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添食氟苯尼考可以有效预防和治疗大部分家蚕细菌病。本试验探讨体喷不同浓度的氟苯尼考溶液对大蚕的安全性,探索喷施方法及最佳使用浓度。采用5龄第3 d喷施不同浓度的氟苯尼考1次,调查对家蚕食桑量、体质、上蔟、发病率、蚕茧质量等方面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家蚕5龄第3 d体喷0.84 mg/mL浓度氟苯尼考溶液处理的蚕儿食桑量较多,产量较高,上蔟相对整齐,且对蚕体质、茧质无影响。而1.68 mg/mL、3.36 mg/mL两个浓度处理下的产量与0.84 mg/mL浓度在产量上相似,但用药成本较高且上蔟整齐度差,因此,体喷氟苯尼考的最佳使用浓度为0.84 mg/mL。  相似文献   

2.
抗菌药物亚迪蚕安宁在蚕体内的药物代谢动力学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蚕用抗菌药剂亚迪蚕安宁是喹诺酮类抗生素药物,研究该药物在蚕体内的药物代谢动力学特征,作为制定蚕病防治合理给药方案的理论依据。分别给家蚕5龄第4天健康幼虫添食2.5、5、10 mg/kg 3种剂量(药物与试验组蚕体总质量比)的亚迪蚕安宁后,于不同时间采集幼虫血样用抗生素微生物法检测血药浓度,药时数据经3P97药动学程序计算AIC值分别为-0.208、11.387和38.806,显示拟合度良好。主要药动学参数:吸收速率常数(ka)分别为0.148、0.190、0.281 h-1,达峰时间(Tmax)分别为3.764、3.993、3.613 h,最高血药浓度(Cmax)分别为2.334、3.576、9.786μg/mL,清除率(Cl)分别为0.089、0.134、0.133 L/h。以实测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与理论血药浓度-时间曲线的相关系数(R2)和AIC值作为识别模型的指标,拟合家蚕食下亚迪蚕安宁蚕体内的血药浓度-时间曲线,符合一级吸收一室开放式模型。试验结果表明:亚迪蚕安宁在蚕体内具有吸收迅速,达峰时间短,最高血药浓度与添食剂量成正比,消除半衰期较短等药物代谢动力学特征,适合日内多次给药。  相似文献   

3.
母蛾抽样检查是家蚕微粒子病检疫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明确母蛾检疫前高温干燥灭活可能存在的家蚕微孢子虫的有效处理时间,以被家蚕微孢子虫感染的母蛾为材料,在高温(71℃)条件下分别处理1、2、3、4、5和6 h后,分离母蛾体内的家蚕微孢子虫进行添毒试验,检查其灭活情况。结果表明,高温处理3 h以上的母蛾体内分离的家蚕微孢子虫给3龄、4龄健康起蚕添食后,蚕体未出现感染症状,证明添食的微孢子虫已经失去致病活性。据此建议在蚕种生产的母蛾检疫过程中,须在71℃高温条件下对母蛾处理3 h以上,以避免因抽样母蛾体内的微孢子虫扩散造成的二次环境污染。  相似文献   

4.
<正> 氯霉素是人畜常用的抗菌素药物。经试验和生产实践签定,在养蚕生产中添食氯霉素,对家蚕败血病等细菌性疾病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对中肠型脓病和病霉性软化病也能有减轻其发病的倾向。氯霉素的化学结构为:其作用机制主要是在细菌蛋白质合成中,与核糖蛋白体中的50S 亚基结合,从而抑制蛋白质的合成代谢而杀病原细菌。养蚕生产中,氯霉素的使用方法应视发病情况,蚕病种类而不同,具体使用方法如下:一、防治败血病的使用方法当生产中见有败血病蚕发生时,应添食氯霉素,添食浓度1000PPM。添食氯霉素后,蚕体内药物对败血性细菌具显著抑杀作用的时间在14小时以内(残效可达30小时)。故宜每日添食1~2次,要连续添食二天,基本上可抑制败血病的发展,其中轻病的蚕  相似文献   

5.
通过5龄蚕感染家蚕细菌病处理,然后分别添食蚕服康1号和蚕用氯霉素药叶,蚕服康1号的浓度分别为1000ppm、100ppm及10ppm;氯霉素的浓度分别为1000ppm、500ppm及250ppm,在原蚕饲养中对家蚕细菌病防治效果进行对比试验。结果显示1000ppm蚕服康1号对家蚕的灵菌败血病菌及100ppm蚕服康1号对卒倒菌败血病有很强的抗菌效果,对家蚕败血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氯霉素。蚕用氯霉素对灵菌病没有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
长效制剂能够使药物在动物体内缓慢释放,使有效药物浓度维持较长时间,实现方便给药的目的,同时也克服常规制剂多次给药造成的波峰波谷现象,更好地发挥药效。氟苯尼考混悬剂和常规制剂按20mg/kg体重肌注给药,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药浓度。试验所得的血浆浓度-时间数据采用非房室模型统计距原理处理。氟苯尼考混悬剂的主要药动学参数:AUC=44.99μg/(mL.h),MRT=26.62h,t1/2β=16.5h;氟苯尼考常规制剂的主要药动学参数:AUC=54.3μg/(mL.h),MRT=12.97h,t1/2β=11h。试验结果表明氟苯尼考混悬剂在体内吸收缓慢,能够延长药物在体内作用时间。  相似文献   

7.
新蚕药“江克”给家蚕添食后防僵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在发病季节,每天添食两次200倍“江克”蚕药,将会大幅度减轻僵病的危害,且对蚕体无毒害作用。  相似文献   

8.
本试验用新药蚕用脓病清,蚕用抗菌素九0一九和常用氯霉素分别给家蚕添食,结果表明,经添食上述药物后,蚕期病死蚕数,死笼率明显低于对照区,虫蛹统一生命率显高于对照区。说明三种蚕药对蚕病的发生均起到较好的防治作用,但以添食氯霉素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9.
马波沙星是一种新型的氟喹诺酮类抗菌剂,对革兰阴性菌、革兰阳性菌和支原体均有抑制或杀灭作用。通过体外抑菌试验和生物试验探究马波沙星对家蚕主要细菌病害的防治效果。马波沙星对苏芸金芽孢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黑胸败血芽孢杆菌(Bacillus bombysepticus)、沙雷铁氏菌(俗称灵菌,Serratia marcescens)的体外最低抑菌浓度(MIC)分别为0.25 mg/L、0.50 mg/L、0.25 mg/L,最低杀菌浓度(MBC)分别为8 mg/L、16 mg/L、32 mg/L,均大于或等于盐酸环丙沙星的MIC和MBC值。以质量浓度为50 mg/L、200 mg/L的马波沙星药液给5龄起蚕添食8 h,对由苏芸金芽孢杆菌、黑胸败血芽孢杆菌感染引起的家蚕败血病的防治效率为100%;以800 mg/L马波沙星药液给5龄起蚕添食24 h或连续3 d每日给药8 h,对由灵菌感染引起的家蚕败血病的防治效率为100%,防治效果显著优于盐酸环丙沙星(P0.05)。5龄起蚕接种苏芸金芽孢杆菌3 h后添食50 mg/L马波沙星药液24 h,对家蚕败血病的防治效率为100%;5龄起蚕接种黑胸败血芽孢杆菌1 h后添食100 mg/L马波沙星药液24 h和接种3 h后添食200 mg/L马波沙星药液24 h,对家蚕败血病的防治效率均可达90.0%以上;5龄起蚕接种灵菌3 h后添食1 600 mg/L马波沙星药液24 h,对家蚕败血病的防治效率可达90.0%以上,防治效果显著优于盐酸环丙沙星(P0.05)。药物对家蚕的毒性试验表明,给3龄、4龄、5龄家蚕幼虫连续添食200 mg/L、600 mg/L、1 000 mg/L的马波沙星药液,对家蚕的生长发育和茧质无不良影响。试验结果初步显示,马波沙星对家蚕无安全风险,可以用于家蚕细菌性败血病的防治。  相似文献   

10.
盐酸沙拉沙星胶囊对家蚕细菌性败血病的防治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盐酸沙拉沙星胶囊是以兽用喹诺酮类药物盐酸沙拉沙星为主要成分制成的蚕用抗菌药剂。盐酸沙拉沙星胶囊对家蚕细菌性败血病的防治效果试验表明,用100mg/L盐酸沙拉沙星药液给感染卒倒芽孢杆菌的4龄起蚕连续添食3d(第1天添食24h,第2、3天每天添食6h),对家蚕败血病的防治效果与用500mg/L盐酸诺氟沙星药液、125mg/L盐酸环丙沙星药液添食的防治效果无明显差异(P0.05);用400mg/L盐酸沙拉沙星药液给感染灵菌的4龄起蚕连续添食3d(添食方法同上),对家蚕败血病的防治效果明显优于用500mg/L盐酸诺氟沙星药液、250mg/L盐酸环丙沙星药液添食的防治效果(P0.05),与用500mg/L盐酸环丙沙星药液添食的防治效果无明显差异(P0.05)。盐酸沙拉沙星对卒倒芽孢杆菌、灵菌的最低抑菌浓度分别为1.25、5μg/mL,最低杀菌浓度分别为5、10μg/mL。分别给4龄、5龄家蚕添食400、800、1200、2000mg/L的盐酸沙拉沙星药液,对家蚕的生长发育、茧质和丝质均未见明显不良影响(t检验,P0.05),且不存在明显的剂量-反应关系。分别给5龄第4天家蚕添食剂量为5、10、20mg/kg的盐酸沙拉沙星后,药物在蚕体内吸收良好,血药浓度-时间曲线符合一级吸收的一室开放式模型。研究结果显示,盐酸沙拉沙星胶囊对卒倒芽孢杆菌或灵菌感染引发的家蚕细菌性败血病具有明显的防治效果,并且对家蚕安全无害。  相似文献   

11.
Em原露在家蚕饲育中的应用试验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不同浓度 Em原露的叶面添食显示 ,从四龄蚕饷食开始每日添食 1 0 0 0倍浓度 Em液一次 ,对养蚕成绩 ,家蚕体重 ,茧质等都有较明显的效果。证实 Em原露是一种新型的家蚕营养添食剂  相似文献   

12.
在5龄蚕第3天起添食500倍、750倍、1000倍、1250倍不同浓度的蚕用蜕皮激素,试验结果表明:对家蚕的结茧率和虫蛹率没有影响;同一天添食不同浓度的试验区5龄经过没有差异。在蚕没有见熟时添食蚕用蜕皮激素,家蚕的5龄经过比对照会缩短16小时左右,蚕茧的全茧量、茧层量和茧层率会降低,一茧丝长短,解舒率低,净度偏低,丝质下降,蚕茧产、质量下降,养蚕效益降低。但在家蚕见熟5%时给蚕添喂蚕用蜕皮激素一次,浓度为1250倍,对蚕茧产量和质量影响不大,可以促进整批蚕上蔟齐一,节省劳力,便于集中上蔟和管理。  相似文献   

13.
在农村养蚕条件下,选取9户蚕病多发户对防治细菌和僵病的新蚕药“蚕病清”的效果做了同户对比实验调查,与同批添食常规药物氯霉素对照区比较,添食“蚕病清”实验区由于蚕病发生率降低,平均张种下茧量减少33.3%,下茧率降低46.9%、20粒茧壳重增加8.5%,单张产茧量提高11.2%,单张产值增加14.0%,防治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4.
用~3H标记蚯蚓制剂,给五龄家蚕进行添食处理后,通过对熟蚕的绢丝腺、茧层和蛹体中放射性含量的测定,以掌握蚯蚓制剂在家蚕体内绢丝腺中吸收和运转的规律,从而探索其生理机制,为该制剂在养蚕生产中进行实用化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蚕病是影响蚕茧产量与质量的主要因素,在养蚕生产上,家蚕血液型脓病(BmNPV病)、家蚕中肠型脓病(BmCPV病)、家蚕白僵病是主要的传染性蚕病。为了防治家蚕传染性蚕病,将丙氧鸟苷、泊沙康唑、金雀异黄酮、尿素等按一定比例配制成复方药物(简称NBBJ),进行了复方药物NBBJ对BmNPV病、BmCPV病、家蚕白僵病的防治效果和对家蚕生长发育及死笼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添食复方药物NBBJ的家蚕(药物组),在5龄起蚕经口添食多角体浓度为10~8个/m L、10~7个/m L的BmNPV悬浮液时,BmNPV病发病率分别降低40.00、21.67个百分点,产茧量分别提高了113.80%、43.06%;在5龄起蚕经口添食多角体浓度为10~8个/m L、10~7个/m L的BmCPV悬浮液时,BmCPV病发病率分别降低40.00、34.00个百分点,产茧量分别提高了335.32%、87.09%;在5龄起蚕体喷分生孢子浓度为10~(10)个/m L的白僵菌液时,家蚕白僵病发病率降低61.70个百分点,产茧量提高299.77%。家蚕添食复方药物NBBJ与对照相比,5龄经过基本一致,收茧量高5.42%,全茧量高5.42%,茧层量高5.50%,茧层率差别不大,产茧量和盒种产茧量均提高10.21%,死笼率降低3.31个百分点。家蚕添食复方药物NBBJ可以明显起到抑制蚕病发生,降低死笼率,提高产茧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本文研究了甲醛减毒疫苗对家蚕中肠型脓病发生的效果。使用的病毒毒株为家蚕质型多角体病毒“D-13”。游离的病毒由0.02%甲醛在27℃下减毒28-36小时。这种经减毒的疫苗涂沫在桑叶上给刚孵化的蚁蚕添食4小时,疫苗的浓度为10~8(多角体/m1),然后在二龄起蚕用活性病毒添食,本文报告的结果表明,在家蚕中肠质型脓病场合下,口服甲醛减毒疫苗可相对地预防以后食下病毒引起的发病,在1975-1977年期间,蚕区生产试验也表明了同样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氮乙酰半胱氨酸(NAC)是谷胱甘肽的前体物质,能脱乙酰基生成半胱氨酸并具有很强的抗氧化作用。给家蚕5龄起蚕连续24 h添食200μg/mL NAC后,再连续24 h添食0.5倍半致死浓度(4μg/mL)的辛硫磷药液,检测家蚕体内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含量和相关解毒酶活性以及还原型谷胱甘肽(GSH)代谢的变化,探究NAC对家蚕辛硫磷农药中毒的预防效果。试验结果表明:预添食NAC能显著提高辛硫磷中毒5龄幼虫的体质量和存活率(P0.05);能显著提高辛硫磷中毒家蚕产茧的全茧量、茧层量、茧层率和上茧率(P0.05);能有效缓解辛硫磷中毒家蚕血液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含量的下降,能使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在更短时间内被激发,羧酸酯酶(ESTs)的活性上升至仅用辛硫磷处理组家蚕的1.64倍,并且能有效缓解辛硫磷对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抑制作用;能促进家蚕体内的GSH代谢,激发谷胱甘肽合成酶(GSTs)的活性等。依据试验结果初步认为,NAC通过促进家蚕体内相关生化代谢活动,激发相关解毒酶的活性,从而提高蚕体对亚致死剂量辛硫磷毒性的抵抗能力。  相似文献   

18.
蚕病是养蚕生产的大敌 ,无论什么季节 ,什么条件下养蚕 ,都有不同程度蚕病的发生和危害。在农村中 ,蚕农由于缺乏蚕病方面的知识 ,家蚕得病后对几种常见蚕病又不能正确及时识别 ,致使蚕病得不到及时科学有效的控制 ,最终影响蚕茧产质量 ,给蚕农带来了很大的经济损失。针对农村这一现状 ,笔者认为 :对广大蚕农普及几种常见蚕病的识别与防治知识是非常必要的。1 蚕病的种类蚕病的种类可分为传染性蚕病和非传染性蚕病。传染性蚕病包括病毒病、细菌病、真菌病和原虫病四大类 ,它是由病原微生物侵入蚕体并在体内增殖而引起的病害 ,又可以通过病…  相似文献   

19.
橄榄鲨和松螨鲨是用于作物害螨、粉虱、蚜虫、蓟马等防治的新型广谱杀虫杀螨剂。采用叶碟喷雾法测定了49%橄榄鲨软皂水剂和87%松螨鲨松油乳剂2种药剂对朱砂叶螨敏感种群和抗性种群的室内毒性;采用食下毒叶法测定了49%橄榄鲨软皂水剂和87%松螨鲨松油乳剂2种药剂对家蚕的急性毒性。结果表明:橄榄鲨和松螨鲨对朱砂叶螨2个种群成螨的毒力比螨卵高,而对螨卵的毒力较差,橄榄鲨和松螨鲨不同浓度对朱砂叶螨敏感种群和抗性种群螨卵的孵化率均小于98.00%(对照处理为100%)。添食橄榄鲨浓度为6 125.00~16 333.33 mg/L的家蚕72 h后未见中毒死亡,但发现添食浓度为7 000.00~16 333.33 mg/L的家蚕有轻微中毒症状;添食松螨鲨浓度为1 450.00~2 900.00 mg/L的家蚕出现轻微中毒症状和少量中毒死亡蚕,其中毒死亡率为0.87%~2.22%;橄榄鲨和松螨鲨添食处理的3龄眠蚕体质量均比对照低0.01~0.03 g/头,取食毒叶后的4龄起蚕饥饿48 h后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死蚕,其死亡率为16.36%~59.80%,而对照未出现死蚕,说明添食橄榄鲨和松螨鲨对家蚕有累积中毒现象。  相似文献   

20.
植物源杀虫剂苦参碱广泛应用于农林害虫的防控。为了给蚕区安全使用苦参碱类杀虫剂防治农林害虫提供依据,采用农药生物测定方法,以家蚕现行品种871×872为材料检测苦参碱对家蚕的毒性,评价其对家蚕的安全风险。急性毒性检测结果表明,苦参碱对家蚕3~5龄幼虫的96 h半数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0.018 2、0.070 9和0.670 9 mg/L。给4龄起蚕添食低剂量(0.035 4 mg/L和0.017 7 mg/L)苦参碱,可导致4龄幼虫的消化生理出现紊乱,体质量呈先下降后增长趋势,眠起和发育不齐,大蚕期(4龄起至5龄末)经过时间分别延长1.30 d和0.69 d,全茧量、茧层量、茧层率和上茧率等经济性状成绩极显著下降,死笼率极显著升高,表明低剂量苦参碱对家蚕具有慢性毒性,对蚕体生长发育和经济性状都有明显不良影响。根据苦参碱对家蚕的毒性试验结果,评定其对养蚕生产的安全风险等级为极高级,故养蚕期间桑园及桑园周边农田应禁止喷施苦参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