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3 毫秒
1.
农村城镇化进程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分析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现状的基础上,提出加快农村城镇化进程是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根本出路,阐述推进我国农村城镇化战略需要解决的六大问题。  相似文献   

2.
我国农村城镇化水平低下,严重制约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和农民增收,只有加快农村城镇化进程,才能有效地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分析了农村人口城镇化对农民增收的作用,从5个方面分析了农村城镇化发展缓慢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本文在分析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快农村城镇化进程是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根本出路的观点,并阐述了推进我国农村城镇化战略需要解决的规划布局、户籍制度、土地流转制度、融资体制及领导管理体系等问题。  相似文献   

4.
何伟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0):2269-2270
通过分析我国城镇化进程中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制约因素,提出了加速城镇化建设和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论解决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的对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李艺欣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9):5082-5083,5086
要顺利完成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必须针对我国存在的特殊问题,采取相应的对策,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使农村剩余劳动力在农村内部得到转移;消除体制障碍,促使劳动力的合理流动;坚持因地制宜的城镇化战略,使城镇化与农村就业有效的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6.
郭从政  朱宏文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9):5110-5111
分析当前我国农村的现状,指出城镇化战略是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有效途径,并就城镇化战略的具体措施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7.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城镇化过程是人类发展必经的道路,是人类文明高度发展的标志。现阶段我国城镇化水平远低于经济发展水平,农村存在大量剩余劳动力,在此背景下,党的十八大提出了"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理念,其符合我国现阶段的发展状况,大力推进城镇化进程有助于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以新型城镇化为研究背景,阐述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革城乡二元结构、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加强农村剩余劳动力教育培训以及加快城镇化进程等对策。  相似文献   

8.
分析我国当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现状以及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模式得知,一方面通过就地转移的方式大量转移剩余劳动力很困难;另一方面,随着大量剩余劳动力往大中城市转移过程中出现的诸多问题,大、中城市进一步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能力大大地降低。因此通过农村城镇化建设,把剩余劳动力向小城镇转移是现阶段的必然选择。小城镇转移模式在吸收剩余劳动力上具有独特优势,建议通过加快推进农村城镇化建设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相似文献   

9.
随着农村劳动力转移过程的可逆性越来越差和工业对农村劳动力的吸纳能力越来越弱以及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发展,就业就更多地依靠推进城镇化和服务业发展实现。因此,推进新型城镇化实现农村劳动力的有序转移和农村劳动力的充分就业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阐述了新型城镇化的内涵,然后从农村劳动力转移角度分析了新型城镇化滞后的原因,最后分别提出了新型城镇化与农村劳动力转移相互促进的措施。  相似文献   

10.
金融危机下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本文在肯定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巨大贡献的基础上,从农民工的地位、生存特征、文化素质、转移成本与风险,分析了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存在的问题及原因;从农村劳动力的文化技能素质、制度环境、公共服务、农村城镇化,提出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平稳、有序转移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加快农村城镇化建设 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分析了新时期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面临的巨大压力,论述了农村城镇化建设是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有效途径。提出了通过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城镇经济,实施制度创新,消除体制障碍等对策措施来加速推进农村城镇化。  相似文献   

12.
阐述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7个阶段的历程。分析了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产生的原因及转移和充分就业的制约因素。从农村产业结构、城镇化发展进程、第三产业发展、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户籍制度和土地流转制度、农村教育与培训制度、国外劳动力就业市场等方面提出对策,以期为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及充分就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正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水平的提高以及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开始从农业劳动中脱离出来,从事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工作。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对促进我国"三农"问题的解决具有重要作用,但同时也存在诸多制约因素,如当地经济环境,农村劳动力的文化素质,农民工就业环境等。因此,本文结合云南省陆良县的实际,分析如何加快剩余劳动力转移步伐。一、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现状当前我国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农  相似文献   

14.
城镇化过程中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困境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城镇化的发展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提供了良好契机.由于我国国情的特殊性,当前农村剩余劳动力长期存在,且转移范围与规模不断扩大,转移方式越来越多样化,转移整体环境与国家社会政策逐渐改善,但在城镇化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仍存在着转移积极性下降、转移成本高、转移劳动力无法实现优质就业、乡镇企业吸收剩余劳动力能力减弱、转移就业风险大等问题,要走出这个困境需要在户籍制度、土地流转制度、教育培训、转移空间、社保制度等方面采取措施,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成功转移,促进我国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5.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是统筹城乡经济发展的工作重心,关系到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推行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加速城镇化进程,打破体制性障碍,加强教育和培训,提高农村劳动力的就业能力,建立统一规范的劳动力市场,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是实现农村刺余劳动力转移的有效途径和基本对策.  相似文献   

16.
传统城镇化已难以为继,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及新型城镇化与人口转移互补关系等因素,决定了我国新型城镇化的核心是人的城镇化。当前我国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具有非农就业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人口城镇化滞后于土地城镇化、农民工与新生代农民工数量扩大等趋势;但新型城镇化与农民工市民化的加快推进,面临户籍制度限制、社会保障差异、农地制度限制、自身水平不高等困境。必须采取消除户籍带来的不平等、提高覆盖面和保障水平、加强剩余劳动力教育培训等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17.
农村的发展前景在何方,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如何转移,已成为制约农村经济乃至整体宏观经济的关键所在。笔者以为,城镇化、工业化、知识化三化联动,整体推进,将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提供一条全新的思路。 城镇化、工业化、知识化三化联动及其整体推进,是作为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新思路而提出的。从经济发展的普遍规律看,城镇化与工业化本身就是两位相连的一个整体。产业化是城镇化的产业依托,城镇化是工业化的发展结果。  相似文献   

18.
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转化问题的根本出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的转移转化,是世界各国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我国人口众多,农村劳动力数量也多.又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快发展的阶段,将有越来越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需要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转化不仅是制约我国“三农”问题的关键因素,而且直接关系到我国现代化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因此,如何有效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转化,是当前我国面临的一项重大而又紧迫的研究课题。文章认为,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在非农产业的就业是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转化问题的根本出路。  相似文献   

19.
李云涛 《安徽农学通报》2011,17(11):26-27,31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正随着工业化、农村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不断向前发展,并呈现各种特征。在转移过程中,起到增加农民收入、优化农业结构、促进农村城镇化等作用,但是在转移方式、体制等方面也存在诸多制约因素。该文就如何积极引导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进行思考,并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20.
“三农”问题是困扰我国城乡发展的重大问题,解决“三农”问题关键在于加速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当前,在全面加快产业升级和工业化、城镇化的新的发展阶段,必须创新农村劳动力转移思路,加快农村劳动力的“二次转移”,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新的历史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