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五肽胃泌素对体外原代培养牛瘤胃上皮细胞DNA合成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3 H -TdR掺入法 ,分 3个系列分别研究了不同剂量五肽胃泌素 ( pentagastrin)对体外原代培养的牛瘤胃上皮细胞DNA合成的影响 ,五肽胃泌素受体拮抗剂丙谷胺对五肽胃泌素营养作用的影响 ,以及五肽胃泌素对新生奶公牛瘤胃上皮细胞DNA合成的影响。结果如下 :1)用终浓度 10 -11,10 -10 和 10 -9mol·L-1的五肽胃泌素分别处理成年奶牛瘤胃上皮细胞 ,使3 H -TdR掺入量增加 30 4 2 % ,2 4 2 6 %和 4 7 16 % (P <0 0 5 ,n =3) ;在 10 -12 ,10 -11,10 -10 和 10 -9mol·L-1的五肽胃泌素作用下 ,成年黄牛瘤胃上皮细胞3 H -TdR掺入量提高了 34 2 5 % ,2 7 6 4 % ,2 6 4 7%和 39 0 8%(P <0 0 5 ,n =3) ;在 10 -12 ~ 10 -9mol·L-1范围内 ,3 H -TdR掺入量随五肽胃泌素剂量增加而呈上升趋势 ;在 10 -8mol·L-1时 ,3 H -TdR掺入量出现下降。 2 ) 10 -12 ,10 -11,10 -10 和 10 -9mol·L-1的五肽胃泌素均增加奶牛瘤胃上皮细胞3 H -TdR的掺入 (P <0 0 5 ) ,CCK 2 /gastrin受体拮抗剂丙谷胺抑制五肽胃泌素的营养作用。 3)用 10 -10 mol·L-1五肽胃泌素处理新生奶公牛瘤胃上皮细胞 ,未见其促进3 H -TdR掺入的作用。以上结果表明 ,胃泌素促进成年牛瘤胃上皮细胞DNA合成 ,在一定剂量范围内此作用可能经瘤胃上皮胃泌素  相似文献   

2.
延胡索酸对瘤胃微生物发酵活力及乳酸浓度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分别以0.6 g玉米粉+0.4 g稻草片段(3 mm)及1 g稻草片段(3 mm)为底物,收集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4头本地山羊的瘤胃液,在体外厌氧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浓度(4、8、12 mmol.L-1)延胡索酸对瘤胃微生物发酵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各浓度延胡索酸均可显著提高体外培养体系中总产气量和总挥发性脂肪酸浓度,提高总挥发性脂肪酸中丙酸的含量,降低乙酸与丙酸的浓度比和发酵液中乳酸的浓度(P<0.05),显著提高瘤胃微生物对稻草的降解率(P<0.05),且对各指标的影响程度具有明显的剂量效应.因此,延胡索酸可提高瘤胃微生物体外发酵活力,减少乳酸累积量.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一种管状曲马多药物电极 ;并结合流动注射分析 (FIA)系统 ,实现了对曲马多溶液的动态测定 .电极的线形范围 4 0× 10 -5~ 1 0× 10 -1mol·L-1,斜率为 5 8 9mV·pC-1,检测下限为 2 5× 10 -5mol·L-1,在pH为 3 0~ 7 0之间对曲马多的回收率为 10 5 1% .  相似文献   

4.
半胱胺对山羊瘤胃微生物体外发酵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利用来自4头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本地成年山羊的瘤胃液,以0.7g草粉和0.3g精料(由70%玉米+30%豆粕组成)为底物,在体外厌氧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浓度的半胱胺(10mg/L、50mg/L、100mg/L、200mg/L和500mg/L)对瘤胃微生物体外发酵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培养液中半胱胺浓度为50mg/L时,培养液中氨氮浓度比对照组降低5.7%(P<0.05),而微生物蛋白浓度、总挥发性脂肪酸浓度、丙酸比例和体外发酵总产气量分别比对照组提高66%(P<0.05)、56%(P<0.05)、6%(P<0.05)和11.4%(P<0.05),发酵总产气量和总挥发性脂肪酸浓度开始高于对照组,微生物蛋白在发酵5h后开始高于对照组。结果显示,半胱胺可促进山羊瘤胃微生物发酵。  相似文献   

5.
大豆异黄酮对人工瘤胃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静态人工瘤胃体外培养方法,研究不同质量浓度的2种大豆异黄酮(大豆黄酮和染料木素) 对瘤胃微生物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培养液中大豆异黄酮为100 mg·L-1时,大豆黄酮能使瘤胃液中氨氮含最升高2.2 mg·L-1(P<0.05) ,微生物蛋白含量提高20.0 Ixg·mL-1(P<0.05) ,总挥发性脂肪酸浓度上升2.7 mmol·L-1(P<0.05) ,丙酸/乙酸值为0.74,表明大豆黄酬能促进瘤胃微生物的氮代谢与糖代谢.100 mg·L-1的染料木素使瘤胃液中微生物蛋白含量提高36.8 μg-mL-1(P<0.01) ,乙酸比例升高11.4%(P<0.01) ,丙酸比例下降7.4%(P<0.01) ,丁酸比例下降10.2%(P<0.05) ,表明染料木素促进了瘤胃微生物的氮代谢,瘤胃发酵类型有向乙酸型转变的趋势.  相似文献   

6.
海南霉素和半胱胺对水牛瘤胃消化代谢与增重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选用 4头 2~ 3岁的健康雄性去势水牛 ,手术安装永久性瘤胃瘘管 ,采用自身对照设计 ,分对照期、海南霉素 (N95 )期、半胱胺 (CS87)期和N95 +CS87期 ,研究海南霉素和半胱胺对水牛瘤胃消化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 :N95 (N95 ,0 .3mg/kgBW·d)能显著增加水牛瘤胃TVFA丙酸的百分比 ,改善瘤胃发酵类型 ,降低瘤胃液中NH3 -N浓度 ,抑制蛋白质在瘤胃内的降解 ;CS87(CS87,10 0mg/kgBW·week)的投入对瘤胃的代谢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以处理后第 3d作用最为显著 ;以N95 +CS87对瘤胃代谢的促进作用效果较好。添喂效果试验选用体重相近的 4 0头 1~ 1.5岁龄摩拉生长母水牛随机分为 4组观察添喂N95 (5mg/kg)和CS87(15mg/kgBW·d)对水牛增重的影响 ,结果表明 :与对照组相比 ,添喂CS87、N95和N95 +CS87能分别提高增重 10 .87% (P <0 .0 5 ) ,7.6 1% (P <0 .0 5 )和11.96 % (P <0 .0 5 ) ,三种添加方式以N95 +CS87对增重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7.
水牛唾液对瘤胃消化代谢影响的体外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6头装有瘤胃瘘管的公水牛收集瘤胃液和唾液,加干草粉作底物,进行体外厌氧培养。每隔2h采样测pH、挥发性脂肪酸(VFA)、氨氮(NH3-N)、微生物粗蛋白(MCP),并在培养结束后测干物质(DM)和酸性洗涤纤维(ADF)消失率。结果显示,与人工唾液相比,唾液使草粉DM和ADF消失率分别提高17.95%(P<0.01)和15.30%(P<0.01);培养液中MCP、NH3-N、总挥发性脂肪酸(TVFA)分别增加9.16%(P>0.05),12.24%(P>0.05)和10.54%(P<0.05),乙酸和丙酸比例及pH无明显差异。上述结果表明,体外培养条件下,唾液能明显促进瘤胃微生物消化DM和ADF产生VFA,并有促进MCP合成和NH3-N产生的趋势。  相似文献   

8.
去除瘤胃厌氧真菌对山羊瘤胃消化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在青干草日粮条件下,以3头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本地山羊为试验动物,研究去除瘤胃厌氧真菌对山羊瘤胃消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去除瘤胃厌氧真菌后,瘤胃中的氨氮浓度显下降(P<0.05),微生物蛋白浓度显上升(P<0.05)。瘤胃总挥发性脂肪酸浓度显下降(P<0.05),脂肪酸组成中,乙酸比例显下降(P<0.05),丙酸比例显上(P<0.05),丁酸比例无显变化(P>0.10)。酶活性测定结果表明,瘤胃内羧甲基纤维素酶活力显下降(P<0.05)。稻草片段的消失也显下降(P<0.05)。在此基础上,1#,2#羊引入瘤胃厌氧真菌后,氨氮浓度,稻草片段的消失率,总发挥性脂肪酸浓度及羧甲基纤维素酶活力皆有所回升,但均低于正常水平。  相似文献   

9.
海南霉素对山羊瘤胃内肽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 3只成年公山羊采用自身对照法 ,分 4期 ,每期 10d ,依次每天 2次 [8:0 0和 2 0 :0 0 ]经瘤胃瘘管灌注海南霉素 (HM) ,剂量分别为 0 (对照 )、 0 0 0 2 (HM1)、 0 0 1(HM2 )和 0 0 5mg·kg -1·d-1(HM3 )。实验结果表明 ,3个HM组的山羊瘤胃内肽浓度持续上升并高于对照 ,第 10小时比对照组分别上升了 6 0 4 5 % (P <0 0 5 )、 6 7 15 % (P <0 0 5 )和5 4 72 % (P <0 0 5 ) ;瘤胃内肽平均浓度显著提高 ;HM1和HM2 组瘤胃可溶性蛋白浓度增加 (P <0 0 5 )。在分别添加了0 2 5、 0 5 0、 1 0 0、 2 5 0和 5 0 0mg·L-1的HM条件下 ,体外厌氧培养瘤胃微生物 ,并研究其对培养液中蛋白酶、肽酶活性的影响。结果发现 ,5种剂量的HM均显著抑制瘤胃肽酶活性 (P <0 0 5 ) ,并呈现剂量效应。其中 4种剂量 (0 2 5、0 5 0、 1 0 0和 2 5 0mg·L-1)显著抑制瘤胃蛋白酶活性 (P <0 0 5 ) ,高剂量 (5 0 0mg·L-1)的作用不显著。以上结果表明 :海南霉素具有保护瘤胃肽和可溶性蛋白的作用 ,该作用是海南霉素抑制瘤胃蛋白酶、肽酶活性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利用瘤胃微生物体外厌氧降解转化秸秆,结果发现:玉米秸秆经瘤胃微生物降解后挥发性固体的转化效率达61.5%~70.3%,总挥发性脂肪酸浓度随底物浓度的增加而增加,随温度的增加则有轻微的下降,每克降解的挥发性固体产挥发性脂肪酸0.38~0.51 g。  相似文献   

11.
微生物农药研究的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综述了国内外微生物农药研究的现状,重点评述了微生物杀虫剂、家用抗生素和微生物除草剂等方面的研究应用及进展情况,展望了其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多环芳烃污染土壤的微生物效应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环芳烃(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PAHs)是土壤中典型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之一,具有强烈的致癌、致畸和致突变效应.土壤微生物既可以降解有机污染物,修复受污染的土壤,又可以敏感地反映土壤环境质量的变化,在土壤污染修复和生物指示方面应用广泛.该文从土壤环境质量表征的微生物学指标和微生物对土壤污染物的降解与修复两个主要方面,综述了PAHs污染土壤的微生物研究现状,包括微生物活性和多样性作为PAHs污染土壤的生物指示,PAHs高效降解菌株筛选,微生物降解PAHs的途径和修复方法等.针对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研究展望,旨在为研究土壤微生物对PAHs污染土壤的生物响应机制和修复机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微生物技术在烟草种植中的应用探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由于我国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在生物技术领域的研究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微生物技术也 逐渐被广泛应用在农业生产之中。由于微生物可以在土壤中分解一些有害的物质,有效改变土壤环 境,从而促进农作物的生产量以及提供农作物的综合质量,所以也开始在烟草种植中逐步实施。对 此,本文对微生物技术在烟草种植中的应用进行探究,希望能为利用微生物技术进行烟草种植提供参 考作用。  相似文献   

14.
茶园土壤团聚体中微生物量碳、氮的分布特征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弄清茶园土壤团聚体中微生物量碳、氮的分布特征,以期反映退耕还茶模式对土壤团聚体及其养分循环的影响,为协调区域土地利用及退耕还林(茶)工程的实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以撂荒地和桉树人工林为对照,就茶园土壤团聚体中微生物量碳、氮的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1)茶园和对照撂荒地、桉树人工林土壤团聚体中有机碳含量基本随团聚体直径的减小而增加,最大值均集中于<0.25 mm团聚体中;(2)茶园及对照地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含量则基本随团聚体直径的减小而降低,其中茶园土壤团聚体中微生物量碳、氮含量最大值分布于5—2 mm团聚体中,茶园土壤除了<0.25 mm团聚体外,其微生物量碳、氮的含量均高于撂荒地和桉树人工林同直径团聚体;(3)茶园及对照地土壤团聚体微生物熵基本随团聚体直径的减小而降低,其中茶园土壤团聚体微生物熵最大值分布于5—2 mm团聚体中,其分布规律与微生物量碳、氮基本一致。【结论】与撂荒地、桉树人工林相比,茶园土壤团聚体中微生物量碳、氮较为丰富,大团聚体中的含量尤为突出,表明退耕还茶是研究区一种较为理想的退耕模式。  相似文献   

15.
旱作条件下免耕对土壤微生物量碳、氮、磷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12  
在干旱半干旱的定西市安定区李家堡镇设计田间定位试验,运用氯仿熏蒸浸提法测定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和磷,研究免耕对土壤微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免耕能提高表层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免耕配合秸秆覆盖相比传统耕作在表层土壤中土壤微生物量碳增加了78.4%,土壤微生物量氮增加了89.6%,土壤微生物量磷增加了29.6%,免耕的生物活性主要表现在耕层.  相似文献   

16.
【目的】现代农业发展带来的主要问题是化肥农药滥用而使农业生态环境变差,近年来人们已将目光投注于微生物农业的发展,实行农业供给侧改革,推行绿色生产方式。因此,寻求一种满足再生条件的环境友好型的微生物肥料对农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土壤改良和减负具有重要意义。【主要进展】本文就近年来微生物肥料的研究成果,首先介绍了微生物肥料的概念、分类和作用,然后阐述了微生物农业的定义和发展历程;并剖析了微生物肥料在农业生产应用中面临的困境;最后综述了微生物肥料的发展趋势,包括菌株的筛选和联合菌群的应用,研发的热点产品品种,生产条件的改善和生产工艺的改进。【展望】1)从研发力度角度出发,对高校、科研院等科研单位在微生物肥料相关方面的研究予以重视;2)从国内市场经济效益与发展的角度深刻解析了企业与政府在农业改革过程中的任务和发展动力,产品与技术,国内与国际进行双向开发与引导。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典型稻麦轮作区土壤微生物活性和群落组成对麦秸还田的响应规律,开展大田试验研究了麦秸直接还田、麦秸与氮肥配施、麦秸泡田还田三种模式下,稻田土壤微生物量碳和微生物量氮含量、酶活性和微生物群落组成的变化响应规律。结果表明:三种麦秸还田模式均显著提高稻田土壤微生物量碳(251 mg·g^-1vs 263~282 mg·g^-1)、氮(16.9 mg·g^-1vs 24.6~27.6 mg·g^-1)含量,降低微生物量碳氮比(14.9 vs 8.58~10.7),提高土壤中多酚氧化酶活性(16.7 mmol·g^-1·h^-1vs 21.5~24.8 mmol·g^-1·h^-1),但对于酸性磷酸酶活性并无显著影响。稻田土壤中过氧化氢酶、蔗糖酶和脲酶活性的变化在不同麦秸还田模式下存在显著差异,秸秆直接还田和麦秸与氮肥配施还田显著提高过氧化氢酶活性;麦秸泡田还田对过氧化氢酶活性无影响,但显著提高蔗糖酶活性;而秸秆直接还田和麦秸泡田还田则显著降低脲酶活性。基于高通量测序,稻田土壤中优势细菌是绿弯菌门(Chloroflexi,24.2%~25.5%)、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21.5%~24.1%)、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18.2%~21.1%)、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9.5%~11.1%)和厚壁菌门(Fimicutes,7.1%~8.4%)。与未施用麦秸土壤相比,麦秸还田显著提高了土壤中变形菌门的相对丰度,提升幅度为13.9%。非度量多维尺度分析(NMDS)结果显示,与未施用麦秸还田相比,麦秸直接还田和麦秸与氮肥配施还田改变了土壤中细菌群落组成,而麦秸泡田还田则未能改变土壤中细菌群落组成。综合分析认为,麦秸还田为微生物提供了充足的碳源和能源,提高了土壤微生物量,而酶活性和土壤细菌群落组成对不同秸秆还田模式的响应不同。  相似文献   

18.
养猪发酵床微生物宏基因组基本分析方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养猪微生物发酵床分解猪粪、消除恶臭,将猪粪形成生物菌肥,实现了养猪污染的微生物治理和猪粪的资源化利用,微生物起到关键作用。然而,关于发酵床微生物群落的种类、数量、结构等方面系统研究鲜见报道。课题组采用高通量宏基因组学方法,系统地开展了微生物发酵床的微生物组研究,揭示不同空间、不同深度、不同发酵程度、不同垫料组成、不同季节发酵床中的微生物组成及其区系演替规律。本文就相关的宏基因组测序的样本采集、样本处理、测序原理、分析模型、数据统计、结果表述等分析流程和方法进行了归纳,阐明微生物组操作分类单元(OTU)鉴定,物种累积曲线,核心微生物组,种类丰度主成分分析,种类秩-多度曲线,物种组成丰度柱状图、热图、星图等分析的原理与方法,列举微生物组种类复杂度α-多样性分析、β-多样性分析、种类显著性差异LEfSe分析,冗余分析等实例,为深入研究发酵床微生物群落提供了完整的分析思路和范例。  相似文献   

19.
微生物除草剂的研究与应用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综述了微生物除草剂的研究和应用进展情况,介绍了已商品化的和具有开发潜力的微生物除草剂及具有除草活性的微生物代谢产物,探讨了目前微生物除草剂存在的问题并对其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0.
就微生物在烟草种植中的研究与应用进行综述,介绍了微生物肥料、微生物农药、微生物改良剂在烟草种植中的应用及微生物对烟叶有害物质降解,以引起人们在烟草种植中对有益微生物的重视和开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