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于2013年6月(花期)、8月(果实膨大期)和9月(果实成熟期)份对3年生幼龄期滇重楼和8年生成熟期滇重楼光合生理指标日变化和光响应参数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幼龄期和成熟期滇重楼叶片净光合速率( Pn )变化日进程在6月份出现严重午休,仅在10:00出现一个峰值;而在8、9月份上午和下午各出现一个峰值,在中午出现“午休”现象。空气温度(Ta)偏高引起气孔关闭是导致滇重楼“午休”的主要因素。成熟期滇重楼叶片在不同生长季节日均Pn和最大净光合速率(Pnmax)均高于幼龄期叶片,而幼龄期滇重楼初始量子效率较高,且光补偿点和光饱和点均低于成熟期滇重楼,对弱光的利用率更高。幼龄期和成熟期滇重楼叶片日均Pn 在8月下旬最大,其次是6月下旬,9月下旬最低,且在当年的生育后期,光饱和点有增大的趋势,由大到小的顺序为9月份、8月份、6月份。成熟期滇重楼花萼具有同叶片类似的同化功能,日均Pn 为叶片的779.%~104.0%,但其Pnmax和光饱和点均低于成熟期和幼龄期叶片的,对弱光的利用效率高于叶片。  相似文献   

2.
赤霞珠净光合速率随物候期变化趋势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作用测定仪研究了赤霞珠(Cabernet Sauvignon)不同节位叶片净光合速率(Pn)随葡萄物候期的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在不同物候期,赤霞珠新梢叶片净光合速率(Pn)的变化存在一定差异,果实成熟期叶片净光合速率(Pn)的变化相对较小,开花期次之,果实转色期稍大,浆果膨大期最大。(2)在开花期、浆果膨大期,赤霞珠新梢第1节位至第10节位叶片净光合速率(Pn)随着叶片节位的升高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最大值分别出现在第5节位(15.60μmol.m-2.s-1)和第7节位(17.11μmol.m-2.s-1)。(3)在果实转色期和果实成熟期,赤霞珠新梢叶片净光合速率(Pn)随节位的升高而逐渐升高,最大值均出现在第10节位(15.55μmol.m-2.s-1,17.28μmol.m-2.s-1)。叶片净光合速率(Pn)峰值随着时间推移有向较高节位叶片移动的趋势。  相似文献   

3.
彩色马蹄莲光合特性日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Li-6400光合测定仪对彩色马蹄莲(Zantedeschia hybrida)Florex Gold花期(6月下旬)叶片的光合生理特性日变化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彩色马蹄莲Florex Gold花期叶片净光合速率(Pn)日变化呈双峰型曲线,存在"午休"现象,峰值分别出现在10∶00和16∶00;叶片净光合速率(Pn)与气孔导度(Gs)、光合有效辐射(PAR)、大气温度(T)以及空气相对湿度(RH)均存在极显著的二次曲线关系。植株的气孔导度和光合有效辐射同净光合速率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光合有效辐射与气孔导度共同决定着彩色马蹄莲Florex Gold的光合速率,是彩色马蹄莲光合作用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4.
大叶黄杨秋季光合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多年生大叶黄杨为研究对象,采用Li-6400便携式光合测定仪测定其光合生理指标的日变化和光合指标响应.结果表明:叶片净光合速率(Pn)与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呈现正相关,与胞间CO2浓度(Ci)呈负相关;Pn日变化呈双峰型,存在着光合"午休"现象;叶片日最大Pn为3.54μmol/(m2·s),Ci为400.00μmol/mol时,叶片光饱和点为1 225.00μmol/(m2·s),光补偿点为21.85μmol/(m2·s).大叶黄杨对光照的适应性较强,为典型的阳性耐阴植物.  相似文献   

5.
库尔勒香梨光合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库尔勒香梨为试材,对其光合特性进行研究,旨在为干旱地区梨树丰产优质栽培提供理论参考。结果表明:香梨外围叶片和内膛叶片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均为双峰曲线,有“午休”现象,外围叶片Pn日变化在13:00和16:00出现高峰,内膛叶片Pn日变化高峰出现在13:00和15:00;外围叶片净光合速率明显高于内膛叶片。净光合速率的年周期变化为双峰曲线,峰值出现在6月和8月;香梨外围叶片的光饱和点为1 550μmol/(m2.s),光补偿点为51.1μmol/(m2.s),属喜光果树。香梨气孔导度总体呈单峰曲线变化,最高峰值出现11:00,外围叶片气孔导度(Cs)大于内膛叶片。蒸腾速率13:00达到最高峰,单峰曲线变化。  相似文献   

6.
以越橘品种"双丰"为试验材料,采用拱棚覆膜方式,设置白膜、绿膜、红膜、黄膜、蓝膜5个处理,研究不同颜色薄膜覆盖下越橘叶片叶绿素含量、光合日变化和光响应变化差异。结果表明,绿膜覆盖下越橘叶片中叶绿素a、叶绿素b和叶绿素a+b含量显著提高,蓝膜覆盖下叶绿素a和叶绿素a+b含量显著提高,不同颜色薄膜覆盖下越橘叶片中叶绿素a/b值无显著差异。不同颜色薄膜处理下越橘叶片净光合速率(Pn)日变化曲线均为"双峰型",最高峰值均出现在8:00,Pn数值排序为蓝膜白膜红膜黄膜绿膜,不同颜色薄膜处理下越橘叶片均在11:00出现光合午休现象。气孔导度(Gs)和蒸腾速率(Tr)总体变化趋势与Pn类似,而胞间CO_2浓度(Ci)则呈"W型"曲线。通过拟合光响应曲线可知,不同处理下越橘叶片光补偿点(LCP)均降低,其中红膜和绿膜降低幅度较大。蓝膜下光饱和点(LSP)增加,且最大净光合速率(Pn_(max))最高。结果表明,蓝膜覆盖促进越橘光合作用,生产中可通过覆盖蓝色薄膜或者补充蓝光方式使越橘光合效率最大化。红膜、黄膜和绿膜对光合作用有抑制作用,但红膜和绿膜有助于增强越橘对弱光的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苹果梨不同枝条叶片净光合速率(Pn)的变化规律,探讨苹果梨"光午休"现象产生的原因。[方法]以延边地区苹果梨树为试材,使用英国生产的LCi便携式光合仪,通过测定苹果梨叶片的各种光合作用参数,研究苹果梨不同枝条叶片净光合速率的变化规律。[结果]苹果梨叶片的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和年变化规律均呈双峰曲线,夏季中午时有明显的"光午休"现象。新梢、无果短枝和有果短枝叶片的净光合速率日变化规律相似。[结论]7、8、9月苹果梨净光合速率的日变化较为剧烈,果实的成长能促进叶片的光合作用,有果短枝叶片净光合速率最高。  相似文献   

8.
国内外关于大田苹果树叶片光合作用的研究已有很多,但关于红富士苹果盆景叶片净光合速率的研究还较少。试验结果表明:红富士苹果盆景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n)日变化呈单峰曲线,最大值出现在上午8~10时,之后逐渐降低;红富士苹果盆景叶片"午休"现象不明显;通过施肥可以提高红富士苹果盆景叶片净光合速率(Pn)。  相似文献   

9.
4种地被竹光合作用日变化及光合光响应曲线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以4种地被竹[铺地竹(Arundinaria argenteostriata),菲白竹(Arundinaria fortunei),鹅毛竹(Shibataea chinensis),黄条金刚竹(Sasaella masamuneana f.aureostriata)]为材料,研究了其光合生理动态。结果表明,各竹种4、8月份光合日变化均为"双峰型"曲线,中间出现短暂的"午休"现象,但各竹种净光合速率(Pn)高峰值出现的时间不同,11月份为"单峰型"曲线,其中8月份各竹种的Pn要大于其余2个月份。用直角双曲线、非直角双曲线、二项式回归法对各竹种光合各参数进行拟合,二项式回归拟合各竹种的光饱和点(Lsp)较为准确,而用非直角双曲线拟合各竹种光合的其余参数较为准确。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不同牡丹品种盛花期光合特性,在大田栽培条件下,测定了6个牡丹品种盛花期的光合有效辐射(PAR)、气温(Ta)、空气相对湿度(RH)、净光合速率(Pn)、胞间CO2浓度(Ci)、气孔导度(Gs)和蒸腾速率(Tr)等指标,并对0~400μmol/(m2·s)低光照强度下的Pn对PAR的响应曲线进行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银红巧对、卷叶红、迎日红、雪塔4个牡丹品种的Pn日变化呈单峰型曲线,且无明显的"午休"现象,银红巧对的日均Pn最大,为4.28μmol/(m2·s),迎日红的日均Pn最小,为3.72μmol/(m2·s);玛瑙镶翠、白鹤2个牡丹品种的Pn日变化呈双峰型曲线,峰值均出现在11:00、15:00,且有明显的"午休"现象。6个牡丹品种叶片的Pn与PAR呈正相关,白鹤的光饱和点(LSP)最高,为621.74μmol/(m2·s),光补偿点(LCP)最低,为7.47μmol/(m2·s)。综上,6个牡丹品种的日均Pn差异较大,白鹤光合能力最强。  相似文献   

11.
油茶无性系果实生长期光合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油茶果实快速生长期7月,对XL67、XL1和CK 3个产量不同的油茶无性系的叶片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水分利用效率(WUE)等日变化及光合-光响应曲线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XL67和CK的Pn日变化曲线呈"单峰型",而XL1为"双峰型",不同无性系峰值的出现时间及峰值的大小不同,XL67和CK存在光合"午休"现象。XL67、XL1和CK的Pn分别为6.97、6.30和5.72μmol.m-2.s-1,3个无性系之间叶片的Pn差异显著。3个无性系叶片的Tr的日变化曲线均为"单峰型",WUE的日变化曲线均为"U"型;3个无性系的最大净光合速率为9.79~14.20μmol.m-2.s-1,光饱和点为409~540μmol.m-2.s-1,光补偿点为58~82μmol.m-2.s-1;采用逐步回归分析方法,筛选出了影响3个无性系叶片Pn的主导因子。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吐鲁番地区温室与露地栽培葡萄叶片光合特性的差异,为温室葡萄优质丰产栽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Li-6400XT型便携式光合作用测定系统对2个早熟葡萄品种分别在温室与露地栽培条件下的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n)、光响应曲线及CO_2响应曲线进行测定,比较其差异。[结果]2个品种露地栽培叶片的Pn均高于温室栽培,露地‘火焰无核’的Pn最高为19.79μmol/(m~2·s);光响应中,温室栽培的红旗特早的Pnmax和表观量子效率(AQY)最大,光补偿点(LCP)最小,温室栽培的光饱和点(LSP)值高于露地栽培;CO_2响应中,温室栽培的最大净光合速率(Pnmax)和暗呼吸速率(Rd)比露地栽培高,羧化效率(CE)比露地栽培低,温室栽培的CO_2补偿点(CCP)和CO_2饱和点(CSP)均低于露地栽培。[结论]露地栽培葡萄叶片的Pn值高于温室栽培,温室栽培葡萄叶片对较高光强的利用率高于露地栽培,但对高浓度CO_2的利用率却比露地栽培低。  相似文献   

13.
野生东北草莓与栽培草莓光合特性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2017年4月中旬晴朗天气,使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作用测定系统对野生东北草莓与栽培草莓"红颜"的光合作用日变化、光响应等参数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春季全光照环境下,东北草莓与红颜草莓的净光合速率(Pn)日变化呈"M"形双峰曲线,第1个峰值出现在09:00,第2个峰值出现在14:00,午间有明显的"午休"现象;胞间CO_2浓度(Ci)日变化与Pn日变化趋势大致相反,呈"W"形,中午Ci增加,表明净光合速率午间降低主要是受非气孔限制因素影响;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的日变化趋势与Pn较为一致;草莓叶片净光合速率-光强、净光合速率-CO_2浓度可用直角双曲线修正模型来拟合,红颜草莓的初始量子效率(α)与东北草莓相近,最大净光合速率(Pnmax)、光饱和点(LSP)、光补偿点(LCP)均高于东北草莓,表明红颜草莓对强光有更高的适应能力,更具有阳生植物的特点;东北草莓光合能力(A_(max))、初始羧化效率(CE)、饱和胞间CO_2浓度(Cisat)、光呼吸速率(Rp)均低于红颜草莓,CO_2补偿点(CCP)高于红颜草莓,说明东北草莓对CO2的利用效率相对较低,对低温环境有更好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4.
运用美国Li-COR 公司制造的Li-6400 便携式光合作用测定系统, 研究柃木Eurya muricata 苗期的光合特性。结果表明, 柃木叶片净光合速率(Pn) 的日变化曲线呈双峰型, 有光合午休 现象, 第1 个峰值出现在9 :00 左右, 净光合速率(CO2) 达到7.35 mol m-2 s-1 ;第2 个峰值出现在16 :00 , 净光合速率为2.64 molm-2 s-1 。柃木叶片CO2 补偿点为53.8 molmol-1 , 饱和点为1 621.4 molmol-1 。柃木叶片光补偿点为42 molm-2 s-1 ,饱和点为1 000 molm-2 s-1左右。图5 参11  相似文献   

15.
沙地植物长柄扁桃光合特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研究长柄扁桃的光合能力,为长柄扁桃资源的利用及大面积栽植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不同树龄的毛乌素沙漠长柄扁桃为研究对象,利用Li-6400光合作用测定仪,在长柄扁桃野生种质资源地进行其光合生理生态特性及影响因子研究。【结果】①长柄扁桃叶片净光合速率(Pn)的日变化呈双峰型曲线,主峰值在12:00且具有明显"午休"现象。②长柄扁桃幼龄树生态因子日变化幅度较大,2年生长柄扁桃叶片Pn峰值提前。③在长柄扁桃叶片Pn影响因子中,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光合有效辐射(PAR)作用呈显著直接正效应。④在导致光合"午休"的原因中,气孔限制因素占主导地位,各生态因子间存在显著相关性。⑤长柄扁桃光补偿点(LCP)、光饱和点(LSP)分别为25.69和2 175.53μmol/(m2.s)。CO2补偿点(CCP)、CO2饱和点(CSP)分别为57.30和1 085.19μmol/mol。【结论】长柄扁桃具有广泛的光强利用范围以及强大的光合潜能,综合表现出喜光且高效的光合特性。  相似文献   

16.
以香樟、白兰花和栀子花为试验材料,利用Li-6400型光合作用测定系统监测其叶片光合生理生态特性,并利用相关分析探讨了净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与生理生态因子间的关系。结果表明:①白兰花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和气孔导度(Cd)的日变化均呈不对称双峰曲线,具有明显的光合"午休"现象;香樟叶片的蒸腾速率(Tr)和气孔导度(Cd)的日变化呈单峰曲线,而净光合速率(Pn)的日变化均呈双峰曲线;栀子花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n)和气孔导度(Cd)的日变化均呈不对称双峰曲线,蒸腾速率(Tr)的日变化呈单峰曲线;香樟和栀子花的光合"午休"现象不太明显。②3种芳香植物Pn、Tr、Cd和Ci的峰值出现时间不同步。③3种芳香植物的净光合速率日均值、气孔导度的日均值和蒸腾速率的日均值依次为白兰花>栀子花>香樟,但种间差异不显著;胞间CO2日变化中利用的CO2体积分数日均值依次为栀子花>白兰花>香樟,由此可见栀子花和香樟适应环境的能力比白兰花较强,生长发育稳定且易成活,在植物配置中应多利用栀子花和香樟。  相似文献   

17.
采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仪,对种植于浙江农林大学铁线莲种植资源圃6种铁线莲的光合特性进行测定与系统比较。结果显示:6种铁线莲属植物光补偿点(LCP)为13.20~81.96μmol·m~(-2)·s~(-1),光饱和点(LSP)为1 230.77~1 364.41μmol·m~(-2)·s~(-1),表明供试种类可有效利用强光进行光合作用。野生种类的最大净光合速率(Pnmax)和表观量子效率(AQY)均显著高于栽培品种。供试的铁线莲属植物净光合速率(Pn)日变化均呈"单峰"曲线,其中毛萼铁线莲的Pnmax出现在午后光强和气温最高时,其具有良好的强光高温适应性。相关性分析表明,外界光强(PAR)和叶片蒸腾速率(Tr)与Pn达显著或极显著相关水平,是影响铁线莲光合速率日变化的主要因子。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赤霞珠光合作用与叶片积累物质的关系。利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作用测定仪测定赤霞珠(Cabernet Sauvignon)不同节位叶片净光合速率(Pn)随生育期的动态变化规律,并测定叶片还原糖、可溶性总糖和干物质的含量。结果表明:(1)赤霞珠叶片Pn峰值随着生育期推移向高节位叶片移动。(2)赤霞珠在开花期、浆果膨大期、转色期,位于低节位叶片的还原糖含量较高,高节位叶片的还原糖含量较低;然而在果实成熟期,却恰恰相反,高节位叶片的还原糖含量较高。(3)膨大期、转色期和成熟期低节位叶片逐渐衰老,干物质含量呈负积累现象。(4)叶片含糖量、干物质积累量与Pn相关性受生育期的影响较大,从膨大期到成熟期,叶片干物质积累量与Pn呈显著或极显著的正相关。  相似文献   

19.
石蒜属植物忽地笑的光合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了研究石蒜属植物忽地笑的光合特性及相关生理生态因子,为确定合理栽培措施提供参考。采用LI-6400便携式光合测定系统等方式测定忽地笑植株不同叶位叶片和同一叶片不同部位的叶绿素含量及其净光合速率(Pn)、光响应曲线以及Pn日变化规律,并通过相关性分析探讨了Pn与生理生态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忽地笑植株不同叶位叶片和同一叶片不同部位的叶绿素含量及其净光合速率均存在差异,并且后者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光饱和点为1190.5μmol.m-2.s-1,光补偿点为28.2μmol.m-2.s-1;Pn日变化呈双峰曲线型,有典型的光合午休现象。因此,影响石蒜属植物忽地笑叶片净光合速率的最主要生态因子是空气相对湿度(RH)和叶片温度(Tl),其次大气CO2浓度(Ca)和光合有效辐射(PAR)等;最主要生理因子是气孔导度(G s),其次是蒸腾速率(Tr)和胞间CO2浓度(C i)等。  相似文献   

20.
柃木苗期光合特性研究   总被引:15,自引:7,他引:15  
运用美国Li-COR公司制造的Li-6400便携式光合作用测定系统,研究柃木Eurya muricata苗期的光合特性.结果表明,柃木叶片净光合速率(Pn)的日变化曲线呈双峰型,有"光合午休"现象,第1个峰值出现在9:00左右,净光合速率(CO2)达到7.35 μmol·m-2·s-1;第2个峰值出现在16:00,净光合速率为2.64 μmol·m-2·s-1.柃木叶片CO2补偿点为53.8 μmol·mol-1,饱和点为1 621.4 μmol·mol-1.柃木叶片光补偿点为42 μmol·m-2·s-1,饱和点为1 000 μmol·m-2·s-1左右.图5参1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