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河北农业科技》2005,(11):15-15
●长粒、特优粳稻新品种——优质8号优质8号是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滨海农业研究所育成的优质高产水稻新品种,亲本组合为关东100//中花8号/80-3。2002年5月8日,通过河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编号为冀审稻2002001号。生物学特性:全生育期165天(唐山)。株高110厘米。穗型中紧,  相似文献   

2.
广源占5号是广州市农科所以金科占121选为母本、矮秀占为父本杂交育成的大穗型优质高产常规水稻新品种.2008年1月通过厂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粤审稻2008008).该品种表现米质优、大穗高产、中抗稻瘟病.  相似文献   

3.
吉粳88号(原代号吉01-124)是吉林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1999年以高产优质日本品种奥羽346号为母本、抗逆性强大穗少蘖的长自9号为父本,经人工杂交选育而成。2005年通过吉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及通过国家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6年通过辽宁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4.
杂交粳稻嘉优2号的父母本特性及制种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嘉优2号(嘉优04-1)系浙江省首个跨地区杂交水稻育种、推广联合体(嘉兴市农业科学研究院联合长兴县种子公司、海盐县种子公司、诸暨市种子公司和绍兴市农业科学研究院组建)选育而成的BT型三系中熟晚粳杂交水稻新组合。2007年1月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表现熟期适中、穗大粒多、结实率高、抗病性强、穗期高温耐性好、高产稳产、食味软糯品质优,深受种植和消费者的喜欢。总结了嘉优2号父母本的生物学特性及其高产优质制种技术。  相似文献   

5.
中熟中粳水稻连粳11号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连粳11号(H05-13)水稻新品种由江苏连云港市黄淮农作物育种研究所以中野/HA20于2008年育成,属中熟中粳.2012年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苏审稻201203),品种权保护申请号为20121079.6.其特点是综合性状好、产量高、品质优、分蘖力强、茎秆粗壮、丰产稳定、穗大粒多、落粒性好,抗条纹叶枯病和黑条矮缩病等.结合连粳11号的特征特性介绍其优质高产栽培技术,为连粳11号进一步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杂交粳稻嘉优1号的繁、制种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嘉优1号(原名嘉优22-9)系浙江省首个跨地区杂交水稻育种、推广联合体(嘉兴市农业科学研究院联合长兴县种子公司、海盐县种子公司、嘉兴市种子公司、绍兴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和诸暨市种子公司组建)选育而成的BT型三系中熟晚粳杂交水稻新组合.2005年2月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表现熟期适中、穗大粒多、结实率高、抗病性强、穗期高温耐性好、高产稳产、米质优,深受种植和消费者的喜爱.总结了嘉优1号父母本的生物学特性及其高产优质繁、制种技术.  相似文献   

7.
不同氮肥用量对甬优系列杂交水稻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甬优系列杂交水稻品种以籼粳杂交稻和杂交粳稻为主,具有根系发达、株型高大、壮秆、穗大、粒多、耐肥、高产优质等特点,是我国水稻育种的一个重大突破。为了探索该系列品种的栽培特性,特设计不同氮肥用量对甬优8号、9号、12号、13号的产量影响试验,为品种的大面积推广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邢台市农科院玉米研究室以多抗和高产作为主攻目标,兼顾品质性状,育成了多抗、大穗高产、优质的玉米新品种邢玉8号。该品种2010年通过河北省审定。审定编号:冀审玉2010015号。1品种来源及选育经过邢玉8号是邢台农科院玉米研究室以自选系W150为母本,  相似文献   

9.
胜泰一号是以高产水稻“胜优2号”为母本,与泰国优质软米“泰引一号”杂交育成的超高产水稻新品种。已通过广东省品种审定(代表南方)和陕西省品种认定(代表北方)。在全国近20个省试种示范和推广均表现株型好,耐肥抗倒,穗大粒多,丰产抗病性强等突出优点,被农业部列为超级稻推广品种之一。它具有下列优点。  相似文献   

10.
山东省临沂市农科所利用现代育种技术与常规育种技术相结合,经多年系谱选择,育成了优质高产超级小麦新品种-临麦2号,杂交组合为:鲁麦23×临90-15.该品种集中了双亲大穗大粒、成穗多、优质、抗倒、抗病等优良特性,产量结构三因素均衡发展,适于超高产地块高效种植.2004年8月通过山东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1.
九稻55号的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吉林省属寒地稻作区,由于气温低、无霜期短,有25%的面积适合种植中早熟品种.但目前中早熟品种较少,且产量低.针对这些问题,选育出了具有高产、抗病、优质的水稻新品种九稻55号,2006年通过吉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于吉林省中早熟稻作区种植.  相似文献   

12.
吉林省部分水稻主栽品种抗稻瘟病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我省稻区的82个稻瘟病菌株接种,分析了吉林省历年种植的水稻品种的抗瘟性。结果表明:近几年新育成的品种抗瘟性已有较大的提高,九稻41、通丰8号和九稻33的抗性优异,抗谱在95%以上,九稻44、吉玉粳、丰选2号、九稻46、九稻42、九稻39、超产1号、超级稻1号和通粘8号等品种的抗谱也较高。同一品种对不同地区菌株的抗谱有较大差异,生产上可根据其在不同地区的抗性表现合理搭配种植。  相似文献   

13.
水稻新品种九稻39号选育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九稻39号是吉林市农业科学院采用复合杂交,通过早代米质与抗性同步跟踪鉴定,系谱法处理育成的优质、高产、抗逆性强的水稻新品种.吉林省试区平均产量比对照品种吉玉粳增产11.3%,大面积生产的平均产量为9500-10000kg/hm^2,稻米品质达国标二级以上.  相似文献   

14.
水稻新品种九稻59号是由吉林市农业科学院水稻所通过品种间有性杂交,经系谱法选育而成的高产、抗病、晚熟水稻新品种.主要优点是抗逆性强,丰产性好.2006年1月通过吉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在吉林省区域试验中平均产量为8669.3 kg/hm2,比对照关东107平均增产9.9%,生产上推广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5.
通过品种间有性杂交,系谱法选育而成的水稻新品种九稻56号是具有优质、抗病、稳产、适应性广等特性的中晚熟水稻新品种,在生产上有广阔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6.
吉林省玉米流通成本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吉林省13个粮库的实地调查,对吉林省玉米流通成本的构成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从而提出降低吉林省玉米流通成本的途径:进一步深化粮食流通企业市场化改革;落实优质优价政策,充分发挥价格杠杆对玉米品质改良的推动作用;政府提供资金和政策支持。  相似文献   

17.
高产优质抗旱玉米新品种“吉农玉898”选育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吉农玉898”是吉林农业大学于2007年组配而成的玉米杂交种.在吉林省2009-2010年区域试验中平均产量11219.1kg/hm2,比对照品种“郑单958”增产9.4%.2010年生产试验中平均产量10294.2 kg/hm2,比对照品种“郑单958”增产6.4%.该品种具有产量高、品质好、熟期适宜、抗旱性强等特点,于2011年2月通过吉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正式定名为“吉农玉898”.该品种适宜吉林省晚熟、中晚熟区域种植.  相似文献   

18.
高产优质多抗玉米新品种"吉玉106"选育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吉玉106"是吉林农业大学于2001年组配而成的玉米杂交种。在吉林省2004—2005年区域试验中平均产量10 255.2 kg/hm2,比对照品种"登海9"增产8.1%。2005年生产试验中平均产量8 498.8 kg/hm2,比对照品种"登海9"增产12.0%。该品种具有产量高、品质好、抗性强等特点。2006年通过吉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正式定名为"吉玉106"。该品种适宜吉林省晚熟、中晚熟区域种植。四平西部、长春北部、松原地区、吉林地区、白城部分地区和内蒙古等地亦可种植。  相似文献   

19.
"吉农玉885"是吉林农业大学于2003年组配而成的玉米杂交种。在吉林省2006—2007年区域试验中平均产量10 330.5 kg/hm2,比对照品种"平全13"增产7.1%。2007年生产试验中平均产量9 616.7 kg/hm2,比对照"平全13"增产3.8%。该品种具有产量高、品质好、熟期适宜、抗旱性强等特点。2008年1月通过吉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正式定名为"吉农玉885"。该品种适宜吉林省中晚熟、中熟区种植。  相似文献   

20.
高产优质多抗玉米新品种“吉农大935"选育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吉农大935”是吉林农大科茂种业有限责任公司于2005年组配而成的玉米杂交种.在吉林省2009-2010年区域试验中平均产量11 728.9 kg/hm2,比对照品种“郑单958”增产10.6%.2010年生产试验中平均产量10 809.9 kg/hm2,比对照品种“郑单958”增产10.7%.该品种具有耐密性好、丰产性好、客重高、品质优、抗病性较强等特点.2011年2月通过吉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正式定名为“吉农大935”.该品种适宜吉林省玉米中熟-中晚熟区种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