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通过对14份玉米自交系进行10×4不完全双列杂交组合试验,遗传分析表明:参试各组合在出苗率、出苗时间、吐丝时间、出蓼-吐丝间隔时间、株高、穗位高、吐丝-成熟时间、成熟日数、收获籽粒水分、脱粒水分、公顷产量、穗长、穗行数、秃尖长度、百粒重、粒穗比、容重17个数量性状上差异较大。通过对这17个性状进行了相关分析表明,有20个性状间存在显著相关关系,有43个性状间存在极显著相关关系。通过因子分析表明,产量、穗长、百粒重、出蓼-吐丝间隔时间短,是品种选育的第一要素;合理的株高、穗位、吐丝时间,是品种选育的第二要素;较低的收获水分,脱粒水分,较小的秃尖是品种选育的第三要素;适当的吐丝-成熟日数、成熟日数、穗行数,是品种选育的第四要素。  相似文献   

2.
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对13个饲用玉米品种生物学产量和籽粒产量与相关因素关系的研究分析,结果表明,饲用玉米生物学产量与主要性状间的关联度顺序为:株高>穗位高>成熟期保绿度>穗行数>行粒数>结实长>吐丝期>穗长>穗粗>籽粒产量>千粒重;籽粒产量与主要性状间的关联度顺序为:千粒重>穗长>结实长>行粒数>穗粗>行数>生物产量>株高>穗位高>成熟期保绿度>吐丝期。  相似文献   

3.
鲜食糯玉米杂交种青苞产量与相关性状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10个糯玉米杂交种,利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分析了青苞产量与几个产量因子的关联度.结果表明,糯玉米杂交种青苞产量与各产量性状的关联度大小依次为:穗粗>行粒数>穗位高>出籽率>千粒重>穗长>株高>穗行数>丝前日数.说明目前糯玉米青苞产量主要取决于与其关联度较高的穗粗、行粒数、穗位高、出籽率等性状,为糯玉米杂交种选育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甜高粱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性和性状间相关性进行分析,明确亲本在杂交育种中的作用及杂交后代的性状表现,为甜高粱的种质创新和杂交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不完全双列杂交设计,以8个甜高粱不育系为母本及8个甜高粱恢复系为父本配制64个杂交组合,对杂交后代进行2年的主要农艺性状调查。分析性状的遗传特性及性状间的相关性,并对主要农艺性状及配合力进行方差分析。[结果]出苗至开花日数、株高、穗长、单穗粒重、千粒重、籽粒产量、生物产量和含糖量等性状的遗传均以加性遗传效应为主。杂交后代性状的差异性来源于亲本的多样性。其中,至开花日数、穗长、千粒重、籽粒产量和生物产量等性状主要由母本决定,而株高、单穗粒重和含糖量性状主要由父本决定。株高的广义遗传力和狭义遗传力均高于其它性状,受环境影响较小,而出苗至开花日数、穗长、单穗粒重、千粒重、籽粒产量、生物产量和含糖量等性状受环境影响较大。含糖量与株高和千粒重为极显著正相关(P0. 01)。生物产量与至开花日数为极显著正相关(P0. 01),与籽粒产量、单穗粒重及株高为显著正相关(P0. 05)。籽粒产量与单穗粒重及株高为极显著正相关(P0. 01),与生物产量和穗长为显著正相关(P0. 05)。[结论]对甜高粱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改良应以基因累加和选择育种为主要手段,杂种优势利用为辅助手段。在杂交育种时,要重点对母本的至开花日数、穗长、千粒重、籽粒产量和生物产量性状以及父本的株高、单穗粒重和含糖量性状进行选择。同时,利用性状间的相关性进行品种改良。由于含糖量、生物产量及籽粒产量等主要性状受环境影响较大,需要对杂交组合进行多年多点的试验以选择不同环境下的适宜品种。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淮北地区夏玉米品系(种)的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关联度。[方法]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研究14个夏玉米品系(种)的产量与10个主要农艺性状间关联的主次关系及各性状间的相互关联程度。[结果]有76.9%品系的产量显著高于对照郑单958;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关联度大小依次为秃尖长、株高、穗行数、穗长、行粒数、穗位高、百粒重、倒伏倒折率、出籽率、穗粗。[结论]在育种实践中应尽可能选择秃尖短、株高中等偏上、穗行数较多和穗长较长的品系。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我所大豆品种资源系统分类目录中的10份九农号大豆品种为材料,运用灰色系统理论和方法对大豆主要农艺性状、生育期性状与脂肪和蛋白质含量进行了灰色关联度分析.结果表明:对脂肪含量影响最大的性状是开花至成熟日数,其次是单株粒数、主茎节数和荚高;对蛋白质含量影响最大的性状依次是株高、出苗至开花日数、荚高和单株粒数.根据上述结果对大豆品质育种提出间接选择的参考依据,将简化选择方法,提高选择效果.  相似文献   

7.
为探明海南南繁生态区玉米自交系雄穗发育动态,以6个不同类型玉米自交系KWS2-4321、13H6、10H9、KWS2-2220、11H37、PHHJC为试验材料,研究了玉米自交系雄穗鲜重、雄穗体积发育动态,雄穗逐日开花与逐时开花规律及雄穗逐日散粉特点。结果表明:雄穗鲜重发育呈现先上升后下降趋势,雄穗发育第1~4 d鲜重变化不大,第7~10天鲜重迅速增加,第13~16天稍有下降,玉米自交系雄穗鲜重与发育日数间经拟合附合二次多项式数量关系;雄穗体积与雄穗鲜重变化趋势不同,随雄穗发育进程的推进呈先升高后下降,最后又升高的变化趋势;雄穗开花可持续6~8 d,第2~4 d为盛花期,超过开花总量50%,第1 d开花较少,第2~4天开花数急剧增加,第7~8天开花数显著降低;07∶00、08∶00雄穗开花数量较少,09∶00、10∶00雄穗开花数量迅速增加,其开花数超过当日总开花数40%,11∶00开花数有所下降,12∶00之后开花数显著减少;逐日散粉量随散粉日数的推进呈现先升高后下降趋势,散粉后2~4 d达最大峰值,散粉持续5~8 d,与逐日开花规律基本一致。雄穗鲜重第7~10天增加快,雄穗体积与雄...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群体的创建和改良,扩大玉米种质基础,为广西玉米杂交育种提供新的优良种质.[方法]根据配合力测定和自交系的系谱分析结果和育种目标要求,分别应用37、26个优良自交系创建两个玉米基础群体GZPA和GZPB,应用经简化后的改良HS相互轮回选择法对两个群体进行遗传改良,并对其农艺性状进行测定和遗传增益分析.[结果]经改良后,两群体杂交组合4个试点的平均产量增益为7.70%,其吐丝天数、开花间隙天数、穗长、穗粗、穗行数、行粒数、出籽率、千粒重均获得一定程度的有利增益.GZPA和GZPB平均产量增益分别为5.37%和4.85%;群体GZPA的吐丝天数、开花间隙天数、出籽率为负增益,其他性状为正增益,且株高、穗粗、穗行数的增益达显著水平;群体GZPB的吐丝天数、开花间隙天数、穗长、穗粗、穗行数、行粒数为正增益,其他性状为负增益.两个群体改良前后性状变异系数变化较小.[结论]简化后的改良HS相互轮回选择法对两个群体的改良效果明显,两个群体内仍有较大的遗传变异,可作进一步改良.  相似文献   

9.
冀东水稻品种农艺性状演变的灰色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合冀东水稻四个推广时期21个代表品种农艺性状的演变趋势,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性状间变化态势的异同及相互影响程度的分析表明:单株产量,全生育期,穗粒数和千粒重大幅度增加;株高和穗长趋向增加;单株穗数和结实率变化不大。关联度分析结果与各性状演变的趋势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0.
旱作条件下夏玉米杂交种综合性状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灰色关联理论分析了18个新玉米杂交种在时作条件下的植株性状和群体生育指标,结果表明,适应性好的夏玉米杂交种在旱作条件下植株性状表现为生育期偏长,植株较高,茎基部粗壮,后期绿叶数多,穗粒数多,单穗较重。属于单株健壮的大穗类型,进一步分析与旱作玉米产量密切相关的群体生育指标。表现出吐丝致成熟期的持续日数对子粒产量的影响最大,实现单产6800kg.hm^-2以上吐丝致成熟日数应在50d以上,占整个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