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通过分析棚室黄瓜在喷施不同浓度的Harpins蛋白后,叶片中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变化 的规律,探讨了Harpins蛋白防治黄瓜霜霉病的机理,研究结果表明:黄瓜在喷施Harpins蛋白后不同 时期PAL活性变化是不一样的,0.005g/L浓度的Harpins蛋白接种后,叶片中苯丙氨酸解氨酶(PAL) 活性变化的规律与空白对照无显著差异,0.015、0.045g/L浓度的Harpins蛋白接种后,叶片中苯丙氨 酸解氨酶(PAL)活性变化的规律与空白对照差异显著。黄瓜接种Harpins蛋白后PAL活性的变化,可 作为一种生化指标来作为Harpins蛋白防治黄瓜霜霉病的一个证据。  相似文献   

2.
唐正弦  曹敏捷 《安徽农业科学》2013,(27):10928-10930
[目的]研究铁棍山药中苯丙氨酸解氨酶(PAL)的动力学特性。[方法]以铁棍山药为研究对象,探讨铁棍山药切片后苯丙氨酸解氨酶的动力学特性,并考察底物浓度、pH、温度与酶浓度对酶活性的影响,筛选最优条件。[结果]PAL最适底物浓度为1mmol/L,底物浓度过高或过低都对酶活力不利。PAL在硼酸一氢氧化钠缓冲液中适宜的pH范围为7.6~9.2;最适pH有2个,分别为pH8.0和pH8.8。PAL适宜的温度范围为35—55℃,最适反应温度为45℃,超过70℃则容易钝化。经硫酸铵分级沉淀、透析和SephadexG-100凝胶过滤柱层析,纯化出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蛋白回收率为0.36%,酶回收率为3.1%,纯化倍数为3.76。[结论]该研究为解决市场新鲜山药易褐变的问题及提高山药的贮藏性提供了有效依据。  相似文献   

3.
韩媛媛  常亚文  姚舒  毛念  纪兆林 《安徽农业科学》2013,(22):9197-9199,9334
[目的]探讨转截短hpalXoo基因烟草中与抗病性有关的5种防御酶系的活性变化.[方法]以转截短hpalXoo基因烟草A6-1和对应的非转基因烟草Xanthi叶片为材料,接种烟草花叶病毒(TMV),测定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结果]未接TMV时,转截短hpalXoo基因烟草中POD、PPO和CAT酶活性均高于未转基因对照品种,而SOD和PAL活性与未转基因烟草无显著差异.接种TMV后,转截短hpalXoo基因烟草中5种防御酶活性均显著增加,且高于未转基因烟草,并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结论]截短的hpalXoo基因在烟草中表达能显著提高其抗病防御酶活性水平.  相似文献   

4.
检测了几种观赏植物的苯丙氨酸解氨酶(Phenylalanine ammonia lyase,PAL)活性的分布,并采用硫酸铵沉淀法着重对茉莉[Jasminum sambac(L.) Aiton]叶片中的PAL进行分离提纯及对部分酶学性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该酶在所检测的植物不同器官中均有分布.其中,茉莉叶片中的PAL活性最高;50%饱和度的硫酸铵一步沉淀能使91%的酶蛋白沉淀下来,20% ~60%饱和度的硫酸铵分级沉淀能使初酶液纯化31.1倍;茉莉PAL催化其底物L-苯丙氨酸(L-Phe)裂解反应的最适pH为8.8、最适温度为35 ℃;PAL酶活性与底物Phe浓度的关系符合米氏动力学.  相似文献   

5.
试验以1 a生酿酒葡萄赤霞珠(Cabernet sauvignon)扦插苗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浓度镉(0、50、200、600 μmol·kg-1)胁迫下AM真菌对葡萄次生代谢酶: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及苯丙氨酸解氨酶(PAL)的活性影响.结果表明,随镉处理浓度的升高,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及苯丙氨酸解氨酶(PAL)的含量均呈上升趋势,相对于未接种苗木,接种AM真菌显著提高了葡萄根系菌根的侵染率和次生代谢相关酶的活性.接种AM真菌能缓解葡萄幼苗在镉胁迫下的毒害作用.  相似文献   

6.
感染青枯病马铃薯中几种酶及蛋白质含量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揭示感染青枯茵马铃薯抗病机制,推动和指导抗感染青枯茵马铃薯品种的选育.(方法)给同一品种的马铃薯接种青枯菌后测定其几种酶的活性及蛋白质含量.[结果]接种后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均比对照高,其中第3天变化幅度较大,约比对照升高4.67倍.接种后PAL的活性变化分剐在3天、7天出现2次高峰.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在接种后第5天达高峰,约高于对照3.62倍.多酚氧化酶(PPO)活性在接种后第5天这高峰,第7天达最小值.马铃薯感染青枯病后蛋白质含量呈下降趋势.[结论]3种酶活性变化出现的峰值强弱可作为早期鉴定感染青枯茵马铃薯的一种有价值的生理指标.  相似文献   

7.
《山西农业科学》2016,(12):1767-1771
苯丙烷途径是植物体内广泛存在的次生代谢途径,此代谢过程中的第1个关键酶为苯丙氨酸解氨酶(Phenylalanine ammonia-1yase,PAL)。苯丙氨酸解氨酶通过对基因的起始转录、频率的控制和对外界诱导因子的响应来调控基因的表达,并且其表达水平对于下游黄酮类物质的合成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一定条件下,苯丙氨酸解氨酶可利用其特殊的酶学性质逆向催化生产L-苯丙氨酸。通过一系列的生物信息学分析,确定拟南芥中苯丙氨酸解氨酶的存在,并进行基因的克隆及表达分析,为L-苯丙氨酸的生产提供新的物种来源。  相似文献   

8.
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均与烟草品种抗野火病呈正相关。抗感品种健康植株的多酚氧化酶、过氧化物酶活性差异不显著,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差异显著。抗感品种接种后POD活性在12,16d出现两次高峰,PPO活性在10,14d出现两次高峰,PAL活性在10,16d出现两次高峰。  相似文献   

9.
采用比色法测定枯草芽孢杆菌M4发酵液不同组分诱导猕猴桃叶片中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变化。结果表明,接种M4发酵液、菌体悬液、上清液、LB培养基,猕猴桃叶片内PAL、POD、PPO、SOD、CAT活性均高于对照无菌水,PAL、PPO、SOD的活性峰值多在接种后8 d出现,POD、CAT的活性峰值多在接种后12 d出现;接种M4发酵液、菌体悬液的PAL、POD、PPO、SOD、CAT活性均明显高于接种上清液、LB培养基,且酶活变化趋势相似,说明M4发酵液中主要有效诱导组分为菌体。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了研究磷营养对烤烟烟叶发育过程中生理指标及烤后化学成分的影响.[方法]通过叶面喷施不同浓度的磷营养.[结果]在旺长期,处理T3和处理T4可以有效地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过氧化物酶(POD)和转化酶(INV)活性,有助于丙二醛(MDA)含量的积累,有利于优质烟叶的产生,对烟叶品质的提高有着良好的效应;在成熟期,处理T3有助于减缓SOD活性的降低,处理T3和处理T4能明显降低PAL活性,处理T1和处理T2有助于减缓INV活性的降低;烤后烟叶总糖、还原糖含量偏高,钾、氯含量在适宜范围内.[结论]不同处理相比,以处理TI3(1%)和处理T4(1.25%)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茂源链霉菌LD195产TGase的最佳发酵工艺条件,并探讨TGase的酶学特性。[方法]采用L9(34)正交试验对产谷氨酰胺转氨酶的茂源链霉菌菌株培养基和培养条件进行优化。[结果]最佳无机盐配方为Na2HPO42.0 g/L,Mg SO4·7H2O 1.5 g/L,KH2PO42.5 g/L,Ca Cl23.0 g/L,最佳培养条件为培养温度30℃,装液量25 m L,摇床转速200 r/min,接种量10%。该谷氨酰胺转氨酶的最适反应温度为50℃,在40~60℃条件下保温30 min酶活基本没有损失;最适反应pH为6.0,在pH为5.0~7.0条件下保存30 min仍具有85%以上酶活;同时Fe3+、Cu2+、Zn2+会强烈抑制酶的活性。[结论]茂源链霉菌LD195产TGase具有良好的耐酸性和耐热性,在商业化生产中具有广阔前景。  相似文献   

12.
[目的]建立微胶囊造粒仪法制备黑果枸杞花色苷微胶囊的方法。[方法]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壁材中海藻酸钠、明胶、β-环糊精以及氯化钙添加量对黑果枸杞花色苷包埋率的影响,采用正交试验优化黑果枸杞花色苷微胶囊的包埋工艺。[结果]黑果枸杞微胶囊的最佳制备工艺为海藻酸钠添加量2.0%,明胶添加量7.0%,β-环糊精添加量40.0%,氯化钙添加量2.5%。此条件下制备的微胶囊平均包埋率可达90%。黑果枸杞花色苷微胶囊为圆形球状的玫红色颗粒,受强光、温度的影响,明显比微胶囊化之前稳定。[结论]该研究可为黑果枸杞花色苷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刘雅琴  乌日娜  段金华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5):19888-19890
[目的]优化耐酸性α-淀粉酶产生菌的发酵条件。[方法]在筛选出的耐酸性α-淀粉酶产生菌的基础上,对其培养基C、N含量、接种龄、接种量、初始pH值、摇瓶转速及温度等发酵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耐酸性α-淀粉酶产生菌最佳发酵条件为接种龄14 h,接种量8%,初始pH值5.5,发酵温度35℃,转速150 r/min,接种菌液量25 ml,培养基中C、N的含量分别为1.0%。[结论]在优化条件下,酶活力达到31.4 U/ml,比未优化时提高了65.3%。  相似文献   

14.
茉莉酸甲酯和剪叶互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刚  李鲁  徐迎波  葛少林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7):13089-13090
[目的]研究茉莉酸甲酯(MeJA)与剪叶互作对烟草防卫性酶一苯丙氨酸解氨酶(PAL)与多酚氧化酶(PPO)的影响。[方法]以云烟85为供试烟草,通过测定PAL和PI)o活性并利用SPSS12.0版统计软件对测定结果进行Duncan’s分析,研究了机械损伤与同源信号激发子MeJA闻的互作。[结果]浓度5mmol/LMeJA单独激发的PAL活性最高,其次是浓度5mmol/LMeJA+剪叶双激发的PAL活性.再次是浓度1mmol/LMeJA单独激发和浓度1mmol/LMeJA+剪叶双激发的PAL活性,对照的PAL活性最低,MeJA单激发的PAL活性高于其对应双激发的PAL活性,但差异不显著。浓度5mmol/LMeJA单独激发的PPO活性最高,其次是浓度5mmol/LMeJA+剪叶双激发的PPO活性,再次是浓度1mmol/LMeJA单独激发和浓度1mmol/LMeJA+剪叶双激发的PPO活性,对照的PP0活性最低。MeJA单激发的PP0活性高于其对应双激发的PP0活性,且差异显著。[结论]该试验初步研究了MeJA与剪叶的互作。  相似文献   

15.
王东阳  蔡传康  闫汝东  冯志彬  张华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4):1910-1911,1914
[目的]优化L-色氨酸发酵培养基。[方法]以大肠杆菌TRJH0709为供试菌株,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研究了L-色氨酸合成的最佳发酵培养基。[结果]L-色氨酸最适发酵培养基为葡萄糖50.0 g/L、硫酸铵15.0 g/L、酵母粉1.5 g/L和柠檬酸2.0 g/L。其中葡萄糖对试验效果影响最大。在该最优条件下,L-色氨酸摇瓶产量可达19.0 g/L。[结论]为L-色氨酸的中试及工业化生产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潘自皓  顾薇  潘扬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6):17892-17895
[目的]采用响应面法优化大肠杆菌XD-12发酵培养基,以提高转氨酶的转化得率。[方法]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响应曲面法对菌种的发酵培养基进行了优化研究。[结果]最佳的培养基组成为:葡萄糖10.0 g/L,玉米浆28.3 ml/L,蛋白胨9.3g/L,MgSO_4 0.5g/L,NaCl 0.5g/L,pH值7.2,在此条件下,酶转化得率的预测最优值为93.8%,实际平均值为93.0%。[结论]模型能够较好地预测实际发酵情况,用于大肠杆菌发酵产酶培养基的优化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测定不同品种烟草幼苗中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力、比活力以及多酚含量,研究PAL活力与多酚含量的关系。[方法]3个烟草品种分别为西1#、东2#和中3#。[结果]不同酶提取缓冲液对测定的PAL活力值有影响,其中10%PVP的效果最好;烟草幼苗中的多酚含量高,则其PAL活力及比活力都较高,而且PAL活力与酶提取液中β-巯基乙醇的浓度呈正向相关关系。在试验材料中,多酚含量没有达到抑制PAL活力的水平。[结论]该研究可为探索改进PAL活力测定方法,明确多酚含量与PAL酶活力间的关系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张田  王锋  魏涛  刘春朝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1):11194-11195,11221
[目的]为提高漆酶发酵水平提供一种有效的控制策略。[方法]采用栓菌菌株14001,对其发酵产漆酶条件及热激对漆酶酶活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栓菌产酶最适Cu2+浓度为20mg/L,最适起始pH值为4.5,最适接种量为10%,最适培养温度为25℃,并对发酵过程进行pH控制,其酶活比不进行pH控制的酶活最大能提高30%;热激作用能诱导漆酶相应的mRNA产生,提高漆酶酶活1倍以上。[结论]优化后的培养条件和热激均能提高漆酶的发酵水平。  相似文献   

19.
潘自皓  顾薇  潘扬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4):14531-14533,14544
[目的]研究大肠杆菌流加培养方式,提高转氨酶供体——大肠杆菌XD-12的发酵浓度。[方法]通过研究碳源流加、氮源流加、pH控制流加对发酵的影响,获得了优化的培养条件。[结果]产转氨酶大肠杆菌的最佳培养条件为:温度37℃,搅拌转速500 r/m in,通气量1.5 L/m in,培养基初始pH为7.0,控制发酵过程pH为7.5,初始葡萄糖浓度5 g/L,初始氮源为5 g/L蛋白胨+1.5 g/L牛肉膏,从葡萄糖浓度下降为2 g/L开始每隔2 h间歇流加120 g/L的糖,从8 h起每隔2 h间歇流加15 g/L蛋白胨+4.5 g/L牛肉膏。在此条件下培养24 h,大肠杆菌的菌体干重浓度达9.66 g/L,较分批培养提高了104.7%。[结论]这对降低酶法制备L-苯丙氨酸的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满足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