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该文介绍了带蓄电池的光伏系统的最佳参数配置的简便计算方法,按照这种方法配置光伏阵列的最大功率点电压及电流,可省去最大功率跟踪器,提高系统运行效率及运行可靠性。  相似文献   

2.
任岩  郑源  李延频 《排灌机械》2011,29(6):518-522
将抽水蓄能电站与风光互补系统相结合,建立了风/光/抽蓄复合系统数学模型,其中风力发电模型采用厂家提供的特性曲线利用线性插值的方法得到,光伏发电采用Hay模型,对可逆式水泵水轮机的水泵工况和水轮机工况分别建模,对蓄电池建立充电和放电模型.利用VC 2008开发工具开发了界面友好的仿真软件,实现了对复合系统中的风力发电机输出功率、光伏阵列输出功率、可逆式水泵水轮机的水泵工况与水轮机工况的输出功率及交流直流负载的仿真.通过实例计算得知:在风力发电机和光伏阵列的总出力小于总负荷量时,可逆式水泵水轮机运行在水轮机工况,发电供给负荷;在风速最大或光照最强的几个小时内,风力发电机和光伏阵列的总出力大于总负荷量时,可逆式水泵水轮机处于抽水工况,将多余的电能以水能的形式储存起来;蓄电池一般情况下都在满容量状态,只有在瞬时负荷或负荷很大时才放电,放电后又能及时充电.  相似文献   

3.
针对喷灌机季节性用电需求,提出了一种轻小型太阳能平移式喷灌机光伏配置方法,以负载亏电率和能量溢出比为约束指标,以系统全寿命周期成本最小为目标,结合杨凌地区气象资料,对自主研发的太阳能平移式喷灌机驱动行走系统和取水加压系统进行光伏系统的优化配置,得到不同负载亏电率下的供电能量配置组合和全寿命周期成本,并寻求机组光伏阵列最佳布设倾角及系统蓄电池和光伏电池容量的最优配置组合.结果表明:杨凌地区光伏阵列最佳布设倾角为15°左右;太阳能喷灌机阴雨天不灌溉或者少灌溉,配置12块光伏组件和3组蓄电池组,能基本满足作物灌水周期4 d的要求;太阳能喷灌机推广应用时,可适当提高负载亏电率以降低机组造价成本.该方法可用于太阳能平移式喷灌机能量配置系统方案设计和优化,为太阳能在农业机械领域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陈海  晁勤  戴训江 《农村能源》2009,27(3):7-10,14
为了提高蓄电池的充电效率和延长蓄电池的使用寿命,提出了一种新的光伏发电系统充放电控制策略。该控制策略用双蓄电池代替以前的单一蓄电池,在充电过程中,蓄电池按照光伏系统提供的电流进行充电,根据蓄电池的充电电压特性和内部的温度特性来判别充电终止电压。同时,采用电压、温度微分模糊控制算法,既能防止光照强度、温度等外部环境发生变化而导致对蓄电池充电的提前切除,又可保护蓄电池的过充。仿真结果证明,该控制策略能显著提高蓄电池的充电效率和延长蓄电池的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5.
随着光伏发电系统的发展,离网光伏发电配合储能元件(PV储能系统)在缺少电力环境下作为电能主要来源或在紧急断电时作为后备电源所体现的作用也越来越明显。由于储能元件(一般为蓄电池)充电特性的限制,现有离网光伏发电系统一般通过充放电控制器对储能元件进行大电流一涓流充电。这种充电方式可靠性高,但是充电速彦漫。脉冲充电在电动汽车蓄电池上的实现给离网光伏发电蓄电池充电带来了曙光,很多学者提出在离网光伏发电系统中通过DC/DC电路调节电流大小,并通过绝缘栅双极晶体管(IGBT)把平稳的电流转化为脉冲从而实现对蓄电池的脉冲充电。  相似文献   

6.
农业光伏发电系统在局部阴影条件下的输出功率呈现出多个极值点,传统的光伏模型难以快速准确反映这种变化,常规的MPPT算法易陷入局部极值而失效,极大的影响发电效率。针对上述问题,在光伏电池单二极管模型的基础上,分析局部阴影条件下带旁路二极管的光伏组件的功率输出过程,推导出复杂光照条件下光伏阵列的数学模型。提出一种改进PSO的MPPT优化方法用以精确跟踪光伏电池的最大功率点,将光伏阵列模型与BUCK变换器连接,进行仿真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能够准确反映光伏阵列在局部阴影条件下的多极值输出特性,设定BUCK变换器开关频率为20 kHz时,在光伏阵列输出功率波动0.1 s后即能快速跟踪到最大功率点,为提高农业光伏发电效率和阵列优化布局提供有力支持。  相似文献   

7.
针对通常的光伏储能系统,提出了一种根据蓄电池的荷电状态来实现储能系统能量管理的策略。通即通过判断直流母线电压以及蓄电池SOC的值来确定储能系统的工作情况。根据光伏系统直流母线电压不同的情况,储能控制系统采取不同充放电控制策略。过仿真验证了所提出方法的有效性,结果表明本控制策略能够较好的实现光伏储能系统的能量管理。  相似文献   

8.
刘娇娇 《农村电气化》2022,(11):61-64+68
基于上海电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央研究院微电网光伏发电的实际运行数据,通过Matlab建立光伏系统simulink仿真模型,通过调整光伏系统参数,基于理论构建了光伏阵列仿真模型,并通过遮挡试验,探索遮挡对于光伏发电效率的影响,最后通过光伏仿真结果与光伏系统实际运行数据进行比较,对光伏发电系统的参数进行了修正,为中央研究院的微电网系统运行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9.
正随着光伏发电技术的迅速发展,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建设成本逐步下降,各地分布式光伏发电建设也越来越多,其安装运行也更加受到人们的重视。笔者现以2 kW离网家用屋顶光伏发电系统为例,介绍分布式光伏电站建设中的安装及注意事项。1 2 kW家用屋顶光伏发电系统的组成2 kW家用屋顶光伏发电系统主要设备有太阳能电池板、控制器、免维护铅酸蓄电池和交直流逆变器等。其中,系统的核心元件是太阳能电池板、控制器和逆变器。2 kW家用屋顶光伏发电系统主要设备配置如表1所示。  相似文献   

10.
农用便携式多用途光伏发电系统关键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研究农用便携式多用途光伏发电系统的组成原理,分析出关键问题,给出光伏组件最佳方位角的两种计算公式,给出铅酸蓄电池组容量的计算办法,给出光伏组件最佳倾角的选择原则,给出控制器和逆变器的选择原则和连接电路。  相似文献   

11.
以西藏高寒地区光伏提水草场喷灌为研究对象,利用噶尔站太阳辐射数据,构建日照分布函数模型及光伏阵列最大输出功率模型,计算出设计灌溉面积2.07hm^2草场所需光伏阵列系统的峰值功率,为草场优化配置32块光伏板,即峰值功率为6.88kW时,可以满足项目区生育期的灌水需求。工程应用表明:光伏匹配模型和优化计算所确定的光伏板数量和功率是可行的,能够驱动水泵正常运行,满足燕麦灌水需求。  相似文献   

12.
正光伏阵列,是指将太阳能电池组件以一定的排列方式组合起来,以便于更好地采集光能发电。安装光伏阵列必须考虑防止前排遮挡住后排,引发光伏组件的热斑效应,减少光伏组件的使用寿命及输出功率。笔者现对光伏阵列间距(如图1所示,两方阵前沿之间距离D)的计算方法做简要介绍,供参考。1与光伏阵列间距计算相关的几个基本知识  相似文献   

13.
顾超  宋树平  方凯 《南方农机》2022,(5):187-189
为解决光伏电站监控系统光伏阵列监测不足、故障不易定位等问题,笔者设计了集数据采集和处理的智能化光伏电站监控系统.根据企业光伏电站布局,提出了光伏电站智能监控系统方案,完成了该监控系统的硬件选型和软件开发.仿真结果表明:该监控系统具备光伏电站运行参数分析、光伏设备实时在线监控、报警功能,有效保障了光伏电站的可靠运行和集中...  相似文献   

14.
借鉴“雁阵效应”的思想,设计了人字形光伏阵列.为揭示其防风效果,利用Fluent软件,采用SST k-ω湍流模型和非定常雷诺平均数值模拟的方法,分析了安装倾角、高度、阵列角度和间距分别为30°,0.20 m,30°和2 m人字形光伏阵列的抗风载能力和防风效果.结果表明:风速为10 m/s和15 m/s时,在首排光伏板均承受最大的风压力,第2—5排风压力显著小于第1排且逐排减小,阵列出现雁阵效应;将监测点|P|以20 Pa的间隔划分为不同风压区,发现可采取局部加固的方法提高光伏阵列整体的抗风载能力.沿垂直方向,来流在阵列后形成近金字塔形的风速衰减区,且风速分布均表现出中变异性,在离地高度从0.20 m增加到0.70 m的过程中,由于阵列的导流效应,计算域平均风速残余系数逐渐增大,变异系数逐渐减小,使得光伏阵列在计算域的防风效果随着高程的增加而减弱.研究可为戈壁人字形光伏阵列布设和农业发展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5.
低能耗太阳环保烤炉主要包括太阳能槽式反光镜+真空管集热器光热利用系统、光伏直流电阻加热系统和控制系统。通过对机组运行进行能耗及功能分析,确定常见食材的加热时间、电能消耗、热能消耗的关系曲线线图,确定不同食材加工的一般时限并完成控制系统功能的校核,包括按钮的组合设计、显示屏参数的设计、报警及提示功能的验证、蓄电池充放电控制及电量显示等。通过控制系统实现灵活调节,优先使用光热系统、光伏系统作为辅热及备用起到节能的效果。并对烤炉进行simulink仿真试验,得到光伏、光热能量优化配置策略。  相似文献   

16.
文章基于甘肃省光伏扶贫的现状,分析了光伏发电项目并网时面临的诸多挑战,提出通过配置复合储能来解决光伏扶贫项目并网难的问题。介绍了超级电容器和蓄电池组的性能特点和互补特性以及接入电网的形式,从调频调压、削峰填谷、降低成本、抑制振荡等方面分析了复合储能对光伏扶贫项目并网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基于Matlab仿真环境,通过光伏电池的物理模型搭建光伏阵列,仿真模拟不同太阳辐射强度时光伏阵列的I-U和P-U特性曲线,验证模型的可行性和合理性。针对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中MPPT算法的不足,提出一种步长变化的滞环比较干扰观察法,克服经典扰动观测法存在的振荡和误判问题,仿真结果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太阳能提灌站通常采用固定式光伏阵列设计,太阳能阵列最佳倾角和阵列间距的设计关系到太阳能提灌站的提水效果,通过采用PVSYST5.5的建模分析,能在最大限定条件下使光伏阵列产生最大的发电量,从而使太阳能提灌站达到年最大的提水量。  相似文献   

19.
<正>光伏发电系统的主要部分都是露天安装,分散分布,因此存在着受直接和间接雷击的风险。为了避免雷击对光伏发电系统的损害,需要设置防雷与接地系统进行防护。1雷击对光伏发电系统的危害(1)对电池组件的危害。太阳能电池板是光伏发电系统的核心部分,也是光伏发电系统中价值最高的部分。其作用是将太阳能的辐射能量转换为电能,或送往蓄电池中存储起来,或直接供给负载使用。它极易遭受具有强大脉冲电流、炽热高温、猛烈电动力的直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最大功率点跟踪技术进行深入的研究,根据其输出的非线性关系选择一个最大功率点跟踪的方法,从而设计了一款基于MPPT(Maximum Power Point Tracking)技术的光伏充电系统,对提高能源的利用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论文设计主要由光伏电池模型、DC/DC控制器、MPPT控制器、蓄电池、四部分组成。结合DC/DC变换器对常用MPPT算法进行仿真。本文DC/DC控制电路选择前级升压后级降压的电路对蓄电池进行控制,然后在MATLAB-Simulink建立光伏电池仿真模型,进行实验测试证明本设计的合理性,满足设计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