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蘑菇酪氨酸酶是由蘑菇子实体组织产生,它的一个作用是在孢子成熟过程中产生孢子黑色素(Hegnaue,1985)。而酪氨酸酶对蘑菇子实体作用至今未被认识,最多认为是在酶的作用下,发生氧化反应产生有毒氧化物阻止微生物对于实体的侵袭(Mayer等 1979)。反应产生红色色素,并且集合在子实体表面,使其成为褐色。蘑菇子实体产生褐变是由于贮藏时间长或者装卸、采摘过程中损伤,是否发生褐变是蘑菇质量、商品价值评价标准。本试验是研究蘑菇采摘前后发生褐变作用因素,以及为什么蘑菇采摘后发生褐变。如何在蘑菇采摘后保持子实体白色不发生褐变。以酪氨酸酶活力(激活 非激活)和苯酚的含量来衡量两个蘑菇菌株U_3和D_(649)。试验以采收前(试验1)和采收后18℃下贮藏5天期间(试验2),两组子实体组织  相似文献   

2.
硫酸亚铁对蘑菇菌丝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孟丽  李孝伟  陈洁 《食用菌》2005,27(4):11-13
以蘑菇属(Agaricus)4个菌株为代表,从菌丝的生长速度和生长势等方面探讨了铁(FeSO4·7H2O)对蘑菇母种菌丝发育的生长效应。结果表明:不同浓度铁对蘑菇不同菌株母种菌丝的生长发育影响不同,其中400mg/kg的铁对高温蘑菇和巴西蘑菇作用效果最好,600mg/kg的铁对优选2796菌丝生长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800mg/kg铁是促进F56菌丝生长发育所需的最佳铁营养条件。  相似文献   

3.
四种杀菌剂对双孢蘑菇菌丝及霉菌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采用平板试验就四种杀菌剂对双孢蘑菇及霉菌生长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筛选出了有效的杀菌剂及使用浓度。结果表明,氢氧化铜在使用浓度为0.359g/L时,既能抑制霉菌的生长,又对双孢蘑菇菌丝的生长发育无不良影响,甚至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可在双孢蘑菇栽培中使用。  相似文献   

4.
杨春鹏 《蔬菜》2010,(11):7-9
<正>褐蘑菇,又名香口蘑、褐鳞蘑菇,是口蘑的一种,担子菌纲伞菌目蘑菇科蘑菇属。草腐菌,其生长过程需要从粪草培养料中摄取有机质和矿物元素其菌肉肥厚,口感比白蘑菇更细嫩鲜美,香味比香菇更浓郁适口,同时具有极高的营养、保健价值,现已成为风靡欧美等世界发达国家或地区的高品位食用菌,出口市场广阔,栽培前景十分看好。  相似文献   

5.
7个双孢蘑菇品种比较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7个双孢蘑菇菌株比较试验,结果双孢蘑菇W-192和W-20产量高,适于在生产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国外蘑菇工厂化生产技术问答(续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国良 《食用菌》2010,32(4):73-74
第14问:蘑菇栽培的发菌温度多高为适? 蘑菇菌丝的生长速度主要取决于环境温度是否适宜。图23是蘑菇菌丝在堆肥上生长的典型曲线,其生长速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逐渐加快,24℃左右最适宜;高于27℃,生长速度急剧下降;32℃以上蘑菇菌丝很快死亡。  相似文献   

7.
姬松茸属于蘑菇科蘑菇属 ,又称小松菇。该菇原产北美南部地区和南美北部巴西、秘鲁等国 ,是海岸地带草场上生长的一种食用菇类 ,其子实体脆嫩爽口 ,香味浓郁 ,菌盖菌柄均可食用 ,也是一种美味的药用真菌。福建省农科院于1992年从日本引栽培 ,我们自1993年引进菌种 ,经试验、示范栽培 ,认为姬松茸比当前我国大面积栽培的蘑菇产量高 ,管理方便 ,平均每平方米产菇7.4kg,最高产量可达9~10kg,现将其生长特性及栽培技术简介如下。1形态特征姬松茸的子实体比较粗壮 ,菌盖半球形至平展形 ,直径5~10cm ,表面被覆淡褐色至栗褐色纤维状鳞片 ,边缘有菌…  相似文献   

8.
《食用菌》2010,(4):29-29
覆土是双孢孢蘑菇由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转化的关键技术之一,当双孢蘑菇的菌丝长满培养料后,就可以及时覆土。  相似文献   

9.
草地蘑菇(A garicus pratensis Schaeff.:Fr.)也称野蘑菇,属担子菌亚门,层菌纲,蘑菇目,蘑菇科、蘑菇属.草地蘑菇在我省主要分布于海拔3 500~3 600 m的高原草地上.该菌味道鲜美,是高原草地上的著名野生食用菌.为加强该菌的驯化育种研究,2006~2007年,我所科研人员两次深入草地蘑菇生长区的阿坝州红原县、若尔盖县进行草地蘑菇的资源调查.现将调查结果简报如下.  相似文献   

10.
双孢蘑菇覆土材料发酵土的制作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建春 《食用菌》2008,30(5):30-30
覆土是双孢蘑菇由营养生长转向生殖生长的必要条件。至今,世界上最先进的双孢蘑菇生产乃需采用覆土出菇技术。不同的覆土材料直接影响到双孢蘑菇的产量。目前,国外多数采用饱和含水量大、持水性好、孔隙度大的泥炭作覆土材料,成本较高,但双孢蘑菇产量高。国内的双孢蘑菇栽培由于栽培条件、栽培区域及运输成本因素的制约,一般都就地采用混合土或河泥砻糠土作为覆土材料。这两种覆土材料有许多不足,如混合土(将表土15cm以下的细土与粗土混合)含水量低,  相似文献   

11.
徐彦军  杨静  杨方 《食用菌》2010,(6):30-31
将贵州各地常用的双孢蘑菇培养料配方按理论最适宜碳氮比优化。结果表明:处理④(牛粪100kg,稻草500kg,过磷酸钙12.5kg,复合肥4.7kg,油枯10kg,氯化钾3kg,石灰20kg,石膏粉15kg)双孢蘑菇菌丝生长及子实体性状表现较好且产量和转化率最高。  相似文献   

12.
以刺芹侧耳(Pleurotus eryngii)、糙皮侧耳(Pleurotus ostreatus)、双孢蘑菇(Agaricus bisporus)为试材,采用U16(163)和U18(184)均匀试验设计,研究了5种农药对刺芹侧耳、糙皮侧耳、双孢蘑菇等食用菌菌丝生长的影响,并就生长结果进行逐步回归分析,以期为生产中正确使用提供一定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刺芹侧耳适于选用的杀菌剂是48%克霉灵可湿性粉剂,可选用的杀虫剂是1%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微囊悬浮剂;糙皮侧耳适于选用的杀菌剂是8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或者是48%克霉灵可湿性粉剂,最适的杀虫剂为0.3%印楝素乳油;双孢蘑菇可选用的杀虫剂为0.3%印楝素乳油。筛选出的以上农药均可在现有浓度下使用。  相似文献   

13.
宾王菇原产在彰武县四合城乡通河两岸,相传成吉思汗的二弟第十七代嫡孙宾图郡王经常派人采集和重金收购此蘑,用以招待亲朋好友以及到京城送礼.由于此蘑生长在彰武县养息牧河源头,四合城域内,又是在宾图郡王居住的辖区,风味独特,且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极高,被当地百姓视为珍品,且数量稀少,当地百姓自然把这种生长在草炭地上,菌盖烟色、白体、群生、实心、有弹性的蘑菇称为宾王蘑菇,此叫法一直沿袭至今.  相似文献   

14.
为选择适合我省栽培的蘑菇品种和最佳栽培基质配方,设计了棕色蘑菇1号、大棕蘑和双孢蘑菇2796,分别利用配方1和配方2进行栽培试验,结果表明:配方2更适合3个品种的生长,棕色蘑菇1号与大棕蘑的产量性状差异不显著,产量均比2796略低,生物转化率约为25%。棕蘑1号具有较强的耐低温性。  相似文献   

15.
蒙古口蘑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对蒙古口蘑的驯化栽培、生理、蘑菇圈生态、药理学研究及功能性食品开发等方面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6.
平菇废料不同添加量对蘑菇产量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采用对比实验的方法,在培养料中添加5%,10%,20%的平菇菇床废料栽培蘑菇发现平菇菇床废料添加量为10%时,菌丝吃料量生长速度快(日平均生长速度0.177cm),长势好,出菇期提高4d,平均单产比对照提高34.7%。  相似文献   

17.
《吉林蔬菜》2017,(7):35-35
食用菌受到有害生物侵染而发生病害,叫侵染性病害。细菌性侵染叫细菌性病害,真菌性侵染,叫真菌性病害。1真菌性病害1.1蘑菇湿泡病蘑菇湿泡病,也叫疣孢霉病、白腐病、菇癌。是蘑菇主要的病害,秋菇出菇期遇高温,极易爆发成灾,严重时颗粒无收。发生症状,首先是出现一些白色斑点,并在菇床和培养料上扩展,寄生于子实体,并使子实体发生畸型,早期块状,后期有菌盖偏小、菌梗偏大,  相似文献   

18.
七个巴西蘑菇菌株品比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七个巴西蘑菇菌株生物学性状比较,筛选出A4为最优菌株。其特点为:菌丝生长速度较快、生物学效率较高、菇体较大且韧性好,适宜在生产上推广。  相似文献   

19.
严绍国 《食用菌》1997,19(6):24-25
近几年,我地蘑菇生产逐步从分散式向集约、规模、规范化发展.出现了较大规模的蘑菇生产基地、蘑菇场、蘑菇专业村.这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是蘑菇生产向专业化发展的新趋势.笔者在蘑菇生产实践中,为仙游罐头厂首次建立139亩大规模的蘑菇生产基地,规范化蘑菇房816座,产鲜菇790.22t,初步摸索了进行大规模规范化栽培的技术措施,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0.
徐平 《食用菌》2004,26(6):12-13
在马铃薯液体培养基中,加入不同量的6-苄基腺嘌呤(6-BA),探讨6-BA对双孢蘑菇菌丝体生长及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浓度6-BA对双孢蘑菇菌丝体生长具促进作用。且能使其蛋白质、核酸、可溶性糖含量增加,高浓度6-BA则逐渐显示抑制效应,其最适作用浓度为0.1mg/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