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浙江省毛竹立地分类和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是《浙江省毛竹区划研究》课题的一部分。根据《中国森林立地分类》系统的立地分类方法,按我省毛竹各适宜区域,划分出10个立地类型小区,25个立地类型组,59个立地类型,并进行立地类型的归类、分级和立地质量评价。同时根据数量化理论Ⅱ,利用148块经营水平基本一致的固定样地和标准地材料,编制了我省毛竹胸径数量化得分表。  相似文献   

2.
我国毛竹区划研究历时两年,已于1991年底完成,并通过成果鉴定。毛竹区划是以群体生态理论为依据,提示毛竹—环境—产量间的内在关系,确定毛竹地理区划分布指标,划分我国毛竹生产适宜区域。同时还利用大量样地确定各生产力等级区,划分立地类型,并按类型建立数据模型,预测各类型的毛竹产量。  相似文献   

3.
浙江省毛竹区划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以植物,地理,生态、土壤、气候及森林经理等学科为理论,依自然地域分异规律和劳动地域分工规律,在大量实地调查的基础上,根据滑动平均数原理,利用微机将我省划分为四个水平适宜区域,综合分析各区域毛竹经营特点,划分出五个不同生产力等级区,并将区划界线落实到乡一级。运用数学模型将我省南北代表山体分划出四个适宜带。同时对各适宜区域(带)进行分区论述,提出了毛竹生产发展方向、目标和经营措施。  相似文献   

4.
描述了毛竹的1个新变型——麻衣竹。其秆箨无箨耳与鞘口燧毛,秆纤细曲折,梢部弯曲呈下垂状而有别于毛竹。  相似文献   

5.
为探究毛竹的潜在分布及其动态变化,并确定对其分布起主导作用的环境变量,文章基于MaxEnt预测模型,利用环境变量图层及316个毛竹分布点数据研究毛竹地理分布的变化。结果显示:1)限制毛竹分布的主要环境变量为最干月降水量、年均降水量、最冷月最低温、年平均温、温度年较差和海拔;2)当前毛竹的潜在适生区主要位于中国东南部,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大致重叠,高适生区主要位于总适生区的东部和西北部;3)在未来气候情景下,毛竹总适生区面积有所缩减,各不同等级适生区面积变化大,其中高适生区面积大幅度缩减。研究获得的毛竹适生区变化趋势可为毛竹培育、引种以及入侵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毛竹不同种苗类型造林效果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研究以母竹无性苗和Ⅰ级、Ⅱ级毛竹实生苗为试材,探讨不同竹苗类型的造林效果。造林第3年结果表明,毛竹实生苗林分在新竹数、地径、冠幅、枝盘数和单株叶片数等5个性状,与母竹无性苗间的差异达极显著或显著水平。Ⅰ级、Ⅱ级实生苗当年新竹数均显著优于母竹无性苗7.2~9.4倍,冠幅较母竹无性苗大90.6%~107.2%。林分郁闭度高达O.77~O.82,为毛竹实生苗林分的26.9%~28.7%。地径、枝盘数和单株叶片数3项指标均为母竹无性苗优于实生苗,枝盘数显著大于Ⅰ级、Ⅱ级实生苗;单株叶片数显著大于Ⅱ级实生苗,与Ⅰ级实生苗比较并不显著。地径与Ⅰ级、Ⅱ级实生苗比较均不显著。母竹无性苗虽然胸径、全高、枝下高大于实生苗,但差异未达显著水平。立竹密度、叶面积指数、生物量3项指标差异巨大,Ⅰ级、Ⅱ级实生苗立竹密度分别比母竹无性苗大7.4倍和9.2倍;叶面积指数分别大4.49倍和3.06倍;生物量分别大5.5倍和8.8倍。  相似文献   

7.
采集江西省林科院竹种园刚竹属3个竹种——毛竹、雷竹及黄秆乌哺鸡竹根际土壤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比较3个竹种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分析其种类及多样性的差异。结果表明:不同竹种根际微生物群落结构具有一定差异性。3个竹种根际土壤细菌群落在各级分类水平上组分相似,构成比例差异不大。真菌群落在各级分类水平上组分相似,构成比例差异显著。在3个竹种中毛竹和雷竹根际土壤固氮菌群落构成组分及比例都更接近。由此可见,不同竹种的根际微生物群落都有其特异性,因此在培育中应对不同的竹种选择施用适当的微生物菌肥,以促进竹种根际土壤优势菌群的形成,进而促进竹种的生长。  相似文献   

8.
毛竹是乔木状禾本科植物,具有强大的克隆繁衍和空间扩展能力。开展毛竹皆伐是毛竹扩张地修复的一种方式。本研究通过监测毛竹皆伐后的各生长因子发现,在皆伐强度经营措施下,毛竹在阔叶林中能续存3年左右,此后基本没有新竹存活;毛竹立竹度、产笋量、新竹数都是逐年降低,直至为0;死笋率逐年增加,直至全部死亡;胸径和株高也逐年降低。因此,毛竹的皆伐措施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毛竹扩张防控措施,有利于对被扩张林地林分的保护与重建。  相似文献   

9.
毛竹对杉木林入侵效应初步调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毛竹通过地下扩鞭在不断向外扩张,对周围的生态环境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为了弄清毛竹在自然状态下的扩张特性,在宜兴市龙背山森林公园对毛竹扩张过程进行了初步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扩张过程中,毛竹的立竹度在水平和垂直方向均随着扩张距离的增加而显著降低,立竹度由纯毛竹林的3 200株/hm2降低至100株/hm2。受多因素的共同影响,毛竹的胸径、株高等生长状况在垂直方向和水平方向表现出不同的变化。毛竹林在不断向周边林分扩张,形成竹进林退的局面。  相似文献   

10.
杉竹混交林毛竹生产特性的研究结果表明:杉竹混交林中毛竹具有很好的生产力,其平均胸径、平均竹高、竹秆产量和整齐度分别比毛竹纯林提高了4.1%、14.5%、21.3%、22.8%。  相似文献   

11.
福建省南靖县虎伯寮南亚热带雨林自然保护区的竹类资源丰富,有8属20种3变种5栽培型,其中梅花毛竹(Phyllostachys heterocyclacv.obtusangula)为福建竹类新分布;主要的竹林类型有毛竹林、麻竹林、绿竹林、石竹林、单竹林,竹类资源的开发利用具有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12.
福建永春县的竹类资源及开发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福建永春县自然气候条件优越 ,竹类资源丰富 ,有 10属 2 7种 2变种 1变型 2栽培变种 ,主要的竹林类型有毛竹林、麻竹林、绿竹林、石竹林等。竹类资源的开发利用具有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13.
毛竹叶斑枯病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毛竹叶斑枯病是由竹独足座菌侵染所致,该文介绍了毛竹叶斑枯病的症状、病原菌生物学特性、发生发展规律空间分布格局、损失估测、防治指标、病理生理学、综合防治。  相似文献   

14.
对毛竹试验林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低产毛竹林改造可以取得良好的技术经济效果。  相似文献   

15.
毛竹人工林改造技术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毛竹低产人工林分进行改造技术试验,连续观测3年,结果表明,各处理各年度对毛竹生长3个指标差异显著,尤以施化肥、饼肥及全垦对出笋数、胸径有极显著差异,增产显著。  相似文献   

16.
咸宁市楠竹胸径——质量回归关系调查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掌握咸宁市楠竹胸径与质量之间的回归关系,方便楠竹经营和资源管理,服务于咸宁市竹产业,本文对咸宁市楠竹主产地进行调查.通过对采伐区实测各经阶楠竹的质量,采取数学回归分析方法,最终确立咸宁市楠竹胸径质量之间的回归关系.  相似文献   

17.
毛竹扩鞭成林新竹生长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毛竹林周边扩鞭成林试验表明,不同扩鞭成林措施对扩展区域内新竹的数量和质量指标均有一定的影响,其中,不同措施对新竹株数、扩展范围的影响极显著,对退笋率、胸径的影响显著,对新竹高的影响不显著。施肥措施的新竹扩展范围大、退笋率低;深翻垦复措施的新竹株数多;复合措施的效果更好。随着坡位的降低,毛竹扩鞭成林的新竹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均呈变好的趋势。研究结果可为毛竹扩鞭成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随着空间调查数据的增多和有重复的空间格局试验设计的需要,重复空间点格局分析方法不断得到研究和应用。采用有重复的空间点格局分析方法研究了不同营林模式下毛竹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其分株间的空间关联性。结果表明:I类经营模式下形成的毛竹种群空间格局呈现随机分布,II类和III类经营模式分别在1.6-2.2 m和0.4-2.6 m尺度上达到了均匀分布的显著水平,表现为随着经营干扰强度的增大,毛竹种群在小尺度(〈3 m)上趋向于均匀分布;在较大尺度(〉4 m)上,3种营林模式毛竹种群空间格局均表现为随机分布;母株与新分株的空间关联性在3种营林模式下较为一致的表现出小尺度上的正关联,并在III类经营模式下,0.6 m、0.8 m和2.2 m尺度上达到了正关联的显著水平,而在较大尺度上,3种营林模式母株与新分株空间格局均表现为无明显的关联性。  相似文献   

19.
分析了竹亚科植物在湖北省5个试验点和10个县市的适生性,选择毛竹、慈竹和孝顺竹等代表性竹种,对湖北混合竹区作进一步划分。结合竹类气候区划的3大界线,将隶属于2个中国竹区的湖北竹林分为4个竹区、8个亚区,形成完整的湖北竹类自然区划。  相似文献   

20.
毛竹是通山县的主要森林资源,占全县有林地面积24·6%,面积居全省之冠。但通山县毛竹产业相对滞后,不能适应市场发展的需要。笔者通过分析毛竹产业现状及问题,提出了发展目标及对策措施,对毛竹产业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