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镜铁山矿区具有泥石流形成发育的基本条件,根据矿区内黑沟北沟、小桦树沟、大桦树沟及火药库沟等4条主要沟道泥石流沟谷的形成条件和发育特征,分析了泥石流的发展趋势及危害性,以黑沟南沟泥石流工程治理为例,探讨了矿区泥石流综合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2.
大渡河右岸一级支流利子依达沟是一条多期次,中高频率的泥石流沟。根据该沟泥石流的灾害历史和发育特征,对整个沟域进行了详细的地质工程调查,典型剖面保留泥痕的地质工程测绘,现场的颗分实验及容重实验,分析了利子依达沟泥石流的形成条件和泥石流的演化历史。结合大渡河阶地发育特征和冰川消融期次,分析了利子依达沟各期老泥石流的发育时期,并对该沟泥石流进行了预测。通过研究发现,利子依达沟古泥石流的形成和冰川的演化有着密切的联系,通过历史分析法可以预测其发展趋势。利子依达沟是一条衰亡期泥石流沟,其泥石流暴发规模会逐次减小。  相似文献   

3.
汶川强震区都江堰市双养子沟泥石流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10年都江堰地区“8·13”强降雨导致该市龙池镇双养子沟爆发泥石流灾害。此次泥石流发生在汶川地震的高烈度区,是地震与降雨共同作用下的结果,研究其形成及成灾过程对认识强震区泥石流的发育意义重大。通过对此次泥石流灾害的现场调查,分析双养子沟泥石流流域特征,特别是在地震和暴雨共同作用下的泥石流沟道特征,讨论泥石流的起动方式。结果表明:双养子沟内崩塌滑坡体十分发育,沟床含有丰富的固体松散物质,沟内还分布有多处跌水坎及天然堆石坝;双养子沟道右岸滑坡体H1是在强降雨情况下失稳滑入沟床,堵塞沟道,然后在洪水作用下溃决形成泥石流的;泥石流沟在20a一遇或大于20a一遇强降雨条件下很有可能再次爆发泥石流。  相似文献   

4.
泥石流流域地貌形态的统计分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流域面积、主沟长度和沟床比降等地形地貌要素,在泥石流的发育和形成中起重要作用,研究证明三者与泥石流沟分布之间存在非线性关系,具有明显的分形特征。回顾了泥石流流域地貌的分形研究,并通过大量的资料分析,对原来泥石流流域地貌的分维计算进行了改进,得到的分维结果更具有关联性。同时,建立了泥石流流域地貌的统计分形模型,对泥石流流域地貌分维的意义进行了详细论述。这为泥石流发育、形成和分布的非线性研究提供了一条定量化途径。  相似文献   

5.
杂谷脑河流域暴雨型泥石流沟地貌特征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沟谷的地貌特征是泥石流灾变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的缓变因子。它决定泥石流形成的动力条件,制约水源条件中的地表径流汇流过程,影响固体物质补给的方式。因此,可以通过研究流域地貌特征来分析泥石流灾害发育特征。以杂谷脑河中游的暴雨型泥石流沟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定量描述沟谷发育阶段的流域地貌信息熵,流域面积以及沟床纵比降与泥石流灾害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泥石流沟流域地貌信息熵值处于为0.12~0.20之间时,沟谷属于中高频的泥石流沟,熵值位于区间之外的沟谷则属于低频泥石流沟;沟谷流域面积大于15km2,沟床纵比降小于300‰时,发育稀性泥石流,反之则发育黏性泥石流。  相似文献   

6.
元谋大断裂对东山地区泥石流发育的控制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元谋断裂对东山泥石流沟的控制作用,为该区泥石流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东山地区沿线沟谷的现场调查,分析研究元谋断裂对东山泥石流沟的控制作用。[结果]元谋断裂与泥石流沟空间位置关系对泥石流的发育存在着影响,对东山地形地貌的形成起控制作用,对东山地层岩性及其工程特性起控制作用,对元谋县气候的形成起控制作用。[结论]元谋断裂对东山地区泥石流的形成起到控制作用,它决定了东山地区泥石流频发的特性。  相似文献   

7.
北京山区具备泥石流形成与发生条件,泥石流灾害的发生较为频繁。在收集当地泥石流发生历史资料的基础上,详细调查了西白莲峪双紧梢沟的自然地理状况和泥石流堆积物的特点。采用野外量测和填图的方法调查双紧梢沟泥石流的地貌特征;现场选取一定数量的砾石进行abc长度和倾向调查,测定双紧梢沟泥石流堆积物的结构特征;选定泥石流典型区域,进行挖圆探坑,取出全部颗粒并带回实验室,进行粒度分析;同时,对双紧梢梢沟泥石流堆积扇的发育和演变过程进行分析。粒度分析结果表明双紧梢沟泥石流堆积物砾石平均粒径为0.256m,磨圆度为2~6。90%以上砾石直径为0.220~0.410m,最大砾石直径为0.409m,堆积物主要有砾石和一些粗骨性碎屑物质组成,砾石排列无明显特征,分选差。由粒度分析可知,该区泥石流堆积扇的形成受到水石流形成过程的影响,水石流形成堆积扇,之后可能发生粘性泥石流。由其频率曲线为一多峰曲线。该曲线说明泥石流发生时,其砾石的搬运方式由推移、跳跃、悬浮三大部分组成。双紧梢沟泥石流堆积扇的演变过程和特征明显受到双紧梢沟和西白莲峪主沟水流的影响。该研究结果对今后进一步探讨北京山区泥石流形成机理和运动过程以及为泥石流防治制定有效措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2014年9月11日四川省茂县刁花沟发生泥石流灾害,共淤埋28户民居、2座电站,冲毁约13 hm^2农田、2处养猪场,造成严重经济损失。通过大量的现场调查与地质勘测,详细分析了刁花沟泥石流的形成条件、发育特征及其动力学特征,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泥石流的形成机理,研究结果表明:该泥石流沟的地形条件、物源条件和水源条件都有利于泥石流的发生和活动,而强降雨是泥石流暴发的主要激发因素。通过采样分析得到泥石流的容重为1.509 t/m^3,属于稀性泥石流,流速最大值为7.07 m/s,泥石流最大流量为324.29 m^3/s。  相似文献   

9.
泥石流的爆发势必对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直接危害,因此研究该泥石流沟的动力学特征及预测评价其危险性对合理制定泥石流防治措施,确保工程运行具有重要意义。根据泥石流形成条件及发育特征分析,初咱磨子沟再次爆发泥石流的可能性较大;在对该沟进行实地调查所获资料的基础上,对其泥石流的动力学特征进行计算,并利用所选取的14个评价因子采用层次分析法对其危险性做了定量评价。研究发现,该沟泥石流的危险度为65.75,属高度危险,研究结果可为初咱磨子沟泥石流防治工程及防灾减灾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大巴山泥石流形成和发育过程的研究,从侵蚀机制的角度,将其分为坡面侵蚀,沟谷侵蚀,复合侵蚀三种基本的侵蚀类型,并进一步分析了不同影响因素在各类泥石流发育中所起的作用,认为:坡面侵蚀型泥石流的发育与植被关系最密切;沟谷侵蚀型泥石流的发育对暴雨的依赖性最大;复合侵蚀型泥石流的发育与沟岸的不稳定有很大关系。最后,针对性地提出了大巴山区各类泥石流的防治重点。  相似文献   

11.
四川阎王曲二支沟泥石流危险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阎王曲二支沟位于鹧鸪山隧道出口上游约380m处,为一老泥石流沟。隧道出口位于泥石流堆积体中,泥石流的暴发将对隧道出口及引道带来直接危害。因此,预测及评价该泥石流沟的发展趋势及危险性对合理制定泥石流防治措施,确保隧道的安全运行具有重要意义。根据泥石流发育特征及形成条件的地质地貌演化分析,该沟仍具有再次暴发泥石流的较大可能性,危险性评价表明,该沟泥石流的危险度为0.50,属中度危险。根据泥石流的活动特征,提出了以疏导为主的防治方案,并对隧道口直接受泥石流威胁的一侧采用一定的拦挡工程等措施。  相似文献   

12.
甘肃省武都县马槽沟石流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守义  祁龙 《山地研究》1997,15(4):300-304
马槽沟是一条典型的灾害性泥石流沟。沟内不良地质现象发育。降水是该泥石发生的条件,十分钟雨强是暴发泥石流的关键。列出了泥石流特征值,这为泥石流防治提供了有实用价值的参数。  相似文献   

13.
通过遥感解译和实地调查分析大渡河泸定-得妥段内的17条泥石流沟发育背景环境和空间分布特征,获取泥石流沟危险度评价的因子参数,并结合泥石流沟易损性评价结果完成了泥石流沟的风险评价。建议将此风险评价结果应用于指导当地土地规划及其他经济建设的决策中,从而达到防灾减灾的目的,也为生活在泥石流危险区的居民提供有关灾害风险信息,以作避险搬迁和灾害防治的依据。  相似文献   

14.
蒋家沟泥石流堵江成因与特征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小江流域是我国乃至世界暴雨泥石流最发育的地区,其中的蒋家沟又是小江流域活动最强烈的泥石流沟。2001年7月8日蒋家沟暴发了大规模的泥石流,泥石流进入小江后淤积成坝,导致小江堵塞,并造成一定灾害。近期的地震活动、前期大量降水和当日长历时连续降雨是该次泥石流形成的主要原因。原导流堤溃决后形成蒋家沟泥石流运动方向与小江水流方向垂直,高粗大颗粒含量、高容重和大流量的有机组合是泥石流停淤成坝堵塞小江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麻格沟泥石流特征、成因及危险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麻格沟为雅砻江右岸一级支流,研究麻格沟主沟及4条泥石流支沟的泥石流特征、形成条件等,对制定泥石流防治方案具有重要意义。采用MFCAM模型对麻格沟进行危险性评价的结果表明,麻格沟主沟和烈士陵园沟为危险性极高的泥石流沟,相克宗沟为高度危险,麻格宗沟为中度危险,雅江兵站左岸支沟为低危险。  相似文献   

16.
三眼峪沟泥石流灾害及其综合治理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舟曲县城北三眼峪泥汉石流形成条件,发育机制及特制的研究,阐述了该沟泥石流灾害的严重性和治理的必要性。提出以拦挡工程为主,并结合泥石流停淤场,排导沟,防冲槛和生物措施的综合治理方案。工程建成后,年减灾和经济效益达314.5万元,泥石流变成一般挟沙洪水,其对县城的危害基本消除。  相似文献   

17.
雅砻江支流上某拟建水电站,库区主要工程地质问题为库尾右岸某大型泥石流沟,其于200年曾爆发百年一遇泥石流,堵塞江水5min左右,在阐述该泥石流沟发育历史的基础上,详细分析其汇水-物源区、流通区和堆积区特征,最后通过计算估测该泥石流沟动力学特征,并对其工程效应做出评价.  相似文献   

18.
小秦岭矿区矿山开采中矿渣尾沙无序堆放,是造成泥石流灾害频繁发生的主要原因。介绍了区内泥石流灾害发育现状,对人类活动引起的泥石流灾害发育程度进行了评价预测。区内目前有可能发生泥石流灾害的冲沟22条,其中中等易发程度的泥石流沟7条,提出了对泥石流灾害进行防治的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9.
炉城镇柳杨沟泥石流灾害及其形成条件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康定县地处川西平原与四川盆周的过渡地带,县域内地势险峻,地形切割强烈,地层与地质构造复杂,新构造运动强烈,地震活动频繁,泥石流、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十分发育。作者通过收集资料与现场调查,分析研究了康定县城一典型泥石流——柳杨沟泥石流的活动概况、危害、形成条件及其形成机制,并对防治对策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0.
大渡河野坝沟泥石流危险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野坝沟位于四川省境内,为大渡河右岸的一级支流。历史泥石流活动明显,沟口公路和村庄都曾遭受其破坏。采用单沟泥石流危险性评价方法,结合遥感图像解译及现场调查,对泥石流的形成条件、类型、危险性进行了分析。根据该沟泥石流发生的特点,对泥石流的工程效应进行了分析,发现该沟是低频的中等易发泥石流,对大渡河和上下水库的影响均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