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城市滨河带的景观设计近年来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滨河景观也得到人们的重视,很多城市也加大了滨河景观区的规划建设步伐,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却容易忽略最基本的问题,没有从人的实际需求出发,仅仅是为了视觉效果而造景,使滨河带景观空间与城市的整体空间没有完美的融合,应该以人为本,合理利用自然景观的优势对当地的滨水岸进行规划设计,让滨河区景观成为当地的标志性景观地带,使其成为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相似文献   

2.
吴磊 《甘肃农业》2007,(6):46-48
桂林山水名扬天下,其旅游资源丰富程度也是国内首屈一指的,不论其自然旅游资源、人文旅游资源不仅数量众多,而且具有极高的开发和游览价值。作者以桂林城区旅游资源为基础,根据《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的标准,通过实地调查和查阅资料,对桂林城区旅游资源进行了全面、彻底的分类和评价,并在此基础之上提出了桂林城区旅游资源进一步开发的设想。  相似文献   

3.
临沂市乡村旅游是推动临沂市农村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重要动力,旅游人才是决定乡村旅游发展程度的关键。近年来临沂市旅游人才队伍扩大,人员整体素质得到提高,但新型高端旅游人才缺乏,乡村旅游人才队伍状况还不能满足临沂建设旅游强市目标的要求,与新旧动能转换下对乡村旅游人才的需求不相匹配,为此对临沂市旅游人才队伍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创新人才培训机制与培训方式、改革高校旅游人才培养模式等建议,使旅游人才的数量、质量和结构与建立临沂旅游强市的目标相适应,为新旧动能转换下临沂乡村旅游业的健康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基础和智能支持。  相似文献   

4.
张家界市作为一个新兴的旅游城市,城区滨水区的建设,更应科学合理地配置资源,建立秩序,营造氛围,使滨水区具有防洪与景观功能、游乐运动功能、生态环境功能、以展现少数民族文化历史渊源与发展文化的功能,进一步提升张家界市的整体旅游效能。本文对张家界市城区滨水区水体处理,亲水设计,岸线的生态化、文脉、照明处理与商业生态开发进行分析探讨,以期能对张家界城区滨水旅游景观的规划与建设起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银川市滨河新区生态环境十分脆弱,需进行生态建设,改善生态环境。文章分析了银川市滨河新区建设对新区生态环境产生的影响,提出了滨河新区生态环境建设对策。  相似文献   

6.
运用景观生态学和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理论,提出了城市带状滨河景观空间塑造的原则,并以昆明市东川区小江干流城区段规划方案为例,探讨了城市河流生态修复和滨河景观空间规划的理论与途径。  相似文献   

7.
对勐仑镇(段)带状滨河绿地植物现状、现有地形及西双版纳植物资源进行调查。通过研究滨河植物景观在城镇生态环境中的重要价值,及热带雨林植物式植物造景对旅游小镇带来的经济效益,结合绿地系统规划设计的一些基本理论,提出了对勐仑小镇带状滨河绿地植物景观的设计及配置,使勐仑小镇滨河绿化带成为一个具有"绿色生态""热带雨林""傣家风情""植物奇观"特色休闲及交往娱乐需求的良好户外活动空间,而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生态学基础出发,阐明了杨陵农科基地绿化的生态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论述了建立南、北、中三条防护林带,建立基地方田林网,加速城区及农村绿化,规划泰陵及滨河游乐园林的绿化设想,并提出了建设杨陵农科基地自然环境的基本措施。  相似文献   

9.
2009年以来,在山东省苍山县林业局苗圃、临沂市滨河景区和临沂大学陆续引种了美人梅进行栽培管理及苗木繁育试验。通过引种观察,认为美人梅在临沂地区适应性较好,抗寒,抗旱,耐贫瘠,管理养护简易。苗木繁殖采用山杏作为砧木生长最好,春季枝接法或8~9月芽接。  相似文献   

10.
毛润泽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7):2047-2048
剖析了沈阳环城旅游度假带开发中开发理念、产品结构、旅游设施3个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沈阳环城旅游度假带的开发构想以及应注意的4个方面的问题,设计了乡村度假、休闲产业旅游、公园游乐、专题旅游休闲、会议旅游5种产品模式,为实现沈阳环城旅游度假带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1.
唐梦雪  谭春兰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1):4917-4919
在分析国内外滨水旅游开发与研究现状及上海滨水旅游文化资源开发现状的基础上,阐述了其开发的意义,进而提出上海滨水旅游文化资源开发的提升策略。  相似文献   

12.
冯璐  徐文辉  鲍承辉 《湖北农业科学》2012,51(13):2771-2775
滨水绿地作为水陆蓝绿空间的交界体,承担着生态廊道、文化廊道、交通廊道、景观廊道等多重功能,对城市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与城市空间交汇时多呈现出沿江河、湖泊走向形态的线性布局,在进行规划设计时应将这一类绿地作为整体全面考虑.通过研究京杭大运河杭州段滨水线性绿地的景观三线,分析其文化保护、旅游开发、生态建设等规划设计方式,探索能够适应城市可持续发展、维护水体岸线景观连续性、合理布置城市空间及绿地系统的滨水区线性绿地景观规划方法.  相似文献   

13.
城市滨水环境与城市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了城市滨水区的含义,简述了滨水环境的内涵,分析了水对城市发展的重要性,揭示了城市滨 水环境的改善与建设对城市发展的内在影响。  相似文献   

14.
在资料收集与实地考察的基础上,立足于城市滨水空间景观的整体布局和空间开发,针对广西德保鉴河沿河地带的空间布局和规划,通过合理的规划来满足人们情感的愿望和休闲、观光、旅游、居住与商贸的需求。  相似文献   

15.
盛长元 《安徽农业科学》2014,(28):9816-9820
以扬州为例,对城市滨水空间开发利用的6种类型进行了分析和评价,主要有商贸餐饮、历史文化、绿化游憩、文化教育、居住、工业交通6种功能的滨水区,并对当前滨水空间利用存在的普遍问题进行了剖析,尤其对城-河不密切,滨水空间渗透性不足等问题进行了探讨,最后从优化滨水区格局的角度出发,对城市滨水框架进行了梳理,提出滨水空间的开发应具有一定的系统性,打造多条向水通道和滨水节点,并提出打造历史城区精品区域的总体设想.  相似文献   

16.
对旅游功能优化的必要性进行分析,探讨了风情线景观旅游开发具备的区域优势条件,并以主要景观类型为例,深入剖析其游憩功能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风情线旅游功能空间优化的基本思路,试图为兰州城市滨水区景观建设和旅游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以现代城市滨水空间相关概念为基础,分析了我国滨水休闲空间的开发与建设方面的现状以及存在问题。通过对浙江宁波包家河公园的滨水休闲空间设计分析,探索滨水休闲空间的人性化建设,以为现代城市滨水休闲空间设计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胡静  许克福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5):15495-15497
强调了滨水空间的复兴与开发在促进城市转型、提升城市活力、满足市民休闲需求等方面的巨大作用,并将使用后评价引入滨水空间的研究,以弥补传统的滨水空间设计方法上的不足以及对实际空间使用关注不够的缺陷,能够为滨水空间的设计提供科学依据。通过对合肥市环城公园庐阳亭周边这一具体地点的调查,加深这方面的研究并推广这一方法,以期在滨水空间这种城市重点地段的开发中发挥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19.
西宁市城市空间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燕华  李成英  王延鹏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1):13006-13008,13150
西宁市的区域发展战略是背依青藏、东向发展,市域整合、城乡统筹。即①与兰州进行错位经营,发挥各自优势,形成区域经济双核心;加强与拉萨的产业分工与合作,推动区域联动发展;与海东地区实现一体化发展;加强与格尔木、德令哈的空间联系、拓展经济腹地。②整合旅游发展空间,建立大西宁旅游经济区;加强新农村建设,构建城乡一体化发展。提出在西宁构建"都市发展控制区",确定控制区范围并将其划分为两级空间结构:都市发展核心区和外围城镇发展区。研究了西宁市城市空间演变规律,分析了城市发展条件,从而提出主城发展战略,即首先构建中央都市发展走廊,强化西宁的城市凝聚力,逐步形成板块空间发展模式,强化服务功能的中轴集聚效应,提高城市发展能级;其次构建"三川六岸"的滨水空间。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城市滨河景观视觉质量对城市滨河景观品质和城市空间品质有重要的影响。在城市化快速发展的今天,筛选对城市滨河绿道视觉感知有重要影响的因素,并通过视觉感知量化处理,实现智能化分析滨河景观,是未来滨河景观的发展趋势。  方法  基于深度学习算法,模拟人的视觉感知,训练一套用于城市滨河绿道景观的图像语义分割模型,并建立一套可量化的视觉景观指标体系。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挖掘各项量化的景观特征与视觉感知之间的关系。最后,以北京二环水系为例,分析视觉感知下的景观特征,总结关于滨河绿道景观视觉感知提升的策略。  结果  (1)训练出的城市滨河绿道图像语义分割模型达到了0.93的准确率;(2)回归模型的结果显示,在10项指标(绿视率(GVI)、蓝色视野指数(BVI)、驳岸硬质度(HRI)、滨河建筑密度(RBD)、桥梁可视度(BV)、干扰因素指数(IFI)、滨河自然开阔度(WO)、滨水围护度(WG)、道路宽广度(RWI)、乔灌草比率(RTG))体系中,有5项对视觉感知的影响作用显著,分别为GVI、WO、BVI、IFI和RTG,其中GVI、WO与视觉感知呈正相关,其余3项呈负相关;(3)北京二环水系绿视率北部高于南部,WO与BVI呈较为均质的状态,IFI整体较低,RTG呈现按河道划分的特征;(4)当提升视觉感知效果时,可重点从影响显著的5项指标出发,根据影响作用的强弱进行权衡。  结论  本文为研究城市滨河景观提供了一种基于图像语义分割的测度方法,为人本视角的大规模滨河绿道景观的量化分析提供更多可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