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苎麻根腐线虫病及其防治方法研究简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苎麻根腐线虫病是苎麻生产上最严重的病害之一,也是导致苎麻败蔸及单产不高的主要原因。该病害遍布我国苎麻产区。据我们在湖南,湖北,四川,贵州,广西、江西等省(区)麻区调查,三年以上麻园平均发病率达83.99%,病指48.94。发病中等的麻园减产20-30%;严重受害的麻园,在足够的肥水条件下尚能维持一定产量,一遇干旱造成失收。  相似文献   

2.
苎麻病害主要由线虫、真菌和细菌引起。每年给苎麻生产带来较大的威胁,其中老麻园损失更重。(一)苎麻根腐线虫病 PratylenchusPenetrans Cobb 是导致苎麻败蔸减产的一种主要病害,在我国分布较广,其中以长江流域麻区发病最重,一般减产20~30%,重者甚至失收。地下根茎被害,初期病斑为不规则黑褐色小斑,稍凹陷,后  相似文献   

3.
我市是全国重点苎麻产区,种植历史悠久,但苎麻根腐线虫病在我市为害十分严重。调查表明,三年以上老麻园平均发病率达83.99%,病指49.94,中等发病麻园减产20—30%,重者失收。1989年我们用克线丹对该病作了试验示范,现将试验  相似文献   

4.
苎麻几种常见病害及其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苎麻病害主要由线虫、真菌和细菌引起。每年给苎麻生产带来较大的威胁,其中老麻园损失更重。  相似文献   

5.
沅江是"中国苎麻之乡",苎麻种植面积常年在2万公顷左右,年产原麻5万余吨.近年来,该市麻园衰败现象严重,一般减产20%-30%.分析其败蔸的原因,主要有渍湿的危害;化肥、除草剂施用过量或不当;栽培管理粗放,很少冬培和施用土杂肥;病虫害逐渐加重等.其败蔸防治的措施为选择适宜麻园,搞好麻园基本建设;合理施用化肥和除草剂,减轻化学危害;加强麻园管理,采取冬季培土,覆盖稻草等措施;选配最佳农药品种,加强麻园病虫害防治.  相似文献   

6.
近两年来,我国苎麻生产发展很快,不少新麻区的农民因缺乏技术指导,往往事倍功半。为了能对新麻区有所帮助,特撰写本文。一、选好种麻土壤,建设好麻园苎麻是多年生作物,要想受益快,又要高产稳产,选择好种麻土壤和建设好麻园极为重要。适宜种植苎麻的土壤种类比较广泛,对土壤酸碱度(pH)适宜的范围也比较  相似文献   

7.
沅江苎麻败蔸原因分析及防治措施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沅江是“中国苎麻之乡”,苎麻种植面积常年在2万公顷左右,年产原麻5万余吨。近年来,该市麻园衰败现象严重,一般减产20%-30%。分析其败蔸的原因,主要有:渍湿的危害;化肥、除草剂施用过量或不当;栽培管理粗放,很少冬培和施用土杂肥;病虫害逐渐加重等。其败蔸防治的措施为:选择适宜麻园,搞好麻园基本建设;合理施用化肥和除草剂,减轻化学危害;加强麻园管理,采取冬季培土,覆盖稻草等措施;选配最佳农药品种,加强麻园病虫害防治。  相似文献   

8.
成龄麻园套作食用菌高效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提高苎麻种植的综合效益.利用苎麻头麻和二麻行间空地,进行成龄麻园套作食用菌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研究,提高麻园综合利用率,提高苎麻地经济效益.本文从成龄麻园的食用菌套作时间、方法以及出菇管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徐勋元 《江西棉花》2007,29(1):36-37
瑞昌市苎麻生产的发展面积由1991年的470hm2至现在2200hm2,累计新增苎麻面积1730hm2.苎麻是多年生的宿根作物,栽下去在麻园里一"住"十几年,几十年甚至上百年.原来栽苎麻,一般要头年栽麻二年受益.现在瑞昌发展的新麻园当年就有好收成.2006年瑞昌市1600hm2新麻园,当年平均收麻600kg/hm2以上,最高的达879kg/hm2.现将新麻园当年受益的经验和主要技术总结于后.  相似文献   

10.
“苎麻热”促进了国内苎麻行业的发展,但呈现一度“苎麻热”之后,苎麻的价格一落再落,到了苎麻难以承受的程度,严重挫伤了生产者的积极性。据最近国家有关部门统计,全国去冬今春以来,已先后挖毁苎麻近300万亩,占原有苎麻面积的38.75%,苎麻行业界的权威人士认为:“像这样大规模的全面挖毁苎麻(除湖南、四川等少数过于集中麻区外),如不及时迅速采取有力措施,稳住剩余麻园,势必导致明后几年的苎麻原料奇缺。”本着这个问题,1988年6月间一行两人,先后对省内主产麻区的瑞昌、武宁、分宜、宜春、万载、宜丰、上高等县、市开展了实地调查。  相似文献   

11.
本文根据新建麻园同一品种、不同种植密度的田间对比试验及跟踪观测结果分析表明苎麻采取合理密植,每公顷栽植基本苗12万株,再配套综合农艺技术措施,加强后期田间管理,可比稀植麻园提前一年以上进入盛产期,第三年纤维产量就达3000kg/hm2,比稀植麻园增产40%,第五年达4500kg/hm2,仍比稀植麻园增产26.7%.  相似文献   

12.
苎麻冬闲地套作莴笋、大麦,使麻园总产值比未套作的分别提高66.97%和18.49%,比冬套青菜增值52.37%和8.13%。与麻园冬闲地利用相应的种植形式是实行苎麻宽窄行,以97:43cm的行比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13.
近几年来,我县苎麻生产发展迅速,1984年亩产和总产均达历史最高水平,万亩新老麻园平均亩产84.5公斤。其中范镇乡4个高产村1169.77亩麻园,平均亩产达159.3公斤;有一百余户平均亩产200公斤左右,并出现了亩产250公斤的亩产地块。1985年全县发展到30827亩,在三麻严重受旱的情况下,原有万亩老麻园平均亩产仍  相似文献   

14.
苎麻横沟象是新发现的一种钻蛀苎麻地下茎的害虫,成虫和幼虫均为害苎麻,以幼虫为害影响最大。被害麻蔸生活力衰退,地下茎逐渐转枯变朽,麻株生长细弱,甚至枯死。据田间调查,三龄以上老麻园麻蔸被害率一般达40~70%,严重的达90%,是导致麻蔸衰败的主要原因之  相似文献   

15.
田仁伸 《中国麻作》1997,19(4):43-44
苎麻冬闲地套作莴笋,大科,使麻园总产值比未套作的分别提高66.97%和18.49%,比冬套青菜增值52.37%和8.13%。与麻园冬闲地利用相应的种植形式是实行苎麻宽窄行,以97:43cm的行比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16.
近几年来,我县苎麻生产发展迅速,1984年亩产和总产均达历史最高水平,万亩新老麻园平均亩产84.5公斤.其中范镇乡4个高产村1169.77亩麻园,平均亩产达159.3公斤,有一百余户平均亩产200公斤左右,并出现了亩产250公斤的亩产地块。1985年全县发展到30827亩,在三麻严重受旱的情况下,原有万亩老麻园平均亩产仍达123公斤。  相似文献   

17.
我从1956年开始到现在,进行了20多年苎麻科学试验,使苎麻产量不断提高。我队苎麻单产每年在300斤以上,我在生产实践中的体会主要有如下六点: 一、因地制宜,建立高产麻园  相似文献   

18.
苎麻冬培就是冬季在麻园进行培育管理。苎麻是多年生作物,尽管冬季地上部分枯萎,但地下部分的麻蔸并没有休眠,仍在进行孕芽壮蔸等生命活动。冬培能促进土壤微生物活动,提高土壤肥力,延长苎麻宿根年代,为苎麻生长发育创造良好  相似文献   

19.
刘竹青 《中国麻作》1999,21(1):45-47
青阳地区九华山区,气候,土壤,地理条件优越,且具有悠久的栽培历史,苎麻纤维品质优良,适宜建立苎麻生态经济求救区,“九五”至2010年期间,拟建立600亩良种繁育基地,1万亩高产,优质麻园,达到年产苎麻纤维170万公斤,产值1020万元。建立相应规模的苎麻剥刮制加工厂,以减轻麻农的劳动强度;建立一座年产1200吨精干麻厂,年产值4000万元。同时,苎麻生态经济示范区的建设,对青阳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20.
对沅江苎麻平衡增产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沅江苎麻生产在全国享有盛誉。苎麻种植面积为全国之最,总产名列全国县级首位.单产名列前茅。但仍有30%的苎麻面积的产量低于全市平均产量,本文企图从麻园基本建设、苎麻新品种推广、气候条件、农业科学技术普及,以及苎麻市场等方面进行剖析,寻求苎麻平衡增产之措施,促进苎麻生产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