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外源菌剂处理秸秆还田对小麦形态及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小麦盆栽和原位处理秸秆还田试验,研究了外源菌剂H-1、R-1和T-1处理秸秆后对小麦形态、生理及产量的影响.施菌剂处理的小麦苗期各形态指标均高于对照,但差异不显著;施菌剂处理的小麦叶绿素含量和小麦根系活力均显著高于不施菌剂的处理.施菌剂处理的小麦分蘖数、千粒重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其中用H-1还田处理的千粒重最高;叶绿素在小麦各生育期变化明显;各处理小麦整个生育期内根系活力总变化趋势相同,幅度大小有所差异.  相似文献   

2.
1、小麦 (1)严格控制水分.由于小麦吸湿能力强,储藏应注意降水、防潮.应充分利用小麦收获后的夏季高温条件进行暴晒,使小麦水分控制在12.5%以下,再行入库.小麦入库后则应做好防潮措施,并注意后熟期间可能引起的水分分层和上层"结顶"现象.  相似文献   

3.
河南省是全国第二产粮大省.小麦产量稳定在350亿kg,占全国小麦总产量的1/4,小麦种植面积常年稳定在8600万亩以上近几年优质专用小麦发展较快,全省集中连片规模化种植达到1200万亩。长垣属河南省直管县,位于豫东北黄河平原区.县域面积1 051km^2,耕地104.77万亩,其中,优质专用小麦常年种植面积80万亩以上,优质强筋小麦20万亩以上,占麦播面积的1/4.平均取产524kg,是河南省优质专用小麦生产基地示范县,全国粮食生产大县.  相似文献   

4.
小麦纹枯病的发生条件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20世纪 80年代以前 ,小麦纹枯病在登封市虽有发生 ,但不普遍 ,危害不太严重 ,没有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 90年代以后 ,特别是 1 997年以来 ,由于小麦品种、肥水条件的改变 ,病情逐年加重 ,发病面积逐年扩大。据登封市植保植检站连年调查统计 ,全市 2 .67万hm2 小麦发病面积 ,1 990年为 0 .1 67万hm2 ,2 0 0 1年达 1 .0 7万hm2 ,一般病田产量损失 1 0 %~ 1 5 % ,严重田块产量损失达到 40 %。该病已成为制约登封市小麦高产、稳产的主要因素。1 小麦纹枯病的发生条件1 .1 小麦的抗病性经过几年的试验观察 ,生产上推广的小麦品种对纹枯…  相似文献   

5.
利用SDS-PAGE对11份小麦品种资源的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HMW-GS)进行检测,发现了染色体1A1D亚基缺失的小麦资源,其小麦面筋指数、稳定时间、沉降值分别为0.11、0.3 min、9,都明显低于其他染色体1A1D亚基不缺失的普通小麦,可以断定染色体1A1D亚基缺失的小麦品种为弱筋小麦,可以作为很好的饼干、冰激凌等专用小麦亲本材料.  相似文献   

6.
[目的]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是决定小麦面粉加工品质的一个重要因子.研究青海省审定小麦品种谷蛋白亚基组成的演变过程,有助于加强青海小麦的品质育种工作.[方法]采用SDS-PAGE(sodium dodecyl sulfate polyacrylamide gel electrophoresis)技术对青海省推广的71个小麦品种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组成进行分析.[结果]71个小麦审定品种中出现了12个亚基类型,品质评价得分在4~10分,平均值为7.214分,评分为10分的材料有10个,占12.67;.[结论]研究发现近15 a青海省审定小麦品种的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组成有显著改良,主要是由于Glu-A1 和Glu-D1位点上的优质亚基频率显著提高所致,表明青海省小麦品质改良工作有新进展.但是,近15 a小麦品种在Glu-B1位点上的优质亚基频率有所降低.因此,下一步的小麦育种工作除了进一步加强Glu-A1 和Glu-D1位点的同时,需要强调Glu-B1位点优质亚基的选择.研究筛选出一些具有优质亚基组合的小麦品种,可作为改良青海小麦品质的基因资源.  相似文献   

7.
亚洲1号黑小麦系由中国农科院航天育种中心农业专家经多年努力,用蓝粒小麦、四倍体紫粒小麦进行复合运缘杂交,对杂种幼胚进行离体培养,再经过连续定向选择,培育成的最新珍稀黑小麦新品种.亚洲1号黑小麦育成不但迅速引起国内外小麦育种专家关注,农业部刘培植副部长视察黑小麦生长情况后,对该品种评价很高,并希望加快繁种,向国内外推广.  相似文献   

8.
进入7月下旬以来,随着中储粮收购任务的完成,政策对市场价格的支撑作用有所减弱,国内小麦市场,尤其是主产区的小麦市场价格随之出现了回落。近期小麦市场不温不火,但随着双节来临,面粉需求量的增大,预计后期小麦市场将再度活跃,价格也将温和上涨。一、有利于小麦走好的因素有:1.国内小麦产需仍存在一定缺口。2.预计小麦进口大幅减少。3.政府托市态度依然坚定。4.节日来临有助于提升面粉需求。5.农民惜售。二、不利小麦上涨的因素有:1.拍卖压力犹存。2.人民币升值对小麦等农产品带来了一定程度地压力。综上所述,由于国内小麦基本面仍呈现平衡…  相似文献   

9.
1.农产品市场分析 (1)小麦.据分析,今年世界小麦销售总量为6.01亿吨,比上年增500万吨,而库存为1.13亿吨,比上年度同期减600万吨,预测供求数量相差1000万吨. 从全国看,小麦产量已连续四年大幅度调减.预测全国年需求小麦1.2亿吨,而生产量只1亿吨,加之进口量减少,库存大幅下降.  相似文献   

10.
<正> 小麦施肥计算器作用有三:1、根据小麦单产推算小麦施肥量.2、根据小麦施肥量推算小麦单产.3、根据施肥量与小麦单产推算肥料效益,看施肥是否科学合理.一、计算器的基本原理每生产一百斤小麦,从土壤中吸收氮、磷、钾的数量是相对稳定的,我们可以根据小麦单产计算出小麦从土壤中吸收氮、磷、钾的数量.  相似文献   

11.
晚播小麦高产栽培技术是在小麦播期推迟的情况下实现小麦高产的栽培技术.河南省一般把从播种至越冬前积温低于420℃播种的小麦称为晚播小麦或晚茬麦,这种小麦单株只有4片叶,有1个分蘖或无分蘖.  相似文献   

12.
高铁锌小麦特异新种质“秦黑1号”的营养成分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分析测定了新近育成的食药兼用黑小麦新品系高铁锌小麦“秦黑 1号”的营养成分含量。结果发现 ,其微量营养元素铁、锌含量分别高达 74 9和 1 35 mg/kg,是普通小麦的 1 9.2和 4 .1倍 ,是一般黑小麦的 1 0 .6和4 .9倍 ;其锰、铜、硒、镁、钾、磷等矿质元素含量和赖氨酸、蛋氨酸、异亮氨酸、谷氨酸及 1 8种氨基酸含量总和均高于普通小麦 ,并具有低钠、低脂肪的特性  相似文献   

13.
亚洲1号黑小麦系由中国农科院航天育种中心农业专家经多年努力,用蓝粒小麦、四倍体紫粒小麦进行复合远缘杂交,对杂种幼胚进行离体培养,再经过连续定向选择,培育成的最新珍稀黑小麦新品种.亚洲1号黑小麦育成引起国内外小麦育种专家的关注,农业部刘培植副部长视察黑小麦生长情况后,对该品种评价很高,并希望加快繁种,向国内外推广.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不同种植体系对土壤交换性镁的影响,从陕西省长武县黄土高原长期定位试验站采集6个种植体系[小麦连作、豌豆-小麦(2a)+糜子轮作、红豆草-小麦(2a)轮作、豌豆-小麦(2a)+玉米轮作、玉米-小麦(2a)+糜子轮作、小麦(2a)+糜子-玉米轮作]的0~200cm土壤剖面样品,研究22年连续施用氮磷(NP)化肥下6个种植体系交换性镁在土壤剖面上的分布与累积状况。结果表明:不同种植体系交换性镁在土壤剖面上发生淋溶累积现象,在60~100cm土层产生累积峰;交换性镁的累积峰值由高至低分别为:红豆草-小麦(2a)轮作263mg.kg-1、小麦(2a)+糜子-玉米轮作255mg.kg-1、玉米-小麦(2a)+糜子轮作250mg.kg-1、豌豆-小麦(2a)+糜子轮作248mg.kg-1、小麦连作244mg.kg-1、豌豆-小麦(2a)+玉米轮作243mg.kg-1;不同种植体系0~200cm土壤交换性镁的总累积量由高至低分别为:红豆草-小麦(2a)轮作6 152kg.hm-2、小麦(2a)+糜子-玉米轮作5 855kg.hm-2、豌豆-小麦(2a)+糜子轮作5 853kg.hm-2、玉米-小麦(2a)+糜子轮作5 755kg.hm-2、豌豆-小麦(2a)+玉米轮作5 740kg.hm-2、小麦连作5 347kg.hm-2。不同种植体系交换性镁在土壤剖面上分布与累积差异的原因主要是由作物和种植方式的不同引起的。  相似文献   

15.
本文根据小麦自身习性的不同,选择大样本考察小麦习性对冻害的反映,得出小麦对冻害抵抗能力差别的不同表现,对于小麦冻害研究和如何减轻小麦冻害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一、材料与方法 (一)2002-2004年度连续考察500个小麦品系,每个品系采用点播的方式进行单行种植,统一播期,行长1m,行距23cm.记录其每年冻害情况(低于-5℃的冬季冻害和低于-1℃的晚霜冻害),考察小麦生育期.  相似文献   

16.
小麦条锈病,又名小麦黄锈病,是我省小麦的主要病害之一,重病年发病面积850~、1000万亩(1亩=1/15公顷,下同),占全省小麦播种面积的45%~50%.  相似文献   

17.
(上接第3期) 六、粮食分品种 (一)小麦 1.生产:2008年,我国小麦总产量1.2041亿t.比2007年增产2.6%.小麦种植第一大省河南2008年小麦播种面积526万hm2,总产量3 060万t,比2007年增加75万t,单产5 812.5kg/hm2,超过2007年5 715kg/hm2水平;河南小麦1984年突破1 500万t、1996年突破2 000万t、2004年突破2 500万t,2008年突破3000万t;河南小麦产量占全国1/4,每年调出粮食1 000万t.  相似文献   

18.
小麦白粉病抗源筛选及抗源分布规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小麦白粉病是由小麦白粉病菌(Erysiphe graminis D C.f.sp.tritici Marshsl)引起的真菌性病害,是重要的小麦病害之一。通过对359份小麦材料进行白粉病鉴定,筛选出抗白粉病或对白粉病免疫的人工合成小麦材料6份、小麦稀有种21份,推广品种1份。  相似文献   

19.
小麦秸秆还田对小麦、花生产量及土壤肥力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在小麦—花生两熟制栽培条件下 ,小麦秸秆还田可显著促进小麦、花生生长发育 ,提高土壤肥力 ;上年度进行小麦秸秆还田 ,下年度小麦增产 6 .4% ,花生增产 9.2 % ;连续两年进行小麦秸秆还田后 ,花生增产 1 4 .2 % ,土壤有机质提高 0 .0 5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20.
新疆冬小麦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疆是冬春麦兼播区,小麦种植面积在1 500万亩左右,其中冬麦1 100万亩左右,占小麦总面积的70%以上.自开展小麦高产创建活动以来,以万亩连片为依托,配套集成小麦高产高效栽培技术,促进了良种良法配套,挖掘了单产潜力,实现了小麦的连年丰收.现将冬麦亩产450~500 kg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