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试验目的 通过试验,将当前引进的一部分小麦新品种与生产上的主推品种进行比较,以便从中筛选出适合南乐县种植的优质、高产、抗病、抗倒、抗逆性强的小麦优良新品种,为搞好南乐县小麦新品种推广和品种的合理布局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一、试验目的 通过试验。将当前引进的一部分小麦新品种与生产上的主推品种进行比较,以便从中筛选出适合南乐县种植的优质、高产、抗病、抗倒、抗逆性强的小麦优良新品种。为搞好南乐县小麦新品种推厂和品种的合理布局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一、试验目的 通过试验,将当前引进的部分小麦新品种与生产上的主推品种相比较,以便从中筛选出适合南乐县种植的高产、优质、抗病、抗倒、抗逆性强的小麦优良新品种,为搞好南乐县小麦高产创建和小麦新品种的推厂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阐述了辽宁省小麦锈病、白粉病病原动态及新品种(系)的抗病性表现,提出了增强小麦品种(系)的抗病能力是当前我省小麦育种工作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为筛选出适合阜南地区种植的小麦新品种,2016-2017年开展了小麦新品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烟农999、淮麦35、安科157、华成3366等品种产量水平较高,抗病性、抗倒伏等综合表现好,建议作为阜南县小麦种植的主推品种;烟农19虽种植多年,但其表现好,稳产抗病,建议继续种植.  相似文献   

6.
"阎麦2037"小麦品种是陕西省西安市阎良区农业新品种试验站继阎麦8911、阎麦9710小麦品种之后,经过12a的不懈努力,杂交选育而成的又一个小麦新品种。其克服了之前品种的晚熟、抗病虫害较差等缺陷,达到了既高产又抗病性强的育种目标。基于此,介绍阎麦2037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7.
条锈病是严重威胁小麦安全生产的重要病害之一,其流行常常造成显著的小麦减产,是小麦安全生产的重要影响因素。种植抗病品种是防治条锈病最经济有效且环保的措施。但是品种抗病性"丧失"常常导致抗病品种成为感病品种,继而导致病害流行成灾。收集小麦种质资源,鉴定其抗病性,为抗病育种者提供新的抗病信息用于培育抗病育种,以应用于生产防治病害,具有实际的重要的生产意义。本文对小麦品种西农628和西抗A11分别进行了室内苗期抗条锈病鉴定和田间抗条锈病鉴定。苗期鉴定结果表明,西农628和西抗A11对小麦条锈菌小种CYR23、CYR31、Su11-4和Su11-7表现抗病,对CYR32表现感病。田间鉴定结果表明,西农628和西抗A11对小麦条锈病均表现抗病。表明西农628和西抗A11对小麦条锈菌小种CYR32有成株抗条锈性,对其余小种具有全生育期抗病性。同时,西农628和西抗A11兼抗白粉病与叶锈病,是良好的多抗性小麦材料。  相似文献   

8.
皖西麦0638是六安市农业科学研究院选育的弱筋小麦新品种,该品种具有高产、优质、适应性广、抗病性较强、生育期适中等特点。文章介绍了该品种的特征特性、产量表现及栽培技术要点,为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9.
中国南方小麦优质高效生产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文章分析了当前我国南方麦区小麦生产存在的问题和解决这些问题的可能方法。近二十年来 ,中国南方麦区小麦生产的发展落后于北方麦区 ,主要原因是育成的小麦新品种和北方麦区相比 ,表现为品质差、产量低和抗病性丧失快。本文批驳了南方麦区可以不种小麦的观点 ,指出在农业结构调整中 ,小麦生产仍然是重要的内容。南方小麦的品质差的主要原因不是气候因素 ,而是没有与南方生态条件相适应的优质品种。文中提出了培育南方麦区优质小麦品种的策略。本文指出 ,根据南方麦区的气候和生态特点 ,认真研究适应南方麦区的优质高产抗病小麦新品种和高效栽培的方法 ,是使南方小麦生产走出困境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小麦条锈病是小麦最重要的病害之一,利用品种的抗病性是控制该病的主要方法,目前已确定并命名的抗病基因有30个.综述了小麦的抗条锈性遗传及其抗病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定位,指出在抗病育种工作中,优异的小麦条锈病抗源及抗病基因是抗病育种的基础.在普通小麦和小麦的野生近缘植物,特别是在长期未被有效利用的农家地方品种中蕴含着丰富的条锈菌抗源和抗病基因资源,因此应该充分利用现有有效基因,挖掘利用新的抗源,实现生产品种抗病基因的多样化,以达到持久抗病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云麦79(原编号为文D6-8)是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于2005年进行杂交,组合为云麦39/953-3612,并采用穿梭选择方法选育成的普通小麦新品种,于2020年通过云南省农作物品种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滇审小麦2020001号。该品种蛋白质含量14.91%,湿面筋含量33.6%,在云南省旱地小麦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中,表现出丰产、稳产、抗病、适应性广的特点。因此,云麦79是一个抗旱、广适、高蛋白、抗病的小麦新品种,不仅是优良的口粮,也可作为优良的饲料源,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前景。本文利用2015—2017年云南省旱地小麦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数据,对云麦79的丰产性、稳产性进行初步评价,并对其抗病性及品质状况进行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2.
小麦在中国及四川是仅次于水稻的重要粮食作物,选育优质、高产、抗病小麦新品种,是稳定粮食总产量,确保粮食安全,最经济有效的途径之一。本选育旨在培育产量高,品质优良,抗病性突出,农艺性状优异,适应性广,能在四川及长江上游冬麦区大面积种植的品种应用于生产。  相似文献   

13.
小麦条锈病的抗性遗传及其在育种中的利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小麦条锈病是小麦最重要的病害之一,利用品种的抗病性是控制该病的主要方法,目前已确定并命名的抗病基因有30个.综述了小麦的抗条锈性遗传及其抗病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定位,指出在抗病育种工作中,优异的小麦条锈病抗源及抗病基因是抗病育种的基础.在普通小麦和小麦的野生近缘植物,特别是在长期未被有效利用的农家地方品种中蕴含着丰富的条锈菌抗源和抗病基因资源,因此应该充分利用现有有效基因,挖掘利用新的抗源,实现生产品种抗病基因的多样化,以达到持久抗病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地方品种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抗白粉病基因,为小麦遗传改良和抗病育种提供了优异的抗源。就中国小麦地方品种抗白粉病研究进行了综述,包括抗病资源筛选鉴定、抗病性遗传分析、抗病基因定位及分子标记研究等,探讨了利用地方品种抗源进行小麦育种存在的问题,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
<正> 赤霉病是我省沿江、江南和江淮之间小麦主要病害之一。发生频率高,为害损失重,是高产、稳产的严重障碍。生产上迫切需要抗病、丰产的品种。这是确保小麦稳产、高产的经济有效的措施,也是防治赤霉病最经济有效的办法。选育抗病品种必须通过抗性鉴定,确定品种抗性强弱,筛选出抗源,为育种单位提供抗病亲本和确定新品种推广范围。因此,我所自1974年以来从事小麦品种抗赤霉病鉴定。1983年至1987年承担了全省小麦新品种抗赤霉病鉴定任务。现将五年来鉴定试验汇总如下,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南乐县小麦品种比较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试验目的通过试验,将当前引进南乐县的部分小麦新品种与生产上的主推品种相比较,以便从中筛选出适合南乐县种植的高产、优质、抗病、抗倒、抗逆性强的小麦优良新品种,为做好南乐县小麦高产创建和新品种的推广提供科学依据。二、参试品种及试验设计今年的小麦品种比较试验参试品种有:周麦16、周麦22、洛麦23、郑丰5号、百农160等14个品种。本试验采取大区比较,顺序排列,1次重复。每个品种设1个小区,共设14个小区,每小区面积:12m×4.5m=54m2。每小区均种植  相似文献   

17.
 条锈、叶锈和白粉病是我国小麦的重要病害.当前的生产品种往往只抗单一病害,兼具多种抗性的良种不多,且抗源遗传基础较为狭窄.因此,迫切需要开拓新的抗病种质资源,培育多抗品种,以满足小麦生产需要.小麦族野生种具有丰富的遗传变异性.Sharma和Gill(1983)曾列举小麦野生亲缘植物的若干抗病基因转移到六倍体小麦栽培品种中.本文利用我国丰富的小麦野生近缘植物资源,研究对条、叶锈、白粉病原群体的抗病性,为扩大发掘筛选新的抗病资源和了解病原菌流行菌系潜在的野生寄主范围以及病害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郑农16号是郑州市农林科学研究所1992年以郑农7号为母本,小偃6号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集优质、高产、抗病、广适性为一体的小麦新品种。该品种产量三要素协调,品质达强筋小麦国家标准,综合抗病性好,适宜在黄淮南片麦区中晚茬地种植,2003年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9.
皖麦19是宿县地区农科所选育的高产,稳产,抗病,抗干热风的半冬性小麦新品种,良好的品种特性,穗多千粒重高,抗病性强,增产幅度达4.24%~9.44%。  相似文献   

20.
<正>洲元9369是山东洲元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小麦育种中心育成的强筋、高产、广适、抗病冬小麦新品种,2007年通过山东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其后又相继通过安徽省和河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的引种认定。2011年12月,强筋、高产、广适小麦新品种洲元9369的选育与推广项目,经山东省科技厅组织专家鉴定,鉴定意见为:洲元9369品质优良、高产稳产、适应性广,抗病性较好,在亲本材料的创制和选育方法上有明显创新,其科技成果居同类研究的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