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为当地杂交水稻栽培寻求适合的技术。[方法]采用裂区设计,以施氮量(3个水平)为主区,栽插密度(3个水平)为副区,研究不同施氮量和栽插密度对杂交稻C两优9号产量及其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施氮量、栽插密度对C两优9号的产量均有显著影响。在施氮量与栽插密度的9个处理中,以施用纯N 180 kg/hm~2、栽插30.0万穴/hm~2产量最高,且与其他处理差异达极显著水平。施氮量及栽插密度对杂交水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有不同的影响:低施氮量随着密度增加产量逐渐升高,高施氮量随着密度增加产量逐渐降低;分蘖力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及栽插密度的减小而增强;成穗率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及栽插密度的加大而减小;单位面积穗数随着栽插密度的增加而增多;施氮量和栽插密度对穗粒数影响不大;结实率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减小;千粒重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减小,栽插密度对其影响不大。[结论]C两优9号是分蘖力极强的杂交水稻,合理密植,精准施肥,可以充分发挥其产量潜力。  相似文献   

2.
通过开展不同施氮量和栽插密度对贺优50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影响的试验,结果表明:施氮及栽插密度对贺优50产量有一定影响,以施氮量240 kg/hm2左右、栽培密度30万穴/hm2的处理产量可达最高水平;施氮及栽插密度对产量构成因素也有着不同的影响,其中单位面积有效穗数随着施氮量和栽插密度的增大而逐渐增大,而对每穗总粒数、结实率的影响逐渐降低,千粒重最为稳定。  相似文献   

3.
试验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比较研究不同栽培密度和施氮量对水稻产量、经济性状及生育期产生的影响和效应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栽培密度和不同施氮量及两者的交互作用对水稻产量差异极显著,栽插密度40万丛/hm~2的平均产量最高,显著高于其他密度;栽插密度35万丛/hm~2、施氮量321 kg/hm~2的处理产量最高,但与栽插密度40万丛/hm~2、施氮量268.5 kg/hm~2的处理产量差异不显著。水稻品种陆育4号的最佳处理是栽插密度40万丛/hm~2、施肥量268.5 kg/hm~2,适当增加栽插密度,适量减少氮肥施用量,仍能取得较高水平的稳定产量。  相似文献   

4.
优质杂交籼稻丰优香占群体生长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汕优63为对照,研究不同栽插密度和施氮量处理丰优香占群体生长发育特性。结果表明:与汕优63相比,丰优香占在不同栽插密度和施氮量条件下,成熟期总干物重高、齐穗至成熟期净光合产物多、增产显著,表明丰优香占具有稻谷高产的物质基础,对栽插密度和施氮量适应范围宽。丰优香占在不同栽插密度和施氮量试验中,以密度为30万穴.hm-2、施氮量为187.5 kg.hm-22个处理的产量最高,齐穗至成熟期净光合产物、成熟期叶面积指数、齐穗后25 d剑叶叶绿素含量和光合速率等指标也有相同趋势。合理密植,适宜的施氮量,可以确保丰优香占创造合理的群体,取得较多穗数和较高干物质积累,从而提高生物学产量和稻谷产量。  相似文献   

5.
晋稻8号配套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2010年试验的基础上,2011年进一步从施氮量、施氮方式、栽插密度方面研究晋稻8号的栽培技术。结果表明,在8个处理中,施氮量210 kg/hm2、栽插密度22.8万穴/hm2、施氮方式不同的2个处理产量排前2位。基肥、蘖肥、穗肥按3∶3∶4的施氮比例更适合晋稻8号的生长发育,增产效果明显。在施氮量、施氮方式相同时,产量及穗粒性状都是栽插密度22.8万穴/hm2的处理表现好,表明该密度适合晋稻8号栽培。施氮量210 kg/hm2,基肥、蘖肥、穗肥按3∶3∶4的施氮比例,栽插密度22.8万穴/hm2的处理产量最高,其在有效穗、成穗率、结实率、千粒质量上表现较突出,是3个因素的最佳组合,适合在晋稻8号栽培中应用。  相似文献   

6.
以晋稻13号为试材,设置不同施氮量和栽插密度组合共6个处理,分析不同施氮量和栽插密度对其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施氮量从210 kg/hm2增加到240 kg/hm2时,晋稻13号营养生长期延长,分蘖量加大,产量在2个栽插密度水平下都降低,成穗率、每穗实粒数、每穗总粒数、结实率下降,表明过多的施氮量不适合晋稻13号的生长和产量形成;不同的栽插密度下,随着施氮量增加,栽插密度较小的处理各项农艺性状及产量表现好,表明施氮量增加,稀植有利于提高农艺性状及产量;产量与产量构成因子间的相关系数表明,适合的群体株型,穗大粒多利于提高产量,试验中对产量影响最大的是穗粒数和成穗率。6个处理中处理3即施氮量210 kg/hm2、栽插密度24.9万穴/hm2处理的产量最高,构成因素中穗粒数、成穗率、结实率表现较突出,产量优势明显,适合在晋稻13号栽培中应用。  相似文献   

7.
K优绿36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正交试验设计 ,以秧龄、栽插密度和本田施氮量为试验因子 ,以产量为目标 ,优选K优绿 3 6高产栽培技术措施。结果表明 :秧龄 3 0d、栽插密度 3 6.0万穴 /hm2 、本田施氮量 2 62 .5kg/hm2 的组合方式最优 ,其中秧龄的长短是影响K优绿 3 6产量的最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8.
种植密度和施氮模式对扬农稻1号水稻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不同栽插密度和施氮模式对扬农稻1号产量和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栽插密度控制在30.0万~34.5万穴/hm2之间、施氮按基蘖肥与穗肥的比例6∶4可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9.
以汕优63为对照,进行了丰优香占4种栽插密度处理和4种施氮量处理的生长分析.结果显示:与汕优63相比,丰优香占在不同栽插密度和不同施氮条件下,成熟期总干物重高、齐穗至成熟生产的净光合产物多、增产显著,表明丰优香占具有稻谷高产的物质基础,对栽插密度和施氮量适应范围宽.丰优香占在不同密度、不同施氮量试验中,以密度30万穴/hm2、施氮量187.5 kg/hm2的处理产量最高,齐穗至成熟生产的净光合产物、成熟期叶面积指数、齐穗后25 d剑叶叶绿素含量和剑叶的光合速率等指标也有相同趋势.  相似文献   

10.
通过探讨不同施氮量和栽插密度对野香优丝苗产量的影响及其互作效应,探索该品种适应目前生产实际的配套栽培技术,以便为本地区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技术依据。试验结果表明,在不同施氮量和栽插密度条件下,野香优丝苗表现出比较明显的产量差异,在本试验条件下以施氮量210kg/hm2,栽插密度30万蔸/hm2的处理组合可以获得较高产量。  相似文献   

11.
杂交中籼协优57群体性状与氮密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结果表明 :杂交中籼协优 5 7群体性状及产量随着施氮量和栽插密度而异。施氮量与栽插密度两因素的交互效应大于因子简单效应之和 ,其作用极显著地影响着群体性状量的变动。处理组合的平均穗谷重、穗数和稻谷产量的变幅依次为 2 .60~ 3 .91g、2 3 0~ 3 0 1个 /m2 和 811.9~ 969.0g/m2  相似文献   

12.
施氮量与栽插密度对超级晚稻"天优华占"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超级晚稻"天优华占"为材料,采用裂区设计,研究栽插密度与施氮量对其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量对产量及4个产量因素的影响达极显著水平.栽插密度对产量、有效穗数和每穗粒数的影响达显著水平.施氮量与栽插密度互作对有效穗数和每穗粒数的影响达极显著或显著水平.在0~210 kg/hm2施氮内,产量、有效穗数、总吸氮量、生物量、最高茎蘖数、分蘖穗率和生产100 kg籽粒需N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而成穗率随之下降.在18×104~30×104 蔸/hm2栽插密度内,有效穗数、总吸氮量、生物量、最高茎蘖数和生产100 kg籽粒需N量随栽插密度的增加而增加,成穗率和分蘖穗率随之下降.分蘖穗率及生产100 kg籽粒需N量与产量呈极显著线性相关,成熟期总吸氮量和生物量与产量呈抛物线关系.试验表明,施氮210 kg/hm2与密度24×104~30×104 蔸/hm2有利于实现"天优华占"的高产.  相似文献   

13.
施氮量和栽插密度对杂交中籼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以两系杂交籼稻皖稻153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施氮量和栽插密度对其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1)施氮量、栽插密度对皖稻153的产量有着显著影响;225 kg·hm-2施氮水平的产量最高,300 kg·hm-2施氮水平的产量次之,此两处理差异不显著但比不施氮处理的极显著增产;栽插密度以22.5×104 hm2的产量最高,其次为30.0×104 hm2,以下依次为15.0×104 hm2、37.5×104 hm2和7.5×104 hm2.(2)施氮量和栽插密度对产量构成因素有着不同的影响,其中对单位面积穗数影响最大,每穗粒数次之,结实率相对较小,千粒重最为稳定.(3)群体颖花量的增加是产量提高的决定性因素,在适宜足量的群体颖花量基础上稳定提高结实率是高产的保证.(4)本试验条件下,皖稻153适宜的施氮量为225 kg·hm-2,栽插密度为22.5×104 hm2.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不同栽插密度及施肥量对京薯6号产量的影响,为该品种在广西的高产栽培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栽插密度与施肥量的L9(34)正交设计,4个试验因素分别为栽插密度(A)、施氮量(B)、施磷量(C)和施钾量(D),各因素均对应3个试验水平.测定小区鲜薯产量,对结果进行极差和方差分析,对比不同因素对产量的影响.[结果]在试验设计条件下,栽插密度因素对京薯6号产量影响最大,其次为施钾量和施氮量,施磷量的影响相对较小;其中,栽插密度和施钾量对京薯6号产量的影响达极显著水平(P<0.01),施氮量达显著水平(P<0.05).[结论]在广西南宁地区种植京薯6号的适宜密度为6.00万株/ha,氮、磷、钾肥料的适宜用量分别为纯N 135 kg/ha、P2O5 45.0 kg/ha、K2O270 kg/ha.  相似文献   

15.
黔玉3号栽培密度及氮肥施用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不同密度和不同施氮量对春播玉米黔玉3号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处理在施等量底肥和管理一致的条件下,产量随密度和施氮量的增加而呈上升趋势。在同一密度条件下,产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在同一施氮量条件下,产量随密度的增加而提高。其中,以5.1万~5.55万株/hm~2的密度水平和825~975 kg/hm~2施氮量水平为最佳。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超级杂交早稻03优66不同抛栽密度和施氮量对产量的影响和增产关系.结果表明,不同抛栽密度和施氮量处理产量间呈极显著差异.在一定范围内,产量随着密度的增加而提高,但当栽插密度超过一定范围和施氮量偏低时,每穗粒数减少,产量下降,产量最高的是处理3.03优66以每公顷抛60万基本苗,总施纯氮量180 kg,氮肥运筹基肥75 kg、分蘖肥60 kg、穗肥45 kg为最佳.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不同施氮水平和栽插密度对淮稻14号产量及其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量对淮稻14号的产量有显著影响,施纯氮225kg/hm~2条件下淮稻14号产量最高为9727.5kg/hm~2;不同栽插密度下淮稻14号产量随着密度的增加而增加,但产量差异不显著;施氮量和栽插密度对产量构成因素有着不同的影响,其中对单位面积穗数影响最大;对淮稻14号产量起主要作用的是单位面积穗数,其次是每穗粒数和千粒重。在受试条件下,淮稻14号高产的适宜施氮量为225kg/hm~2,栽插密度为30×104points/hm~2。  相似文献   

18.
密度与施氮量对早熟·超高产杂交水稻皖稻125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阮新民  施伏芝  罗志祥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6):17933-17934
以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培育的早熟、超高产杂交水稻新组合皖稻125为材料,研究了氮肥与栽插密度对其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施氮量和密度对产量的影响达极显著水平,施氮量为180 kg/hm~2和栽插密度为27.00万穴/hm~2组合条件下产量达到最高,在中低氮肥及中等栽插密度条件下,皖稻125可以实现超高产目标。  相似文献   

19.
以父本R364、母本鄱1A为材料,研究了施氮量和移栽密度对杂交早稻"鄱优364"制种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量和移栽密度对"鄱优364"的制种产量有显著影响,制种产量、地上部干物质量和地上部氮积累量均随着施氮量和栽插密度的增加而增加;增施氮肥有利于有效穗数和每穗粒数的增多;随着栽插密度的增加,有效穗数增加,而每穗粒数显著减少;施氮量为210 kg/hm2、栽插密度为34.5万穴/hm2、每穴栽插5根苗的组合条件有利于"鄱优364"高产制种。  相似文献   

20.
以父本R364、母本鄱1A为材料,研究了施氮量和移栽密度对杂交早稻"鄱优364"制种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量和移栽密度对"鄱优364"的制种产量有显著影响,制种产量、地上部干物质量和地上部氮积累量均随着施氮量和栽插密度的增加而增加;增施氮肥有利于有效穗数和每穗粒数的增多;随着栽插密度的增加,有效穗数增加,而每穗粒数显著减少;施氮量为210 kg/hm2、栽插密度为34.5万穴/hm2、每穴栽插5根苗的组合条件有利于"鄱优364"高产制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