂场管理带来很多麻烦,如:有的蜂群需连续加脾,就有蜂群需要撤脾;有的蜂群需要散热,  相似文献   

16.
在浙江宁波地区,10月上中旬蜂群开始发生油茶花烂子,在山区繁殖越冬蜂的蜂群,只好转到平原。这时外界蜜源稀少,蜜蜂活动造成群势下降,往往一个平箱到早春只剩下2~3框蜂。为保存蜂群的群势,减少飞翔活动的损失,1978~1979年我场进行了常温暗室贮藏的试验,证明贮藏后的  相似文献   

17.
为了让蜂群的发展适应客观条件获得丰收,养蜂员就要做好子脾的调整与蜜蜂的利用。一般常用的有以下几种方法:一、加强飞翔蜂流蜜期开始了,蜂群还都处于增殖阶段,为了集中飞翔蜂多采蜜,就得将并列的蜂群挪走一箱,让忙于采蜜的工作蜂飞进原地的那一箱进行突击采蜜。二、补充幼蜂对不足一脾蜂的小群,只能采用先补蜂后补子的方法,选一个蜜蜂忙于飞翔的上午,将强群中幼蜂多的蜂脾提出,将幼蜂抖  相似文献   

18.
一、多群帮一群(也叫帮子脾采蜜法)。要在大流蜜期前15~20天进行。也就是用若干个蜂群的蛹脾(每群提1~2框)附带幼蜂,补助一个强群(串插放),用这个办法可一次合成,但要在蜜蜂出巢后进行。二、飞翔蜂采蜜法:大流蜜期到来时,将主群左右的副群抬走,飞翔蜂采集回来后,发现本群失踪,就会飞进主群内,主群因此被飞翔蜂加强起来。抬走的副群要加强管理,使其正常繁  相似文献   

19.
东北越冬蜂群有5—6个月不能出巢排泄。由于气候、飼料不良的影响,每年都有許多蜂群发生下痢,在箱里排泄,使蜂群受到削弱甚至大量死亡。自从苏联先进养蜂家揭开冬季蜂群不能飞翔的秘密以后,有些蜂場先后試用了这种先进办法,許多蜂群获得了解救。这是值得我们庆幸的一件大喜事。辽宁义县林堡人民公社养蜂场,1957年冬季有5群蜜蜂发生下痢病,曾在明朗室内进行爽身飞翔。  相似文献   

20.
黄坚 《中国蜂业》2000,51(6):10-11
蜂群越冬期温度低 ,雨雪多 ,如管理不善 ,群势减弱 ,蜂群损失严重。鉴此 ,要克服当前存在的重秋繁、轻冬管的倾向 ,加强越冬管理 ,把越冬蜂损耗降到最低 ,为次年生产丰收奠定基础。蜂群越冬管理的技术措施主要有 :一、控制蜜蜂的无效飞翔 ,以节约体力 ,延长寿命。越冬蜂损耗高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蜜蜂无效飞翔。飞翔多 ,蜜蜂体力消耗大 ,加上冬季气候寒冷 ,常常处在临界温度。蜜蜂一旦飞出 ,常死于野外。因此控制蜜蜂越冬期的无效飞翔 ,可有效地减少冻僵蜂 ,减少体力消耗。控制蜜蜂无效飞翔的具体方法 :其一 ,关王停产。打破传统习惯 ,改自然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