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8 毫秒
1.
[目的]检测含酚工业水的污染程度。[方法]应用蚕豆微核技术对未处理的含酚工业水水样及处理后的工业水水样进行了检测,计算微核率及污染指数。[结果]用未处理的含酚工业水水样培养72 h的蚕豆微核率为7.8‰;用处理后的工业水水样培养72 h的蚕豆微核率为2.0‰;用自来水水样培养72 h的蚕豆微核率为0.2‰。[结论]未处理的含酚工业水为重度污染,处理后的工业水污染指数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2.
注水开发目前是海上油田普遍采用的开发方式,注入水与地层水之间的配伍性直接影响注水和储层保护效果。在分析注入水和地层水成分基础上,采取结垢趋势预测和静态动态试验来评价海水和地层水之间的配伍性。结果表明,WS17-2油田流三段地层水和注入水离子含量相差较大,同时总矿化度均不高;海水自身以及和地层水之间在地层条件存在不配伍性现象,有碳酸钙垢生成,通过添加一定量的有机膦酸盐防垢剂可以有效阻止垢的生成。  相似文献   

3.
大牛地气田产出水采用集中处理方法进行处理,处理后的污水回注地层。为提高污水回注效率、不伤害回注层、保护环境,从分析混合污水水质出发,对回注层岩心渗透率等性质进行试验分析,结合现行气田水回注标准、目标气田的储层特性等,研究建立了大牛地气田回注水油量、悬浮物含量等回注指标标准,以确保污水高效安全回注。  相似文献   

4.
三种固液分离设备处理猪场粪污的效果及成本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分析螺旋挤压式固液分离机、滚轴过滤固液分离机和卧式螺旋沉降离心机3种固液分离设备的性能,用这3种设备对猪场粪水进行固液分离,检测处理后的液体的固体悬浮物含量、COD(化学需氧量)、总氮总磷,并对处理成本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卧式螺旋沉降离心机处理的粪水固体悬浮物较少,COD值和总氮总磷含量较低;螺旋挤压式固液分离机和滚轴过滤固液分离机能耗较低;卧式螺旋沉降离心机的附加投入较小。综合分析后认为用卧式螺旋沉降离心机对猪场粪水进行初步处理较为合适。  相似文献   

5.
建立一种可以同时检测水和土壤中8种菊酯类农药残留的气相色谱法。水样经正己烷提取,氮气吹干,定容后可直接检测农药残留(GC-ECD);土样经正己烷-丙酮(1∶1,体积比)提取,Florisil固相萃取柱净化,HP-5毛细管气相色谱柱进行分离,检测农药残留(GC-ECD)。8种菊酯类农药残留的色谱图分离效果良好,检出限在0.025~0.1mg/kg之间,线性相关系数均大于0.995。8种菊酯类农药的添加水平为0.025~2mg/kg,回收试验表明该方法平均回收率在75.97%~96.00%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在1.73%~6.85%之间。该分析检测方法快捷、简便、测定结果准确可靠,满足环境样品中8种菊酯类农药的多残留分析。  相似文献   

6.
注入水能有效维持和进一步补充储层压力与地层能量,提高采收率。若注入水水质不稳定或与储层不配伍,不但达不到稳产增产的效果,而且可能对储层造成伤害。为分析垦利3-2油田注入水可行性,对垦利3-2油田注入水水质、注入水自身结垢趋势预测与静态结垢程度等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垦利3-2油田注入水在地层温度范围内会产生CaCO3垢,且其结垢趋势与程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在注水过程中能对储层岩心渗透率造成明显的损害。同时优选出了具有良好抗温性的防垢剂HEDP,当加量为20~30mg/L,其防垢率≥90%,加入25mg/L HEDP后,注入水在注入过程中岩心渗透率保留值可达95%以上,可有效避免因地层流体不配伍而结垢造成的地层伤害。  相似文献   

7.
大豆蛋白限制性酶解修饰与产品的溶解性和保水性变化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为改善大豆蛋白的功能性质,利用中性蛋白酶和胰蛋白酶对大豆浓缩蛋白、分离蛋白进行限制性酶解处理,并考察相应产品的酶解修饰模式与溶解性、保水性变化的关系。以酶解修饰蛋白质产品的氮溶解指数、保水率、单分子层水含量为指标,测定水解度(Drgree of Hydrolysis,DH)为1%、2%的8种大豆蛋白酶解修饰产品的溶解性、保水性与水吸附作用。结果表明,限制性酶解修饰处理后,酶解修饰产品的溶解性、保水性、水吸附作用的变化与酶解模式或DH有关;大豆浓缩蛋白经胰蛋白酶修饰至DH为1%,可以显著提高修饰产品的溶解性和保水性;大豆分离蛋白经胰蛋白酶或中性蛋白酶修饰后,可改善溶解性但破坏其保水性;大豆浓缩蛋白、分离蛋白的限制性酶解修饰处理,可以提高修饰产品对水的吸附作用。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黄瓜耐低温性的机理,摸索鉴定黄瓜耐低温性的方法,对不同来源黄瓜品系9504、9507、9524、9508、9511、9514、9506、9510和9517进行白天12℃,晚上8℃的低温处理,每天光照7.5h,强度为30μmol·m^-2·s^-1,共处理14d,对耐寒性进行分级,并计算耐寒指数.测定常温下黄瓜种子含水量、自由水含量、束缚水含量、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淀粉含量、种子含油量、亚油酸含量和油酸含量。结果表明:低温处理后,不同来源黄瓜品系种子含水量、油酸含量基本相同,自由水、束缚水含量、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淀粉含量、种子含油量和亚油酸含量表现不同。其中9504和9507耐寒指数最高(0.8),自由水含量低(小于5%),束缚水含量高(大于2.98%).可溶性蛋白含量较高,淀粉含量较低,种子含油量较高,亚油酸含量较高。进一步的相关分析表明,自由水含量、束缚水含量、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淀粉含量和亚油酸含量5个性状与耐寒指数的相关达显著水平,说明其与黄瓜耐低温性关系密切,可作为黄瓜耐低温性鉴定的间接指标。  相似文献   

9.
PVA渗调对菜豆种子活力及膜透性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探讨了用PVA渗调处理菜豆种子后,种子活力、抗寒性及膜结构、膜透性和超氧物歧化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0.5%~5%的PVA处理菜豆种子后,其萌发率、生长势、活力指数有不同程度提高,以2%浓度效果最好。-2,2,15,25℃四种温度条件下经PVA处理的种子萌发率、活力指数、发芽速度均高于对照。处理种子的膜结构完整,单位面积电导率降低,超氧物歧化酶活性增加。说明PVA可促进超氧物歧化酶活性和膜的修复与重建。  相似文献   

10.
T油田注水井注入困难,注水水质造成了储层损害,因此有必要进行注水试验分析。根据T油田储层和流体特征,分析了储层的敏感性,储层速敏、水敏和盐敏的损害程度均是中等偏弱。调查注水水质现状发现,注入水细菌和溶解氧含量高。通过注入水与地层水水质试验、注入水和地层水离子配伍性试验,发现注入水与地层水的化学性质差异较大,混配水结垢现象不十分明显,结垢量随混配样中地层水所占比例的增加而增加。该研究以期为下一步注水水质标准研究提供试验基础。  相似文献   

11.
BEM-5 P原油降凝剂试验效果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大港油田混合外输原油添加BEM—5P原油降凝剂在室内试验和现场试验的情况,分别在两条长输管道上进行了现场加剂试验,BEM—5P原油降凝剂对大港混合原油的改性效果得到了验证,同时预测评价了大港油田低输量长输管道降凝输送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2.
从大港油田氧化塘池中分离得到1株能降解原油产生生物表面活性剂的菌株I. 经鉴定, 该菌株为芽孢杆菌属(Bacillus). 用气相色谱仪进行原油的全烃组分分析, 结果表明原油的重质组分减少, 轻质组分增加, 从而可使原油的流动性增加. 通过选用不同培养基培养来优化代谢产物, 确定了培养基的最佳组成. 最后通过岩心模拟试验来验证其提高原油采收率的可能性. 结果表明: 增大菌液的浓度, 提高采收率的幅度增大;注入菌液的时机不同, 提高采收率的幅度也不相同.  相似文献   

13.
针对油田注水系统存在不稳定、能耗大等问题,制定了在注水系统中增加高压变频设备的措施,对高压变频技术在辽河油田的实际应用情况进行经济性分析,指出采用高压变频技术不仅解决了油田注水难的问题,而且取得了明显的节能效果。  相似文献   

14.
在水质分析数据的基础上,采用水质分析软件和化学分析方法研究了大港油田采油三厂各注水系统的结垢类型和程度,并与实际垢样分析结果进行了比较,证明了预测结果的准确性。通过对各注水系统结垢影响因素(离子浓度、温度及压力)的研究,指出采油三厂各注水系统结垢的主要原因是流体中水质成分的影响,且外部条件的变化对结垢也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水资源日益紧缺,而火力发电厂是工业耗水大户,合理利用水资源,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已成为火电厂面临的紧迫任务。本文在了解大港发电厂用水现状的基础上,对大港发电厂的用水现状及用水效率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节水措施,探讨其节水潜力,为推动节水型社会的建立,缓解水资源紧缺状况,从而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决安塞油田“三低”特性、强酸敏性储层油水井堵塞问题,提出了振动压裂复合酸化解堵增注技术。探讨了振动压裂复合酸化解堵增注机理,介绍了振动压裂复合酸化解堵增注技术的现场施工工艺。通过室内岩心酸蚀试验,优选酸液体系,在安塞油田应用了振动压裂复合酸化解堵增注工艺技术。应用效果表明,振动压裂复合酸化解堵增注技术工艺效果比单纯的物理、化学解堵工艺效果要好,可起到明显的解堵增注效果,延长措施有效期。  相似文献   

17.
油-水两相流是石油开采中的常见现象,具有独特的流动特征,给混输管道的安全、经济设计及混输管道腐蚀速率的确定造成很大困难。通过对多种油-水两相流的试验和理论研究,对油-水两相流现象和规律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流型和压降模型,并编制出油-水两相流的流型和压降预测软件,利用该软件对渤西油田和绥中36-1油田两条油水混输管道相关参数进行了计算,计算结果与油田实际完全吻合。  相似文献   

18.
通过野外采样法,分析了天津地区表层土壤中菲系列化合物中能反映污染物来源的地球化学参数(菲/蒽、甲基菲指数及甲基菲/菲)的空间分布特征,初步讨论了不同环境功能区多环芳烃污染物的来源。结果表明,天津市区、近郊区和汉沽、塘沽的污染物主要是汽车尾气、工业和生活燃煤等不完全燃烧产物的近源沉降;蓟县北部、宝坻西南部、武清西北部的污染物主要为北京地区的大气输入,此外由于当地工业和民用燃料以燃煤和木材燃烧为主,所以当地的煤烟型污染也有一定的贡献;三大排污河污灌区及其附近土壤中的主要污染物为工业油类;大港区的主要污染物是随风迁移来的煤燃烧的产物,而大港油田在开发储运过程中的原油泄露造成的污染贡献并不显著。静海县土壤中的主要污染物为远距离迁移而来的化石燃料的燃烧产物。  相似文献   

19.
为探讨气候变化背景下东北农作区大豆需水量变化特征,基于Simulation of Evapotranspiration of Applied Water(SIMETAW)模型,利用东北农作区58个气象站点1961—2010年的气象资料,分析气候变化背景下大豆不同生育时期内有效降雨量、需水量(ETc)与缺水量(WD)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50年来东北农作区大豆花前有效降雨呈微弱增加的趋势,花后有效降雨呈下降趋势,大豆全生育期有效降雨量呈下降趋势,气候呈现暖干趋势;在大豆全生育期及各生育阶段长白山区的有效降雨量均高于其他亚区。全区大豆全生育期50年平均需水量为398.29mm,呈下降趋势,其分布呈西多东少、南多北少;全区大豆播种-出苗阶段需水量多年来保持稳定,平均为27.36mm,其分布呈北部及中部多、南部少。全区大豆出苗-开花阶段平均需水量为130.90mm,呈下降趋势,其分布呈南多北少,全区大豆开花-成熟阶段平均需水量为240.03mm,呈上升趋势,其分布呈中部多、南北少。近50年来,东北农作区大豆全生育期及不同生育阶段内缺水量为正值,其中松辽平原区大豆缺水量值最大。如果不考虑灌溉,研究区域有效降雨不能满足大豆的需水,有条件的地区,应适时补充灌溉,来保证大豆的稳产高产。  相似文献   

20.
在水肥资源紧缺的情况下,为了探索目前黄淮麦区高产麦田的水分高效利用模式,在安阳市采用以当地常规模式为对照的4种施肥灌溉模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以安阳市生态条件为代表的豫北地区,栽培模式1(N210 kg/hm2,底墒水、拔节水、开花水)产量为5 847.0 kg/hm2,是小麦高产高效的较佳模式;其次为CK(浇4水),表明在4种栽培模式中,底墒水、拔节水、开花水是豫北生态类型区较为适宜的高产高效灌溉模式,与CK相比,该模式不仅省水、省肥、省工,而且产量较高,在豫北地区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