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WCPFC(中西太平洋金枪鱼管理委员会)的科学委员会,于8月19日在南太平洋的汤加召开了会议,对中西太平洋主要捕捞对象的大眼金枪鱼和鲣鱼资源进行了重新评估,并在会议上提出了以下两个建议:(1)WCPFC于2008年12月在韩国釜山市召开的第5次年会所通过了的,为加强保护管理大眼金枪鱼资源,在中西太平洋作业的金枪鱼延绳钓船,  相似文献   

2.
中西太平洋鲣鱼Katsuwonus pelamis(Linnaeus)的资源状况及产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据数据分析,世界鲣鱼总产量与金枪鱼类总产量平分秋色,而在鲣鱼的总产量中60%以上的产量则出自中西太平洋水域。可见该水域是全球鲣鱼生产的重要水域。我国(目前有5艘大型金枪鱼围网船)自2001年起进入中西太平洋作业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为了我国大型金枪鱼围网船能在中西太平洋水域持续稳定地发展,现将有关鲣鱼资源和渔业生产以及目前国际市场对其利用和鱼价的情况整理出来,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日本从1962年起实施指定渔业制度,迄今为止实施了50年。指定渔业,即通过政令所指的渔业,必需要取得日本农林水产大臣的许可方能作业,也是日本最为重要的渔业。目前,日本的指定渔业共有以下9种:近海底拖渔业,以西底拖网渔业(在日本以西东海水域作业),远洋底拖网渔业,大中型围网渔业(包括在日本近海作业的围网船和在中西太平洋作业的大型金枪鱼围网船),远洋鲣鱼、金枪鱼渔业(包括远洋鲣鱼竿钓和金枪鱼延绳钓),近海鲣鱼、金枪鱼渔业(包  相似文献   

4.
主管中部和中西部太平洋夏威夷群岛,美属关岛,北部马里亚纳群岛、东萨摩亚EEZ(专属经济水域)的美国西部太平洋渔业管理委员会(WPFMC.RC)11月10日在关岛召开了会议。在会议议论中认为,目前中部和中西部太平洋水域的大眼和黄鳍金枪鱼资源巳处于O/F(过度捕捞)状态,应采取管理对策。为此,为了保护这些资源WPFMC决定由美国在WCPFC(中西太平洋金枪鱼类管理委员会)的代表直接向WCPFC提议,要求其向有关国家和大型金枪鱼围网船采取削减捕捞努力量的措施。  相似文献   

5.
中西太平洋是日本金枪鱼船的重要作业水域,据不完全的统计,现下有近200艘的金枪鱼船(金枪鱼延绳钓、金枪鱼围网、鲣鱼竿钓等的)在中西太平洋作业。  相似文献   

6.
据《2001年金枪鱼渔业年监》的统计资料,2000年世界三大洋金枪鱼类(大眼、黄鳍、长鳍金枪鱼和鲣鱼,下同)的总产量为380.9万t,其中捕自大西洋的为44.4万t(占12%),捕自印度洋的为85.5t(占22%),捕自中东太平洋的为61.3万t(占16%),捕自中西太平洋的为189.7万t(占50%),表明中西太平洋是为全球捕捞金枪鱼类的重要水域。  相似文献   

7.
根据FA0 1950 ~ 2011年世界主要金枪鱼类渔业生产数据统计,将长鳍金枪鱼、黄鳍金枪鱼、大眼金枪鱼和鲣鱼等8种世界主要金枪鱼类每10年的产量总和按不同鱼种和海域进行了总结.结果显示,鲣鱼的累计总产量最高,其平均年产量涨幅最快;除马苏金枪鱼年平均产量有所下降,北方蓝鳍金枪鱼保持稳定外,其他主要金枪鱼类均有增长,但平均增长率最高的是青干金枪鱼.各主要渔区中以中西太平洋海域累计总产量最高,平均年产量有上升趋势,大西洋海域以中东大西洋为产量最高,印度洋海域以西印度洋为产量最高,平均增长率以印度洋海域为最高,其他海域相对持平.我国(包括台湾省)捕获累计总产量最高的是鲣鱼,为418×104 t,占世界总产量比例最高的是长鳍金枪鱼,为22.9%.我国(包括台湾省)主要金枪鱼类捕获总产量占世界总产量比例最高为东南大西洋海域,最低为东南太平洋海域.论文结合世界主要金枪鱼类以及主要捕捞海域的开发现状和我国国情,提出我国目前面临的几点困难以及发展壮大我国金枪鱼渔业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渔业动态     
世界5个区域性金枪鱼渔业管理机构首次在日本神户市召开联合会议为了加强世界金枪鱼类资源的养护管理,为了世界金枪鱼类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为了加强区域性金枪鱼渔业管理机构的合作,世界5个区域性金枪鱼渔业管理机构(RFMO)的ICCAT(大西洋金枪鱼养护国际委员会)、IOTC(印度洋金枪鱼委员会)、IATTC(美洲间热带金枪鱼委员会)、WCPFC(中西太平洋金枪鱼委员会)、CCSBT(马苏金枪鱼委员会),于2007年1月22~26日集结于日本神户市  相似文献   

9.
印度洋是日本远洋金枪鱼延绳钓船的重要作业渔场。日本水产厅为了摸清该水域以延绳钓捕捞大眼金枪鱼和黄鳍金枪鱼的资源状况,于9月3日派出该厅渔业调查船照洋丸(2581t)赴印度洋进行金枪鱼类资源的调查和探捕。[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现代渔业信息》2014,(2):164-165
目前,中西太平洋海域虽然是日本远洋大型金枪鱼围网船的主要作业渔场,然而当前在该渔场,不仅存在鲣鱼资源减少的问题,还存在人渔费高涨、渔业国之间竞争激烈、国际渔业管理和限制日益加强、在围网作业上FADs(人工集鱼装置)使用期的缩短等等令人担忧的问题。为了缓和这些严峻状况和尽量减少损失,必须尽早筹划重新开拓印度洋的金枪鱼围网作业渔场的工作。  相似文献   

11.
ENSO与中西太平洋金枪鱼围网资源丰度及其渔场变动的关系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1  
郭爱  陈新军 《海洋渔业》2005,27(4):338-342
中西太平洋是世界金枪鱼围网的重要作业渔场之一,主要捕捞鲣鱼(Katsuwonus pelamis)、黄鳍金枪鱼(Thunnus albacares)和大眼金枪鱼(Thunnus obesus)等.  相似文献   

12.
2003年中西太平洋金枪鱼渔业生产状况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中西太平洋海区的鲣鱼、金枪鱼类产量2002年为198万t占全球总产量410.5万t的48%,几乎接近一半,表明是一个金枪鱼类的重要渔场。另则,我国约有一半的远洋金枪鱼渔船在中西太平洋生产作业,又可见对我国远洋渔业的发展之重要。因此,现将对该海区的鲣鱼、黄鳍金枪鱼、大眼金枪鱼、长鳍金枪鱼四鱼种的生产和资源状况整理如下,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在世界三大洋中担负着金枪鱼类资源管理的IATTC(美洲间热带金枪鱼委员会,成立于1950年)、ICCAT(大西洋金枪鱼类养护国际委员会,成立于1969年)、CCSBT(马苏金枪鱼养护委员会,成立于1994年)、IOTC(印度洋金枪鱼类委员会,成立于1996年)、WCPFC(中西太平洋金枪鱼类委员会,成立于2004年)等5个地区性国际渔业管理机构(PFMO),  相似文献   

14.
日本的远洋渔业主要有大型底拖网、金枪鱼、鲣鱼渔业等,其中金枪鱼、鲣鱼渔业的产量虽少,但产值较大(金枪鱼平均批发价每公斤842日元,鲭鱼则为60日元)。日本远洋渔业基地之一——静冈县烧津市渔港,虽然规模不大,但比较发达,有日本金枪鱼、鲣鱼远洋渔业中心之称。烧津市的远洋金枪鱼延绳钓、鲣竿钓和大型围网的作业渔船,遍布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诸海域。  相似文献   

15.
印度洋黄鳍金枪鱼渔业与资源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印度洋金枪鱼渔业自50年代初期开始,产量持续增长,到2003年,三种热带金枪鱼类(黄鳍、肥壮、鲣鱼)产量为112.3万吨。其中黄鳍金枪鱼产量为45.78万吨,占全球黄鳍金枪鱼产量(154.7万吨)的29%。按作业方式,黄鳍金枪鱼产量的42%为围网作业捕获,23%为延绳钓作业捕获,21%为流刺网作业捕获,其余由手、竿钓、饵料船等作业捕获。根据2005年资源评估,2003年黄鳍捕捞量明显过高,资源处于过度开发状态。近几年产量已接近甚至超过最大持续可捕量30-35万吨。为减少FAD对黄鳍仔鱼误捕量,建议规定最小捕捞规格和上岸率以及减少流木集群围网(FAD)数量。  相似文献   

16.
马振华  李霞 《水产科学》2006,25(10):537-540
金枪鱼类(tunas,bon itas,b illfish)是大洋暖水性洄游鱼类,其种类繁多,分布广泛,是许多国家的重要捕捞对象,主要经济种类包括黄鳍金枪鱼(Thunnus albacares)、大眼金枪鱼(Thunnus obesus)、长鳍金枪鱼(Thunnus alalunga)、蓝鳍金枪鱼(Thunnus thynnus)和鲣鱼(Ka tsuwonus pelam is)等。但近年来,过度捕捞、气候因素影响导致部分种类资源出现相对萎缩现象,因此,出现了许多相关组织,如中西太平洋金枪鱼协会、美洲间热带金枪鱼组织等,对金枪鱼资源进行了系统调查分析,提出了一系列的保护措施。根据中西太平洋协会(WCPFO)2004年年报将太平…  相似文献   

17.
韩国金枪鱼渔业现状和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叙说了韩国在太平洋和中西太平洋地区最近几年来金枪鱼渔业发展的情况。2002年韩国存太平洋地区作业渔船188艘,总的金枪鱼渔获量估计为266,466t,其中围网渔船26艘,产量206,150t,延绳钓渔船162艘,产量60,316t。2002年4种主要种类:鲣鱼、黄鳍金枪鱼、大眼金枪鱼和长鳍金枪鱼的产量占太平洋总产量的96%以上,其中鲣鱼173,693t,黄鳍金枪鱼48,424t,大眼金枪鱼31,754t和长鳍金枪鱼2,470t。  相似文献   

18.
《现代渔业信息》2009,(5):33-33
在全球三大洋各海区金枪鱼类(包括鲣鱼)的总产量中,中西部太平洋海区的居首位(约占50%),表明中西部太平洋是全球金枪鱼类的重要产地。目前,在该海区从事金枪鱼类捕捞的国家和地区约有28个,其中有从事远洋渔业的日本、韩国、中国、美国和中国台湾等,有当地的菲律宾、印尼、巴布亚新几内亚、密克罗尼西亚等。主要的作业方式有围网、延绳钓和竿钓,  相似文献   

19.
中西太平洋金枪鱼渔业的现状和展望(1)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本文主要介绍了中西太平洋金枪鱼渔业的现状,较详细概述最近几年鲣鱼、黄鳍金枪鱼、大眼金枪鱼和长鳍金枪鱼的渔获量变化和渔场分布,主要远洋渔业国家和地区四种作业方式的生产情况。提供国内远洋渔业公司参考。  相似文献   

20.
韩国在太平洋金枪鱼的产量90%以上捕自中西太平洋区域,在中西太平洋地区的产量保持在21.6-28.1万t之间,平均为25.1万t。过去5年里围网的产量在18.3万t至25.8万t之间波动,平均为21.9万t。鲣鱼和黄鳍金枪鱼的产量各占74.4%和19.2%。韩国延绳钓渔业主要捕捞大眼金枪鱼和黄鳍金枪鱼和少量长鳍金枪鱼,占总产量的86.3%。类金枪鱼和其它鱼类是延绳钓渔业的附加渔获物:过去5年中在中西太平洋的延绳钓渔业产量保持在2.3万t至3.9万t之间。2007年延绳钓渔船和围网渔船的数量各自为112艘和26~28艘,比前年减少10艘延绳钓渔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