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 毫秒
1.
本文对两种育珠蚌即池蝶蚌和三角帆蚌进行培育有核珍珠和无核珍珠生产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池蝶蚌育珠性能明显优于三角帆蚌;池蝶蚌育珠蚌的成活率、所育珍蛛层厚度和珍珠质量均高于三角帆蚌的育珠蚌;至2005年4月,池蝶蚌育珠蚌的成活率、珍珠产量和所培育无核珍珠的3级、8、9、10mm以上珍珠比例都高于三角帆蚌的育珠蚌,显示出较大的经济优势和推广潜力。  相似文献   

2.
珍珠是一种名贵中药,亦可制多种贵重装饰品,在淡水珍珠养殖中,又以三角帆蚌育成的珍珠质量最佳,价值最高,但近几年三角帆蚌连续发生大面积死亡,群众称之为三角帆蚌瘟病,给育珠场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3.
界牌镇育珠生产的现状及对策我镇位于皖东高邮湖畔,有11个行政村,14593人,22847亩耕地,这里水产资源丰富,滩多水阔,素有"万亩水面之乡"的称号,大水面7000亩(洋湖、沙湖、牧马湖)小水面3000亩(池、塘、坝),年产成鱼60万公斤,珍珠30...  相似文献   

4.
《水产科技情报》1973,(8):2-8,31
在深入开展批修整风运动的大好形势下,河蚌育珠生产如雨后春笋般普及祖国各地,我国珍珠产量迅速上升,它有力地支援了我国的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但是,随着河蚌育珠生产的蓬勃发展,天然蚌源已远远不能满足人工育珠的需要,尤其是培育珍珠的优良品种——三角帆蚌的资源更显缺乏,在某些产区已严重影响珍珠生产的进一步发展。为此,必须增殖蚌源,特别是要进行三角帆蚌的人工繁殖。在毛主席革命路线的指引下,我们认真学习毛主席关于自力更生的教导,狠批了刘少奇一类骗子所散布的洋奴哲学、爬行主义。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来的生产实践说明,用褶纹冠蚌育出的珍珠珠质,不如用三角帆蚌育出的珍珠珠质,这不仅直接影响到国家创汇和集体经济的收入,甚至会影响到珍珠养殖业发展的方向。为此,我们开展了三角帆蚌育珠的研究,期望通过改革养殖工艺,改善管理办法,提高二足龄三角帆蚌优质珠的比例和成活率。  相似文献   

6.
刘伟 《内陆水产》1986,(5):39-39
邵东县在农业资源调查中,于丘陵地区的邵水支流槎江发现了三角帆蚌和褶纹冠蚌。这两种育珠河蚌的形态特证与洞庭湖区分布的完全一样,而且体形大,成珠快,产量高,质量好。是培育淡水珍珠的优良品种。经有关单位签定,认为在丘陵地区分布育珠河蚌,是个新发现。据试验测定,每50公斤河蚌可培育普通珍珠1公斤左右,产值可达千余元。  相似文献   

7.
《广西水产科技》1976,(2):16-16
一、珍珠生产 2000个育珠蚌饲养两周年,收获人工无核珍珠8.2市斤。其中褶纹冠蚌平均200个左右收获珍珠1市斤;三角帆蚌平均300个左右收获1市斤。  相似文献   

8.
在取得人工繁殖三角帆蚌成功后,如何加速幼蚌生长,使其尽早进入育珠年龄,已成为淡水珍珠生产中突出的问题,也是提高珍珠质量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9.
过去曾有人认为:在河蚌育珠手术操作中,用小片进行异体移殖(例如:以褶纹冠蚌为制片蚌,以三角帆蚌为育珠蚌培育珍珠)由于不是同属的蚌,亲缘较远,两种蚌的细胞内所含的蛋白质不同,小片作为异种蛋白送入母蚌(育珠蚌)体内,因而游走细胞因趋化作用而吞食小片组织细胞,而成为脓浆,致使育珠蚌内布满脓泡而无珍珠。某些单位曾由于进行小片异体移殖而出现了育珠蚌有30—50%,甚至100%的脓泡现象。  相似文献   

10.
吴德喜  余乃凤 《内陆水产》1998,23(10):22-22
南平水口、沙溪口电站的相继建成,使南平库区水面扩大到8000hm~2,成为福建省最大的水库。1993年底开始发展库清河蚌育珠,并逐步形成规模。1997年河蚌育珠面积达80hm~2。但由于一些库湾生态条件差、管理不规范等因素,致使育珠蚌的死亡率高达50%,并且成珠慢、产量低、质量差,极大地影响了珍珠养殖业的发展。为了加大库区渔业开发力度,提高水域立体利用水平和整体效益,笔者详细调查了养殖珍珠库湾水域生态和管理现状,现将库漳河蚌育珠应注意的几个技术问题小结如下。1河蚌的选购与暂养1.1育珠蚌的选择库区…  相似文献   

11.
蚌的人工繁育暨育珠技术操作规程孙伯庆,陆锡惠,费国平(常州市多种经营管理局213001)(常州市洛阳镇珍珠研究会213104)本规程适用于三角帆蚌[Hyriopsiscumiugi]的人工繁殖采苗、培育和育珠生产,包括亲蚌选育、来苗、稚幼蚌培育、嫁接...  相似文献   

12.
池蝶蚌原产日本琵琶湖,日本以该蚌培育优质淡水珍珠产品享誉世界珍珠市场。抚州市洪门水库开发公司,于1997年底引进池蝶蚌原种,1998年繁殖成功,经过10年的育珠性能及繁育、育珠技术研究表明:池蝶蚌具有生长快、抗病能力强、成活率高、分泌珍珠速度快等特点。与三角帆蚌育珠对比结果,珍珠产品颗粒大,优质率是三角帆蚌的2倍多。  相似文献   

13.
湖南省岳阳市南湖水产养殖场,在1982年冬季收获珍珠时,从一只三角帆蚌中收获无核珍珠40颗,共重14克,最大的一颗达0.5克。珍珠颗粒饱满、光洁。据估计,是1973年育珠时植的片,以后掉入泥中,一直未被收获,到去年冬天才从泥中挖出。  相似文献   

14.
我省珍珠业的发展始于六十年代末。育珠蚌有三角帆蚌、褶纹冠蚌、背角无齿蚌等,其中尤以三角帆蚌以育成的珍珠质量最佳,价值最高。但自七十年代中期,江南一带出现大面积三角帆蚌死亡现象。当初,我省有些地区从外省购进不少三角帆蚌,导致我省1983年发生三角帆蚌暴发性的死亡,一直延续至今,群众称之为三角帆蚌瘟病,  相似文献   

15.
池蝶蚌育珠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池蝶蚌原产日本琵琶湖,日本以该蚌培育优质淡水珍珠产品享誉世界珍珠市场。近年来,我国主要淡水育珠蚌三角帆蚌因近亲繁殖,引起种质退化严重,育珠性能下降,育珠蚌抗病力低,培育的珍珠产品颗粒小、质量差,从而造成珍珠品位低,经济效益差。为此,我市于1997年底,引进池蝶蚌原种,1998年繁殖成功。  相似文献   

16.
库湾育蚌试验报告万云辉,陆晓鸿(江西省万年县水产局335500)江西万年县养蚌珍珠有20多年的历史,过去小蚌培育惯于采用泥池、水泥沟、网箱等形式,但都成本较高。为了探索育蚌的新路子,1993年大东山水产养殖有限公司(与台商合资企业)开始利用库湾育蚌试...  相似文献   

17.
《科学养鱼》1988,(1):26-26
湖北省汉川县养鱼专业户李新廷,在承包塘内混养鱼、蚌,1984年,四亩塘共育珍珠4.1公斤,成鱼620公斤,收入6200元,亩平1550元。1985年,七亩塘,获珠7公斤,成鱼3800公斤,鱼种420公斤,三项共计收入24360元,亩平3480元。  相似文献   

18.
三角帆蚌与池蝶蚌杂交繁育初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解决目前我国淡水育珠贝类种质资源退化、缺少优良品种的问题,使用人工自然受精法进行了三角帆蚌与池蝶蚌杂交试验,共获得三角帆蚌与池蝶蚌正交后代20万只,反交后代15万只,三角帆蚌自交后代13万只,池蝶蚌自交后代10万只。养殖及育珠试验表明,以反交F1代生产性能最优,插片手术后第3年的杂交F1代大规格优质珍珠(粒径>8 mm)所占比例达37.98%。  相似文献   

19.
荣家平 《淡水渔业》2002,32(5):17-19
河蚌育珠在我国已有悠久历史。长期以来 ,养殖者一直在不断摸索育珠新技术 ,努力提高育珠水平 ,以培育质优价廉的珍珠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需要。安徽贵池地处国家生态经济示范区和沿江重点水产经济带 ,可养水面 1 7 8万亩 ,水质优良 ,养殖条件得天独厚 ,素有“珍珠之乡”美誉 ,早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就率先在全省取得人工育珠和河蚌繁殖的突破 ,截止 2 0 0 1年 ,贵池区三角帆蚌幼蚌繁育能力达 3亿只 ,育珠水面 3万余亩 ,吊养手术蚌 1 2 0 0万只 ,已成功探索出一条三角帆蚌当年繁殖当年插种新路子 (即春繁秋插 ) ,经 4~ 5年培育 ,所产珍珠光泽…  相似文献   

20.
<正> 三角帆蚌(Hyriopsis cumingii)是当前淡水蚌珠生产中最佳的蚌种,一直为育珠者广泛采用。但是,自1975年以来,多数育珠地区,经插珠和未插珠的三角帆蚌均常因发病而导致大批死亡,造成重大损失。生产单位被迫改用褶纹冠蚌(Cristaria plicata)育珠,但珍珠质量不如三角帆蚌的好。因此,防治流行广,危害大的三角帆蚌病的问题,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