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研究沙柳材在多元醇溶液中液化反应的反应机制,本文应用动力学模型探讨了不同温度下反应时间和沙柳液化率的关系。结果表明,沙柳在多元醇溶液中的反应为多级次的复杂反应,表观反应速率常数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逐渐升高。活化能Ea=7.15×10~4 J·mol~(-1),指前因子A=4.1371 S~(-1)。根据过渡状态理论,活化自由焓△G、活化焓△H、活化熵△S的值随着温度的升高而改变。整个反应为吸热反应,在有外界能量输入的情况下,液化体系容易发生反应。  相似文献   

2.
以多元醇(m(聚乙二醇)∶m(丙三醇)=4∶1)为液化剂、浓硫酸为催化剂,对沙柳材进行液化试验。通过响应面法优化了沙柳木材的液化工艺,并采用核磁共振仪测试液化产物的结构。结果表明,沙柳木粉液化的最优工艺为:m(液化剂)∶m(木粉)(液固比)=4∶1、反应时间140 min、反应温度170℃、催化剂用量5%。在此条件下,液化率为97.84%;液化产物的核磁共振谱分析得出,液化过程同时进行着降解和缩聚反应,产物主要生成了糠醛类化合物、愈创木基型木质素结构以及脂类化合物。  相似文献   

3.
沙柳木材苯酚液化工艺及其结构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进一步研究沙柳木材苯酚液化的最佳制备工艺,以苯酚为液化剂,稀硫酸为催化剂,对沙柳木材进行液化试验,研究反应温度、催化剂用量、液比和反应时间对液化率的影响,并借助FTIR技术分析了沙柳木材及其液化产物的成分.结果表明,对沙柳木材苯酚液化影响最大的因素是液比,其次是反应温度、催化剂用量、反应时间;沙柳木材苯酚液化较适宜的试验条件是:液比7∶1,反应温度160℃,催化剂加量10%,反应时间120 min.沙柳木材液化后,红外谱图上出现了新的特征峰,说明木粉中化学组分的分子结构发生了变化,形成了更多的官能团.  相似文献   

4.
沙柳是我国沙漠地区广为种植的沙生灌木之一,资源储备丰富。运用木质生物质液化技术可以将沙柳木粉转化成液态物质,液化产物含有大量的活泼羟基,可以代替石化资源参与聚氨酯材料的合成。以乙二醇为液化剂,稀硫酸作催化剂,对沙柳进行了液化试验,分析了液化时间、反应温度、液比和催化剂用量及对液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试验范围内,催化剂用量对液化过程的影响最大,液比、反应时间和反应温度等对液化过程也有不同程度的影响。(2)沙柳材适宜的液化工艺条件为:温度160℃,液比为5,催化剂质量分数12%,时间2 h。在此条件下,沙柳液化残渣率为能达到8.28%。  相似文献   

5.
本论文以沙柳作为研究对象,以苯酚为液化剂进行液化得到液化产物多元酚,并对液化产物做树脂化处理,然后对其进行发泡获得一种新型的发泡材料。研究结果表明:(1)沙柳液化最佳工艺为:液比为6∶1,催化剂加入量为5%,时间为130min,温度为150℃。(2)发泡效果最佳的树脂化工艺条件是:甲醛与液化物摩尔比为1.5,催化剂Na OH与液化产物摩尔比0.5,温度75℃。(3)从红外光谱图中得出:木素大分子发生降解生成苯基、羟基等,并且与苯酚发生取代反应。  相似文献   

6.
以苯酚为液化剂,浓硫酸为催化剂,采用微波加热对竹粉进行液化处理,研究液化条件对液化残渣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竹粉微波液化的优化工艺参数为:微波加热时间8 min、液固比4.5∶1.0、反应温度150℃、催化剂用量9%、微波功率500 W,在此工艺下液化产物的残渣率仅为0.327%;在微波液化过程中,温度是影响液化效率最主要的因素,然后依次是催化剂用量、反应时间、液固比;红外光谱分析表明,竹粉苯酚液化后,芳环被引入到竹粉的分子结构中。  相似文献   

7.
[目的]优化芦竹的苯酚液化工艺。[方法]研究了芦竹在硫酸催化下苯酚液化时料液比(苯酚与芦竹质量比)、硫酸用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对芦竹苯酚液化残渣率的影响,通过傅立叶红外光谱分析了液化产物及残渣的结构。[结果]料液比对芦竹的苯酚液化影响较大;随着料液比及硫酸用量的增加残渣率明显降低;反应温度的升高有利于液化反应的进行,但到一定温度后残渣率变化不明显;液化反应主要在反应初期进行,随着时间的延长,液化效率变化不大。当料液比为3∶1,催化剂用量为6%,反应温度为160℃时,反应1.5 h可将芦竹较好的液化,液化残渣率达4.93%,液化效率达95%以上。[结论]液化后芦竹组分与苯酚发生化学反应,反应活性增强。  相似文献   

8.
马占相思树皮磷酸催化液化及其液化物树脂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苯酚作液化剂、磷酸作催化剂对马占相思树皮进行液化研究,分析了液化温度、催化剂用量、液化时间及液固比对液化反应的影响;通过正交实验得到马占相思树皮磷酸催化液化的最优方案,并研究树脂化过程的影响因素和工艺。结果表明:(1)随着液化温度升高、磷酸用量增加、液化时间延长和液固比的增加,马占相思树皮液化物的残渣率均呈明显的下降趋势;(2)马占相思树皮磷酸催化液化程度对液化温度的变化更敏感。最佳液化工艺条件为:液化温度170℃,催化剂磷酸加入量为9%,液化时间2.5 h,液固比4.5:1,残渣率为20.1%;(3)液化产物树脂化合成表明,甲醛与液化产物摩尔比、反应温度及保温时间对液化产物树脂的粘度有显著影响。对树脂的胶合性能进行测试,结果表明,以其压制的3层胶合板强度符合国家标准中对Ⅰ类胶合板的胶合强度要求(≥0.7MPa)。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木薯秆磷酸液化最佳工艺条件及其液化物树脂性能,为木薯秆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方法]以苯酚为液化剂、磷酸为催化剂,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考察液固比、催化剂添加量、液化温度、液化时间等因素对木薯秆液化反应的影响,并测定木薯秆液化物树脂的胶合性能.[结果]木薯秆磷酸液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液固比5∶1,催化剂添加量13%,液化温度165℃,液化时间130 min;在最佳工艺条件下,木薯秆液化率为90.54%.以木薯秆液化物树脂压制3层胶合板,其平均胶合强度为0.7392 MPa,符合国家标准GB/T 9846-2004对Ⅰ类胶合板的要求(≥0.7000MPa).[结论]以木薯秆磷酸液化产物合成树脂制备酚醛树脂胶是可行性的.  相似文献   

10.
以毛竹粉为原料,无水乙醇为反应介质,98%浓硫酸为反应催化剂,在高压反应釜中液化制备竹粉生物质油。考察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催化剂用量、液固质量比4个因素对竹粉液化率的影响。采用红外光谱仪(FT-IR)分析原料、液化残渣及竹粉生物质油的表面官能团;气质联用仪(GC-MS)分析竹粉生物质油的化学组成。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4个因素对竹粉液化率的影响都存在一个优选值,分别为反应温度160℃、反应时间40min、催化剂用量2%、液固质量比12∶1。正交试验结果表明,4个因素影响竹粉液化率大小的顺序为:反应温度反应时间液固质量比催化剂用量。在优化工艺条件下进行了验证试验,竹粉的液化率可达86.44%。试验制备的竹粉生物质油和固体残渣的FT-IR分析结果表明,竹粉中被液化的主要成分是综纤维素,木质素相对较少被液化;竹粉生物质油的GC-MS分析结果表明,生物质油的成分比较复杂,主要包括醇类、酚类、烷烃类、酮类、酸类、酯等化合物。  相似文献   

11.
废弃刨花板苯酚液化的影响因素及最佳工艺参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搞清废弃刨花板在浓硫酸催化苯酚液化过程中,温度、时间、催化剂硫酸用量和料液比(刨花板粉∶苯酚)等因子对液化效果的影响,得到合理的液化工艺参数,该研究在分析影响因子的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方法确定了浓硫酸催化刨花板苯酚液化的工艺参数。结果表明:采用硫酸催化剂进行木材的苯酚液化时,液化反应物的残渣率随着液化温度的提高、液化时间的延长、料液比的减小而减少,但随着催化剂用量的增加呈现出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极差分析表明:①废弃刨花板的最佳液化工艺为液化温度140℃,液化时间1.5 h,料液比1∶4.5,催化剂硫酸用量6%。在此液化条件下,其液化残渣率为9.6%。②实验室自制刨花板在液化温度140℃、液化时间1.5 h、料液比1∶3.5、催化剂硫酸用量为6%的液化条件下,残渣率可达到8.9%。   相似文献   

12.
玉米秸秆液化工艺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梁英  梁凌云  徐凤英  滕占才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7):13428-13429
[目的]优化玉米秸秆液化工艺。[方法]以液化率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筛选出适宜的液化剂和催化剂,并通过正交试验优化液化工艺。[结果]EC和EC+EG的液化效果较好,液化60min时液化率就接近于踟%;EG的液化效果较差,液化100min时液化率才达到70%。以浓硫酸为催化剂,EC和EC+EG为液化剂的玉米秸秆的液化率接近80%;以磷酸为催化剂二者的液化率接近50%;以浓盐酸为催化剂,EC为液化剂的玉米秸秆的液化率不到24%,EC+EG为液化剂的玉米秸秆的液化率只有11%;以碳酸钠和氢氧化钠为催化剂的玉米秸秆的液化率不到5%。较优液化工艺为添加3%催化剂在160℃下液化1.0h,此条件下玉米秸秆的液化率为90.56%。[结论]液化温度是影响液化率的最主要因素,其次是催化剂用量,影响最小的是液化时间。  相似文献   

13.
利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方法考察了催化剂用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乙二醇与甘蔗渣液固比及微波处理时间等因素对甘蔗渣乙二醇液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工艺为催化剂用量6%,反应温度170℃,反应时间150 min,乙二醇与甘蔗渣液固比10∶1,微波预处理时间4min.在此条件下,甘蔗渣液化率可达92.80%.  相似文献   

14.
为了确定沙柳液化产物的组成成分及其化学结构,为其进一步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本文采用红外光谱分析方法测定了在一定量(37%的)硫酸作催化剂,温度为150℃,液比为4,反应时间为2h的条件下,分别用苯酚、乙二醇对沙柳木粉进行液化的产物结构.结果表明:液化产物结构复杂,主要含有苯基、羟基、羧基、甲基、醚类、酚类以及芳烃取代物等.两种液化剂下其液化产物的构成无太大区别,各自含有的主要官能团大致相同.苯酚液化产物比乙二醇液化产物更为复杂,酚类液化效果较醇类液化效果好,残渣率低,酚类液化产物相对比醇类液化产物反应活性好.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催化剂种类、浓硫酸催化剂用量、液化反应温度、苯酚与椰子壳质量比、液化反应时间对液化产物残渣率及结合酚的影响。结果表明,浓硫酸是椰子壳液化反应较佳的催化剂;当浓硫酸用量为6%,反应温度为150℃,质量比为4∶1时,液化反应30 min可较好地将椰子壳液化;随着液化反应时间的延长,液化产物结合酚含量上升。  相似文献   

16.
不同催化剂条件下毛竹材液化反应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筛选出高效液化竹材催化剂,达到竹材温和条件下液化,该文利用等温差示热量扫描曲线方法,分析了不同催化剂(KCl和K2 CO3)对毛竹材液化剂苯酚液化反应的影响。在20~300℃温度范围内,运用Kissinger方程在不同的升温速率(5、10、15和20℃/min)下进行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竹材液化反应是吸热反应;随着升温速率的增加,特征液化温度向高温方向移动;不同催化剂(K2 CO3、KCl、无催化剂)条件下竹材液化反应表观活化能依次是45.95、59.99、58.00 kJ/mol,可见K2 CO3适合做竹材液化的催化剂。由外推法得出竹材液化反应最佳工艺为:催化剂为K2 CO3,初始液化温度为691℃,液化峰高温度为97.3℃,液化峰终温度为111.9℃。   相似文献   

17.
针对树皮成分中富含多酚类化合物的特征,探讨了意杨树皮在苯酚液体中液化制备酚醛树脂胶黏剂的可能性。在硫酸为催化剂、苯酚和树皮重量比为3∶1、反应温度为150℃的条件下进行液化反应。调查了粉末尺寸及液化反应时间对液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树皮液化时,反应时间为120min,所得液化物的残渣率较低。在液化过程中,将树皮粉逐渐加入反应器中可以显著地降低残渣率,合成树脂黏度有随液化处理时间延长而降低的趋势,在胶黏剂中添加树皮粉会增加其黏度,并显著地增强树脂的胶合强度。  相似文献   

18.
为了研究竹粉乙二醇微波液化的优化工艺,采用单因素试验确定所需的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催化剂浓硫酸用量及乙二醇与竹粉质量比,研究微波作用对竹粉乙二醇液化效果的影响,再由正交试验确定微波液化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反应温度的影响最为显著,竹粉乙二醇微波液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反应温度170℃,反应时间4 min,催化剂浓硫酸用量5%,乙二醇与竹粉的质量比为6∶1。  相似文献   

19.
为改进以浓硫酸为催化剂将生物质催化液化转化为生物质资源不利于工业化生产的现状,研究了以磷钨酸为催化剂、聚乙二醇400(PEG400)作为反应介质对玉米秸秆进行液化反应,利用单因素试验以及正交试验考察了料液质量浓度、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和催化剂用量对液化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以磷钨酸为催化剂,聚乙二醇400为液化剂的条件下,在温度为180℃,时间为60 min,料液质量浓度为0.15 g/mL,磷钨酸用量为2%时,液化率可达90.29%.通过使用红外光谱对玉米秸秆以及液化产物的结构进行分析对比,发现液化反应中生成了大量的羟基,并且产生酯类物质.  相似文献   

20.
通过单因素实验法,研究了液化剂配比、液化时间、液化温度、催化剂用量、玉米淀粉与液化剂配比对玉米淀粉液化效果和液化产物羟值的影响。结果表明,硫酸是玉米淀粉多元醇液化的有效催化剂;玉米淀粉最佳液化工艺为:玉米淀粉与液化剂质量比为1:6,硫酸用量为液化剂质量的3%,液化剂中PEG400和甘油质量比为7:3,液化时间25min,液化温度150℃,此条件下液化残渣率为2.0%,所制备的玉米淀粉液化产物羟值为447.0mgKOH/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