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桑赤锈病菌干旱型生型小种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我国北方干旱地区采集的病原菌,经与南方普通型的病原菌进行致病性、侵染对湿度的适应性和菌丝侵入寄主组织的适存在等比较,发现该病夺菌属于桑锈孢锈力的干旱型生理小种,并提出用湖桑32号、湖桑7号和黄鲁头等桑品种作为对桑锈孢锈菌生理小种的鉴别寄主。  相似文献   

2.
桑赤锈病菌干旱型生理小种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我国北方干旱地区采集的病原菌,经与南方普通型的病原菌进行致病性、侵染对湿度的适应性和菌丝侵入寄主组织的适存性等比较试验,发现该病原菌属于桑锈孢锈菌的干旱型生理小种,并提出用湖桑32号、湖桑7号和黄鲁头等桑品种作为对桑锈孢锈菌生理小种的鉴别寄主。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通过基因克隆和测序方法,对来自国内外Foc 的1号和4号小种的6个菌株endo-PG基因同源性、与其他真菌的亲缘关系以及endo-PG基因和氨基酸序列进行了分析,为香蕉枯萎病菌致病机制的研究奠定基础。结果表明,同一小种的endo-PG序列同源性高、亲缘关系近,不同小种的同源性较低、亲缘关系较远;总体来说,4号小种比1号小种同源性更高、亲缘关系更近。在全基因序列分析中,并没有发现明显的基因差异可以作为区分2个小种致病性差异的依据。根据预测的CDS序列翻译成氨基酸序列比对,发现6个菌株的endo-PG基因编码的氨基酸变异并没有引起相关保守结构域的变化,推测6个菌株的致病性可能与endo-PG基因的调控相关。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应用RAPD标记技术对甘肃省小麦条锈菌主要流行的8个生理小种进行多态性标记分析,旨在寻找小麦条锈菌不同生理小种的特异性标记,共选用220条10碱基随机引物进行筛选,其中有147条可得到稳定清晰的扩增条带。研究结果显示,通过使用147条引物对甘肃省流行的8个条锈菌的生理小种进行RAPD分析,发现各致病小种间遗传变异丰富,其中引物S301在条中33号中扩增得到约507bp的特异条带;引物S39在条中32扩增得到长度约183bp的特异条带;引物S36在Hybrid46-8扩增得到约510bp的特异条带;引物S2140在Su11-4扩增得到约317bp的特异条带。另外,本研究还对扩增得到的特异片段进行回收并进行测序分析,其中依据小麦条锈菌生理小种Su11-4特异条带的测序结果设计特异引物,成功将其转化为对Su11-4小种特异的SCAR标记,这对不同条锈菌生理小种的快速准确检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chsV基因在尖孢镰刀菌古巴专化型侵染香蕉过程中的作用,及其与尖孢镰刀菌古巴专化型l号生理小种和4号生理小种之间的致病力差异的关系。采用PCR和RT-PCR方法扩增了2个生理小种的chsV基因,测序后对该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和编码的蛋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个生理小种chsV基因不存在内含子,开放阅读框均为726bp,核苷酸同源性为99.6%,编码242个氨基酸,氨基酸序列相同。根据生物信息学软件预测编码蛋白没有信号肽,分子量为26346.8u,pI为6.18。2个生理小种寄主选择性差异与chsV基因并无明显对应关系,这为进一步研究chsV基因功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基因Pscon1在不同小种中核苷酸序列及相对表达量差异,以小麦条锈菌(Puccinia strii formis f.sp.tritici)基因组DNA为模板,在小麦条锈菌8个生理小种中分别克隆产孢相关基因Pscon1,并对其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进行比对及相对表达量分析.结果表明:在8个小种中分别克隆到条锈菌产孢相关基因Pscon1,基因大小为531 bp,由3个外显子和2个内含子构成,开放阅读框长252 bp,不同小种基因Pscon1核苷酸序列只在44,65,331,465,495和510 bp位点处发生突变,均未引起氨基酸序列变化,且不同生理小种Pscon1在接种‘铭贤169' 12 h后相对表达量有差异,水源11-3最高,最低的是Hybrid46-8.推测基因Pscon1在小麦条锈菌不同生理小种产孢过程中相对表达量有差异,这将为进一步研究产孢量差异因素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桑青枯病描述及研究中的几个问题探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针对桑青枯病(mulberry bacterial with)的一些错误描述及研究中的误区,阐述了国内外桑青枯病发生情况、正确的学名及小种与生化类型。研究提出了桑青枯病致病性测定新方法——离体桑枝注射接种法;首次明确了桑青枯菌中除生化型5(小种5)外还存在较多的4型菌(小种1)。控制该病的危害需着重抗病育种和生物防治。  相似文献   

8.
<正>金骏眉是武夷山正山小种的一个分支,是中国高端顶级红茶的代表。其外型细小而紧秀,颜色为金、黄、黑相间,汤色金黄,其水、香、味具果、蜜、花、薯等综合香型,滋味鲜活甘爽,喉韵悠长。因其茶青来自野生茶芽尖,产量稀少、品质优秀,制作工艺复杂,上市后备受推崇,缔造了  相似文献   

9.
由青枯劳尔氏菌(以下简称青枯菌)5号生理小种(Ralstonia solanacearum race 5)引起的桑青枯病是桑树的重大病害。采用荧光定量PCR(qPCR)技术对病原菌进行早期检测,为病害的预测预报及有效防控提供依据。从青枯菌差减基因文库筛选一对引物RS72F/RS312R,经PCR扩增试验及qPCR产物的熔解曲线分析验证其可特异性地扩增出青枯菌5号生理小种241 bp的基因片段。建立的qPCR标准曲线显示:以青枯菌5号生理小种基因组DNA为模板,在10-4~102 ng/μL范围内,DNA质量浓度的对数值与扩增Ct值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方程为y=-2.747x+21.834,R2=0.993;以青枯菌5号生理小种菌液为模板,在103~107 CFU/mL范围内,菌液浓度的对数值与扩增Ct值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方程为y=-3.418x+45.447,R2=0.998。应用建立的qPCR检测方法对经青枯菌5号生理小种菌液处理的土壤样品进行检测,结果显示可检测出自然环境中存在的低于致病浓度的病原青枯菌,且用菌液处理灭菌土壤和不灭菌土壤的样品间青枯菌检测的Ct值无显著差异。建立的检测方法具有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可定量的特点,适用于由青枯菌5号生理小种引起的桑青枯病的早期检测诊断  相似文献   

10.
小种场一般生产量和供种量都不很大,没有自己的冷库,所生产蚕种委托有冷库设施的大种场或蚕研所冷藏,供种量最大的秋季所需冷藏浸酸种的浸酸工作都委托冷库所在单位进行.常温浸酸不需要太多的设备,浸酸时间许可范围广,不易失败,比较适用小种场或用种量不大的夏季晚秋期生产用种.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香蕉枯萎病4号生理小种基因组的密码子使用特点,掌握其基因编码规律,以香蕉枯萎病4号生理小种基因组的13303条高置信蛋白的编码信息为数据来源,借助CodonW等软件对蛋白质的每个氨基酸编码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研究获得了UCC和CCC等8个密码子为最优密码子,第三个碱基为C的密码子具有更高的选择性。进一步统计分析了mRNA的编码区长度,发现密码子使用偏好性随着编码区的延长而降低,较长编码区的基因对密码子的使用无显著的偏好性。本文分析了4号生理小种的密码子偏好性,为通过密码子优化来降低外源基因在香蕉中的表达,为提高香蕉抗逆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1 建坑 选空气流通的露天场地作坑床,长、宽依产量、地势而定.一般长、宽比为3:1,深60cm,用砖砌成。床的一半在地下,一半高出地面。床内先铺上10cm厚的土.土上再铺上5cm厚用水浸过的稻草。每平方米放500条小种蚓。  相似文献   

13.
一、建坑。选空气流通的露天场地作坑床,长、宽依产量、地势而定,一般长、宽比为3:1,深60厘米,用砖砌成。床的一半在地下.一半高出地面。床内先铺上10厘米厚的土,土上再铺上5厘米厚用水浸过的稻草。每平方米放500条小种蚓。  相似文献   

14.
青枯菌5号生理小种(Ralstonia solanacearum race 5)是引发桑青枯病的病原菌。为了改进常规PCR方法不能对活体病原菌进行准确鉴别和定量分析的不足,建立叠氮溴化丙锭(PMA)预处理结合荧光定量PCR(q PCR)检测青枯菌5号生理小种活菌的方法。该方法首先将待检测样品的病原菌细胞用质量浓度为15 ng/μL的PMA暗孵育10 min后,在卤钨灯下曝光5min,以消除死菌细胞DNA的PCR扩增信号。用PMA-q PCR方法对含青枯菌5号生理小种活菌和死菌的混合样本的检测结果表明,死菌的存在不会对活菌细胞DNA的扩增产生影响。建立的PMA-q PCR标准曲线显示,在菌液浓度为103~107CFU/m L的范围内,qPCR循环阈值(Ct)与菌液浓度的对数值之间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方程为y=-3.477x+47.489,R~2=0.997。建立的PMA-q PCR方法能更为准确地检测复杂样本中的青枯菌5号生理小种活菌数量,有助于对桑树青枯病的早期诊断和及时制定病害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5.
柱花草种质对炭疽病原菌的反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盆栽植株接种和离体叶片接种试验,研究45份柱花草种质对中国两种类型炭疽病原菌生理小种CATAS292(A型)和CATAS100(B型)的反应。结果表明,37.8%的接种植株对A型生理小种有抗性,31.1%的对B型有抗性,64.4%的对两种类型炭疽病原菌均易感病。柱花草植株抗病,其离体叶片不一定抗病。感病与抗病柱花草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其感染和脱落叶片数、菌核数量及病斑扩展方面。  相似文献   

16.
家畜恶性肿瘤的化学治疗在国内兽医杂志上很少报道,我们曾对一头患神经纤维肉瘤和持久性淋巴细胞增多的小种公牛,用环磷酰胺和更生霉素联合治疗,现将治疗经过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家蚕质型多角体病毒苏州核包涵体小种的纯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BmCPV_t内发现和分离出一株新的核包涵体小种,初步命名为家蚕质型多角体病毒—苏州核包涵体小种(Cytoplasmic Polyhedrosis Virus——Suzhou nuclear polyhedra forming strain,简称CPV——Suzhou N strain),家蚕感梁CPV——Suzhou N Strain引起的多角体病,与国内外已知的CPV各变异株不同。本病蚕的多角体只在中肠组织圆筒形细胞核内检出,多角体内有许多病毒粒子,病毒粒子球状,具有核蛋白紫外吸收特征性光谱和较强的感染活性,病毒核酸初步鉴定为dsRNA。  相似文献   

18.
蛋鸭肝癌     
我地某孵坊一大群鸭,因长期喂用霉变饲料而引起中毒,以致诱发肿瘤,现报道如下: 经过情况计有种蛋鸭2050只,其中北京鸭1000只,本地小种鸭1050只。从1980年6月份育雏,12月份起产蛋,小种鸭产蛋八成,北京鸭产蛋五成。此后,产蛋聚然下降,並出现食欲减退和有少量死亡,曾怀疑“禽出败病”,给群鸭服用抗菌素,但毫无疗效。至1981年3月11日止,已陆续死亡与急宰175只,决定淘汰。  相似文献   

19.
以墨西哥国立自治大学兽医学院院长贝鲁埃科斯为首的科研小组,17年前开始培育饲料消耗小,饲养成本低的小种乳牛。他们的工作是从世界上最大的一种乳牛一印一巴瘤牛着手的。该瘤牛高约2米,体重可达900公斤。经贝鲁埃科斯博士的五代培育,其体形逐代变小。 现在,一头成年小种牛的体重仅为36公斤,身高还不到一米。更使科学家们吃惊的是该小种牛的产乳量。大种瘤牛的日产乳量约为6升,而小种瘤牛的产乳  相似文献   

20.
畜牧信息     
墨西哥国立自治大学兽医学院科研小组,17年前开始培育饲料消耗少,饲养成本低的小种乳牛。他们的工作是从世界最大的一种乳牛——卯一巴瘤牛着手的。该牛高约2米,体重可达900公斤。经5代培育,其体型逐代变小。现在,1头成年小种牛的体重仅为136公斤,身高不到1米。使科学家吃惊的是该小种牛的产乳量。大种瘤牛的日产乳量为6升,而小种瘤牛的产乳量也可达4升。一头产乳量6升的大种乳牛每年所需的草地面积却可供养10头小种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