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东方钝绥螨对桔全爪螨和柏小爪螨的捕食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研究了东方钝绥螨对桔全爪螨和柏小爪螨的捕食作用。结果表明,东方钝绥螨对两种害螨的功能反应都为Holling Ⅱ型;其自身密度对捕食率具有干扰作用,密度增高,捕食率下降;同时,对害螨螨态的取食具有选择性,其幼、若和成螨都最喜食害螨的幼若螨。  相似文献   

2.
采用两侧吸引作用试验测定天敌胡瓜钝绥螨Amblyseius cucumeris Oudemans在田间对山楂叶螨的搜索和控制能力。结果表明:山楂叶螨不同螨态对胡瓜钝绥螨均有显著的吸引作用,排泄物对胡瓜钝绥螨没有明显的吸引作用。山楂叶螨对胡瓜钝绥螨的这种吸引作用说明胡瓜钝绥螨在田间具有自动搜索山楂叶螨的能力,可用于山楂叶螨的生物防治。  相似文献   

3.
本文研究了新型杀螨剂丁氟螨酯对叶螨天敌智利小植绥螨的毒性、对智利小植绥螨繁殖的影响以及两者联合应用对草莓二斑叶螨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丁氟螨酯对智利小植绥螨的毒性很低,即使在400 mg/L的高浓度下,智利小植绥螨的死亡率仍然低于35%,对雌、雄成螨的LC50分别为669.4 mg/L和456.4 mg/L。施用丁氟螨酯后,丁氟螨酯对智利小植绥螨成螨存活率影响无显著差异。田间试验表明单独使用智利小植绥螨和联合使用智利小植绥螨与丁氟螨酯,两周内对草莓二斑叶螨的防治效果都在90%以上,明显好于单独使用丁氟螨酯。相比于单独使用智利小植绥螨的生物防治区,联合防治区的防治效果更好,28 d时仍高于95%。因此,智利小植绥螨与丁氟螨酯联合应用防治草莓叶螨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4.
螨克对叶螨各发育阶段的毒力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用螨克Amitraz对柑桔全爪螨Panonychus citri McG.和石榴小爪螨Oligonychus punicae(Hirst)的各发育阶段的毒力进行探讨,以寻求防治叶螨的最佳虫态。一、材料与方法 (一)药剂 20%螨克乳油(德国先灵农药有限公司)。 (二)虫源本试验所用的叶螨均采自南昌大学校园内。柑桔全爪螨采自温州蜜桔,石榴小爪螨采自樟树。在室内待产卵后挑去成螨,以获得同一时期的各虫态的螨。  相似文献   

5.
通过室内个体饲养观察,明确西方盲走螨捕食山楂叶螨和李始叶螨生长发育情况良好。1983~1985年,兰州田间试验表明:5月下旬到6月中旬,根据苹果树的不同树龄和叶螨的虫口基数,以1:36~64的益、害比,每株释放西方盲走螨雌成螨350~2,750头,经过45~60天,释放树上山楂叶螨和李始叶螨的种群数量发展缓慢,渐趋衰亡,达到完全控制。释放西方盲走螨不仅当年控制李始叶螨为害,可减少用药3~4次;其效果可持续两年。  相似文献   

6.
智胜小植绥螨已在兵库、高知、和歌山各县进行繁殖;兵库县作为防治草莓叶螨的主要措施,每日可捕食叶螨成螨2—3头,若螨10—20头,释放三周后可将害螨吃光。以每叶发生叶螨3—5头为释放期,释放量的益害螨比例为1:50—100。释放前后应注意农药的使用,植绥螨对有机磷农药抗性弱,而对杀螨剂和杀菌剂(除硫制剂外)抗性较强。  相似文献   

7.
加州新小绥螨是世界商品化品种,近年在国内首次发现。本文在25℃,RH(80±5)%,光周期16L:8D的条件下研究了加州新小绥螨雌成螨对朱砂叶螨3种螨态(卵、幼螨及若螨)的捕食喜好性,并与拟长毛钝绥螨对朱砂叶螨的功能反应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相对于朱砂叶螨卵(Ci为-0.09)与幼螨(Ci为-0.07),加州新小绥螨更喜食若螨(Ci为0.06)。当朱砂叶螨卵密度高于20粒时或若螨密度高于15头时,加州新小绥螨的捕食量显著高于拟长毛钝绥螨。两种捕食螨对朱砂叶螨3种螨态的功能反应均为HollingⅡ型,加州新小绥螨对朱砂叶螨3种螨态控制能力(a'/Th值)均强于拟长毛钝绥螨。加州新小绥螨对朱砂叶螨卵、若螨的理论最大捕食量分别比拟长毛钝绥螨的高出35.0%、37.1%;对幼螨的理论最大捕食量仅比拟长毛钝绥螨低8.0%。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拟长毛钝绥螨(Amblyseus pseudolongispinosus)对朱砂叶螨(Tetranychus cinnabarinus)的捕食作用.结果表明,拟长毛钝绥螨若螨和雌成螨对朱砂叶螨各螨态的捕食功能反应,即捕食量与猎物密度之间呈逆密度制约关系,功能反应曲线属HollingⅡ型;对猎物卵和幼若螨的控制能力最强;猎物的螨态、生境大小等因素均可起拟长毛钝绥螨功能反应参数的变化;拟长毛钝绥螨的自身密度对功能反应存在密度制约作用;拟长毛钝绥螨对朱砂叶螨卵和幼若螨是嗜食的,对成螨是非嗜食的.  相似文献   

9.
唐涛  赵明平  黄生空  王培  符伟 《植物保护》2021,47(4):282-287
柑橘全爪螨 Panonychus citri 是一种重要的世界性害螨, 已对多种常用杀螨剂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抗性?为有效控制该害螨的危害, 本研究于2017年-2018年通过田间小区试验评价了30%乙唑螨腈·螺螨酯SC?30%乙唑螨腈SC?240 g/L螺螨酯SC?1.8%阿维菌素EC及43%联苯肼酯SC对柑橘全爪螨的防治效果及其对柑橘树的安全性?研究结果表明:试验浓度下, 叶面喷施1次上述药剂均对柑橘树安全?30%乙唑螨腈·螺螨酯SC及30%乙唑螨腈SC能有效控制柑橘全爪螨危害, 速效性好, 持效期长达30 d, 药后1~30 d的防治效果分别为76.55%~100%和81.21%~98.30%?240 g/L螺螨酯SC和43%联苯肼酯SC对柑橘全爪螨的控制作用较好, 速效性一般而持效期可达30 d, 药后1~30 d的防治效果分别为69.15%~91.55%和64.63%~88.46%?1.8%阿维菌素EC难以控制柑橘全爪螨危害, 速效性较差, 持效期约15 d; 药后1~30 d对该害螨的防治效果为57.08%~83.39%?综上所述, 在柑橘生产实践中, 为有效控制柑橘全爪螨为害, 应于害螨初发期叶面喷施1次30%乙唑螨腈·螺螨酯SC 75 mg/kg或30%乙唑螨腈SC 100 mg/kg?  相似文献   

10.
2012~2013年在重庆市的柑橘园内开展了释放巴氏钝绥螨防治柑橘全爪螨应用示范.示范结果显示,每年4月下旬释放巴氏钝绥螨,柑橘全爪螨数量一直被控制在防治指标以下;对巴氏钝绥螨越冬情况调查结果表明,巴氏钝绥螨能够在重庆万州顺利越冬.  相似文献   

11.
植绥螨被广泛应用于控制多种农作物上的螨类和其它害虫,是一类很有利用价值的天敌资源。种群性比及性别决定机制是植绥螨生殖生理研究上的一个重要领域,与生物的遗传、个体发育、进化等密切相关。本文对植绥螨的性别决定机制、影响植绥螨性比的因素以及性比调控在捕食螨规模化生产及实践应用中的意义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2.
云南省捕食螨种类及分布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斌  殷绥公等 《昆虫天敌》2001,23(4):149-157
1992年-1999年对云南省捕食螨种类及分布进行了系统调查,云南省捕食螨8科12属56种,其中植绥螨科有6属51种,从海拔320m-3250m地区都有分布。根据云南省捕食螨各类及其地理分布特点,将云南省捕食螨的地理分布从垂直方向分为高寒带、中暧带和亚热带3个层次,代表不同海拔、气候、耕作制度、捕食螨特点等。捕食螨各类及分布的系统调查为制定捕食螨的合理保护和利用及农林害螨类的综合治理和控制措施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荔枝瘿螨是为害荔枝的一类重要害虫,体型小、种类多、分布广。随着荔枝种植面积的扩大、荔枝果实和荔枝苗木的远距离运输,给荔枝瘿螨的传播创造了条件。本文主要总结了国内荔枝瘿螨的研究结果,阐明了荔枝瘿螨的种类及其分布特点;以荔枝瘤瘿螨Aceria litchii和荔枝分位瘿螨Disella litchii为例,阐述了荔枝瘿螨的生物学特性及种群动态、天敌、寄主(荔枝品种)的抗虫(瘿螨)性、种群监测技术、防治措施等方面的研究进展。结合产业发展,指出生产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和研究方向,并提出建立“以农业防治为基础、生物防治相结合、化学防控为辅助”的荔枝瘿螨综合防控技术体系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4.
棉叶螨也称为棉红蜘蛛,属蛛形纲叶螨科,其种类繁多,分布范围广,世代周期短,是为害棉花的一类重要害螨。目前,用于防治棉叶螨的化学药剂主要是神经毒剂及呼吸抑制剂2大类,且棉叶螨对多数药剂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抗性,以二斑叶螨Tetranychus urticae为首的植食性害螨已成为世界上抗药性最严重的节肢动物之一。美国路易斯安那州棉田二斑叶螨种群对阿维菌素产生了1 415倍抗性,而国内棉花上棉叶螨主要对有机磷类药剂产生了较强抗性,最高为467倍。棉叶螨产生抗药性的机制主要涉及靶标突变及解毒代谢增强,其中靶标突变主要涉及乙酰胆碱酯酶、电压门控钠离子通道和谷氨酸门控氯离子通道等;细胞色素P450单加氧酶、羧酸酯酶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等一种或多种解毒酶共同参与害螨对化学药剂的解毒代谢。该文主要从棉叶螨的种类及分布、用于防治棉叶螨的化学药剂、棉叶螨的抗药性现状、抗药性机制解析和抗药性治理策略5个方面进行阐述,提出因地制宜的抗药性治理策略,旨在为棉叶螨的田间防治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5.
蘑菇菌种害螨侵染途径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侵染蘑菇菌种的害螨主要有腐食酪螨Tyrophagous putresentiae、矩形拟矮螨Pseudopygmephorus quadratus、蘑菇拟矮螨P.agarici、费氏穗螨Siteroptes flechtmanni、食菌穗螨S.mesembrinae和兰氏布伦螨Brennandania lambi等,它们在菌种场环境中的分布相当普遍。在堆放的菌种中,菌种带螨率和含螨量以底层最高,上层最少,呈现自上而下增多的趋势。害螨侵入菌种有两条途径:①菌种培养期间,环境中害螨从地面爬入菌种,或经飞行昆虫携带或气流飘逸到菌种上;②接种时因工具或种源(原种)带螨直接引入。  相似文献   

16.
为了查明准噶尔盆地东南缘绿洲-荒漠交错带土壤螨类群落特征及其季节动态变化,2010年4月、7月、9月和11月中旬对该区的自然林、人工林、耕地、菜地、荒草原、灌木林及荒漠等7种不同生境进行采样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共获得土壤螨类5200只,隶属于4目41科61属,其中菌甲螨属(Scheloribates)和若合甲螨属(Zygoribatula)为该区的优势类群,分别占总数量的18.21%和12.52%,而懒甲螨属(Nothrus)、扇珠足甲螨属(Licnodamaeus)、盖头甲螨属(Tectocepheus)、尖棱甲螨属(Ceratozetes)大翼甲螨属(Galumna)等15类群为常见类群,占总数量的53.6%。其余的44类群为稀有类群,占总量的15.67%。研究区七种不同生境土壤螨类个体数和类群数均有差异,个体数分别为自然林>菜地>荒草原>人工林>灌木林>耕地>荒漠;类群数分别为自然林>人工林>灌木林>荒草原>菜地>耕地>荒漠。不同季节所获得的土壤螨类总个体数量的大小顺序为9月>11月>7月>4月。垂直分布结果表明土壤螨类主要集中分布于表层土壤,即0~5cm土层最多,其次为5~10cm土层,在10cm以下的土层中土壤螨类数量急剧减少,不同土层间的个体数差异极显著(P<0.01)。  相似文献   

17.
杀螨剂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近年来在杀螨剂的作用机制、代谢及螨类抗药性机制方面的研究进展做了综述。  相似文献   

18.
水稻褐鞘症发生原因的进一步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进一步探讨水稻褐鞘症的发生原因,本试验设室内人工接种和室外田间小区喷药防治两项处理。人工接种分设接螨、接菌、接螨加接菌和对照4个处理组;田间小区喷药防治则分设喷杀螨剂(双甲脒)和杀菌剂(多菌灵、井岗霉素)两个处理组。获得如下结果: 1.接螨组和接螨加接菌组的病株率分别为89.54%、99.14%;病情指数分别为57.84、38.86;单株带螨量分别为20.74头、12.6头(均包括卵粒)。接菌组和对照组的病株率分别为31.98%、15.36%;病情指数分别为5.98、2.91;单株带螨量分别为1.85头、0.06头(均包括卵粒)。 2.田间喷施杀螨剂(双甲脒)小区比喷施杀菌剂(多菌灵)小区螨发生期推迟15天,单株带螨量降低(分别为18.5头、8.2头)、防治效果较高(分别为51.8%、29.46%)。以上证明斯氏狭跗线螨(Steneotarsonemus spinki Smiley)为华南地区水稻褐鞘症发端的祸首,只要防螨得宜,稻褐鞘症也就可大为减轻。  相似文献   

19.
张守友 《昆虫天敌》1990,12(1):21-24
东方钝绥螨在昌黎地区每年大约发生23代左右。平均卵期1.8天,幼虫期0.7天、第一若虫期1.0天、第二若虫期1.5天、产卵前期4.6天、产卵期15.2天、雌成螨期20.5天、雄成螨期15.6天、生命周期为25.5天。平均日产卵量1.5粒,总卵量16粒。雌成螨日捕食山楂叶螨卵3粒及若螨0.46头,总捕食量为卵91粒,若螨43头及成山楂叶螨14头,对苹果全爪螨捕食量3.4头(雌成螨)。  相似文献   

20.
新疆棉叶螨大发生的原因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了耕作栽培技术对新疆棉叶螨种群数量的影响.不同的土壤耕作技术、轮作、邻作、连作年限对种群数量均有显著影响.通过秋耕、冬灌,可破坏棉花害螨的越冬场所,消灭部分越冬害螨,减少越冬基数.连作年限越长棉叶螨的发生越重.前茬为小麦、玉米等单子叶植物的棉田,棉叶螨发生晚而轻;凡是前作为油葵、豆类等双子叶植物,棉叶螨发生早而重.棉花邻作小麦比邻作苜蓿的棉田叶螨发生轻.灌溉、施肥对螨量也有不同的影响.提出了棉叶螨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