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不同种源栓皮栎种子形态和营养成分差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28个栓皮栎种源种子为试验材料,对不同种源间栓皮栎种子的形态特征和营养成分含量差异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种源间栓皮栎种子的长度、宽度和种子千粒质量以及可溶性糖、淀粉和蛋白质含量差异极显著。栓皮栎种子的长度和宽度变化幅度分别为1.56~2.38 cm和1.22~1.96 cm;种子千粒质量的变化幅度为1.45~5.45 kg;种子可溶性糖、淀粉和蛋白质含量的变幅分别为1.817%~6.325%、42.461%~80.274%和2.699%~9.694%。栓皮栎种子千粒质量与种子长度、宽度间呈极显著正相关,种子长度与宽度也极显著正相关;主成分分析表明,不同种源栓皮栎的差异主要是由种子千粒质量、宽度和长度决定。初步选出云南勐海、湖南城步1、安徽金寨1、重庆酉阳、山东蒙阴1、安徽旌德、安徽绩溪和安徽金寨2种源为优异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掌叶木种子千粒质量、出仁率、含油率和籽油脂肪酸等经济性状在种源间的差异及变异规律,评估并筛选最优生物柴油原料种源。【方法】以广西乐业、田林、凤山、环江和贵州独山5个种源掌叶木种子为试验材料,测定千粒质量和出仁率后,采用索氏抽提法分别测定种子、种仁和种皮含油率,利用气相色谱法分析籽油脂肪酸组成和含量;对种子经济性状间及其与地理-气候因子进行相关性分析,并对各种源进行聚类分析;基于脂肪酸燃料特性因子对各种源进行评估。【结果】1)各种源间的种皮含油率差异不显著,千粒质量、出仁率、种子和种仁含油率差异均极显著(P<0. 01),此5个性状在种源间变异系数均值为13. 7%,其中凤山种源除种皮含油率外,千粒质量(210. 02 g)、出仁率(68. 89%)、种子含油率[43. 23 g·(100 g)-1]和种仁含油率[56. 56 g·(100 g)-1]均最高。2)掌叶木籽油含有14种长链脂肪酸,包括6种饱和脂肪酸、5种单不饱和脂肪酸和3种多不饱和脂肪酸,其中不饱和脂肪酸平均质量分数高达94. 08%,种源间变异系数仅为0. 53%; 8种主要脂肪酸(质量分数>1%)占籽油脂肪酸组成的98. 19%,它们在种源间的变异系数均值为7. 21%,其中神经酸平均质量分数(7. 8%)排在已知含有神经酸木本植物第4位。3)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种子含油率与种仁含油率呈极显著正相关(P <0. 01,R=0. 997);除亚麻酸外,主要脂肪酸间均呈较多的显著或极显著相关,这些脂肪酸按碳链长度22划分为2大类群,群内各组分相互促进,群间反促进;千粒质量与亚麻酸、出仁率与饱和脂肪酸和不饱和脂肪酸、种子含油率与棕榈酸、亚油酸、芥酸和单不饱和脂肪酸均呈极显著相关(P <0. 01),相关系数分别为-0. 983、-0. 964、0. 964、-0. 998、-0. 981、0. 995和0. 976;种子经济性状与地理-气候因子间的相关性不显著。4)聚类分析结果显示:5个种源被分为3组,其中,乐业和独山2个种源聚为一组,田林和环江2个种源聚为一组,凤山种源单独聚为一组。5)掌叶木籽油作为生物柴油原料须分离木焦油酸和神经酸,且不能满足冷滤点-10℃要求,凤山种源各项评估数值均为最优。【结论】掌叶木种子千粒质量、出仁率、种子含油率和种仁含油率等经济性状在种源间存在丰富变异;籽油经济利用价值较高,籽油低温流动性较好,主要脂肪酸质量分数在种源间离散程度和变异幅度均较小,性状稳定;种子经济性状受地理-气候因子影响不显著,在种源间具有随机变异的特点,且广西凤山为最优生物柴油原料种源。  相似文献   

3.
为探索降香黄檀(Dalbergia odorifera T.chen)不同种源果实的形态变异,对海南省6个地理种源降香黄檀果实长度、宽度、厚度、体积指数及千粒质量等5个性状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果长、果宽、果厚、果形体积指数和千粒质量在种源间的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其中千粒质量的遗传力最高为0.980 3;降香黄檀果实形态的5个性状都呈显著正相关;降香黄檀果实与降雨量极显著正相关与其他地理气候因子,相关性较小。  相似文献   

4.
马尾松种源实生种子园主要性状遗传变异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建立在安徽省全椒县瓦山林场的10年生马尾松种源实生种子园的主要性状分析表明,参试的17个种源(10年生)其平均高、胸径和单株材积与潜山对照种源相比增益分别为7.6%、11.95%和35.45%;湘赣低山丘陵区4个种源与潜山对照种源相比,高、径、材积增益分别为10.52%、16.15%和50.34%;贵州高原区(含武陵山区)3个种源与潜山对照种源相比,高、径、材积增益分别为10.8%、13.3%和43.17%.结实相关性状如冠幅、冠层厚度,中亚热带种源均比北带种源和对照种源为大,而北亚热带(含对照)种源的结实初期结果率比中带高.通过方差分析,其高、径、材积、冠幅、冠层厚度和球果数在种源间均呈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差异显著或极显著.相关分析表明,主要性状生长量随纬度降低而升高,球果数随纬度升高而升高,呈弱度到中度相关,为连续渐变.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不同种源白栎果实形态特征和营养成分变异规律,为白栎品种选育和种质资源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白栎自然分布区14个天然种源368个单株果实,分别测定4个形态特征指标和6个营养成分含量指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1)白栎4个形态特征在种源间和种源内均差异极显著,6个营养成分含量在种源间均差异极显著。白栎果实形态特征的Shannon-Wiener指数(H)均值为1.839,其中,果实宽度(1.886)>果实长度(1.837)>长宽比(1.832)>百粒质量(1.801);(2)白栎果实10个特征参数间大多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相关性,其与地理气候因子间仅个别存在显著相关性;(3)对10个特征参数进行Q型聚类分析,可将14个白栎种源划分为3大类群:湖北利川、四川邻水、四川阆中、贵州黄平、湖南新晃、江西宜黄和广西全州种源为第一类;重庆万州、重庆江津、湖南龙山、福建武夷山、浙江武义、浙江西湖种源为第二类;浙江遂昌种源单独归为一类。[结论]白栎果实形态特征在种源内和种源间均差异极显著,种源内的变异高于种源间的变异,营养成分含量在种源间均差异极显著,说明其存在着丰富的遗传变异;果实特征参数与地理气候因子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综合聚类分析和营养成分含量分析结果,可以看出浙江遂昌种源果实综合品质最好。  相似文献   

6.
收集了11省(市)23县(市)的23个鱼腥草种质资源,在浙江省丽水市林业科学研究所百果园基地进行种源特性观察试验,结果表明,23个种源从形态特征上可分为二大类,一类为生长初期叶绿色,茎节间较长,生长盛期叶翠绿色,叶缘波状,茎浅红色;另一类为生长初期叶带紫红色,茎节间较短,生长盛期叶墨绿色,叶近全缘,茎紫红色、浅红色或绿色。物候期较为一致,可分为破土萌芽长叶期(2月下旬到3月下旬)、快速高生长期(3月底到4月中旬)、开花结果期(4月下旬到6月底)3个阶段。不同鱼腥草种源在高、径生长和蒴果、种子数量等方面均存在显著差异。高生长以18号(浙江嵊州)种源最好,平均高度达83.08cm,15号(安徽绩溪)种源最低,仅为41.08cm;径生长以4号(云南会泽)种源最好(0.5063cm),15号(安徽绩溪)种源最差(0.3cm)。综合性状以4、18、19(浙江长兴)、12(浙江嘉善)、5(贵州安顺)、17(浙江泰顺)等种源表现较好,能获得较高的生物量。单果序蒴果数以7号种源(河南正阳)最多,达83.4颗/果序,蒴果内种子数以10号种源(广函柳州)最高(22.67粒/蒴果),综合蒴果和种子数量以10、5号种源较好。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讨丝栗栲(Castanopsis fargesii)种子的变异规律,对采自贵州省荔波县、都匀市和三都县3个地理种源13个家系的丝栗栲种子的长、宽、长宽比和百粒重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3个不同地理种源的丝栗栲种子的种子长、种子宽、长宽比和种子百粒重的性状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种源间各性状指标的变异幅度较大,分别为种子长0.176%~4.034%、种子宽1.443%~6.389%、长宽比1.392%~4.808%、百粒重2.773%~13.470%。荔波种源的各项指标变异系数均为最大,都匀种源各项指标的变异系数均为最小;各指标间均具有极显著相关性,种子长与种子宽、百粒重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种子长宽比呈极显著负相关;种子宽与种子长宽比呈极显著负相关,与百粒重呈极显著正相关;种子长宽比与百粒重呈极显著负相关。3个种源中,都匀种源的综合指标最优,可作为优良种源进行良种培育。  相似文献   

8.
为了选育乐昌含笑优良种源,对2次6~7年生乐昌含笑多点种源试验林数据作统计分析,方差分析结果表明:3个生长性状及4个形质性状种源间,除树干通直度外均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地点间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种源与地点互作仅第2次试验的3个生长性状和冠幅间差异达显著水平;树高、胸径、材积、树干通直度、叶片大小、树冠浓密度和冠幅间的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生长性状与形质性状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各性状种源遗传力处于中等水平;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及"年生长量"指标值对2次种源试验的生长性状数据做综合分析,采用Francis-Kannenberg模型分析法选择出优良种源6个,分别为南雄江头、始兴刘家山、南雄帽子峰、始兴都亨、仁化长江和江西龙南,材积增益达11.95%~41.03%。  相似文献   

9.
对采自6个种源地砂生槐的种子进行了萌发研究,分析了种子大小、萌发特性与海拔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每荚种子数变幅为2.96 4.50粒;种子千粒质量变幅为30.639 47.415 g;种子纵径变幅为4.3144.962 mm;种子横径变幅为3.244 3.693 mm;种子纵横径比变幅为1.306 1.383,差异较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种源间每荚种子数(F=8.52**)、千粒质量(F=19.73**)、种子纵径(F=6.17**)和种子横径(F=5.79**)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而种子纵径与横径的比值差异不显著(F=1.47)。2)6个种源砂生槐种子发芽率变幅为43.16%90.03%。其中萨迦种源发芽率90.03%为最高,最低是米瑞种源为43.16%。3)6个砂生槐种源的种子在发芽起始时间上仅差异1 d;萌发持续时间在14 23 d之间,种源间持续发芽时间差异最多达到9 d;萌发高峰期在17 27 d之间,种源间差异较大,其中萨迦种源最短,朗县种源最长。4)每荚种子数随着海拔的升高而显著降低(R=-0.844 3,P0.05),而种子千粒质量则随着海拔的升高而显著升高(R=0.614 3,P0.05)。5)种子发芽起始时间与海拔之间呈现出负相关的关系,但不显著(R=-0.505 6,P0.05);种子萌发持续时间与海拔具有显著的负相关关系(R=-0.883 6,P0.05),而种子发芽率则与海拔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R=0.804 7,P0.05)。  相似文献   

10.
云杉属的种和种源选择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国有樟村坪林场营造云杉属5个种18个种源的种和种源试验林,进行云杉属的种和种源选择试验。结果表明:5种云杉18个种源的造林成活率为76%~92%,平均85.0%;保存率为27%~73%,平均46.1%。欧洲云杉的平均成活率和平均保存率最高,分别达89.0%和60.0%,其中4号、6号2个种源的平均成活率和平均保存率分别达87.5%和67.0%。6年生欧洲云杉的平均树高比其它4个种的平均树高生长量提高36.85%,其中最优良种源是4号和6号种源,该2个种源的平均树高生长量比5号和7号2个种源提高26.63%;4~6年生林不同种源的保存率与历年生长量的差异均达到了显著或极显著水平;4年生林树高和地径之间、5年生林树高和冠幅之间、6年生林树高和地径之间的相关系数均在0.5以上,指标间具有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1.
喷施宝浓度对油茶结实和果实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确定喷施宝在油茶中应用的适宜浓度,设计了不同浓度喷施宝处理,在‘长林4号’和‘长林40号’品种油茶初花期和果实膨大期进行了叶面喷施,通过测定座果率、裂果率、单株果实产量、干出籽率、干出仁率、种仁含油率以及鲜果含油率等指标,分析和探讨了喷施宝浓度对油茶结实及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宝能提高油茶座果率,减少裂果,增加单株鲜果产量,提高果实品质;不同品种对喷施宝处理响应存在差异,‘长林4号’在0.33mg/kg获得的效果最佳,其裂果率比对照低45.4%,座果率、单株果实产量、干出籽率、干出仁率、种仁含油率和鲜果含油率分别比对照高38.9%,21.1%,25.3%,5.1%,2.0%和30.9%;‘长林40号’以1.00 mg/kg获得的效果最佳,其裂果率比对照低63.6%,座果率、单株果实产量、干出籽率、干出仁率和鲜果含油率分别比对照高106.7%,60.3%,17.7%,15.5%和33.8%.  相似文献   

12.
山茱萸根外追肥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表明:花期喷0.3%硼酸与0.4%尿素混合液,座果率可提高70.8%;生长季喷0.5%尿素与0.5%磷酸二氢钾混合液8次,山茱萸叶色浓绿百叶重,百叶厚和叶片营养明显提高,枝成花数,花序座果数,百果鲜重和株产分别增加36.0%、60.7%、42.2%和63.3%。  相似文献   

13.
采用沈阳中科颐隆肥业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中科颐隆"牌南果梨长效专用肥,对南果梨的单果重和单株产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南果梨专用肥使用量的增加,单果重和单株产量也随着增加,但当施肥量超过9 kg/株时,单果重和单株产量便不再增加。因此,在使用南果梨专用肥时应考虑单株果实的使用量。  相似文献   

14.
幼龄橄榄开花结实初步调查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2000年在高州对幼龄橄榄开花结实进行调查,结果如下:春梢萌发期不同,成花株率、成花梢率、每梢花穗数和中穗花蕾数相差相当悬殊,在2月中旬至3月上旬萌发的春梢,其各种成花指标均居最高;成花株率、成花梢率、每梢花芽数、每梢存果穗数、每梢存果数随树龄的增大而明显增加;不同农家品种橄榄的成花挂果特性有很大差异,要提高橄榄园产量,选用优良品种是关键;母枝粗壮,枝上叶片浓密、较大、浓绿色、厚而硬的榄树,有利于成花挂果,其各种成花指标较高;花芽数、中穗花蕾数与结果母梢径粗分别呈极显著正向线性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831和0.916);经营管理水平高低对橄榄成花有显著影响,特别是立地条件较差的榄园,精细管理更显得迫切与重要,应及时对树体的养分供应及营养生长进行适当的调控。  相似文献   

15.
激素处理对野生观果树种坐果率和挂果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花楸树盛花期喷50×10^-6赤霉素,可提高坐果率28.72%;喷PBO生长调节剂300倍液,可提高坐果率17.35%。在天目琼花盛花期喷50×10^-6赤霉素,可提高坐果率22.71%;喷PBO生长调节剂300倍液,可提高坐果率14.93%。以山杏、山梨为研究对象,在果实成熟前25d全株喷洒激素,在10×10^-6~50×10^-6范围内,随NAA和GA的增高,两个树种落果率明显下降,但均以30×10^-6~50×10^-6最为显著,落果率仅在10%以下,比对照下降了88.4%。  相似文献   

16.
4个石榴品种果实品质的差异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给石榴品种的品质评价和果实贮藏加工利用提供理论参考,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叶城县的石榴主栽品种‘叶城1号’和‘叶城2号’以及河南省郑州市的石榴主栽品种‘突尼斯’与‘中农红’作为研究对象,测定和比较了4个石榴品种的果实表型特征指标、果实经济性状指标、果实内在品质指标及果实中8种营养元素的含量。结果表明:4个石榴品种在果实品质上存在不同水平的差异性,其中,‘突尼斯’的果形指数接近1,其果皮较薄,果皮质量也最低,果实可食率反而最高(66.54%±6.12%),比‘中农红’和‘叶城1号’‘叶城2号’分别高约10%、25%、20%,其果汁中的可溶性固形物和维生素C、钾和钙含量均较高;‘中农红’果实籽粒的含水量最多,其糖酸比也较高,果汁中锰、锌、铁和铜等微量元素的含量均较高;‘叶城1号’果实的纵横径均最高,果形指数却最低,其单果质量最高,为(435.33±75.97)g,但因其果皮厚度大和质量重,故其果实的可食率反而最低,为(41.582%±6.785%),其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溶性糖含量及磷和镁含量均最高;‘叶城2号’虽其单果籽粒颗数最多,因其籽粒较小,故其单果籽粒质量最低,其籽粒含水量也最低,而其可滴定酸含量较高,为(0.577%±0.110%)。4个石榴品种中,‘突尼斯’和‘中农红’均不耐贮运,均较适用于加工果汁或就地就近处理;‘叶城1号’和‘叶城2号’均较耐贮运,均较适于远地贮藏和运输。  相似文献   

17.
为给进一步研究枣品种的果实与果核性状奠定基础,从而为今后新疆枣品种的引进和选育提供参考依据,以引进新疆的板枣、薄皮枣、苹果枣、稷山长枣等48个枣品种为研究对象,对其果实与果核形态学特征及其核纵径、核喙长、核横径、核侧径、单核质量、核型指数、单果质量、果实纵径、果实横径、果型指数、可食率等11个数量性状指标进行了调查与观测,在此基础上还进行了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观测结果表明:48个枣品种的果实外观形态从扁圆形至扁柱形均有分布;其果核形状从卵圆形到长纺锤形均有表现。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枣核纵径与核型指数、果实纵径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其相关系数分别为0.704和0.845;枣核横径与单核质量、单果质量间也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其相关系数分别为0.761和0.714。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从11个数量性状中提取出3个主成分,其积累方差贡献率达到86.895%;其中,第1主成分反映了果实、果核横向性状与果实、果核质量之间的信息,第2主成分反映了果实、果核纵向性状与果型、核型指数之间的信息,第3主成分反映了可食率的信息。聚类分析结果显示:48个枣品种可划分成7组,果核和果实形态在各分组间均呈现出大核、大果,大核、中果,中核、中果,中核、小果,小核、小果的组合变化规律,这表明其具有完全不同的遗传背景。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各参试品种在湘南低山丘陵区红壤土、石灰土、钙质土立地条件下枇杷优质丰产高效栽培技术研究及相关资料的系统分析,提出了枇杷疏花疏果技术要点。并以红壤土上10~14年生太城四号枇杷为材料,系统研究了疏花疏果对枇杷果实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太城四号枇杷疏花疏果后以每穗留果3~5个为最佳,疏果后平均单果重、单株产量及收益分别比对照提高117%、32%、163%。同时可提高果实的可食率、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含糖量,降低含酸量,有效改善果实品质、口感风味、色泽,大大缩短果实采摘期。  相似文献   

19.
对1994年世界51个国家果品生产、贸易及其经济、贸易、人口等因素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①果品产量主要受国土面积、人口两因素的控制。②水果进出口贸易量主要受本国进出口贸易总额的控制,并受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和果品总产量的影响。③人均果品消费量则主要依赖于人均果品生产量的大小,并受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影响。对中国果品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如果品市场相对狭小、发展结构不太合理、果品质量相对太差、果品深加工能力有限等进行了探讨,并提出调整结构、统筹规划、统一安排、促进果品产业持续发展的战略对策。  相似文献   

20.
为了探讨枸杞果柄分离力与果实、果柄形态及内源激素间的关系,从而为枸杞鲜果新品种选育及其鲜果产业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分别以蒙杞2号和宁杞7号为试材,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了果实与果柄中ABA、IAA、GA_3、ZR的含量,分析了枸杞果实发育期内果实与果柄的形态及内源激素和果柄分离力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果柄分离力随着果实的发育成熟而不断降低,其与单果质量、果实纵径、果实横径间均有显著的负相关性,其相关系数分别为-0.771、-0.862、-0.883;果柄分离力与果实中各内源激素的相关系数均较高,而与果柄中各内源激素的相关系数均较低。果实中的ABA含量在果实膨大初期开始上升,至果实成熟期,蒙杞2号果实中的ABA含量下降,而宁杞7号果实中的ABA含量仍较高;果实中的IAA含量逐渐下降,并显著低于果柄中的IAA含量,蒙杞2号果实中的IAA含量低于宁杞7号果实中的IAA含量;果实中GA_3与ZR的含量均逐渐下降,且宁杞7号果实中GA_3与ZR的含量均高于蒙杞2号的;果柄中GA_3与ZR的含量变化均不明显;ABA、GA_3、ZR在宁杞7号果实与果柄中的含量比均高于其在蒙杞2号果实与果柄中的含量比,宁杞7号果实中ABA/(IAA+GA_3+ZR)之值也高于蒙杞2号果实中ABA/(IAA+GA_3+ZR)之值。文中综合分析认为,ABA、GA_3、ZR在枸杞果实与果柄中的含量比和果实中ABA/(IAA+GA_3+ZR)之值均高可能是导致果柄分离力小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