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豆新品种中黄30在河西地区的表现及栽培要点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黄30是由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以中品661作母本、中黄14作父本进行有性杂交,采用摘荚法选育而成的大豆新品种。2006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国审豆2006015),2009年通过北京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京审豆2009001),2011年被农业部推荐为北方春大豆区高产创建主栽品种。2007年甘肃省高台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引进。  相似文献   

2.
<正>中黄39是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用中品661作母本、中黄14作父本进行有性杂交,经多年定向选择选育而成。2006年通过天津市审定(津审豆2006002),2010和2013年分别通过国家黄淮海夏大豆区域(国审豆2010018)和热带亚热带区域(国审豆2013016)审定。该品种高产、稳产、广适、适应机械化收获。1主要特点高产:2006年天津市夏大豆生产试验平均产量212.44kg/亩,比对照增产14.7%。2008年黄淮海中片区试,平均亩  相似文献   

3.
瓜沟点播中黄30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黄30大豆新品种由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育成,2006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春播生育期110-145d左右。  相似文献   

4.
中黄24是中国农科院作物所育成的大豆新品种,2002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许昌市农科所于2005年引进并在2005~2006年两年布点示范种植。种植实践证明该品种具有出苗快而整齐、生长稳  相似文献   

5.
新成果推荐     
<正>1"中黄35"——超高产高油大豆品种1.1成果来源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1.2所属产业种植。1.3成果内容"中黄35"是由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选育的超高产高油大豆新品种,2006年和2007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国审豆2006002(夏播)、国审豆2007018(春播)],2007年通过内蒙古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蒙审豆  相似文献   

6.
<正>中黄48是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2000年以科丰14作母本、科新3号作父本配制的杂交组合,采用摘荚法经多年定向选择于2004年育成的新品种。该品种已于2009年通过了天津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津审豆2009001)。  相似文献   

7.
2011年黄淮海(北片)德州点夏大豆区域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11年黄淮海(北片)德州点夏大豆区域试验鉴定了中黄45等14个参试品种的农艺性状及生产能力,确定了中黄45、冀09B2、中黄46、鲁97013-1等4个品系其适应性、丰产稳定性及抗逆性等均达到试验要求,建议进行生产试验鉴定或审定。中作06-875等7个品系建议继续进行第2年区域试验,晋大78等3个品系建议推出试验。  相似文献   

8.
2011年黄淮海(北片)德州点夏大豆区域试验鉴定了中黄45等14个参试品种的农艺性状及生产能力,确定了中黄45、冀09B2、中黄46、鲁97013-1等4个品系其适应性、丰产稳定性及抗逆性等均达到试验要求,建议进行生产试验鉴定或审定。中作06-875等7个品系建议继续进行第2年区域试验,晋大78等3个品系建议推出试验。  相似文献   

9.
正中黄605中黄605是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用高产品系中作J05为母本、以引自美国的品种D0001为父本,通过改良系谱法选育而成。2017年通过北京市审定。该品种高产、适应机械化收获。1主要特点1.1高产2013-2014年中黄605参加北京市大豆区域试验,平均亩产236.4 kg,比对照品种增产22.9%,在参试15个品种中排名第一;2015-2016年参加生产试验,平均亩产  相似文献   

10.
大豆新品种-中黄13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黄13号是中国农科院作物所以豫豆8号为母本,中作90052-76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系谱法选育而成.2001年通过天津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定名中黄13号.1特征特性  相似文献   

11.
为了筛选出适合桂北地区种植的高产、优质春大豆新品种,并为该品种的审定和推广应用提供参考,研究人员于2018年以华春2号作对照,通过区域试验对华春11号、华春7号、桂1016、中黄302、中黄306、桂1602、桂1603、赣豆10号和南春豆31品种的经济产量和农艺性状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在参试大豆品种中有5个品种经济产量高于对照华春2号,其中中黄302、赣豆10号和中黄306增产较明显,综合性状表现较好,适合在桂北地区种植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大豆抗孢囊线虫4号生理小种新品种的选育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从 1991年开始进行大豆抗孢囊线虫 (HeteroderaglycinesIchinohe)的育种研究 ,并利用一些抗源 (P14 376 5 4、灰皮支黑豆等 )进行了大量杂交工作 ,通过连续单株选拔、加大抗性好的组合群体数量、南繁北育、早代鉴定等措施 ,筛选出一些高抗、中抗的品种和品系 ,如中黄 12 (中作 5 2 39)、中黄 13(中作 975 )及中黄 17(中作 976 )等品种己正式审定推广 ,后两个品种己通过国家审定 ;有一批品系正在参加国家和省的大豆区域试验。这些品种和品系将对推动大豆生产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3.
高产大豆新品种——中黄13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黄13由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所以豫豆8号为母本、中作90052—76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采用系谱法选育而成。于2001年3月通过了安徽省和天津市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于同年5月通过国家审定。2002年通过北京、陕西审定。2003年通过辽宁省审定。  相似文献   

14.
中黄13由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所以豫豆8号为母本、中作90052-76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采用系谱法选育而成.于2001年3月通过了安徽省和天津市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于同年5月通过国家审定.2002年通过北京、陕西审定,2003年通过辽宁省审定.  相似文献   

15.
大豆新品种——中黄35由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选育。2004~2005年参加国家黄淮海北片夏大豆区域试验,667m^2平均产量均超过200kg;2005年参加生产试验,667m^2平均产量219.1kg;2006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国审豆2006002。2007年在新疆创造了667m^2产371.8kg的高产记录。  相似文献   

16.
科龙188是安徽省皖垦种业股份有限公司以阜97211-71为母本,山宁4号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经系统选育而成的大豆新品种。2011—2012年参加安徽省夏大豆区试试验,两年平均单产为2 858.78 kg/hm~2,比对照中黄13增产5.34%。2013年参加生产试验,平均单产2 666.70 kg/hm~2,比对照中黄13增产3.93%。该品种生育期101 d,单株有效荚数42.3个,百粒重18.4 g,粗脂肪含量19.11%,粗蛋白质含量41.95%。2014年通过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皖豆2014001),适宜安徽省江淮、淮北夏大豆种植区域。介绍了该品种的选育过程、主要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7.
信优2405是信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培育的杂交油菜新品种。2005-2007年参加河南省油菜品种区域试验,2007年同时参加河南省生产试验,均表现出较好的超标优势。2007年10月通过河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定名为信优2405。2006-2008年连续两年在固始县组织该品种的品种试验和大面积推广应用,笔者就该品种的特征特性和高产栽培技术作一全面介绍。  相似文献   

18.
超级稻新组合“准两优527”的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准两优527系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用自选不育系准S与四川农业大学选育的恢复系蜀恢527配组而成。该品种已于2005年5月通过了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品种审定(审定编号:国审稻2005026)。该品种通过我县2005~2006年试验示范,表现熟期适中、产量高、米质中等,但也存在着易倒伏的缺点,适宜在我县山区、半山区作单季稻种植。  相似文献   

19.
该品种原名91号甜椒,于1999年春季配组,2000年春季至2004年春季进行大棚品种比较试验,2005年参加江苏省青椒新品种区域试验,2006年提前进入生产试验,2007年1月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定名为苏椒13号。  相似文献   

20.
浚单0898是河南省浚县农业科学研究所于2006年初以自选系浚5872作母本,浚968作父本杂交组配而成的玉米单交种。2011年5月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属紧凑型中熟品种。2009-2010年参加河南省夏玉米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表现高产、优质、抗病等特点,适宜河南省及其相邻同一生态区大面积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