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韩大平 《安徽农业科学》2013,(20):8694-8697
利用德州市397名消费者的问卷调查资料,就消费者对食品安全查询机的认知和使用行为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德州消费者在总体上对食品安全查询机的使用及其功能认知程度较低,影响消费者对食品安全查询机了解程度的主要因素是年龄、职业、性别和学历。影响消费者对食品安全查询机接受程度的主要因素是个体特征因素和风险意识相关因素。消费者没听说过、不了解食品安全查询机以及食品安全查询机所能查到的食品安全项目太少起不到安全防范的作用是人们对食品安全查询机缺乏认识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食品安全问题是人们普遍关心的重要问题,学者对此有很多研究。本文基于经济学的视角,介绍了国内学者从食品安全问题产生的原因(信息不对称、道德风险、社会规制等)和消费者行为两个方面进行的研究,以期对食品安全问题的进一步研究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3.
食品安全和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食品安全不仅会影响一国的声誉和国际形象,且也会影响整个食品行业的健康成长。然而食品安全涉及范围很广,中国食品安全问题近年来经常发生且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研究着重阐述了食品安全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分析了食品安全对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性,提出了应对食品安全问题的策略。  相似文献   

4.
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人们日常生活质量也在逐渐提升,食品安全问题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和关注。在人们日常饮食中,烹饪方式及烹饪食材直接关系到人们的身体健康,因此研究中式烹饪方法中的食品安全问题具有很好的研究价值和意义。本文将对中式烹饪中存在的食品安全问题进行简要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避免出现食品安全问题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5.
闫连富 《北京农业》2014,(30):178-180
作为人们日常生活中非常普遍的一种食品,人们对于猪肉安全问题非常关注,所以提高猪肉安全的可靠性非常重要。但我国在猪肉的生产管理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导致了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对人们的生活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基于I,以北京市猪肉食品安全存在问题和可追溯技术和管理体系为研究对象,对食品安全信息追溯体系进行研究,探索现代化信息发展下,猪肉追溯技术对于猪肉行业食品安全的影响,以及如何提高猪肉食品安全可追溯体系的进步,以期减少猪肉食品问题发生,促进北京市猪肉食品安全的追溯和管理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历史的视角,对食品安全问题发生的社会机理以及影响因素作了梳理和分析,总结了食品问题爆发期的特点和成因,分别从工业化、城市化和市场化的角度讨论了对社会食品安全的影响。并在历史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对于现实食品安全现状,需要正确把握和应对,防止并克服认识的狭隘化、行为的绝对化和态度的消极化。文章还就现实的应对举措提出了建议和意见。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农村消费者安全食品购买行为的影响因素,为引导农村消费者的购买行为,解决农村食品安全问题提供理论支撑,并为构建全方位的农村食品安全监管体系提供政策建议。【方法】基于计划行为理论框架,对河北省邢台市平乡县2镇4乡的调查数据进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行为态度、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行为意向以及个体特征五大维度均会影响农村消费者安全食品购买行为。其中家人或朋友支持购买安全食品的程度、是否愿意为保障食品安全支付额外费用、家庭收入等14个因素呈不同程度的显著影响;购买到假冒伪劣食品的维权行为、性别等因素无显著影响。【结论】从开展农村食品安全宣传活动,完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以及发挥多主体参与作用三个方面加强农村食品安全整治工作。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农村消费者安全食品购买行为的影响因素,为引导农村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及解决农村食品安全问题提供理论支撑,并为构建全方位的农村食品安全监管体系提供政策建议。【方法】基于计划行为理论框架,对河北省邢台市平乡县2镇4乡的调查数据进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行为态度、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行为意向以及个体特征五大维度均会影响农村消费者安全食品购买行为。其中家人或朋友支持购买安全食品的程度、是否愿意为保障食品安全支付额外费用、家庭收入等14个因素呈不同程度的显著影响;购买到假冒伪劣食品的维权行为、性别等因素无显著影响。【结论】从开展农村食品安全宣传活动,完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以及发挥多主体参与作用三个方面加强农村食品安全整治工作。  相似文献   

9.
食品安全问题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随着近年来技术的发展,食品安全再一次引起大家的重视。而蔬菜作为人们生活中的必需品,其安全是保证人们身体健康的重要因素。而对于蔬菜种植户农药使用的行为规范进行研究,不仅能够保证蔬菜的质量安全,还对环境保护起到很大的作用。基于此,对我国蔬菜种植户农药使用的行为进行分析,并提出规范农药使用行为的建议,以期能够推动蔬菜种植户对农药使用的规范化。  相似文献   

10.
食品安全信息不对称是造成食品安全问题的根本原因,打破食品安全信息壁垒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由此,国内外很多学者对居民食品安全信息行为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这些研究对提高居民食品安全信息利用效率,建立安全消费行为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该研究对现有国内外消费者食品安全信息行为的主要研究成果进行了梳理和归纳,主要介绍了国内外研究者和相关法规对食品安全信息内容的界定,综述了国内外学者对消费者食品安全信息行为的研究内容,对其中可完善和有待深入研究的方向进行了分析,为相关研究的深入开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加强质量控制保证食品安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食品的质量安全问题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问题。本文通过论述食品源头性污染、生产加工环节污染和食品流通环节造成的污染等影响食品质量安全的重要因素,提出应从加快食品质量标准体系建设、加强食品质量监管力度和加强舆论信息工作等措施入手加强食品质量控制,保证食品质量安全。  相似文献   

12.
针对食品安全市场频现“柠檬市场”现象,基于以往学者对于柠檬市场和食品安全的研究,从“柠檬市场”理论角度提出了解决食品质量安全问题的一些政策建议,如限定各主体的行为规范、完善行政监督体系、实施企业自检制度、推动全民参与等,为净化食品市场提供政策参考。  相似文献   

13.
基于食品安全问题频发的现象,结合激励相容理论和以往专家学者对于激励相容与食品安全问题的研究,对于从激励相容入手解决食品质量安全问题的途径提出一些建议,以期为相关主体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4.
谢欣沂  房洁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3):19088-19089
以苏北三县(睢宁、赣榆、泗洪)为调查对象,从信息不对称问题、食品供给和食品安全问题、食品消费与食品安全问题3个方面阐述了苏北农村食品安全问题发生的经济学机理,从消费者的"逆向选择"和生产者的机会主义行为2个方面介绍了苏北农村食品安全问题的影响。基于上述分析,提出了解决苏北农村食品安全问题的经济学理论:一是提高消费者自身的食品安全知识;二是规范生产经营主体的行为;三是改善食品安全信息不对称现状;四是加快苏北农村经济建设,切实提高农民收入和生活水平.  相似文献   

15.
本文简要介绍了在日本东京农业大学召开的世界农业信息与技术会议的情况,通过与来自世界各国的专家、学者的充分交流与热烈讨论,在信息数据采集、决策支持系统、知识管理/本体论、图书馆信息服务和数据库建设、食品安全,以及信息通信技术的应用等领域有了基本的了解,并结合国际农业信息管理与技术发展经验与问题,提出了我国在该领域值得重视和借鉴的若干思考与建议。  相似文献   

16.
关于食品安全引发因素及控制措施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食品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近年来,从中央到各级政府,从政府官员到普通百姓,对食品安全问题的关注可以说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介绍了食品安全的概念及《食品安全法》的有关问题,结合实例系统地归纳了引发食品安全问题的因素,并重点从食品生产原料和食品加工过程方面提出了安全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7.
转基因食品安全管理属于前沿问题和热点问题。文章通过对近期相关文献的整理分析,从国内外研究现状两个层面进行综述,总结了研究的主要成果及不足之处,以期为进一步深入研究转基因食品安全管理的相关问题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在对浙江省中小企业食品安全加工现状进行调查分析的基础上,阐述了浙江省中小企业食品安全监管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浙江省中小企业食品安全监管对策,重点就广泛应用风险分析原则、完善食品不安全因素的预警机制、建立可追溯系统、减少食品安全信息的不对称性等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9.
中国食品安全浅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食品安全是不分国界,全社会共同关注的焦点问题,也是中国当前面临的挑战之一。"三鹿奶粉"事件再次把中国的食品安全问题推向风口浪尖,食品安全问题似有愈演愈烈之势,这并不是偶然巧合,而是目前特殊条件下社会、经济、道德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为此,一部广泛征求民意、反复修改并经过四审的《食品安全法》终于诞生,标志着我国的食品安全工作进入了新阶段。  相似文献   

20.
冉宏伟 《农业展望》2013,9(9):44-45,56
中国人多地少,保证粮食安全与农民增收已成为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最关心的问题,为了寻求中国粮食安全的基本对策,通过对农业资源的调查和分析,评述了中国粮食生产的现状及现阶段面临的主要问题,指出了潜在的粮食危机,最后结合中国实际提出了促进粮食生产持续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