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1999-2002年在哈尔滨动物园对21只健康成长的笼养大鸨(Otis tarda)雏鸟进行了人工育雏的研究,总结出成功的育雏方法和经验,并对雏鸟生长发育的各项生理指标如:体重、体长、翅长、尾长、跗蹠、嘴裂、中趾及头宽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大鸨为早成鸟,其初生体重为86.31+3.56g(n=21),其新出雏雏鸟的环境温度控制在36℃,以后每天降低一度,大鸨的饲喂实行少吃多餐的原则,雏鸟生长发育中雌雄体重从第六周有明显差异,第十四周雄鸨体重是雌鸨体重的1.8倍,可以从体形上明显区别雌雄;雌雄各器官的生长发育差异不显著;大鸨雏鸟各器官的生长符合Logistic曲线增长。图3表2参14  相似文献   

2.
正中国新疆分布着珍贵的"三鸨":大鸨、小鸨和波斑鸨。也只有在面积广大、人烟稀少的新疆,才有可能存在三鸨竞妍的格局。新疆三鸨以婀娜的身姿和诱人的风采成为新疆大地的至美精灵。大鸨,伊犁河谷和塔城盆地的家三鸨并提是有原因的。分布在中国的鸨科鸟类只有3属3种,即大鸨、小鸨和波斑鸨。著名鸟类学家郑作新院士将它们纳入同一属,即鸨属。近年不少学者主张将它们各自独立为不同的属,即大鸨属、小  相似文献   

3.
正大鸨是世界上最大的飞行鸟类之一,也是一种体态健美的大型走禽。每年4月,大鸨从国外迁徙,回到中国的繁殖地——新疆阿勒泰,寻找长有低草和低作物的地面营巢、产卵和孵化。大鸨的巢非常简陋,只是由雌鸨在开阔草原的坡地上刨一浅凹形的圆形坑穴,多数巢中看不到任何巢材和内垫物,巢底土质较细密、松软,也有部分巢中散有少许枯草茎和碎石子。一般巢直径为25厘米-34厘米,深2厘米-5厘米,巢的直径随着孵卵的进行而逐渐变大。大鸨繁殖期的巢位多分布在草原小道路附近。它的巢大多筑在高190米-230米  相似文献   

4.
正新疆塔城南部的库鲁斯台草原,有一望无际的天然草场,有野柳林、苇子滩、芨芨草,有潺潺流淌的无数小溪,有清澈如练的额敏河……观鸟者可以在这里同时看到大鸨、小鸨和波斑鸨,可谓国内唯一的三鸨云集之地。三鸨中,小鸨不仅有美丽的外貌,还有动人的身世和有趣的行为。数量集中地小鸨属于中型地栖性鸟类,外形似鸡,别名地鸡子,为中国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在国际上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近危物  相似文献   

5.
中国的大鸨     
正大鸨是生活在开阔地带的大型草原鸟类。在中国,它们近年主要在内蒙古、吉林西部、黑龙江西南部和新疆北部地区繁殖,在黄河流域的局部地区越冬。大鸨,熟悉的人知道,它很大,很有故事。不熟悉的人看到大鸨的名字,会很好奇。为啥叫"大鸨"?过去妓院的领班就叫"老鸨","大鸨"和"老鸨"有啥不一样?大鸨为何受到热切关注?它们美丽的生命都有哪些迷人的地方?它们在中国的繁殖  相似文献   

6.
正呼伦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保护区周边的呼伦贝尔草原都有大鸨繁殖的记录。在呼伦湖保护区贝尔湖西北莫嫩塔拉草原、乌兰诺尔湿地、呼伦湖东北部、呼伦湖西南岸以及克鲁伦河两岸盐碱地草原地区,一般都能观测到3只-5只的小群大鸨。2003年5月2日,呼伦湖保护区管护站工作人员巡护时,发现一只正在草丛中孵卵的大鸨,其巢内已有2枚卵。经过一个夏天的跟踪调查,发现巢附近只有一只亲鸟在活动,从个体大小和形态特征观察,这是一只雌鸨。我们以此巢为中心,把监  相似文献   

7.
《林业资源管理》2015,(6):98-103
2012年7月—2015年1月,采用样线法对内蒙古高格斯台罕乌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珍稀濒危鸟类的种类、数量和分布特征进行了调查。共观察记录到33种鸟类,其中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鸟类有黑鹳(Ciconia nigra)、金鵰(Aquila chrysaetos)和大鸨(Otis tarda)3种,Ⅱ级有22种;被列入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的有13种;被列入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的有8种。旅鸟14种,夏候鸟11种,留鸟8种。湿地、草原和森林分别分布23种、13种和12种。  相似文献   

8.
在内蒙古自治区科尔沁右翼前旗与吉林省镇赉县接壤的大岗荒漠草原地带,采用样带法对大鸨进行了数量统计及生态观察。结果表明,本区域内有5个越冬种群,调查到大鸨实体数量61只,数理统计为261只(抽样强度为1.97%)。大鸨主要在农田荒地和矮草原地带栖息、觅食,40 cm以上的高草原仅见逃离隐蔽之用,西伯利亚杏疏林和贝加尔针茅密度大的区域未见有大鸨栖息活动。  相似文献   

9.
正大鸨在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越冬的历史,仅就我的记忆,可以追溯到上世纪50年代。记得小时候,我们管大鸨叫"老鵏",每年冬天家里都会有"老鵏肉"吃。过去,我们这里有"1只鵏相当于1只羊"的说法。听父亲讲,之所以把大鸨比作羊,一是因为越冬大鸨均是雄鸨,身体高大健壮,与成年羊大小相当;二是那时候的大鸨相当多,走过来就像是一群羊,铺天盖地的;三是冬季所见的雄鸨基本都是"长须飘飘",很像是"羊胡子",当地人亲切地叫它"羊须鵏"。大鸨的基因很守旧,它们的祖先就在兴安盟越冬,所以代代相传下来。冬季的  相似文献   

10.
大鸨(Otis tarda),国家一级保护的鸟类。该文通过对2006~2009年期间,北京市野生动物救护中心对北京地区的受伤、受困大鸨的救助情况进行分析,讨论大鸨途经北京地区的迁徙规律、伤害原因,救护措施,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11.
正大鸨曾广泛分布于欧亚大陆的草原地带,包括欧洲南部、摩洛哥、中东、阿富汗、中亚、西伯利亚南部、蒙古国,往东一直到俄罗斯东部。2010年欧洲鸟类学家对全球大鸨分布和数量的调查结果显示,大鸨的全球种群数量约为4.41万只-5.7万只,其中57%-70%分布于西班牙,俄罗斯的欧洲部分占15%-25%,中国、蒙古国及俄罗斯东南部占4%-10%,葡萄牙占3%-4%,匈牙利占3%,土耳其占1%-2%,其余零星分布于其他10个国家。  相似文献   

12.
大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鸨刘焕金在我省闻喜吕庄水库、运城硝池和永济五姓湖等水域生境,每年的冬春季生活着一种大型走禽。其体态健美,羽色华丽,一直受到人们的喜爱,它就是我们所介绍的主人公──大鸨。大鸨有个头较大,身长一米,体重20公斤,其“家谱”为鸟纲鹤形目,科,鸨属。由于草...  相似文献   

13.
大鸨俗称地 ,生活在广阔的草原上,是草原上的典型鸟类。大鸨一般体高60厘米左右,体重10~15公斤,头部深灰,喉部有纤羽向外突出,很象胡须,雌性无须。繁殖期喉部由白色变栗色。它的脚只有3趾。大鸨属鹤形目,是一种候鸟,同时也是一种经济鸟类和观赏鸟类,现在数量稀少,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大鸨的分布范围主要是在内蒙古境内。有报导,我国的黑龙江、吉林、河北、新疆也有部分地区有分布,冬季迁至华北平原及长江流域。此外,我们在野外调查了解到,近些年大鸨冬季有少量在内蒙古南部草原上越冬,这种现象可能与近些年的暖冬现…  相似文献   

14.
繁殖     
正初春的内蒙古草原野草还没有返青大鸨已返回它们先结成小群活动不久,雄鸨将争夺领域和配偶开始新一轮的生命孕育  相似文献   

15.
正在孵化期内,雌鸨取食大多选择在南坡中坡腰以下或临近的坡底,并且非常警觉,取食时常注视巢方向的动静,一有情况,便远离巢飞往更远的地方。营巢、产卵和孵卵是大鸨繁殖周期中的几个重要阶段,也是它们生活史中较为脆弱、容易受到环境影响的关键时期。我们在内蒙古自治区的扎赉特旗、科右前旗和吉林省镇赉县的交汇处——马鞍山附近,对大鸨繁殖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监测和  相似文献   

16.
飞羽视界     
<正>大鸨炫耀大鸨是生活在开阔地带的大型草原鸟类。在中国,它们近年主要在内蒙古、吉林西部、黑龙江西南部和新疆北部地区繁殖,在黄河流域的局部地区越冬。雄性大鸨具有集群炫耀的行为。炫耀到高潮时,颈部纤羽几乎平直伸张,两侧颊下纤羽向斜上方翘起。摄影/刘晶敏(鸟网·鸟已飞过)  相似文献   

17.
我区属于国家规定的三类保护动物有: 鹅喉羚羊、斑羚、岩羊、北山羊、雪兔、水獭、白鼬、紫貂、伶鼬、石貂、细咀松鸡、榛鸡、兰马鸡、大鸨、小鸨、玉带海雕等16种。  相似文献   

18.
珍禽大鸨     
大鸨,属鹤形目鸨科鸨属,英文名:Great Bustard,又称地鵏、老鸨、鸡鵏等。从形态特征而言,颈、腿、脚趾细长,应该是适应涉水行走的鸟类,具有涉禽的特点;从分类学角度,科学家们又将其列入具有"三长"特点,适合水域生活的鹤形目之中。  相似文献   

19.
<正>大鸨是世界上最大的飞行鸟类之一,中国一级重点保护动物。它身高背宽,雄鸟体长可达1米,体重10公斤,雌鸟比雄鸟相对要小得多,平均体重3.5公斤。大鸨是草原鸟类,十分善于奔跑,栖息于开阔的草原半荒漠地带及农田草地,通常成群一起活动。它既吃野草,又吃甲虫、蝗虫、毛虫等各种草原昆虫,称得上大草原的保护神。  相似文献   

20.
正东北林业大学的鸟类学家刘伯文教授曾经告诉我一段旧事:在俄罗斯西伯利亚南部繁殖的大鸨冬天来中国越冬,可是到了春天回到俄罗斯繁殖地的大鸨数量减少很多。俄罗斯的科学家十分不解,就来中国寻找原因。大鸨是我国草原上最大的鸟。全长约120厘米,体高在60厘米-70厘米,站在那差不多跟一个小孩一样高,一只大鸨重十几千克。大鸨的雄鸟比雌鸟大,有时雌雄体形差出一倍,大的雄鸟体重可以达到15千克,肉跟一只羊相差不多,在食物缺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