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采用三室栽培装置培养三叶草,接种VA菌根真菌Glomus mosseae.将根系与VA菌根真菌外生菌丝隔开,在菌丝室施用5种磷酸盐和32P间接标记磷肥,研究外生菌丝对难溶性磷酸盐的活化利用能力.结果表明,外生菌丝可以活化吸收磷酸二钙、磷酸八钙、磷酸铝和磷酸铁,无法活化利用磷酸十钙;各种磷酸盐被活化吸收的量及其对三叶草磷营养的贡献率的大小顺序是磷酸二钙>磷酸八钙、磷酸铝>磷酸铁.  相似文献   

2.
VA菌根菌丝对紧实土壤中磷的吸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采用三室隔网盆栽试验方法,选择三种土壤容重(1.3;1.6;1.8g/cm3)来模拟自然条件下不同紧实度对植物根系生长的抑制情况,探讨了接种VA菌根真菌Gmosseae对三叶草植株生长和对土壤磷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土壤容重的增加,三叶草根系生长受到抑制的程度随之加重。当土壤容重为1.8g/cm3时,根系基本不能生长,而菌丝却能在其中伸展并吸收养分。表现为1.8土壤容重的处理菌根植物的含磷量明显高于无菌根植物。而在低容重的处理中两者却没有显著差异。说明VA菌根真菌能缓解甚至消除土壤机械阻力对植物生长的胁迫。  相似文献   

3.
VA菌根真菌对石灰性土壤不同形态磷酸盐有效性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用32P示踪法研究了VA菌根真菌对石灰性土壤不同形态磷酸盐有效性的影响。结果表明,VA菌很真菌显著增加了玉米吸收肥料和土壤的磷量。菌根植物和非菌根植物都可不同程度地吸收利用土壤中的Ca2-P、Ca8-P、Fe-P和Al-P,VA菌根真菌增加了玉米对它们的吸收。试验结果还表明,施Ca10-P时接种VA菌很真菌对玉米生长的促进作用比施用其它磷酸盐明显,但Ca10-P不能直接被玉米植株所利用。说明VA菌根真菌能提高土壤中的有效性磷(Ca2-P和Al-P)和缓效性磷(Ca8-P和Fe-P)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不同AM菌根菌分泌的磷酸酶对根际土壤有机磷的影响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苏友波  林春  张福锁  李晓林 《土壤》2003,35(4):334-338,343
以三叶草为材料,利用3室隔网培养方法,研究了4种AM菌根菌侵染三叶草后对根际土壤酸性和碱性磷酸酶活性以及菌丝酶活性对土壤有机P的影响。结果表明,接种AM菌根菌 (9周) 对根际土壤酸性和碱性磷酸酶活性均有增强作用,但作用强度主要取决于菌丝在土壤中的生长状况,Glomus属菌根菌在整个菌丝室 (0~6cm) 都影响土壤磷酸酶的活性,其活性在整个菌丝室中都比Gigaspora的高。同一属不同种的根际土壤磷酸酶活性差异不大。AM菌根根际土壤磷酸酶对土壤有机P的降解有很强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丛枝菌根根外菌丝对不同形态氮素的吸收能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侠  张俊伶 《核农学报》2007,21(2):195-200
本试验以玉米为宿主植物,以Glomus mosseae和Glomus intraradices为接种剂,采用空气隔板分室-半液培系统,在植株收获前48 h向菌丝室供应15N标记的不同形态氮素,探讨丛枝菌根根外菌丝吸收传递不同形态氮素的能力。结果表明,丛枝菌根根外菌丝吸收传递15N能力因菌种和氮素形态而异。丛枝菌根真菌G.intraradices吸收传递15N的能力高于G.mosseae,根外菌丝吸收传递不同形态15N的能力为15NH4+>15N-Gln>15N-Gly>15NO3-。根外菌丝吸收传递的15N对植株氮营养的贡献仅为0.004%~0.032%。  相似文献   

6.
水分胁迫及VA菌根接种对绿豆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本文采用土培试验研究了水分胁迫下接种VA菌根真菌Glomusmosseae,G .sp .和G .caledonium对绿豆生长及代谢活动的影响。结果表明 ,水分胁迫严重抑制了植株的生长 ,但对VA菌根真菌的侵染能力影响不大。接种VA菌根真菌不仅有利于植株对土壤中磷和氮的吸收 ,而且明显改善了植株的水分状况 ,降低了植株叶片的脯氨酸含量 ,提高了接种株叶片的光合效率 ,显著增加了植株干物质量 ,增强了绿豆的抗旱性或耐旱性。 3种真菌中 ,以Glomusmosseae的接种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7.
菌剂与肥料配施对矿区复垦土壤白三叶草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矿区复垦土壤菌剂与肥料的不同配施对白三叶草(Trifolium repens Linn)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 双接种VA 菌根真菌(Glomus mossea)和根瘤菌(Rhizobium)能显著提高白三叶草根瘤数、根瘤鲜重和固氮酶活性, 根瘤数在有机肥双接种与无机肥双接种处理之间差异不显著, 而根瘤鲜重和固氮酶活性差异显著; 肥料与各菌剂组合处理中, 有机肥双接种处理的白三叶草分枝数、干物质重最大; 在白三叶草生长40 d 和150 d 时, 双接种处理的叶片数均为各处理中最大值; 接种VA 菌根真菌、根瘤菌和双接种均可增加白三叶草根系的菌根侵染率和土壤孢子数, 总体表现为双接种处理>接种VA 菌根真菌>接种根瘤菌, 有机肥相应处理>无机肥相应处理>对照; 肥料与菌剂的配合施用可有效提高植物对土壤氮、磷、钾养分的吸收。在矿区复垦土壤上有机肥与VA 菌根真菌和根瘤菌菌剂配施能显著促进白三叶草的生长, 是提高矿区复垦土壤植被恢复中比较适宜的组合方式。  相似文献   

8.
VA菌根菌丝对土壤磷锌的吸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晓林  曹一平 《土壤》1991,23(5):257-262,270
利用隔网分室盆栽方法,将土壤分为根系吸收区和菌丝吸收区,以白三叶草为供试作物,定量测定了VA菌根菌丝对土壤璘和锌的吸收量及磷锌在植物体内的分布。结果表明,菌根的侵染率显著提高了植物磷锌含量。根外菌丝吸磷量随菌丝吸收区施磷量上升而迅速增加,但锌的吸收量变化不大,说明菌丝对磷和锌吸收之间无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9.
AM菌对三叶草吸收、累积重金属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4室根箱培养系统,探讨了Cu、Zn、Pb、Cd 4种重金属复合污染土壤中,丛枝菌根菌对三叶草生长及吸收、累积重金属的作用,结果表明:重金属Cu 100mg/kg、Zn 600mg/kg、Pb 300mg/kg、Cd 10mg/kg的复合污染对三叶草生物量影响较小,但土壤重金属处理使丛枝菌根菌Glomus intraradices和Glomus caledonium对三叶草的侵染率分别降低53%和56%,菌种G.intraradice的菌丝密度降低73%;接种菌根真菌能明显减少重金属复合污染土壤中三叶草对Cu、Cd和Pb的吸收,并强化根系在限制重金属Pb和Cd向地上部运输中的作用,地上部Pb和Cd含量分别下降24.2%~55.3%和65%~97.9%,使三叶草地上部Cd和Pb含量均低于我国牧草重金属安全含量,提高了三叶草可食部分的质量;不同菌根真菌对三叶草吸收、累积及分配重金属的影响有明显差异,Glomus intraradices对减少三叶草对重金属的吸收及其在地上部可食部分的累积的作用大于Glomus caledonium。丛枝菌根菌对于强化三叶草根系对重金属的固持作用,调节生态系统中重金属的生物循环,减轻重金属对食物链的污染风险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VA菌根对冬小麦利用养分和水分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本文采用土培试验研究了水分胁迫状况下接种VA菌根真菌对冬小麦生长发育、养分吸收和水分利用的影响 .试验结果表明 :水分胁迫严重地抑制了植株地上部及根系的生长 ,影响了植株对养分的吸收利用 ;接种VA菌根真菌的植株体内氮磷营养状况得到改善 ,减轻了水分胁迫对植株生长的抑制程度 ,提高了干物质的累积 .因此 ,接种VA菌根真菌提高了冬小麦的抗旱性、促进了植株生长 ,并增加了根 /冠比值 .试验结果还表明 ,接种VA菌根真菌可增加冬小麦对水分的有效利用 ,提高了水分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1.
生菜、菠菜和番茄幼苗利用不同形态无机磷的差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砂培条件下,分别以磷酸二钙(DCP)、磷酸八钙(OCP)、氟磷灰石(FA)、磷酸铝(Al-P)和磷酸铁(Fe-P)作为单一P源,研究了不同形态的无机P对生菜、菠菜和番茄的有效性以及这3种蔬菜对其吸收利用的差异.结果表明3种蔬菜对各种形态无机P的利用存在显著差异:生菜利用各形态无机P的能力为DCP>OCP>Al-P>Fe-P>FA;菠菜为DCP、OCP>Al-P>Fe-P>FA;番茄从生物量角度分析为Al-P、DCP>OCP>Fe-P>FA,从P积累量角度分析为DCP>OCP>Al-P>Fe-P>FA.  相似文献   

12.
丛枝菌根对三叶草根际磷酸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三叶草为材料,利用三室隔网培养方法,探讨了取自肥料长期定位试验中多年施用与不施用有机肥的田间小区土壤上,接种菌根菌(G.mosseae)对根际土壤酸性和碱性磷酸酶活性的影响。植物生长9周后,收获测定菌丝生长室土壤酸性磷酸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并对磷酸酶产生位点进行细胞化学定位。结果表明,接种丛技菌根菌对根际土壤酸性和碱性磷酸酶活性均有增强作用,但作用程度在有机服小区土壤上要大于无机肥小区土壤。根际土壤酸性磷酸酶原位化学定位结果表明,菌丝周围有明显的酸性磷酸酶的反应产物,说明报外丛枝菌根菌丝能直接向外分泌磷酸酶。  相似文献   

13.
丛枝菌根和根瘤菌双接种对矿区土地复垦的生态效应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山西省襄垣县矿区复垦土壤中接种丛枝菌根真菌和根瘤菌对三叶草的生长状况及土壤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双接种丛枝菌根和根瘤菌能显著提高菌根侵染率和土壤中孢子密度,促进三叶草干物质的积累和对氮、磷元素的吸收,促进三叶草对土壤养分的活化,提高土壤养分利用率,加速矿区生态恢复.  相似文献   

14.
李梦瑶  蒋湘艳  金海如 《土壤学报》2020,57(6):1483-1491
研究了AM真菌共生系统中硝态氮NO3-吸收转运、铵和硝态氮吸收合成精氨酸及对寄主生长的影响。利用AM真菌(Glomus intraradices)与毛根农杆菌质粒DNA转化的胡萝卜根(Ri T-DNA transformed carrotroots)建立的双重培养系统,以及同位素示踪技术研究了AM真菌共生系统中硝态氮NO3-转运吸收途径,研究了铵和硝态氮吸收合成精氨酸和其转运动态;并用农田试验研究铵和硝态氮吸收转运对寄主生长的影响。研究发现AM真菌菌丝在NH4+和NO3-共存时,优先吸收NH4+。当AM真菌的根外菌丝在NH415NO3培养1周时,虽然根外菌丝的自由氨基酸没有被15N标记,包括精氨酸,但是菌根组织中的自由氨基酸是被15N标记的,揭示了15NO3-沿着菌丝直接扩散或转运至菌根组织而不是来自于精氨酸转运的新模式;而根外菌丝在15NH4NO3培养时菌根组织中只有精氨酸被15N标记的结果,而其它氨基酸合成的氮素主要来自从菌丝室运转来的14NO3-,所以没有标记。AM真菌根外菌丝施加13C6-葡萄糖后,培养6周后,发现菌根组织的精氨酸和蛋白质中都没有13C标记,说明了其根外菌丝不能利用葡萄糖。当在菌丝室施加13C1,2-乙酸钠时,发现菌根组织的精氨酸和蛋白质中都有13C标记,分别为8.5?2.3%和7.6?0.7%,说明了其根外菌丝能吸收利用乙酸盐中的碳素,当在菌丝室施加13C1,2-乙酸钠+15NO3时,随着氮源的增加,提高了其自由精氨酸浓度为54.2?19.3%,菌根蛋白质中精氨酸浓度变化不大;同时大大提高了菌根组织的精氨酸和蛋白质中C/N同位素标记丰度分别为57.4?4.8%和50.3?2.8%。说明了菌丝室加碳源乙酸和氮源,可以提高精氨酸的合成。大田试验中,在低磷条件下,接种AM真菌之后,添加硝酸钾可以明显地提高菌根化甜玉米茎叶重,相比对照的甜玉米提升了12.28%;硫酸铵则不如硝酸钾对AM真菌菌根化甜玉米株重的促进作用,反而是降低了其生物量8.19%,尿素则降低了13.02%,但是尿素再加有机肥则可以缓解对生物量的降低作用。AM真菌对铵和硝态氮的吸收和转运是有两种不同模式,对于铵态氮(NH4+和尿素),AM真菌通过根外菌丝内谷氨酰氨合成酶-谷氨酸合成酶(GS-GOGAT)途径被吸收利用的,而吸收的氮大都是整合入精氨酸(Arg)分子,合成的精氨酸可以被AM真菌根外菌丝完整地运转至根内菌丝,而对于NO3-,用同位素示踪技术揭示了AM真菌共生系统中硝态氮NO3-通过菌丝吸收转运至根内菌丝的途径;硝态氮对寄主甜玉米生长有促进作用,而铵则相反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丛枝菌根真菌(AMF)在土壤与植物的磷素循环中发挥着关键的作用。采用盆栽实验研究了丛枝菌根真菌群落对白三叶草植株生物量、磷吸收和土壤磷酸单酯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接种不同AMF群落均能显著地促进白三叶草植株的生长及其对磷素的吸收,提高根际土壤磷酸单酯酶的活性。Mnp处理中,白三叶草生物量最大,白三叶草总生物量、茎叶生物量和根系生物量分别比对照处理(-M)提高64.48%、61.48%和84.91%。不同菌根处理中,Mck处理显著地提高白三叶草磷吸收和土壤磷酸单酯酶活性,白三叶草磷吸收总量和茎叶磷吸收量分别比对照(-M)提高107.18%和91.91%,土壤碱性磷酸单酯酶和酸性磷酸单酯酶活性相对对照(-M)分别提高54.33%和138.43%。碱性磷酸单酯酶活性与AMF群落中的Acaullospora属孢子数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而酸性磷酸单酯酶活性则主要受Paraglomus属孢子数的影响。说明接种AMF群落可显著地影响土壤的磷酸单酯酶活性,从而影响白三叶草的生长及其对磷素的吸收。  相似文献   

16.
VA菌根对植物耐旱、涝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25,自引:2,他引:25  
林先贵  郝文英  施亚琴 《土壤》1992,24(3):142-145
以黄淮海壤质黄潮土为供试土壤,在盆栽条件下研究不同水分条件对VA菌根侵染白三叶草的影响以及菌根的抗旱能力。结果表明,在所有水分处理中,接种VA菌根后,可促进菌根的侵染和植物对氮、磷的吸收,增加植物的生长量,并显著地增强了白三叶草的抗旱能力。干旱条件下,VA菌根的侵染、菌丝的发育均良好,而过高的水分不利于菌根的侵染和菌丝的发育。  相似文献   

17.
丛枝菌根真菌的外生菌丝对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28,自引:1,他引:28  
应用三室根箱装置 ,研究了接种丛枝菌根真菌 Glomus mosseae和 Glomus versiform对玉米根分泌物以及菌根真菌外生菌丝对沙土的水稳性大团聚体形成的作用。结果表明 :接种 Glom us mosseae和 Glomus versiform提高了玉米根系分泌物的总量 ,进而增加了根系粘结的土壤重量。菌根菌丝对土壤中 5~ 2 mm水稳性大团聚体形成的贡献为 10 0 % ;在土壤中菌根菌丝的密度分布与 2~ 1mm水稳性团聚体的含量分布是一致的 ,都表现出随着距离根系表面距离的增加而增加的趋势。这些结果说明菌根菌丝直接促进了土壤团聚体的形成 ,对 5~ 2 m m水稳性大团聚体而言 ,没有菌根菌丝的作用就不能形成 ;菌根菌丝对 5~ 2 mm和 2~ 1m m水稳性团聚体的形成主要是通过其分泌物粘结和菌丝网络对土壤的缠绕作用所致 ,菌根菌丝对这两种水稳性团聚体形成的贡献甚至超过了根系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采用实验室合成和实验室模拟的方法,研究了高分子腐殖酸和低分子柠檬酸,在不同固液比、不同浓度条件下对几种人工合成磷源的释磷效应.结果表明,两种有机酸对人工合成磷酸盐中磷素的活化与有机酸的种类、浓度、固液比和磷酸盐的种类有关.供试的两种有机酸(腐殖酸、柠檬酸)均能不同程度地促进不同合成磷源(磷酸二钙、磷酸八钙、氟磷灰石、铁磷、铝磷)中磷素的释放,释磷量最高可达2490 mg·kg<'-1>;有机酸对合成磷酸盐中磷素的活化随着有机酸浓度的增加而增加,而固液比变化时,各合成磷源的活化情况无固定趋势;在相同条件下(短时间内),低分子的柠檬酸对合成磷酸盐中磷素的活化能力强于高分子的腐殖酸,且柠檬酸作用下的释磷量可以达到腐殖酸的3倍以上. 应.结果表明,两种有机酸对人工合成磷酸盐中磷素的活化与有机酸的种类、浓度、固液比和磷酸盐的种类有关.供试的两种有机酸(腐殖酸、柠檬酸)均能不同程度地促进不同合成磷源(磷酸二钙、磷酸八钙、氟磷灰石、铁磷、铝磷)中磷素的释放,释磷量最高可达2490 mg·kg-1;有机酸对合成磷酸盐中磷素的活化随着有机酸浓度的增加而增加,而固液比变化时,各合成磷源的活化情况无固定趋势;在相同条件下(短 间内),低分子的柠檬酸对合成磷酸盐中磷素的活化能力强于高分子的腐殖酸,且柠檬酸作用下的释磷量可以达到腐殖酸的3倍以上. 应.结果表明,两种有机酸对人工合成磷酸盐中磷素的活  相似文献   

19.
采用中间隔网的土培根箱试验,对旱作水稻或/和西瓜接种丛枝菌根真菌(简称AM真菌)幼套球囊霉(Glomus etunicatum Becker&Gerdemann),研究了旱作水稻/西瓜间形成菌丝桥并诱导水稻磷酸盐转运蛋白OsPT11的表达和对磷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1)根箱两侧均未接种AM真菌时,旱作水稻和西瓜根系均不形成菌根,水稻根系的磷酸盐转运蛋白OsPT11也不表达。(2)西瓜侧接种AM真菌时,西瓜与水稻间形成的菌丝桥引起水稻菌根的形成,并诱导水稻根系磷酸盐转运蛋白OsPT11表达。(3)菌丝桥侵染和直接接种侵染对旱作水稻和西瓜形成丛枝菌根能达到相同的效果,旱作水稻和西瓜的菌根侵染率分别为80%以上和70%以上。(4)在旱作水稻/西瓜间作系统中,当接种AM真菌时,水稻和西瓜根际有效磷含量显著高于对照处理,水稻地上部全磷含量降低,而西瓜地上部全磷含量升高。  相似文献   

20.
采用室内培养和化学分析的方法研究了几种有机酸对石灰性潮土无机磷形态转化的影响。结果表明,1)石灰性潮土中磷素主要以有效性很低的磷酸盐(Ca10-P等)形式存在,而有效性较高的磷酸盐(Ca8-P等)含量较少,Ca2-P就更少。2)不同磷源施入土壤后,无机磷总量相应增加。磷酸二氢钾与磷酸二钙主要向Ca8-P、Al-P等有效性相对较差的磷素形态转化,磷酸八钙、氟磷灰石、磷酸铁、磷酸铝等有效性较差的磷源,在较短的时期内主要以自身的形态存在。3)施加各种有机酸可以不同程度地降低土壤中Fe-P、Al-P和Ca10-P含量,增加Ca2-P、Ca8-P和O-P含量,总的趋势是促进土壤中植物难以利用的无机磷形态向植物可以利用的形态转化。这种促进能力因有机酸种类和性质的不同而不同,其作用大小顺序为草酸柠檬酸酒石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