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5年以来,淮安市的水稻机插秧推广步伐大大加快,特别是2006年,该市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努力拼搏,狠抓落实,机插秧工作呈现了超常规、高起点、跨越式发展的喜人态势。全市新增水稻插秧机1080台,保有量超过了2800台,拥有2台以上插秧机的大户129户,服务组织16个,实现机插面积超过31000hm^2。特别值得关注的是,广大机手为了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利用全国各地水稻种植茬口的差异,进行跨区水稻机插作业,延长了水稻插秧机的作业时间,增加了单机的作业量,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
正益阳市赫山区的主要农作物为水稻,一年两熟,常年水稻种植面积6.7万hm2(100万亩)以上。自2005年开始,赫山区积极推广水稻机插秧技术,使全区机插作业服务能力快速提升。至2014年5月,全区插秧机拥有量达325台,其中低速插秧机268台、高速插秧机57台。插秧机实现了:从无到有——从手扶式到乘座式——从低速机到高速机。2013年末,水稻生产的耕种收三环节的综合机械化率达到71%,机插率达到了15%。2014年全区早稻机械化育秧140hm2(2100亩),实现机插作业面积8000hm2(12万亩)。  相似文献   

3.
南通市在加快推进水稻种植机械化进程中,在大幅度提升插秧机保有总量的同时,着力提高单机作业量,大力发展乘坐式高速插秧机,创新推广与服务机制,推动机插秧技术逐步向育秧商品化、机具高效化、推广商品化、机插作业组织化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4.
正今年夏收夏种期间,福建省共投入水稻联合收割机0.65万台、插秧机0.55万台,完成早稻机收面积135.82万亩、水稻机插面积103.17万亩,检修各类农业机械11.7万台,培训机手、修理工0.62万人,组织321台联合收割机、插秧机外出跨区作业。全省各级农机部门认真落实各项工作,确保夏季农业机械化生产顺利进行。一是落实各项扶持政策。落实农机作业服务和农机维修免征所得税、农机跨区作业免费通行政策,确保跨区作业市场稳定有序。规范落实农机购  相似文献   

5.
随着水稻插秧机进入千家万户,对于机具的维护与保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充分发挥机具的工作效率和降低用机成本,是水稻机插技术推广发展是否成功的关键点之一。近年来,调查发现,不少农机手只重视机具的机插季节使用,而忽视了农忙后对机具的维护保养环节,影响农忙季节正常作业,对推广水稻机插造成不良的影响。文章根据实践经验,总结了水稻插秧机的维护与保养技术要领。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扬州市水稻插秧机作业质量进行跟踪调查和技术指导,分析该市水稻育秧、机插环节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7.
浙江省龙游县自2007年引进2台手扶步行式水稻插秧机及推广水稻机插秧技术以来,水稻机插得到迅猛发展:至2013年全县已拥有水稻插秧机90台,其中高速乘坐式74台,手扶步行式16台;水稻机插面积已达2841.1hm2,占水稻种植面积的12.18%。机插已成为龙游县种粮大户水稻栽植的主要方法,不少大户机插率已达95%以上,除少部分插秧机易陷的烂泥田和面积小机械难以行动的田块外,能机插的田块均实行机插。  相似文献   

8.
南通市在加快推进水稻种植机械化进程中,在大幅度提升插秧机保有总量的同时,着力提高单机作业量,大力发展乘坐式高速插秧机,创新探索推广与服务机制,推动机插秧技术逐步向机具高效化、推广商品化、育秧商品化、机插作业组织化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9.
水稻插秧机是把适龄水稻秧苗按农艺要求和规范,移插到大田的机具。实现水稻插秧机械化,有利于加速水稻栽培技术全面机械化,促进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插秧机具有:工作效率高,缩短插秧时间;质量好,株距、行距一致,秧苗均匀一致,提高水稻产量;减轻繁重体力劳动等优越性。判定插秧机作业质量的指标有:漏插率,要求不大于5%;伤秧率,要求不大于4%;相对均匀度,要求大于85%。作业时要求临界行距一致,不压苗,翻倒少,漂秧少,插秧均匀,深浅一致。插秧机的相对均匀度是插种机作业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现着重对其进行分析并作计算说明。插秧机均匀度是指所测…  相似文献   

10.
机插秧以其节本增效的优势得到了农户的认可,越来越多的农户将机插秧作为水稻种植的首选模式。机手购买插秧机后,如何才能尽快的回收资金和取得效益,泰兴市马甸镇大马村机手徐正康摸索出“统一育秧、统一机耕、统一机插”水稻生产“一条龙”服务模式,当年就收同插秧机投资成本,取得了农户得益、机手增收的双赢效果。  相似文献   

11.
2008年东阳市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推广工作在认真总结前几年推广经验的基础上,加大推广力度,扩大推广区域,突出推广宣传,整合技术资源,注重技术培训,加强技术服务,制订奖励措施,多措并举,加快水稻机插推广步伐,取得了阶段性的突破。全年共推广插秧机22台,其中高速插秧机6台;育秧播种机组2套;育秧硬盘3.384万只。插秧机推广区域分布在15个镇乡(街道),占全市镇乡(街道)的83.3%,插秧机保有量由2007年的6台增加到28台。全年完成水稻机插面积361.7hm2,其中早稻机插面积94.9hm2,单季晚稻机插面积173.4hm2,连作晚稻机插面积93.4hm2。  相似文献   

12.
龙吉泽 《湖南农机》2011,(12):17-17
江苏以农机合作组织有效推进机插发展 江苏省近年来通过重点培植发展种田大户、农机专业户、合作社、协会、公司等各类农机服务组织,逐步确立了规模化经营、市场化运行机制,提高了插秧机的使用和经营效益,各种机插秧作业服务组织成为全省推进水稻生产机械化快速发展的生力军。2010年,江苏以机插秧作业服务为主的大户及种类服务达5586...  相似文献   

13.
江苏省经过6年的不懈努力,水稻机插秧技术已呈现高起点、大跨度、超常规、跨越式发展的态势,2005年全省可望实现新增插秧机4000台,机插面积180万亩的目标。应运而生的机插秧大户,开展机插作业和服务,走上发家致富之路,已成为农村新的经济增长点。据统计,目前江苏淮安市拥有2台以上的插秧机大户近百户,其中有全国最大的插秧机大户周凯、最早创办机插秧连锁服务公司的高峻松、单机作业量在全国名列前茅的张明波等等,他们已成为淮安市推广水稻机插秧技术的排头兵。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得到了大力推广,插秧机数量及机插作业面积成倍增加。但插秧机售后服务网络还未建立,使插秧机的作业效率和经济效益未得到充分发挥。因此,必须通过健全的服务网络,以保障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的快速推广与普及。  相似文献   

15.
为了正确使用水稻插秧机,须了解和掌握水稻插秧机的构造和工作原理,并进一步学习水稻插秧机的正确操作方法,了解插秧机对田块、秧苗等使用条件的要求。熟练掌握油门手柄、离合器、插秧深度等各个操作调节手柄的正确使用和调整。掌握水稻插秧机当天作业后的保养和长期不用时的保管保养技能,善于在机插生产实践中积累经验,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真正掌握步进式水稻插秧机的正确使用和保养与维护知识。  相似文献   

16.
大冶市农机局为落实中央、省市各级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快速推进大冶市水稻机插工作,于3月16日、17日两天在大冶市委党校和市农科所举办了为期两天的水稻机插与育秧技术培训班。此次培训班的参训对象为各乡镇农机服务中心的技术骨干、农机大户和种粮大户,共计100余人。培训班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教学,不仅有农机专家结合机插与育秧光碟讲授理论,而且还邀请了韩国亚细亚插秧机厂,江苏南通富来威插秧机厂的技术人员现场介绍机具的性能,手把手教授学员下田操作插秧机和进行配套的育秧技术示范,通过两天的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培训,学员普遍反映,水稻机插技术先进,易学,是解决农民水稻生产难题的重要和有效的技术手段,他们纷纷表示要购置先进的插秧机,利用所学的机插技术为广大农民服务,目前农民的购机意向已超过30台。  相似文献   

17.
2009年,荆门市水稻机插秧工作在省农机化办的指导和支持下,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全市上下齐心协力,迎难而上,采取责任促动、服务推动、政策拉动、典型带动等措施,大力推广水稻机插技术及机具,全市插秧机推广数量和机插秧面积迅猛增加,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步伐加快,成为我市农机化工作的突出亮点。2009年3月,京山县水稻机插服务工作受到原省委常委、副省长汤涛的充分肯定。  相似文献   

18.
为明确宽窄行机插同步侧深施肥对本地区水稻生育进程、产量的影响,以常规稻嘉花1号为研究对象,设水稻宽窄行机插同步侧深施常规复合肥、宽窄行机插施常规复合肥底肥、2种不同株距等行距插秧机机插施常规复合肥底肥等4种处理,开展对比试验,分析宽窄行机插同步侧深施肥对水稻返青期、抽穗期、齐穗期、成熟期、产量等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采用宽窄行机插同步侧深施肥的水稻增产效果明显好于宽窄行机插施底肥等其他3种处理,而施底肥宽窄行插秧机机插与等行距插秧机机插比较,增产效果不明显,同时4种处理的水稻生育进程无差异。  相似文献   

19.
5月20日,邵武市拿口镇下吾墩村拥有插秧机的农户在自家机插水稻秧田里起苗,为机插作业准备秧苗,该育秧户育秧1亩可满足近100亩大田机插作业所需的秧苗。  相似文献   

20.
黄自棋 《福建农机》2012,(2):F0004-F0004
5月20日,邵武市拿口镇下吾墩村拥有插秧机的农户在自家机插水稻秧田里起苗,为机插作业准备秧苗,该育秧户育秧1亩可满足近100亩大田机插作业所需的秧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