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多黏类芽孢杆菌(Paenibacillus polymyxa)BD3736具有代谢脱脂乳、合成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α-glucosidase inhibitors,AGIs)的能力。通过单因素试验,初步分析接种量、发酵温度、脱脂乳质量浓度及培养时间对AGIs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的影响,并确定主要的影响因素;继而采用3因素3水平的响应面分析法,对多黏类芽孢杆菌BD3736在发酵脱脂乳中合成AGIs的发酵条件进行优化,获得的最优发酵条件为发酵温度31.5℃、接种量3.5%、培养时间4 d。在此条件下,发酵液上清对α-葡萄糖苷酶的半数最大抑制质量浓度为30.5 mg/mL。  相似文献   

2.
为了从藤黄中分离出黄酮类化合物并考察其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活性,试验采用大孔树脂、硅胶等提取分离、核磁共振确定化学结构的方法,建立了以4-硝基苯-α-D-吡喃葡萄糖苷(PNPG)为底物应用酶标仪测定吸光度的体系。结果表明:经结构鉴定,分离出了藤黄酸和新藤黄酸;藤黄酸、新藤黄酸的抑制活性均明显高于阿卡波糖(IC50=0.99 mg/m L),并且藤黄酸(IC50=0.18 mg/m L)优于新藤黄酸(IC50=0.24 mg/m L)。说明从藤黄中分离出的藤黄酸和新藤黄酸对α-葡萄糖苷酶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活性优于阿卡波糖,具有很大的开发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可以延缓或抑制葡萄糖在肠道内的吸收,有效降低餐后血糖的峰值,对Ⅱ型糖尿病的治疗有重要意义。目前常见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的天然来源主要有植物和微生物两大类,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天然产物中对α葡萄糖苷酶有抑制活性的多种物质,旨在为从天然产物中开发新型安全高效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试验旨在从自然界中筛选β-葡萄糖苷酶高产菌株,对其进行鉴定和产酶条件优化。采用七叶苷显色技术分离和筛选β-葡萄糖苷酶菌株,采用固体发酵技术对其产酶条件进行优化,通过形态学特征及系统发育分析对其进行鉴定。结果表明,在广西河池喀斯特地貌自然植被区筛选出1株产β-葡萄糖苷酶的菌株,将其鉴定为棘孢曲霉(Aspergillus aculeatus),得到最佳产酶条件为pH值7.0、温度28℃、装液量40 mL/250 mL,经过优化后该棘孢曲霉菌株的产酶能力达到了42.75 U/mL,相较于出发条件提高了10.9倍。研究表明,研究筛选得到的棘孢曲霉能够稳定产生β-葡萄糖苷酶,经固体发酵技术优化后产酶能力得到了较大提高,且在中性条件下产酶量最高,在饲料生产中具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屠洁  刘冠卉 《蚕业科学》2010,36(5):870-874
为了有效利用缫丝蚕蛹的功能性成分开发高附加值的降血糖药物,采用95%乙醇浸提蚕蛹活性物质,并依次选用石油醚、乙醚、乙酸乙酯、水饱和正丁醇对蚕蛹醇提物进行梯度极性溶剂萃取,获得不同萃取组分及水相组分。测定各相萃取组分对α-葡萄糖苷酶的体外抑制活性,结果显示:当石油醚、乙醚、乙酸乙酯、正丁醇萃取组分及水相组分的质量浓度为0.33mg/mL时,各相萃取组分对α-葡萄糖苷酶的体外抑制率分别为100%、58%、38.1%、36.93%、21.53%;各相萃取组分对α-葡萄糖苷酶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0.049、0.272、0.434、0.645、0.449 mg/mL。选择对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较强的石油醚相和乙醚相萃取组分,采用双倒数作图法检测其抑制作用类型均属于非竞争性抑制。  相似文献   

6.
试验筛选得到了一株产β-葡萄糖苷酶的枯草芽孢杆菌Z-1。利用七叶苷和柠檬酸高铁铵为底物,通过显色反应,在土壤中初筛得到15株产β-葡萄糖苷酶的菌株,复筛得到5株产酶活性较高的菌株,其中Z-1活性相对最高。对菌株进行生理生化和16S r DNA序列同源性比较分析,鉴定该菌株为枯草芽孢杆菌。采用DNS法对粗酶液的酶学特性进行了测定。  相似文献   

7.
桑叶1-脱氧野尻霉素(DNJ)对α-蔗糖酶的抑制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从桑叶中提取的1-脱氧野尻霉素(DNJ)作为糖苷酶抑制剂具有降血糖的功能。为了解明桑叶DNJ对α-蔗糖酶的作用机制,应用酶抑制动力学分析桑叶DNJ(纯度95%)对α-蔗糖酶的抑制特性。通过建立的α-蔗糖酶酶促反应体系表明,在α-蔗糖酶质量浓度≤500μg/mL、反应时间8min以内时,反应体系呈现良好的线性趋势;抑制活性检测表明,桑叶DNJ对α-蔗糖酶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半抑制浓度(IC50)为5.67mg/mL;依据酶抑制动力学曲线特征推断桑叶DNJ对α-蔗糖酶具有明显可逆的非竞争性抑制作用,其抑制常数Ki为6.73mg/mL。  相似文献   

8.
采用平板对峙法,从银杏组织分离的内生细菌菌株中筛选对灰葡萄孢菌抑菌活性较好的菌株,其中菌株HZ-6-3的抑制作用最强,抑制率为79.06%。通过菌落形态观察、生理生化特征、16S rRNA基因序列和gyrA基因分析将菌株HZ-6-3鉴定为解淀粉芽孢杆菌。抑菌谱测定结果显示,该菌株对其他8种植物病原真菌均具有不同程度的拮抗作用。该菌株可产生蛋白酶、果胶酶、β-1,3-葡聚糖酶和淀粉酶;能够显著抑制病原菌的菌丝生长,使菌丝生长扭曲,细胞膨大、形成串状泡囊结构等畸变。利用盆栽试验测定了该菌株对番茄灰霉病的防控效果,结果显示1×108 CFU·mL-1的预防效果和治疗效果最高,可达81.12%和70.45%。上述结果显示菌株HZ-6-3具有作为生物制剂的潜能。  相似文献   

9.
利用3种诱变方法对黑曲霉3.316进行诱变,得到1株β-葡萄糖苷酶活力最高的菌株(编号为Ch2),并对该菌株进行产酶条件优化试验。结果表明:诱变菌株Ch2的最佳产酶条件为氮源为蛋白胨,质量浓度2%,碳源为麸皮,质量浓度2%,表面活性剂吐温-80加入量2 mL,培养温度35℃,通气量200 r/min,接种量为1.5%,在此条件下培养72 h,诱变菌株Ch2的β-葡萄糖苷酶活力为302.96 U/mL,比优化前的酶活力提高了6.4%,比诱变前菌株的酶活力提高了86.5%。  相似文献   

10.
桑枝皮多糖的提取及组成成分与体外生物活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更好地发掘桑枝皮的药用价值,采用热水浸提法从桑枝皮中分离提取多糖,其得率达到28.5%。采用薄层层析(TLC)法和非衍生化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分析桑枝皮多糖的组成成分,初步推定桑枝皮多糖为一种杂多糖,由鼠李糖、木糖、阿拉伯糖、甘露糖、葡萄糖和半乳糖等单糖组成。桑枝皮多糖的体外生物活性试验显示其具有较强的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IC50为1.7mg/mL)和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活性(IC50为0.298mg/mL)。上述结果提示桑枝皮多糖是降血糖和抗氧化的天然药物资源。  相似文献   

11.
采用平板对峙法,从银杏组织分离的内生细菌菌株中筛选对灰葡萄孢菌抑菌活性较好的菌株,其中菌株HZ-6-3的抑制作用最强,抑制率为79.06%。通过菌落形态观察、生理生化特征、16S rRNA基因序列和gyrA基因分析将菌株HZ-6-3鉴定为解淀粉芽孢杆菌。抑菌谱测定结果显示,该菌株对其他8种植物病原真菌均具有不同程度的拮抗作用。该菌株可产生蛋白酶、果胶酶、β-1,3-葡聚糖酶和淀粉酶;能够显著抑制病原菌的菌丝生长,使菌丝生长扭曲,细胞膨大、形成串状泡囊结构等畸变。利用盆栽试验测定了该菌株对番茄灰霉病的防控效果,结果显示1×10~8 CFU·mL~(-1)的预防效果和治疗效果最高,可达81.12%和70.45%。上述结果显示菌株HZ-6-3具有作为生物制剂的潜能。  相似文献   

12.
通过体外α-葡萄糖苷酶抑制试验和糖尿病模型小鼠动物试验,检验桑树内生菌菌株Stenotrophomonas maltophilia Y1和Micrococcus luteus Y2发酵产物的降血糖作用。结果表明,Y1和Y2菌株发酵液提取物对α-葡萄糖苷酶均具有显著的体外抑制作用,并呈现一定的剂量依赖性,半数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2 307.56 mg/L和111.58 mg/L,在试验最大剂量下的抑制率分别达到59.17%和69.21%,均高于对照药物拜糖平(抑制率为53.06%)。动物试验表明,饲喂Y1菌株发酵液浓缩产物的糖尿病模型小鼠的空腹血糖(FBG)值和餐后血糖(PBG)值均低于模型组,分别存在显著和极显著差异,而对正常小鼠的血糖无明显影响,也未表现出毒副作用;调查饲喂发酵产物后糖尿病模型小鼠的体质量、进食量、饮水量、排尿量等指标,均得到明显改善。试验结果显示,2株桑树内生菌菌株的发酵液提取物均表现出与1-脱氧野尻霉素(DNJ)相同的体外抑制α-葡萄糖苷酶活性的作用,Y1菌株发酵产物表现出与DNJ相同的降低糖尿病模型小鼠血糖及改善糖尿病症状的作用特点。  相似文献   

13.
1-脱氧野尻霉素(1-deoxyrijimycin,DNJ)是一种天然降血糖活性成分,在桑树中的含量最高。采用Discovery Studio2.1软件将DNJ分别与α-葡萄糖苷酶和异麦芽糖酶进行分子对接,从分子结构层面研究其降血糖作用机制。结果表明,DNJ分子能够与α-葡萄糖苷酶分子中的Gln438、Arg437和Phe455结合位点相互作用形成6个氢键,与异麦芽糖酶分子中的Gln279和Val216结合位点形成4个氢键,显示出抑制α-葡萄糖苷酶和异麦芽糖酶的活性,并且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作用强于对异麦芽糖酶的抑制作用。研究结果有助于对DNJ衍生物类降血糖药物的设计与研发。  相似文献   

14.
通过滤纸纤维素平板及发酵产酶鉴定,从腐木下土壤中分离出一株分解纤维素能力较强的真茵HM10233.该菌株的CMC酶活为31.04 U/mL,β-葡萄糖苷酶酶活为47.66 U/mL,滤纸酶活为5.28 U/mL.根据形态特征观察初步推测该菌株属于青霉属;经5.8S rDNA基因两侧的内转录间隙ITS序列同源性分析及构建系统进化树分析.该菌株和Penicillium canescens NKRL 35656同源性很高,推测该菌株为灰白青霉(Penicilliumcanescens).  相似文献   

15.
为高效利用桑黄资源开发多糖类抗氧化剂,以菌丝体生物量为考核指标,对桑黄菌丝体的液体摇瓶发酵培养条件进行单因素试验,筛选出较佳的培养条件:以葡萄糖为碳源,大豆蛋白胨为氮源,发酵液p H为6,培养温度为30℃,摇瓶转速为140 r/min,接种量(体积分数)为4%。采用超声波辅助复合酶法提取桑黄多糖,复合酶由3%纤维素酶(酶活力为1.0×10~4U/g)、2%木瓜蛋白酶(1.5×10~4U/g)和1.5%果胶酶(4.0×10~4U/g)组成,通过单因素试验优化提取工艺条件为料液质量浓度20 g/L、超声波功率300 W、处理温度50℃、处理时间45 min,在此条件下多糖得率可达10.867%。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6个来源菌株培养桑黄菌丝提取粗多糖的抗氧化活性,结果显示6种桑黄粗多糖样品均表现出较强的体外抗氧化活性,其中韩国来源菌株、中国金寨来源菌株的桑黄多糖对ABTS和DPP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最强,具有进一步开发为天然抗氧化剂和自由基清除剂的潜力。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从实验室构建的微生物菌库中筛选获得1株β-葡萄糖苷酶产生菌株HHL,结合ITS序列分析方法鉴定其为米曲霉(Aspergillus oryzae)。以β-葡萄糖苷酶酶活为考察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及正交试验对其产酶条件进行优化。结果显示:菌株HHL最优产酶条件为以改良察氏培养基为培养基,pH 6.0,接种量8%,培养温度35℃,培养时间144 h。此条件下,产β-葡萄糖苷酶酶活为48.74 U/mL。  相似文献   

17.
研究旨在优化花色苷的提取工艺并考察其降血糖活性。试验以红菜苔皮为原料,通过单因素试验与正交试验探究酶法辅助超声优化花色苷的提取工艺。结果显示,酶法辅助超声提取红菜苔皮花色苷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超声时间40 min、液料比20 mL/g、果胶酶与纤维素酶比例3∶1、pH值2.2、加酶量2‰,此条件下提取红菜苔皮花色苷含量为7.61 mg/g。体外降血糖试验发现,红菜苔皮花色苷对α-淀粉酶和α-葡萄糖苷酶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值)分别为3.32、6.46 g/L,当花色苷水平为7.00%时,花色苷对α-淀粉酶的抑制率为77.00%,当花色苷水平为8.00%时,花色苷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率为86.00%,花色苷对α-淀粉酶和α-葡萄糖苷酶为抑制类型均为反竞争的抑制。研究表明,酶法辅助超声提取红菜苔皮花色苷是一种高效的提取方法,可为天然红色素的生产及食用色素品种的筛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β-葡萄糖苷酶作为纤维素彻底降解为葡萄糖的关键酶,被广泛运用于饲料、食品和生物燃料等行业。然而,许多菌株分泌的胞外β-葡萄糖苷酶活性低且热稳定性差,限制了其在纤维素生物质降解中的应用。本研究使用稻草秸秆作为碳源诱导菌株Aspergillus sp.DLCS-F18分泌胞外β-葡萄糖苷酶。结果表明:其最适反应pH和温度分别为4.0和60℃,在55℃和60℃下,孵育120 min后仍能保持95%以上的相对活性。此外,其表现出对金属离子的耐受性,在10 mmol/L的Ni2+、Co2+、Pb2+和Cu2+存在时,仍保持75%以上的相对活性,发酵96 h达到最高活性(2.5±0.1)U/mL。以上结果表明Aspergillus sp.DLCS-F18胞外β-葡萄糖苷酶为嗜热嗜酸β-葡萄糖苷酶,有较强的热稳定性,且产酶周期短。这预示着其在食品、饲料和纤维素乙醇生产方面有重要的潜在运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为了分离得到饲料用耐酸性α-淀粉酶的菌株,从食堂排污口取土样,筛选到一株耐酸(p H=4)且产α-淀粉酶的菌株,并对其形态特征、培养特征、生理生化特征、酶学性质及产酶条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菌体呈杆状,革兰氏染色阳性,胞内形成异染粒和PHB,接触酶、淀粉水解、卵磷脂酶试验呈阳性,反硝化试验、荧光色素呈阴性。根据菌体形态、菌落特征及部分生理生化特性,将其初步鉴定为芽孢杆菌属,即Bacillus sp.SD-1。通过单因素试验对菌株的最适产酶温度及p H进行优化,培养温度为43℃,p H为4.5,发酵60 h,酸性α-淀粉酶活力达到74.6 U/m L。  相似文献   

20.
桑枝皮醇提物的抗氧化和对α-糖苷酶活性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α-糖苷酶活性抑制剂是一种治疗糖尿病的口服药物。以醇水溶液为萃取溶剂,从桑树枝条的皮中获得一种具有抑制α-糖苷酶活性的桑枝皮醇提物。桑枝皮醇提物的体外生物活性试验显示其对1,1-二苯基苦基苯肼自由基具有良好的清除作用,抑制中值(IC50)为100μg/mL;对酪氨酸酶、麦芽糖酶和蔗糖酶的活性均具有很强的抑制作用,IC50值分别为0.44 mg/mL、6.5μg/mL和0.25μg/mL。对桑枝皮醇提物的酶动力学分析显示其属于底物竞争性的α-糖苷酶抑制剂。研究结果初步表明,桑枝皮醇提物不仅具有一定的抗氧化作用,而且可作为一种新型的α-糖苷酶抑制剂用于糖尿病的血糖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